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2日預料僅對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國家實施「對等關稅」,同日不會對汽車和晶片等特定產業宣布關稅。據傳被列入美國政府所謂「骯髒15國」的台灣,可暫得倖免於半導體關稅,但恐難豁免於對等關稅。川普原本多次表示,在他謂4月2日美國「解放日」當天,將對汽車、藥品和半導體等產業加徵關稅。不過,川普政府官員透露,針對特定產業的關稅目前不太可能在4月2日宣布。據了解關稅規劃的人士透露,白宮實施對等關稅的對象會比原本認為的更精準,但仍將衝擊在美國進口占比較高的國家。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上周提到「骯髒15國」。知情人士說,這些貝森特所稱占美國大部分對外貿易的國家,將面臨較高關稅;其他國家則可能適用較微幅的稅率。道瓊社引述知情人士表示,預計被鎖定的對象和美國貿易代表上月在《聯邦公報》公告所提到的國家相近。當時公告徵求各界針對和美國存在貿易失衡的國家提出意見,包含G20成員國,如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大陸、歐盟、印度、日本、南韓、墨西哥、俄羅斯,以及越南等國,其中倒是沒有點名到台灣。
從川普選上美國總統以來,外資群幾乎就是一直賣超台股,合計賣超台股八千億左右,也賣超鴻海八十幾萬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鴻海一百萬張,台股從最高點的24417點跌到今天的22106點,下跌了2311點,跌幅9.46%,鴻海從最高點的234.5元跌到今天的163元,合計下跌了71.5元,跌幅30.49%,鴻海的年線184.4元,今天收在163元,近一年買進鴻海的人平均都賠21.4元,虧損11.6%,所以近一年買進鴻海的人感受是比台股下跌的重,鴻海下跌的比大盤重的原因在於外資群一直賣出手上的持股,本來去年三月中開始買了六十幾萬張,接著把這六十幾萬張賣光後又賣了六十幾萬張,一來一回賣了一百多萬張股票,以目前大盤下跌的幅度不算是很重,從高點到現在才跌不到10%,但不少買AI概念股的投資者已經跌到懷疑人生了,尤其是四月二日川普要實施對等關稅,最近外資群,主力,空方更是火力全開的賣出,持續的把多方打到懷疑人生,國際一些對沖基金看到川普要課關稅,他們就是使用這個題材拼命的攻擊。
台積電股價則是從2月中宣布要去美國投資1000億美金後開始修正,股價從1100元跌到今天的972元,合計下跌128元,跌幅11.63%,大盤近一個月就是被台積電給帶下去,空方本來打擊鴻海到一百八十幾元就打不下去了,結果遇到台積電利空助威,最近趁著川普要實施對等關稅前夕拼命的一直向下摜殺,當鴻海股價被摜殺下去後,就會形成一個錨點,未來散戶就會根據那個錨點去判斷股價漲了多少,如果鴻海股價跌到163元,當鴻海股價漲到179.5元,很多散戶就會覺得鴻海已經上漲了10%,他們就不會管鴻海是從221元開始下跌,這就是錨定效應的威力,大部份的投資機構都是悲觀主義者,他們都會把情況預想到最悲觀,覺得川普課了全球關稅,然後全球企業反應不過來,接著把成本轉嫁給美國人民,銷售量下滑,經濟衰退,企業獲利衰退,美國人民痛苦,川普政府被美人民吐口水,這樣並不符合川普想要的,川普想要的是有政績能吹噓,未來是會和企業找到一個平衡點,給企業時間去調整他們的投資計劃,蓋廠並不是說今天蓋了明天就有,員工也不是今天請了明天就能用,一切都是要從長計議的,美國工人比較嬌生慣養,中國的工人只要啃樹皮就能活,所以美國要和中國硬碰硬,最終習近平依舊是中國的皇帝,但四年後美國總統就不一定是川普了,中國其實是有底氣去和美國硬拼的,因為中國的人民再怎麼痛苦,最終不會影響到習近平依舊是皇帝,但美國人民只要很痛苦,下一任總統就不一定是川普了。
同是AI概念股的龍頭廣達,股價也是從高點的345元跌到249.5元,下跌了95.5元,跌幅27.68%,緯創因為在2023年七月底就見到最高點的161元,在廣達漲到345元,鴻海漲到234.5元時,緯創的股價僅有106元,今天緯創收在103.5元,大家有沒有發覺緯創近半年的表現和鴻海2021年到2024年2月很相似,股價就是在100到120元之間整理,之前鴻海除息前一波行情也是從100元漲到116元,了不起漲到120元,後面大盤修正時就是跌到100元左右,緯創近半年就只有下跌2.5元,跌幅2.35%,記得之前鴻海在2020到2021年都沒有跟著大盤及成長股上漲,在2022年1月到10月的下跌六千點時鴻海也沒有跟著下跌,當初很多鴻海的股東覺得跟著大盤及成長股上漲,然後再跟著下跌會比較開心,最近半年鴻海的走勢就是滿足之前一些股東的需求,在2024年3月中開始上漲,從100元漲到234.5元,接著從234.5元跌到163元,股價在上漲時很敢漲,在下跌時也很敢跌,記得在2022年台股下跌六千點時,很多成長股的股價淨值比來到三倍,四倍,五倍,六倍,甚至還有十倍的,股價在修正時也是很敢下跌,最誇張的下跌到六成到七成,很多台灣五十成份股也是有下跌三成到四成之間,這就是上漲時很敢漲,下跌時也很敢跌,三大法人及主力就是在上漲及過程中透過散戶的貪婪及恐懼把他們的錢贏走,之前鴻海股價在100元整理時,其實使用槓桿的人不太會出局,畢竟股價了不起就是在100到115元整理,從平均106元跌到94.5元,其實也才跌個10%左右,那時的鴻海想要斷頭,難度相對的大,因為大部份的人平均買在106元,跌到最誇張的94.5元,這樣也才跌10%,就算你在除息前一波行情買到115元,跌到94.5元了不起也才20%不到,這也是我之前和大家說股價淨值比愈高,股價波動就會愈劇烈,就不適合一般幼幼班的人去使用金融負債,因為股價淨值比高,向下跌是有可能從極端高點到低點出現三成,甚至是四成的下跌,記得之前台積電最高688元,2022年最低是跌到370元,連台積電這樣的公司都敢跌318元,也就是46.22%,台積電那時的股價淨值比大概也是七倍左右,修正完後也是有五倍多。
越南對美國進口那些產品存在高關稅?
