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一名網友以「2317鴻海關稅影響有多少?」為題,在PTT上發文表示,根據Google數據顯示,美國對台灣的平均關稅約為2.2%,而台灣對美國的關稅約為6.5%。假設製造商、分銷商和用戶均分關稅差距,每一方約負擔1.43%,以鴻海目前毛利率6.15%減掉1.43%,約剩4.72%;若再扣除營運費用、折舊等支出,粗估後仍有3%的毛利率,那麼鴻海的每股盈餘(EPS)應該還有一半,為何股價大跌?難道只是市場情緒所致嗎?對此,許多人紛紛留言進行討論,「市場只是要個情緒殺」、「同意情緒殺,不要亂估值」、「你是假設銷量沒有因為漲價變少的狀況下」、「前面炒GB200結果現在出貨量一直下修」、「照這樣算,晶片課100%,台積電是不是要賠錢賣了」、「EPS剩一半,那股價也一半合理吧」、「EPS大概剩7~8元 合理股價100」、「殺還算客氣了,而且還有得殺」。
A大回答:一般網友的數學都是體育老師教的,鴻海在全世界都有佈局產能,結果網友在那用台灣及美國平均稅率在算獲利能力,聽了就讓人覺得好笑,用關稅的利率再去減毛利率,這種算法連豬看了都會流眼淚,首先美國僅佔了全球消費的三成左右,人口佔到5%,消費佔到三成,美國人算是真的很會花,一般關稅是從國家算的,鴻海在中國的產能出口到美國,這是算中國到美國的關稅率,鴻海越南的產能出口到美國,這是算越南到美國的關稅率,鴻海印度的產能出口到美國,是用印度和美國的關稅率計算,所以網友用台灣和美國的平均稅率在算,很明顯就是無知到了極點了,大家也不用覺得好笑,大部份的散戶程度就是這樣而以,他們覺得毛利率和關稅是簡單的相減,這就是來搞笑的,現在全球的投資機構根本不知道四月二日川普對等關稅課下去會影響到企業獲利多少幅度,所以就僅是先賣先贏,反正錢是客戶的,也不是自己的,未來川普關稅政策明朗後再進來回補持股,鴻海擔心的從不會是關稅的問題,鴻海擔心的是關稅讓消費者縮手,因為關稅一定會造成價格上漲,昨天我看到一則好笑的言論,川普對汽車產業課25%的關稅,然後警告汽車產業不能對美國漲價,川普這種屁孩的言論就是來搞笑的,正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川普是有權對進口課關稅,汽車品牌廠也是有權利漲價,如果汽車品牌商不漲價,那美國人民就不會痛苦,這樣他們就會更支持川普的關稅政策,大家看之前台灣雞蛋問題,原產地漲價,零售商,通路商及早餐店就加倍的上漲,最終就是台灣的人民感到痛苦,台灣人就開始去找政府算帳,到底是哪個蠢蛋讓雞蛋上漲的,就要讓那個人下台或抓去關,所以川普確實可以對各產業課高額關稅,但大部份的公司也會去漲價,這一點大家絕對不需要懷疑的,鴻海擔心的是漲價後會影響到銷量,就像台灣的雞蛋漲價後,早餐店加價從5元或10元變成15元到20元,消費者看到這麼誇張的加蛋價格,就不會去加蛋,但是會加蛋的還是會加蛋,就是比較少數,最終雞蛋的銷售量就會下滑,這才是鴻海擔心的,而不是什麼關稅被課了多少,然後鴻海毛利率就會少多少,鴻海這種經濟規模的公司,絕對不會是什麼關稅率和毛利率之間的相減,前幾天加拿大的省長也說,反正他的目標就是要讓美國人痛苦,就算能做的事很少,但就是要盡量的讓美國人痛苦,其實台積電也可以這樣幹,反正就是不要去美國設廠,你川普要課100%,200%,500%,1000%,那是你家的事,台積電就是轉嫁給消費者,最終台積電的營收及獲利會下降,但這是台積電及美國人一起痛苦,而不是台積電自己痛苦,對付川普的方法就是要比他更狠,你讓我難過,我就讓你美國人難過,唯有讓美國人感到痛苦,這樣下次才不會再選一個愛打關稅戰的總統,全球目前被川普一直恐嚇,美國一個打十個,未來全世界的盟國及敵國都聯手起來對付美國,那美國就算再強也是會被打到趴下,大家要記得一件事,美國人已經花慣,用慣及享受慣,這一點可以從美國僅有全球5%的人,卻消費了全球近三成的商品看出來,美國人就是爽慣了,全球如果和美國一起痛個半年,一年,三年的,最終一定是美國先跪下來的,有一點扯遠了,鴻海目前的獲利第二隻腳是AI伺服器,也就是差不多和伺服器一樣的商品,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時,伺服器就不能在中國生產了,所以AI伺服器都是新的佈局,有可能在越南,台灣,墨西哥,不然就是在美