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有列出2024年的四大產品類別比例,因為沒有列小數點,所以不會是百分之一百精準,會有小幅度的差別,不過還是具有參考價值,鴻海2024年全年營收68599億,消費智能佔46%,這樣得到31555億,雲端網路佔30%,會得到20575億,之前我就一直說鴻海雲端網路差不多會兩兆,開出後真的就是差不多兩兆,電腦終端佔18%,會得到12347億,元件及其他佔6%,會得到4115億,今年鴻海預估消費智能一樣是約略持平,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消費智能最大的營收來源就是九月底開賣的蘋果手機,鴻海鐵定是不敢太樂觀或太悲觀去估今年高階手機是否能賣的好,了不起就是估約略持平,所以2025年消費智能預估也會是3.15兆,電腦終端會估衰退,2024年營收12347億,衰退大概就是10%,會得到2025年電腦終端營收11112億,最終就是元件及其他,這項會強勁成長,我就算成長15%,會得到4732億,把消費智能3.15兆加上電腦終端1.11兆,再加上元件及其他0.47兆,這樣會得到47399億,如果2025年鴻海全年營收要強勁成長,至少保底要有7.89兆,這樣會得到雲端網路31501億,幾乎就是和消費智能一模一樣了,但昨天我說過,鴻海如果認為今年僅成長15%,鴻海為了留點營收給消費智能衰退,至少就是要抓個3到5%,所以現在鴻海敢說全年強勁成長,一定就是認為雲端網路要高於31501億,至少就是要來到3.3兆以上,所以雲端網路營收會出現爆炸性成長,營收至少會增加個1.1兆到1.3兆,大家看第四季鴻海因為AI伺服器讓營收增加15%,本業營利大增32%,這樣對今年雲端網路的營收就會比較有期待,所以第四季獲利因為業外少賺0.5到1元,其實根本就不影響接下來AI伺服器對鴻海的獲利貢獻,今年開始鴻海AI伺服器造成的本業獲利,就不會因為任何業外獲利給影響了,2024年業外獲利已經是來到近六年的新低,僅有112億,今年鴻海本業營利會因為雲端網路增加個500到600億,這才是重點,加上鴻海不畏川普關稅戰開出2025年全年強勁成長的展望,這才是三大法人及專業投資者會在意的點。
UBS Grace Chen分析師提問: 我想請教董事長有關於GB200, 因為我們了解起初很多零組件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目前進度如何? 因為我們剛剛看到您的指引第一季,季對季的部分會有100%以上的增長,是否意味著零組件的問題有很大的突破。還有哪些零組件的瓶頸有待提升? 是否代表我們第二季看到重大零組件良率的提升,增長會比第一季來的更大? 另外,鴻海是不是還是GB300領導廠商之一? 主要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鴻海精密董事長劉揚偉回答: 關於GB200 NVL72屬於系統級的機櫃,生產過程涉及大量的整合。隨著生產數據越來越多,我們看到狀況一天比一天好,現階段的良率已達到批量生產的標準。我們的工程團隊也一直持續改善流程,生產也越來越穩定,未來幾季出貨量將會持續增長。大家常常都很關心短期訂單的變動,事實上,我們在產業的position,我們跟客戶的關係都是非常長期的。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們都很早就開始跟客戶共同開發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產品。所以在GB系列新產品的掌握度上,我們有非常高的信心。前面我也提到,這個產業的進入門檻很高,從AI晶片廠商以及客戶的角度來看,EMS廠的研發能力、垂直整合、產品品質、以及全球佈局的能力都是他們看重的,這也是我們可以成為長期合作夥伴勝出的原因。
A大回答:在鴻海開完第四季法說會後,說GB200 NVL72現階段的良率已達到批量生產的標準,工程團隊也一直持續改善流程,生產也越來越穩定,未來幾季出貨量將會持續增長,當晚輝達股價就大漲了5.27%,這可以顯示在投資人心中鴻海幫輝達代工的市場份額有多大,足以去影響到影響接下來幾季輝達的營收表現情況,之前我也常和大家說,一些投資機構,主力,內資及散戶很短視,他們覺得自己有產業內線消息,經過他們探訪後得知AI晶片有可能延遲,導線良率低,組裝廠進度不如遇期等,我就當他們都是真的,但這就僅需要一個月,三個月,最慢半年後就能解決的事,也就是說時間能化解風險,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最大的武器就是時間,一般的散戶沒有產業內線,沒有專業財報解讀能力,沒有籌碼面優勢,也沒有時間一直去盯盤,更沒有執行力去止損及止利,面對政府及券商的交易稅及手續費也是完全沒有應對之策,散戶面對種種對自己不利的因素,他們還是覺得自己是那個天選之人,覺得自己可以去割散戶及三大法人的韭菜,他們寧願放棄自己最大的武器去追求達不到的目標,我常拿員工及股東來比較,當員工就是付出時間及勞動力,當股東就是付出時間及資金,這兩種人都是穩贏的,大部份的人可以當很成功及優秀的員工,不論遇到什麼事都會雷打不動的去上班,不要說川普關稅戰,中東戰爭,俄烏戰爭,FED升息或降息這些政治及經濟因素,就連當初2020年發生了全球COVID-19,大部份的員工還是勇往直前的繼續上班,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就造就了優秀員工,每一個月都能領到薪水,每一年都能領到獎金及年終,妥妥的當員工之神,在當員工賺錢的道路上可以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未嚐一敗,每個月就是乖乖去上班,不論遇到風吹雨打都會去上班,如果你把這種當員工的精神拿來當股東,我保證你也是能當股神,很多人一直說巴菲特很厲害,其實巴菲特一點都不厲害,他單純就是投資的年紀比較早,而且投資的時間比較長,巴菲特都已經投資了六十五年了,巴菲特如果投資AI概念股,你覺得他會因為什麼AI晶片延遲,導線良率不好,出貨會慢一個月,三個月甚至半年而賣出嗎?