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產險業推防疫險至今已賠付超過2669億,雖然大型產險業已完成增資1125億,有5家產險業被點名「資本適足率嚴重不足」,但1家已過關,剩下的4家正在規劃新一輪增資。根據保險業公開資訊,去年有6家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低於200%,產險就占了5家,分別是新安東京海上、和泰產、中信產、富邦產與兆豐產。金管會保險局官員直言,這5家通通都屬於「資本嚴重不足」等級,但兆豐產險2月完成60億元現增已達標,其餘舉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來說,雖然去年增資280億元,今年增資80億元,但RBC還是不到200%,還得增資。官員直言,依保險法來看,淨值為負數,「若不增資恐有被接管的可能性」,但目前有4家產險都在規畫新一輪增資,趕在半年報之前,將RBC拉到200%以上,內部程序都在進行中。除了RBC,金管會自2020年4月起,淨值比代表一家公司清償能力合格與否的標準,依保險法,若連續2期(即6月、12月)低於3%,就是資本不足,低於3%產、壽險有8家,兆豐產、新安東京海上、和泰產、中信產就佔了其中4家。
A大回答:去年我就說過,壽險業會賠到今年四到五月之間,在賠的過程中股東及散戶可能僅是不害怕了,但不代表問題解決了,投資者不害怕時,了不起就是股價不會再探底,但最終這些產險業還是需要增資,這樣就會把股本變大,影響到未來的獲利,另一個比較直接會影響的就是股息,過去很多人在存金融股,以為金融股很安全,最近美國,歐洲,中國發生銀行有倒閉的疑慮,你就會知道銀行股不是什麼絕對安全的個股,這些銀行股使用的槓桿極大,尤其是在FED降息時,一些銀行業如果賺很多的,那你就要擔心在FED升息時,他們會賠很多,台灣很多銀行及產險業之所以沒有發生問題,那是政府也願意改變規則讓他們喘一口氣,反正錢不夠的話,就向股東增資,只要發行比市價還低的股票,一大堆散戶就會去抽股票,這樣銀行業就能籌到足夠的資金,但那些抽股票的人,單純機為了賺差價,假設玉山金20元給你抽,拿到股票後,玉山金股價不論是25元,24元,23元,22元,那些抽到股票的人還是會賣,反正抽股票為的就是賺差價,這樣就會造成股價下跌,多了新的股票出來後,未來獲利就會被稀釋,相對的股息也會變少,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現在很多人不推金融股存股,改推高股息ETF存股,不然就是主題式ETF,這種理財商品就是更搞笑,金融股只是一兩年獲利不好,這些ETF則是每年要一直吸你0.5到1%的管理費,你持有愈久,ETF券商吸愈多。
新聞說:研調機構集邦科技6日公布4月上旬面板報價,中大尺寸電視面板不僅延續漲勢,且拉出驚人漲幅,主流規格報價最高漲幅較前期大漲逾一成,其餘規格也全面勁揚,為群創、友達第2季營運開啟好兆頭。
A大回答:之前有注意面板的報價,之所以會注意面板的報價,原因在於鴻海業外關聯企業子公司夏普,近兩年友達及群創因為面板報價大賠,夏普也因為旗下有面板事業而大賠,對鴻海來說,夏普雖然不是本業,但影響的獲利也是有十幾億到幾十億等級的,所以夏普獲利只要回穩,鴻海業外的關聯企業就會賺錢,不過就算鴻海業外關聯企業賠錢,其他利益及損失也賠錢,鴻海整體的業外也很難賠錢,畢竟鴻海資產很大,光錢存銀行利息,租金及欠銀行利息相減,每一季都會穩賺50到60億,鴻海旗下關聯企業也是由一堆很有競爭力的公司組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你要看鴻海整體的競爭力,你要從本業及業外一起看,有一些訂單雖然毛利率低,營利率也低,但應收款及應付款的時間差之間,錢還是能去買一些人民幣短天期賺錢,鴻海的競爭力是整個本業及業外加起來的,所以想要鴻海賠錢,那難度是很高的,之前COVID-19剛發生時,鴻海一堆工廠不能生廠,還要支付給員工薪水,在這麼誇張的情況下,還是能賺0.15元,然後下一季鴻海的獲利就整個回穩了,來到1.65元,今年在FED升息,利率維持在高利率,會造成經濟衰退,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鴻海獲利的表現,正常來說,今年鴻海應該是要賺10.5到11元之間,我個人認為,就算經濟衰退,鴻海今年的獲利還是能很輕易的在10元以上,就算比預期的少賺了0.5到1元,其實真正的影響也不大,畢竟鴻海不像高端,美德醫,泰金寶,北極星這類公司,獲利別人先拿走,風險你來擔,對鴻海的股東來說,一年就算少賺個0.5到1元,在股價方面也沒啥好修正的,現在鴻海的股價已經誇張到往理想的情況前進,就是淨值多少,獲利多少,股價就增加多少,如果整個台股都像鴻海這麼理想,那現在的指數差不多就僅會有7880點左右,台積電就回去113元,當台積電賺40元,下一年台積電就變153元,每一季股價多10元,記得一件事,沒有人會蠢到把一間能一年賺資產10%的公司以淨值賣你,現在單純就是有一些鬼打牆的外資群在裡面作怪罷了,這些外資群及主力,遲早都是會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