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鴻海集團旗下衛星通訊廠台揚連拉6根跌停!台揚近期公告申報的財務報告顯示,淨值低於財報所列示股本的二分之一,等於每股淨值低於5元,18日遭打入全額交割股,上週連吞5根跌停,天天開盤即收盤,一字鎖死綠燈,5天跌幅40.7%,股民擔憂「是要倒了是嗎天天綠根」、「住在30樓還有救嗎」。台揚今(24)日繼續躺平跌停板,開盤掛出16.10元跌停價,累計連6根跌停,6天下滑14元、跌幅46.5%,截至上午10點有約2800多張成交量,交易量相比上週增加不少,有網友認為即將止跌「有點量,明天應該可能不會鎖了」、「跌出量來了,離止跌就差一根」、「應該還有二根,主力、大戶快來打我臉」,也有人開始勸世「你越捨不得賣,就賠越多,別再賭了」卻遭反駁「你錯了,很多人賣不掉,不是捨不得賣」。
2021年7月30日新聞說:鴻海30日公告,子公司鴻揚創業投資出脫轉投資網通廠台揚全數持有的761.55萬股或3.34%股權,鴻海表示,目的為實現投資,處分利益依實際處分價格計算後另行公告。鴻海表示,此次處分台揚,一來是實現投資,二來是簡化投資架構,未來透過建漢持有台揚,但三方的合作關係並不會因此產生變化。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鴻揚創投在7月以來陸續處分台揚持股;無獨有偶,台揚的母公司、同屬鴻海集團的建漢,也在台揚股價走揚下,逢高調節持股,依照 7 月 26 日的公告,建漢持有台揚剩下近 5.48 萬張,持股 24.05%。
A大回答:2021年七月鴻海把台揚以七十元左右的價格賣掉,那時台揚的淨值才8.61元,而且台揚根本一直虧損連連,每年固定會虧個兩元多,去年虧到4.55元,當初一些炒股集團就看上台揚股本小,市值低,台揚的股本才25.2億,是很容易就被炒作的個股,後面台揚被炒到96.5元,結果台揚還是依舊每年一直賠錢,我一直和大家說,你要買進符合價值投資十要素的公司,包括1.獲利穩定性,2.獲利有續航力,3.連續且穩定的股息,4.股價不能距離淨值太遠,5.具競爭力,6.最好還要有未來的題材,7.大股本,8.高市值,9.公司提供透明的資訊,10.董事長有執行力及有誠信,符合上述條件的公司才能讓你永保安康,大家覺得台揚會下市很令人驚訝嗎?2023年的淨值都剩7.47元了,一年賠2.6元,2024年就算不是賠4.55元,一樣賠2.6元,台揚一樣是會被強制下市,所以台揚會被強制下市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很多散戶很搞笑,他們判斷公司好不好的標準就是以股價上漲或下跌,覺得台揚漲到96.5元,一定是拿到了什麼國際衛星大訂單,其實單純就是炒股集團拿著銀彈進去炒作,一些短線客,當沖客及投機客看到股價上漲了,就進去玩誰是最後一隻老鼠,記得之前元大石油正二也是這樣,金管會都警告淨值太低了,會有下市風險,結果散戶就在那說台積電淨值100元,股價也600元,說為什麼股價不能比淨值高,最後元大石油下市後才一堆散戶在那組什麼自救會,這就是自作自受,台揚股價會一直跌,天天跌,跌不停,這也是很正常的,目前台揚的淨值剩下3.23元,之前台揚還沒有跌停之前,股價還有32.55元,大家可以想像一間不會賺錢的公司股價淨值比還能有十倍嗎?這些散戶覺得買進三十幾元的台揚好便宜,卻覺得一間能連續三十六年獲利,三十六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有資產的10%,近四年獲利都超過十元的鴻海很危險,我也是不懂散戶到底是怎麼了,我常常在罵的公司很多,很多都是淨值一點點,公司完全不會獲利,動不動股價還一直被炒高的公司。例如之前我也常常罵宏達電,這家公司也是每年一直賠錢,公司淨值也是愈來愈低,但每年總是會有一些炒股集團進去炒作宏達電,這種每年持續賠錢的公司,未來有一天會下市也不奇怪,現在宏達電的淨值都來到25.71元了,每年宏達電都會賠四元多,再五年就會把淨值賠到五元以下,那時宏達電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和台揚一樣的情況,結果宏達電的股價還一直在44.55元,股價淨值比1.73倍,算是很誇張的情況,很多散戶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一定要等到宣布要下市了才會開始逃命,以宏達電在2011年淨值121元,到2024年淨值已經剩25.71元,幾乎把前面的100元淨值賠光了,這種公司股價會愈來愈低就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宏達電並沒有賺錢,所以根本也不可能會配股息,很有可能一些主力或法人覺得宏達電的股票沒有價值,所以每年或隔幾年都會拿手上的股票出來玩個短線,反正股價連三漲,散戶就會不請自來,之前宏達電股價漲到九十幾元,其實宏達電的基本面及產業面也沒有任何的改變,單純就是股價那時會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所以就吸引了一堆散戶,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進去玩短線,當遊戲結束後,主力就拍拍屁股走人,未來有可能在散戶都絕望後再回來繼續再炒作短線,當你持有宏達電這樣的股票,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哪天是不是忽然就下市了,而且你也很難透過時間去化解風險。
新聞說:輝達黃仁勳推史上最大基建,供應鏈將迎千億美元商機,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在GTC大會主題演講上一口氣宣布四年的晶片研發計畫,據了解,黃仁勳在19日晚間設宴親自款待超過150位台廠供應鏈合作夥伴,說明相關的策略,與會者包括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等代工大咖,黃仁勳親自說明,產業正在推動史上最大的單一基礎設施建設,未來二年供應鏈將迎來千億美元商機。據了解,這次參與GTC大會的3萬人當中,約有近千人來自台灣,比去年的約800人更多。黃仁勳揭露輝達未來四年AI晶片發展藍圖,包括今年的Blackwell Ultra晶片,2026年推出Vera Rubin平台,2027年推出Rubin Ultra平台,2028年則由Feynman平台接棒。輝達GB200晶片產品今年第1季才量產,但隨後要推GB300,令供應鏈擔心出現「奧斯本效應」,也就是輝達過早揭露未來產品發展,造成客戶因期待新品,對既有產品採購轉為觀望,成為負面因素。黃仁勳強調,對外一次宣布四年的產品研發計畫看來似乎不太合理,但輝達與供應鏈現在共同努力的不再是提供電腦,而是建設社會的基礎設施。必須預告先鋪設道路、建造建物,規畫提前幾年確保電力等事宜。產業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單一基礎設施建設,預估整體上下游供應鏈的規模可能達數千億美元。黃仁勳說,確實把發展藍圖秀給所有競爭對手看,但更重要的是要滿足客戶可能在兩年內有上千億美元的需求。他強調,對於相關財務與產能的布局都很驚人。輝達正在推動AI工廠,黃仁勳舉例,業界興建工廠時,不會因三年後技術可能更好,就等待三年後再開始蓋廠賺錢,而是希望快蓋工廠、越快賺錢越好。購置電腦可能會被經營者列為營運費用,但興建工廠會帶來收入,這也就是他之前所言的「你買越多,就賺越多」。至於被問到輝達與諸多台廠合作關係緊密,原因是否為很喜歡台灣時,黃仁勳強調,是對方非常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