我敢和你保證巴菲特鐵定不會因為這種蠢事而賣出的,所以巴菲特就是股市之神,我投資了鴻海六年多,過程中遇到的大事件多的去了,每一次股價區間都會遇到自以為是的小菜蛾,他們常常在那對我筆手劃腳,例如在鴻海股價70到90元時,他們看到鴻海股價從78元跌到76元,跌到74元,他們就會在那搖擺倪倪的說,哼,鴻海三大法人狂賣,技術線型跌破所有均線,你要做技術性止損,不然之後後悔的人會是你,我聽完後不但沒有止損,我依舊是有錢就買,沒錢就抱,所以我的庫存中有74元,72元,70元,甚至還有67.5元價格的鴻海,短時間確實股價會因為籌碼面,技術面,消息面,政治面,市場心理面,散戶心理面而下跌,但中長線股價一定是會跟著公司獲利及價值走的,鴻海那時一年能賺8元多,淨值83元,股價74元,我是不懂有啥好害怕及止損的,那時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當散戶恐懼心理退散,會把淨值和股價之間的差價送我15%的,後面隨著投資人愈來愈了解鴻海的價值,會給鴻海愈來愈高的股價淨值比,鴻海一年賺八元多配出四元,時間拉的愈長,淨值愈高,六年後淨值都會來到120元了,股價超過120元以上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記得2019年時我說鴻海每年賺八元多配四元,六年後淨值會來到120元,股價漲過120元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當初大部份的人看到的技術線型就如附圖,最高點就是一百二十幾元,大部份的人都覺得連九十元都站不上去了,還在那說漲到一百二十元,覺得一百二十元就是個笑話,這也是我常和大家說的錨定效應,大部份散戶短線都會被這種錨定效應也限制住,他們不會去考慮企業現在值多少及幾年後值多少,他們就僅會看到鴻海股價近十年一直在70到90元整理,他們就覺得鴻海一定就僅值90元,當初鴻海會配股票,也就是2017年之前,所以鴻海那時賺8到12元,淨值完全不會增加,每年透過現金及股票的方式把賺到的錢都配出來,白話文就是,你持有100張,當初是會配100股,120股,150股,200股,這樣你就能得到10張,12張,15張甚至是20張的股票,以你持有100張,然後鴻海配200股給你,隔年你就會有120張,股價就算一樣在70元,事實上你已經從700萬的市值變840萬,等於股價從70元漲到84元,當初我就一直和大家說,2018年鴻海不再配股票,每年只有把賺到的錢配出一半,所以淨值會一直提升,六年後淨值來到120元也是很正常的,結果六年過去了,現在鴻海淨值來到118.5元,股價也早漲上120元以上了,這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六年前你說鴻海股價會漲到120元以上,那對大部份的散戶來說就是一個笑話,對現在的散戶來說就是超級甜美價,現在別人還會在那嗆聲說,哼,你買到100到120元啦,買這種神仙成本,當然會說風涼話,但這價格放到2019年時,對正常人來說就是天價,這也是我常說的,現在你覺得一百八十幾元是天價,是阿呆價,覺得自己買到套牢了,好可憐,但六年後在別人眼中就是神仙甜美價,別人在六年後也會說,哼,你買在一百八十幾元這神仙價格,而且你又領了50元的股息,成本都降到一百三十幾元了,現在想騙人買三百多元的鴻海,你當我傻了嗎?歷史就是會一再重複發生,以前天鴻海財務長說的,中期股東權益報酬率要從9%提升到12%,所以鴻海接下來獲利不會是以100元賺10元這樣的速度前進,而是淨值100元賺12元的速度前進,所以六年後鴻海的淨值很有可能都來到一百八十幾元了,你也領到50到60元的股息,穩健股和成長股的股價淨值比鐵定是會不同的,這一點大家要先有心理準備,我當初買鴻海時是穩健股,我認為股價淨值比1.5到2倍都是很合理的,所以那時股價淨值比0.9倍,中間的差價就是別人不要送我的,當鴻海成為成長股後,股價淨值比2到4倍都是很正常的,上不封頂,大家可以看一下廣達及台積電,就會知道股價淨值比原來是可以高到5到7倍的,我也是不懂市場常常在那看衰鴻海是什麼意思的,為啥大部份的人覺得鴻海一年能賺10元,股價淨值比該1倍?鴻海身為台股第二大權值股,台股的大盤淨值比目前是2.4倍左右,我就覺得好笑了,台灣幾千家上市及上市公司平均能比鴻海好嗎?哪一家公司能像鴻海這樣連續三十六年獲利,三十六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有資產的10%,近四年獲利都超過一個股本,這樣的公司股價淨值比1.5倍還不敢買,那乾脆不要投資算了,接下來到2030年,鴻海會從穩健股成為成長股,大家會再看到一次鴻海股價的進化,當六年後鴻海享有3到4倍的股價淨值比後,對我來說就失去投資價值了,我敢和大家說,那時會有一大堆人在那說鴻海好棒,和現在的會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很多散戶就是愛買貴的,我也是不懂這些人到底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