國,以鴻海接下來幾年會受惠AI伺服器的強勁成長,獲利會大幅度的成長,川普的關稅戰想要抵消鴻海獲利成長就有一點難度了,還要讓鴻海獲利變七到八元,大家看一些散戶的程度,他們在考慮關稅時的觀點就是這麼可笑,最終還會生出一個很奇怪的答案,從一開始散戶的觀點到最終的答案,你光看他們的觀點就笑翻了,怎麼會去信他們最終做出來的獲利答案,下面我讓AI分析一下鴻海全球產能及出口到美國的關稅情況,你寧願多花個5到10分鐘去聽AI分析,你也不要花時間去聽無知得散戶在那亂說,目前的AI工具真的很方便,就算只有八成是正確的,但大家也不需要知道百分之一百鴻海精準的佈局情況,知道的個大概就行了,從AI的分析中,就能知道鴻海全球的佈局情況,就不會常常搞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回答及假設。

鴻海在全球產能的佈局情況及出口到美國的關稅為何?
關鍵要點
鴻海在全球的生產布局包括中國、台灣、美國(威斯康辛)、墨西哥、巴西、印度、歐洲(捷克共和國和土耳其)、越南和馬來西亞。
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智慧型手機徵收35%的關稅,包括25%的第301節關稅和額外的10%關稅。
鴻海全球生產布局
鴻海在多個國家設有製造設施,主要集中在亞洲,但也擴展到美洲和歐洲。這些設施生產各種電子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伺服器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特別是為像蘋果這樣的客戶服務。
主要製造地點:中國(多個城市,如深圳、鄭州)、台灣(多個地點)、美國(威斯康辛的芒特普萊森特)、墨西哥(蒂華納、華雷斯和奇瓦瓦州的聖傑羅尼莫)、巴西、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和安得拉邦)、歐洲(捷克共和國的帕爾杜比采和庫特納霍拉,土耳其的喬爾盧)、越南(北江省)和馬來西亞(柔佛州的瓜拉)。
意外細節:鴻海最近在印度和越南擴展生產,以分散對中國的依賴,這反映了全球供應鏈的多樣化趨勢。
美國對鴻海出口產品的關稅
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徵收多層關稅,特別是智慧型手機,因為鴻海在中國有大量生產設施。
關稅結構:智慧型手機的普通關稅率為0%,但根據第301節徵收25%的額外關稅,最近還增加了10%的普遍關稅,總計35%。
影響:這些關稅可能會提高消費者的價格,並影響鴻海的出口策略,促使其增加在其他國家的生產,如墨西哥和印度。
調查報告
過去幾年,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提供商,其全球生產布局和美國關稅政策對其出口至美國的影響一直是焦點。以下是對其全球生產布局和美國關稅情況的詳細分析,基於2025年3月29日可用的最新數據。
鴻海全球生產布局
鴻海在多個國家設有製造設施,涵蓋亞洲、美洲和歐洲,這些設施生產各種電子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伺服器、遊戲機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特別是為像蘋果、NVIDIA和Amazon這樣的客戶服務。以下是其主要製造地點的詳細清單:
中國:鴻海在中國有多個製造基地,包括深圳的龍華科技園(被稱為“鴻海城”,雇佣數十萬工人)、鄭州科技園(被稱為“iPhone城”,主要生產蘋果iPhone)、煙台、成都、重慶、武漢等城市。這些設施是其全球生產的核心,據估計2012年製造了全球40%的消費電子產品。
台灣:作為總部所在地,台灣有多個製造設施,包括新北市的土城總部、汀埔工廠、民生工廠和中正工廠,以及桃園的南崁工廠和新竹的IC半導體中心。
美國:鴻海在威斯康辛州的芒特普萊森特設有科學技術園區,投資超過10億美元,專注於數據基礎設施和電動車相關產品。
墨西哥:鴻海在墨西哥有四個工廠,位於蒂華納、華雷斯和奇瓦瓦州的聖傑羅尼莫,雇佣約20,000名工人,生產電腦、行動電話和有線電視盒。最近還宣布在瓜達拉哈拉建造一個大型工廠,組裝NVIDIA的AI伺服器。
