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蘋果2日盤後公布2024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營收降幅小於市場預期,並預估本季將重回成長。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銷售表現似乎未如市場所想的糟糕,中國市場的 iPhone 銷售實際上有所成長。
1.iPhone 銷售下滑,Mac、服務營收為亮點
Q2 各產品表現 v.s. LSEG 共識預期
iPhone 營收:459.6 億美元 (年減 10%) v.s. 460 億美元
Mac 營收:75 億美元 (年增 4%) v.s. 68.6 億美元
iPad 營收:56 億美元 (年減 17%) v.s. 59.1 億美元
穿戴裝置、家庭和其他產品營收 (含 AirPods、Apple Watch):79 億美元 (年減 10%) v.s. 80.8 億美元
服務營收:239 億美元 (年增 14%) v.s. 232.7 億美元
財報顯示,蘋果上季 iPhone 營收下滑 10%,至 459.6 億美元,主要和去年同期比較基期較高有關,當時因疫情問題導致 iPhone 14 銷售延遲。庫克表示,若排除一次性現象,上季營收有望實現成長。值得注意的是,上季 Mac 營收意外成長,年增 4% 至 74.5 億美元,遠優於市場預期,主要受惠於 3 月推出搭載 M3 晶片的新款 MacBook Air。庫克表示,上季大約有一半的 MacBook AIr 買家是 Mac 的新用戶。根據彭博報導,蘋果計劃在今年稍晚發布首款搭載 M4 處理器的 Mac,並聚焦 AI 功能。上季一大亮點在於蘋果的服務事業,營收成長 14% 至 239 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測。該部門涵蓋 Apple Music、Apple TV + 和 iCloud 訂閱等服務,但主要收入仍來自 App Store 應用商店。目前 App Store 正面臨來自歐盟監管機構的壓力,蘋果被迫開放第三方平台,讓歐盟用戶能夠不必經由 App Store 就能下載 App,並使用 Apple Pay 以外的支付方式。除了歐洲以外,蘋果也可能被迫在美國市場做出改變。
2. 大中華表現不如預期糟
第二季地區銷售
美洲:372.7 億美元 (年減 1.4%)
歐洲:241.2 億美元 (年增 0.7%)
大中華:163.7 億美元 (年減 8%)
日本:62.6 億美元 (年減 13%)
亞太其他:67.2 億美元 (年減 17%)
近月來,蘋果中國業務放緩備受投資人關注,因當地消費者紛紛湧向本土智慧手機品牌,政府也限制部分辦公室使用外國技術與商品。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指出,今年首季,iPhone在中國銷售下滑19%,為2020年以來表現最糟的一季,單季降幅也創紀錄新高,達到近10%。在此背景下,上季大中華營收約達164億美元,雖較去年同期下滑8%,但仍輕鬆優於分析師預期。財務長梅斯特里表示,對中國的擔憂已被誇大。「我們對於在中國取得的成果感到滿意,現實有時可能和你所看到的情況不同。」蘋果指出,上季中國 iPhone 營收實際上有所成長。
3.本季營收料重回成長,梅斯特里表示,蘋果預測本季營收將以「低個位數」百分比成長。這讓投資人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們一直在等待這家iPhone製造商走出低潮。受智慧手機市場低迷和中國逆風干擾,蘋果營收在過去六季中有五季出現下滑。該公司 2 月時警告,第二季營收恐較去年同期下滑約 5%。梅斯特里在和分析師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預估本季 iPad 銷售將實現「雙位數」(double-digit) 百分比成長,且服務部門料延續過去兩季的成長態勢。
4.史上最大庫藏股計畫,蘋果宣布,董事會已授權進行1100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較去年的900億美元增加22%,打破了其在美國的最大回購紀錄。研調公司 Birinyi Associates 編制數據顯示,蘋果在 2018 年授權進行 10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
