新聞說:在財政疑慮和對高利率長時間居高不下的疑慮下,全球公債在第3季暴跌,有些投資人悲觀認為,債市還會進一步下跌。走勢與債券價格相反的美國公債殖利率9月止一季創下一年來最大單季漲幅,令原本指望能從去年鉅額損失扳回一城的債券基金經理人大失所望。公債殖利率今年初曾浮現觸頂跡象,但最近幾周由於各大央行重新展現鷹派之場,殖利率再次揚升。以美國為例,指標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前徘廻於位於4.57%,接近16年高峰。不乏投資人預料殖利率可能漲到5%,達到2007年以來最高。根據美銀數據,公債正步入第三年下跌之勢,這將是美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債券收益率飆升還損及股市,歐美股市今年首次季線收低,在美國公債收益率的領漲下,美元反彈,全球匯市也被震撼。PGIM Fixed Income聯席投資總監Greg Peters說有說:「利率將長時間維持較高水準,市場終於消化這個傾向。」貨幣政策的預期心理始終是左右市場的一大關鍵:Fed上個月預測利率在2024年大部分時間仍將維持在目前水準,如此鷹派立場令投資人大為震驚。投資人不得不隨即調整,市場如今押注Fed政策利率(目前為5.25%到5.50%)到2024年底將降至4.6%,遠高於8月底預測的4.3%。同樣地,由於決策者堅持將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的說法,投資人也延後對歐洲央行降息的預期。從利率期貨市場定價來看,歐洲央行的基準存款利率到2024年底將從8月底的3.25%左右升到約3.4%。
一般討論區網友說:買美債後續操作,今天依然跌到不成犬型,目前已投入170萬在00772B均價35.34元,手邊還有閒錢200萬左右,可以繼續往下攤嗎?美國終有一會降息的,對吧。
一般討論區網友回答:你購買債券的初衷是什麼呢?1.賺利息,2.賺價差,看起來像是聽到各大網紅推薦才買的,你又不是老人家,債券比例這麼高要幹嘛,建議改買市值型ETF,現在債券報酬輸股票,連波動都跟股票一樣,怎麼看都不應該歐印債券,網紅很大聲說送分題要買美債,結果只丟不到10%,不知道的人都丟50到80%的資金,就算債券真的漲了30%又如何,也是從最低點開始算起,買在半山腰的,底部漲30%績效也是慘不忍睹,不要在把大部位壓在債券了,債券明明是很複雜不是一般人能玩的,怎麼大家一出手都是幾百萬,是真的懂嗎,像我就不懂我一律不碰,感覺你跟我一樣不懂債券,不懂還在放這麼多錢,心臟很大唷。
網友Zhai回答:比較完整的股債平衡投資理論,應該是源自於1950到1970班傑明葛拉漢《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有些半吊子學個一招半式,就覺得可以走遍天下。以前利率動輒8到15%,長期持有債券的確是穩妥投資。現在都長期零利率,即使升息也不會長時間維持,大環境已經跟幾十年前完全不同了。
A大回答:FED從2022年初開始升息,市場那時就預期2022年底就會結束升息,然後2023年維持在高利率,2023年底到2024年就會降息,那時就有一些所謂的專家說這是送分題,說現在買債券最終一定會賺錢,結果今天來到10月4日了,FED不但沒有降息的意思,還有計劃在年底升息一次,所以最近很多人買債券都賠到懷疑人生,以元大美債20正2來說,最高從27.18元跌到現在的7.59元,這時會有人說,2021年底,那時利率是零,正常人不會在那買債券,那好吧,2022年10月底時,元大美債20正2跌到9.87元,然後開始反彈到13.25元,這時大部份的散戶應該就是認為升息結束了,如果你這時買進,今天收在7.59元,你累計已經賠了5.66元,跌幅42.71%,這種跌幅足以讓很多散戶懷疑人生,光近一兩個月就跌了20%了,就算是你三個月前才買,你現在都已經跌了兩成左右了,會跌這麼重的原因在於這一檔是兩倍槓桿,而且是ETF,發行商是會收管理費及手續費,有一些散戶也不懂什麼是債券,就聽電視上說升息的末段,買債券是送分題,但覺得債券太穩,買一倍槓桿的好像賺很少,結果就買這種兩倍槓桿了,買了後發覺自己沒有強健的心理面去承受下跌的壓力,最終就在那懷疑人生,哪天因為自我心理面一個軟弱,很有可能會死在債券這種金融商品中,明明債券就算是一種幼幼班的金融商品,結果ETF發行商設計成兩倍槓桿,然後又是ETF,散戶就是在過程中被吸血管理費及手續費,記得一件事,債券的報酬率長期一定是慘輸股票的,一些經理人為了追求短線的績效,所以才會賣了股票去買債券,當股票跌的差不多後再去賣債券買股票,重點是經理人也是拿投資人的錢去玩,是贏或是輸,他們也不是很在乎,反正發行商要的就是管理費及手續費,最好就是拿投資者的錢一直買來賣去,這樣就能名正言順的把客戶的錢通通都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