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雲端運算供應商CoreWeave宣布,與OpenAI簽下價值119億美元的五年合約,將為OpenAI提供AI基礎設施。組裝廠最有可能是哪一些,訂單比例如何?
GROK 3回答:CoreWeave 宣布與 OpenAI 簽署了一份為期五年、價值 119 億美元的合約,為 OpenAI 提供 AI 基礎設施,這無疑是近期 AI 產業的重要事件。根據問題的要求,我們需要推測哪些組裝廠最有可能參與這項合約的硬體供應,以及訂單可能的比例分配。以下是基於現有資訊和產業背景的分析:背景分析,CoreWeave 是一家專注於 AI 運算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主要依賴 Nvidia 的 GPU(如最新的 Blackwell 系列)來構建其資料中心。根據公開資訊,CoreWeave 在 2024 年底擁有超過 32 個資料中心,運行超過 25 萬個 Nvidia GPU,這顯示其硬體需求高度依賴 GPU 供應鏈。此外,這份 119 億美元的合約涉及為 OpenAI 提供大規模運算能力,因此需要大量的伺服器組裝和相關硬體供應。在硬體供應鏈中,組裝廠(即製造和組裝伺服器的企業)通常是關鍵環節。這些組裝廠負責將 Nvidia 的 GPU 與其他組件(如 CPU、記憶體、儲存設備和網路設備)整合成完整的伺服器系統,並交付給像 CoreWeave 這樣的客戶。考慮到 CoreWeave 的規模和這份合約的需求,以下是可能參與的組裝廠及其潛在訂單比例的推測。
可能的組裝廠
1、美超微,理由:Supermicro 是 Nvidia 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專注於高效能運算(HPC)和 AI 伺服器的設計與製造。該公司在資料中心伺服器市場擁有強大地位,並以快速交付和客製化能力聞名。CoreWeave 作為一家快速成長的 AI 雲端供應商,很可能與 Supermicro 合作,以滿足其對高效能 GPU 伺服器的需求。優勢:Supermicro 在北美有製造基地(總部位於加州),這與 CoreWeave 的美國業務(總部位於紐澤西)地理位置相符,能減少物流時間和成本。可能性:極高。2、鴻海,理由:鴻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EMS)供應商之一,也是 Nvidia 的重要合作夥伴。鴻海近年積極布局 AI 伺服器市場,並在北美設有組裝廠,能夠承接大規模訂單。考慮到 119 億美元合約的規模,鴻海的產能和供應鏈管理能力使其成為潛在候選者。優勢:鴻海具備全球化供應鏈和大規模量產能力,適合處理 CoreWeave 可能需要的數萬台伺服器。可能性:很高。3、戴爾,理由:Dell 是伺服器市場的領導者之一,提供針對 AI 和資料中心的解決方案。雖然 Dell 更專注於企業級市場,但其與 Nvidia 的合作關係(例如搭載 Nvidia GPU 的 PowerEdge 伺服器)使其有能力參與這類合約。優勢:Dell 的品牌影響力和現有客戶關係可能吸引 CoreWeave 選擇其作為供應商之一。可能性:中等至高。4、廣達,理由:廣達是另一家台灣主要的伺服器製造商,為多家雲端服務供應商(如 Microsoft 和 Meta)提供硬體。廣達在 AI 伺服器領域也有豐富經驗,並與 Nvidia 保持緊密合作。優勢:成本效益高,且擅長大規模訂單。可能性:中等至高。5、緯創,理由:緯創是台灣另一家重要的伺服器製造商,近年積極拓展 AI 和雲端運算市場。雖然其市場份額不如鴻海或廣達,但仍有可能分到部分訂單。優勢:靈活性和成本競爭力。可能性:中等。
訂單比例推測
由於缺乏具體的合約細節(如伺服器數量、規格或交付時間表),訂單比例只能根據各組裝廠的市場地位、產能和與 Nvidia 的合作關係進行合理推測。以下是一個可能的分配假設:美超微: 35到40%,作為 Nvidia GPU 伺服器的主要供應商,且與 CoreWeave 的美國業務高度契合,Supermicro 可能獲得最大份額。鴻海: 25到30%,鴻海的全球製造能力和規模使其能承接大量訂單,但可能因物流和定價競爭略低於 Supermicro。戴爾: 15到20%,Dell 的參與可能更偏向高階或特定規格的伺服器,分到的比例可能較低。廣達: 10到15%,廣達可能作為輔助供應商,分擔部分訂單。緯創: 5到10%,緯創可能負責較小份額,或作為備選供應商。影響因素與不確定性,Nvidia 的角色:由於 CoreWeave 的 GPU 主要來自 Nvidia,Nvidia 可能會影響組裝廠的選擇,優先推薦其核心合作夥伴(如 Supermicro 或鴻海)。產能限制:組裝廠的現有產能可能影響訂單分配。例如,若 Supermicro 的產線已滿載,鴻海可能獲得更多份額。合約細節:119億美元的合約可能不僅包括硬體,還涵蓋服務和維護成本,因此硬體訂單的實際金額可能低於總額,這會影響組裝廠的參與程度。結論:最有可能參與這項合約的組裝廠包括 Supermicro、鴻海、戴爾、廣達 和 緯創,其中 Supermicro 和鴻海因其與 Nvidia 的緊密關係及產能優勢,可能獲得較大份額。訂單比例大致估計為 Supermicro (35到40%)、鴻海 (25到30%)、戴爾 (15到20%)、廣達 (10到15%) 和緯創 (5到10%)。然而,這僅為推測,確切分配需待 CoreWeave 或相關方公布更多細節。
金屬機殼廠鴻準12日晚間公告去年度每股純益2.53元,較前年每股純益3.01元衰退,董事會同步決議配發現金股利1.4元,預計5月29日召開股東會,之前鴻準股價在大漲時,鴻海就賣掉鴻準持股,那時外資群及主力在炒作鴻準,我就說被鴻海破梗了,接著鴻準的營收一直出現爆炸性成長,10月營收65.7億,年增21.8%,11月營收114.5億,年增223.2%,12月營收151.5億,年增382%,在這麼誇張的營收年增下,2023年第四季鴻準賺0.75元,2024年第四季才賺0.63元,買鴻準的投資人一定都傻眼了,當初很多散戶看到鴻準營收大爆發,以為獲利會爆增,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鴻準平常就有過營收大增獲利沒有增加的情況,鴻準新增的那些營收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可以誇張成這樣,鴻準2023年第四季營收121.1億,2024年第四季營收331.71億,營收年增2.73倍,結果獲利還能減少1.56億,真的就是來搞笑的,大家可以看到鴻海業外關聯企業及合資子公司,鴻準是少數獲利年減的,影響到鴻海業外0.45億的獲利,影響的幅度不會很大,鴻海在去年第四季以94元賣出鴻準,很明顯是知道鴻準股價是被炒作了,所以就逢高把股票賣掉,大家看鴻海的營收不會像鴻準這樣忽然爆炸性成長,鴻海營收成長個一兩成,獲利是真的會向上成長一兩成,這樣的營收成長才是有意義的,之前一些散戶在那炒作鴻準,還說要賣鴻海買鴻準,我說鴻海都賣了鴻準了,你去買鴻準,這就只有傻瓜才會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