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拿了近三年投資鴻海及台積電的績效比較,這時就會有人說自己在2019年時歐印買了台積電,現在他賺了很多錢,覺得我投資鴻海輸給了台積電,其實這個人的閱讀能力真的就是很差,我那一篇文章的主要概念明明就是"不要在市場一片看好時投資公司",因為大部份的人都看好時,你買到的價格容易是瘋狂價,當你投資一家獲利被拿走很多年的公司時,哪怕像台積電這種一流的公司,你投資三年都不一定能賺錢,有一些散戶閱讀能力不好,又喜歡自暴其短的嗆聲,真的就是讓人啼笑皆非,我記得和大家說過,當初台積電很值得買時,股東人數僅有三十幾萬人,以目前台積電股東人數125.7萬人,增加了91.35萬人,大家可以看一下近幾年台積電股東人數增加的情況,2019年以前到今天,股東增加了91.35萬人,2020年到今天,股東人數增加了88.81萬人,2021年到今天,股東人數增加65.11萬人,那天我們就是拿2020年底到今天投資台積電會有的結果,那時整個市場才在那說護國神山,在2020年前時,市場有在那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嗎?以集保股權分佈來說,有高達88.81萬的股東是在市場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才開始買的,這是不是才符合我說的"不要在市場一片看好時投資公司",結果有人在那說自己在2019年前買到,自己賺好多,我和你說的是平均大多數投資人會有的情況,而不是特例,如果你想要比特例,那我們倆個來比,不是很喜歡比特例嗎?我在投資鴻海前一年,打敗大盤四倍的報酬然後再投入鴻海,從那時開始算,我的投資報酬率還是能打敗你投資台積電,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我還有開槓桿然後複利投入,報酬率又是加了50%,我在和你說平均,你在那和我說特例,不服氣就我倆來比,不是很愛特例嗎?我只能說,我辦得到,但大部份的人辦不到,我說的市場平均,就是每一個投資人進到股市中平均的報酬率,想要和我比特例,你沒事吧!來看一下近五年,四年,三年投資鴻海及台積電的情況,如果你在2019年投資鴻海或台積電,確實就是台積電的績效會比較好,如果以起始資金2000萬,每年薪資100萬,股息再投入,兩者會相差到1300萬左右,但那時台積電的股東人數僅有34.35萬人,大部份的人那時還是看衰台積電的,和現在台積電股東人數125.7萬人是相差91.35萬人,如果你是2020年才開始投資台積電,那投資鴻海的績效就比台積電好65萬元左右,如果是從2021年開始投資台積電,你到現在還賠50萬元左右,投資鴻海則是賺239萬,很有趣的事是,從2020年開始到今天,台積電股東人數增加88.81萬人,從2021年到今天,台積電股東增加65.11萬人,所以在台積電中125.7萬位股東中,都是平均近三年才投入的,所以有一半的投資人都是賠錢,這就叫平均,我的文章要告訴你的重點在於,這三年間,市場就在那吹捧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很多投資人信了這鬼話才進去投資,結果投資了三年還賠錢,當初在台積電沒有人理時,那時你投資台積電,然後買進並持有,這樣的情況你賺了錢,那有什麼好奇怪的?這和我要說的主題並沒有衝突,很多人在看文章時,他不知道重點是什麼,常常就會一知半解就在那嗆聲,對於這種人我也不會和他客氣,直接就封鎖他,反正他看不看我的影片,我個人也沒啥感覺,以平均來說,台積電中有一半的股東目前是投資三年了,還處在賠錢的階段,如果投資四年大概就是和鴻海差不多,投資五年績效是超過鴻海,有趣的事是,如果各100個人在這五年間投資台積電及鴻海,投資台積電的人有一半是賠錢的,有25%報酬率和鴻海差不多,有25%報酬率是超過鴻海,而你投資鴻海的話,從2019年到現在,不論你在哪一年開始投資,你通通都是賺錢的,當然我是以平均來說,有一些散戶喜歡說自己買了130元,120元的鴻海,然後接下來就完全都不買,這種人算是特例,我在分析都是以平均來說,一些特例就不要來說了,那種會在股價上漲時一直買,然後下跌完全不買的,投資觀念就是有很大的問題,下跌時就要低一點,再低一點,上漲時就怕慢了買不到,2021年買到130元,你也會領到三次股息,分別為4元,5.2元,5.3元,合計14.5元,確實你買在130元的話,你的成本會在115.5元,現在鴻海股價107.5元,這樣是賠8元,不過我只能說,這三年你在幹嘛,薪資,股息是不會再投入嗎?鴻海的三年線是104.3元,也就是說,近三年你平均的買,你的成本會落在104.3元,所以聽到那種買130元,然後一直在抱怨自己賠錢的人,那種人其實就是魯蛇,投資的觀念就是極度的差,所以再說一次結論,你不能在市場一片看好時以瘋狂價買股票,哪怕是績優股,不然你很有可能投資幾年還會賠錢。
鴻海衝印度製造補助到手, 加快關鍵零組件布局,市場傳出,鴻海集團旗下三家子公司獲得印度資訊科技(IT)生產相關激勵計畫第一批核准名單,顯示出鴻海集團正在加快印度製造與零組件的布局。這三家子公司分別為Competition Team Technology(India)、Foxteq Services India,以及Rising Stars HI-Tech。這也是印度政府釋出新一波「生產相關激勵計畫 」,以促進印度國內製造業,並吸引電子供應鏈的大量投資,補助領域包括筆電、平板電腦、All in one電腦、伺服器、超小型電腦(USFF)。將在六年內授予高達1,700億印度盧比(約新台幣633億元)的補助。另外,印度為推動在印度本土組裝IT硬體,已經宣布今年11月1日起對科技進口品實施新的許可要求,這些科技進口品涵蓋從筆電、平板電腦、伺服器到資料中心零組件等。也就是說,印度政府將管制IT產品進口,因此擁有本地IT產品製造的組裝廠受惠最大。鴻海持續擴大印度布局,董事長劉揚偉先前表示,印度經過這幾年來的發展,大家都可以看到時間差不多到了,整個國家發展如果沒有太大變化,印度未來將是製造方面新的國家。劉揚偉說,過去中國大陸花了30多年建構的生態系,印度也要花適當的時間,不過,因為已經有經驗,時間會比較短,會有很多跟在大陸發展類似的狀況會發生,而且環境也不太一樣,那時候沒有AI,過去的歷史,不完全可以推測未來印度的發展,產業鏈發展起來的機會是非常龐大。劉揚偉指出,鴻海2005年進入印度,營收、員工數、投資規模皆已有倍數成長。目前主要為資通訊(ICT)的終端組裝業務,接下來會積極布局關鍵零組件,提高在印度的競爭力。鴻海為多元化的發展策略,除在印度現有的AP、TN邦外,也將在KA、TS等邦進行布局。他表示,布局印度關鍵零組件,將會與消費性電子產品有關,雖然零組件出貨要到明年,但今年零組件生產線的建設已經展開。市場人士指出,鴻海集團在印度已有九個廠區、超過30座工廠,面積大約有500座足球場,每年營運規模約1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