A大回答:最近AI伺服器雖然很火熱,但目前鴻海營收最大宗還是來自於蘋果手機,蘋果上一季的營收沒有市場預期的差,所以盤後股價大漲,這就是市場有趣的地方,看到蘋果很弱時,就拼命的打落水狗,每一家機構預期蘋果營收及獲利都是比差的,結果蘋果開出營收及獲利沒有市場預期的差,還有這一季營收會低個位數的成長,其實最主要的就是蘋果花了1100億美金買庫藏股,蘋果第二季的營收如果是個位數成長的話,那鴻海原本最大宗的ICT營收就能維持住,再加上AI伺服器強勁成長,這樣就能讓鴻海全年營收顯著成長,加上蘋果最近也在AI產業發力,這有助於蘋果ICT產品能維持一定的銷售額,額外再AI伺服器多一些資本支出的話,那鴻海就能在蘋果這邊也得到一些額外的營收,其實市場就是這樣,常常都是一窩峰,蘋果在很火熱時,市場也都是極度的看好,後面資金跑到電動車的特斯拉,也把特斯拉吹的會飛似的,現在資金移到AI產業的輝達,也是極度的看好輝達帶動的AI產業,市場對國際上的AI概念股都是瘋狂看好,給的股價淨值比都是極度跨張的高,等於就是預期輝達會這樣高速的獲利二十年,然後把未來二十年獲利通通都先拿走,這才會出現股價淨值比五十到六十倍的輝達股價,當公司開出營收及獲利時,如果沒有比預期的好很多,對市場來說就是利空,其實AI產業的營收及獲利已經是很誇張的好了,但投資機構就是用極度樂觀去估最近的營收及獲利,然後開出不如預期的營收及獲利才在那殺股價,大家要記得一件事,目前鴻海是會隨著國際AI概念股的股價波動,但那些公司的股價淨值比都是十幾倍,五十幾倍的,所以股價大幅度的下跌是正常的,鴻海的股價淨值比才1.42倍,有時鴻海在連動國際AI概念股股價時,自己還是要搞清楚目前鴻海的位階,才不會在劇烈的波動中被洗出去,即然蘋果說第二季營收會低個位數的成長,那代表鴻海原本的事業穩了,接下來就是AI伺服器能成長多少,就是把原本該有的營收疊加上去,鴻海的AI營收及獲利到了明年及後年就會變的非常的明顯,所以不要傻乎乎的在AI行情才剛開始就被洗出去,之後鴻海股價因為股市氣氛,國際AI概念股下跌等,那都是給你買進的機會,記得一件事,外資群,法人,投資機構只要看到幾季的營收及獲利三率三升,他們在追價時都是很積極的,大家看廣達的股價淨值比可以被追到六倍,就知道外資群,主力,法人的戰鬥力有多兇猛,在我的定義中,鴻海AI百年大行情的股價淨值比大概是要三到六倍才叫很瘋狂,現在這種股價淨值比1.43倍的,你就不用在那內心戲太多,在2019年時我和大家說過,買在72到78元,不論你買在哪,幾年後都會是超級甜美價,在2021到2023年時,我又再和大家說一遍,你不用每天在那內心戲一堆的要買105元,100元,那時有人買在108元,110.5元,甚至是113元,那時我都和他們說,這樣的價格你放個幾年,股價都是無敵般的存在,這兩次我在說時,會有很多散戶不信,後面事實證明這兩個價格都是超級甜美價,你現在買一百五十幾元,放到2028年時,別人都會說,哇,你怎麼買到一百五十幾元,成本好低啊,但你在買到的幾天,幾周,幾個月,甚至是一兩年,股價都是有機會波動到你賠錢的情況,在2021年到2023年之間,外資群賣了一百多萬張,讓鴻海獲利流到淨值中的15元沒有反應,那時我就說,你不用擔心這15元不會反應,你要擔心的事是股價漲上來時你手上有多少張,別人傻乎乎的用105元賣你,你要心中默念感恩的心,感謝有你的跪下來收下,我相信很多人對我說這些話都有印象,現在一百五十幾元的鴻海,在2028年時也是無敵般的存在,也許到了2026年你就不太會有差價損失,只要AI百年大行情在2026到2028年讓鴻海AI營收年複成長到1兆到2兆,股價兩百到三百多元都是很正常的。
新聞說:鴻海旗下本業子公司富智康首季虧損2040.7萬美元、收窄近61% 預期上半年將續錄得綜合淨虧損,富智康首季營業收入及其他經營收入近10億美元,按年跌21.7%,虧損2040.7萬美元,按年收窄近61%,預計上半年將繼續錄得綜合淨虧損,虧損可能接近或低於4984萬美元,鴻海系手機代工廠富智康公布,首季營業收入及其他經營收入近10億美元,按年跌21.7%,虧損2040.7萬美元,按年收窄近61%。富智康又表示,目前預計集團上半年將繼續錄得綜合淨虧損,虧損可能接近或低於去年同期的綜合淨虧損約4984萬美元。富智康股價逆市跌2.3%,收報0.84元。富智康表示,預期多項因素與上半年可能產生的虧損有關,包括消費需求疲軟,集團於上季錄得收入約或高於9.4億美元,相對去年同期收入約為12.1億美元。除集團向一名主要客戶的銷售外,期間和其他主要客戶的銷售均有所下降。富智康指,全球手機市場仍受到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包括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整體經濟放緩及經濟復甦緩慢、能見度有限、通脹壓力、高利率、商品化和智能手機生命週期延長等。因此,目前預計集團第二季度銷售表現將可能會繼續疲弱。另外,其他原因包括集團未被充分利用資產及閒置資產持續造成不利財務影響、期內利息開支增加29.1%至1330萬美元,以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飽和已有一段時間,市場充滿挑戰,市況一直持續至今年。目前上述不利因素預期將其他收入錄得改善、經營開支減少部分抵銷。
A大回答:鴻海本業上市子公司第一季財報都開完了,2024年第一季比2023年第一季好82.91億,工業富聯這種賺錢的營收大增,鴻騰精密這種小賺的小增,富智康這種賠錢的營收年減21.7%,亞太電信這種賠錢的營收,直接就丟給遠傳了,目前看起來鴻海第一季營收毛利率,營利率提升機率很大,去年第一季鴻海因為認列夏普重大資產減損,所以僅賺了0.93元,不過上面這都是本業獲利,2023年第一季鴻海本業是賺了405.2億,2023年第一季毛利率6.04%,營利率2.77%,按照已經開出的鴻海本業子公司營收來看,毛利率高過6.04%應該是很簡單的,畢竟工業富聯營收年增12%,毛利率也提升了0.28%,鴻海2024年第一季營收少9.6%,不賺錢的營收變少了,會賺錢的營收變多了,重點是今年第一季會賺錢的營收不但多了12%外,毛利率還多提升了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