越南對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政策主要依據其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國的承諾,並根據《越南海關稅則》(基於國際統一商品名稱及編碼系統,HS碼)制定。越南於2007年加入WTO後,已逐步降低許多商品的關稅,但仍對某些特定產品維持較高關稅,以保護國內產業、確保經濟安全或因應國內市場需求。截至2025年3月24日,以下是越南對美國進口產品中可能存在較高關稅的類別分析:
1. 農產品與食品
越南對農產品的平均關稅約為9.4%(WTO數據),但某些與本地農業競爭的美國產品關稅明顯更高:
穀物與玉米:如玉米(美國是主要出口國),關稅率可能在10%至15%,部分品項更高,因越南試圖保護本地農民。
肉類與乳製品:牛肉、豬肉和奶酪等美國強項產品,關稅率通常在15%至25%之間。例如,牛肉關稅約為20%,乳製品(如奶粉)可能達15%至20%,以支持越南國內畜牧業。
堅果與水果:美國的杏仁、核桃等堅果關稅約為10%至20%,蘋果和櫻桃等水果則在10%至15%,因越南本地也有水果產業(如熱帶水果)。
大豆與棉花:雖然美國是大豆和棉花的主要供應國,關稅相對較低(約5%至10%),但在特定加工品上可能略高。
2. 酒類與菸草
酒類:美國出口的威士忌、葡萄酒等烈酒和酒精飲料面臨較高關稅。烈酒關稅約為45%至50%,葡萄酒為40%至50%,啤酒約35%。這些高關稅部分源於越南對國內酒類市場的保護,並受《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影響,該協定逐步降低歐盟酒類關稅,但對美國無此優惠。
菸草製品:進口香菸關稅約為30%至50%,並可能附加消費稅,總負擔更重,保護本地菸草產業。
3. 汽車與機械
汽車:越南對美國進口汽車徵收高關稅,尤其是整車進口。依據引擎排氣量,關稅率通常在50%至70%之間。例如,2000cc以上的汽車關稅可達70%,這與越南發展本地汽車製造(如VinFast)的政策有關。
汽車零件:部分高價值零件(如引擎、變速箱)關稅約為15%至25%,但整體低於整車。
4. 工業產品與化工品
鋼鐵與金屬製品:美國鋼鐵產品(如鋼板、鋼管)關稅約為10%至20%,因越南本地鋼鐵產業(如Hoa Phat集團)具競爭力,且近期對中國鋼材徵收反傾銷稅,間接影響美國產品。
化學品與塑膠:某些化工原料或塑膠製品關稅在10%至15%,特別是與本地石化產業(如越南國家油氣集團)競爭的品項。
5. 紡織品與成衣
紡織原料與成品:雖然越南是紡織品出口大國,仰賴美國棉花,但對美國進口的成衣或高級織物徵收10%至20%的關稅,保護本地加工業。
背景與趨勢
平均關稅:越南對美國進口的平均關稅約為9.4%(WTO數據),高於美國對越南的平均關稅(約2%至3%),反映雙邊貿易的不對稱性。美國2024年對越南貿易逆差達1230億美元,促使越南近期表態願意降低部分美國商品關稅以平衡貿易。
貿易協定影響:越南與美國無自由貿易協定(FTA),因此美國產品無法享受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或EVFTA成員國的關稅減免。越南對美國農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如AI晶片)的進口興趣增加,但受限於美國出口管制和高關稅。
政策調整:2025年2月,越南總理范明政表示正在審查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特別是農產品、液化天然氣(LNG)和高科技產品,作為應對美國可能新關稅的策略。
結論
越南對美國進口的高關稅主要集中在農產品(如肉類、乳製品、堅果)、酒類與菸草、汽車及部分工業產品(如鋼鐵、化工品),稅率通常在10%至70%之間,遠高於工業品的平均值。這些高關稅反映了越南對本地產業的保護需求。若需精確數據,可參考越南海關總局的最新《進出口關稅表》或WTO關稅資料庫,並根據具體HS碼查詢。美國企業若計畫出口至越南,應特別關注這些領域的關稅成本及非關稅壁壘(如技術標準、進口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