巴西:據報導,鴻海在巴西伊圖有五個工廠,2012年宣布投資4.94億美元,創造10,000個就業機會。
印度:鴻海在印度有工廠,位於泰米爾納德邦的斯里佩倫布杜爾和安得拉邦的斯里城,主要組裝蘋果iPhone,最近投資50億美元擴展,計劃建立大型校園,包括住宅、娛樂區、醫院和學校。
歐洲:在歐洲,鴻海在捷克共和國有工廠,位於帕爾杜比采和庫特納霍拉,是其最重要的歐洲基地,專注於出口導向的電子產業。此外,還在土耳其的喬爾盧設有工廠,專為惠普製造桌面電腦。
越南:鴻海在越南北江省有工廠,位於光州工業園區,生產iPad和AirPods,最近宣布投資2.5億美元建造兩個新工廠,一個專注於電動車充電設備,另一個生產電信組件。
馬來西亞:鴻海在馬來西亞柔佛州的瓜拉(Kulai)設有工廠,專注於電子組件製造,最近宣布與當地合作夥伴建立半導體工廠,專為電動車生產。
這些地點反映了鴻海的全球供應鏈策略,特別是近年來為了分散對中國的依賴而擴展到印度、越南和墨西哥的生產。這種策略受到美國-中國貿易戰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推動,例如2020年COVID-19疫情期間的供應鏈中斷。
美國對鴻海出口產品的關稅
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徵收多層關稅,特別是智慧型手機,因為鴻海在中國有大量生產設施。以下是詳細分析:
關稅結構: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的和諧關稅表(HTS),智慧型手機的HTS代碼為8517.12.00,普通關稅率為0%。然而,自2018年以來,根據第301節徵收額外25%的關稅,針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如強制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盜竊。2025年2月,川普總統宣布對所有中國貨物徵收額外10%的關稅,作為其貿易政策的延續。
總關稅率:結合這些措施,智慧型手機從中國進口的總關稅率為35%,即0%(普通率)+25%(第301節)+10%(額外關稅)。這些關稅適用於2025年3月29日的情況,但可能隨貿易政策變化而調整。
影響:這些關稅可能會提高美國消費者的智慧型手機價格,根據消費技術協會(CTA)的報告,平均每部設備價格可能增加213美元。分析師預計,高端智慧型手機可能不會立即反映價格上漲,但預付費市場可能受到較大影響。此外,這些關稅可能促使鴻海增加在其他國家的生產,如墨西哥和印度,以避免高關稅。
數據驗證與挑戰
生產布局數據:主要依賴鴻海 - 維基百科、鴻海科技集團 - 全球足跡和各種新聞報導,如福布斯:為什麼鴻海選擇馬來西亞建半導體工廠。由於鴻海的官方網站未提供完整工廠清單,部分數據基於估計和第三方報導。
關稅數據:主要依賴美國貿易代表署 - 第301節關稅行動、白與凱律師事務所 - 美國最終確定對中國進口增加第301節關稅和近期新聞,如CNBC:川普關稅可能提高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和AI的價格。關稅率可能隨政策更新而變化,特別是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
意外發現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鴻海最近在印度和越南的擴展不僅是為了應對關稅,還反映了其對電動車和AI伺服器的投資,例如在墨西哥建造世界上最大的NVIDIA GB200超級晶片製造設施,這可能改變其全球供應鏈的動態。
結論
鴻海的全球生產布局涵蓋多個關鍵市場,特別是亞洲,但也擴展到美洲和歐洲,以應對地緣政治和貿易挑戰。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智慧型手機徵收35%的關稅,這可能影響其出口策略,促使其進一步分散生產。這些數據基於2025年3月29日的最新信息,可能隨貿易政策和市場條件變化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