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3月25日!避開所有股市陷阱後用時間就能賺錢!

在股市中你會遇到無數大大小小的事件,有一些事件單純就是消息面,政治面,籌碼面,技術面,散戶心理面,法人心理面,自我心理面問題,這類的問題其實就僅是影響短線股價波動,像台揚這類的股票,你就是把我中長線價值投資三要素套進去,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套進去,並且投資一家公司之前要符合價值投資十要素,包括1.獲利穩定性,2.獲利有續航力,3.連續且穩定的股息,4.股價不能距離淨值太遠,5.具競爭力,6.最好還要有未來的題材,7.大股本,8.高市值,9.公司提供透明的資訊,10.董事長有執行力及有誠信,只要你用我的價值投資十要素去投資股票,你根本不可能採到元大石油正二,台揚,美德醫,泰金寶,生技股,宏達電,太陽能,面板,記憶體,台塑四寶的坑,很多公司基本面及產業面不好,單純就是有炒股集團在那玩誰是最後一隻老鼠,很多散戶又很喜歡進去股市中投機及賭博,覺得會上漲的公司才是好公司,我永遠都不可能會去買進台揚這類的股票,這類公司的淨值僅有個位數,每年都虧損兩元,這類的公司會下市,這也僅是遲早的事,之前我也一直在說宏達電,這家公司的淨值也是逐年的下降,但裡面還是一大堆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散戶,以台揚來說,裡面還有七萬多個投資者,這些投資者看到連續幾根跌停才在那恐慌的排隊要賣,但整個市場的人都要賣,自然就不會有人進去買,所以每天掛賣都是一萬多張,結果成交才一千多張,股市中的陷阱很多,我之所以可以長期在股市中賺錢,原因就是我能克服一個又一個的股市陷阱,一些太幼幼班的坑我根本不會去採,很多散戶在股市會踩到幼幼班的坑,所以當然出局率就很高,我舉一個例子,有一些人喜歡在虛擬貨幣開20倍槓桿,也就是股價波動個5%,這樣他就會斷頭,大家自己去回測一下虛擬幣的走勢,也許一個月就會出現一次波動5%的走勢,這種喜歡在虛擬幣開20倍槓桿的人,很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就會有一次出局的機率,還有一些人喜歡使用融資,也就是開2.5倍的槓桿,大家也可以自己去回測一下你買進那一檔個股,大概多久會出現波動近三成的行情,如果半年,一年,甚至兩年就會出現一次,那你很有可能在兩年內就會有出局的機率,記得我在鴻海使用槓桿時,一開始我是用我存款買進八成資金,花了半年的時間,接著在下一年又持續的買進兩成,並且薪資,獎金,股息,個人信貸再投入,兩年時間過去後,時間已經幫我化解風險了,到了第三年使用股票質借,一樣是股息再投入,也是平均買在均線,所以我的成本會是在當年的年線上,時間到了第三年,我成本就會在三年線上,而且我的槓桿也沒有很大,而且每過一年,我的風險會愈小,我回測過去五到十年,我是完全不會有任何機會出局的。
而且當初我買進鴻海時,鴻海已經是一間連續三十年獲利,三十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有資產的10%,公司符合價值投資十要素,可以用時間化解風險,時間六年過去了,這六年鴻海分別賺了8.32元,7.34元,10.05元,10.21元,10.25元,11.01元,六年合計賺了57.18元,配出33.9元,淨值從87元增加到118.45元,我持有的愈久我就賺愈多,最近因為川普選上總統在打關稅戰,然後外資群拼命的賣超台股,台積電,鴻海及大型權值股,造成股市下跌,鴻海股價也下跌,就會有一些魯蛇說外資群打敗我了,要在我頭上貼一個弱字,這位魯蛇有沒有看一下自己在說什麼,有時候散戶就是這麼搞笑,會在股市中賠錢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我投資鴻海的六年期間,鴻海賺了57.18元,我近六年都是買在鴻海的年線,也就是78元,80元,110元,104元,106元,174元,愈是早買的部位領到愈多次股息,我也是不懂外資群憑哪根毛要在我頭上貼個弱字,就憑外資群很弱智的一直賤賣手上持股嗎?外資群近六年一直賣鴻海,大部份都是在股價淨值比0.9倍及1倍賣的,最近是有在股價淨值比1.5倍賣,但最近幾天我常和大家說,鴻海今年的獲利是最有機會開始出現獲利增加兩三成以上的情況,因為2024年鴻海總獲利11.01元,其中有2006億是本業營利,112億是業外獲利,業外獲利僅佔總獲利的5.3%,今年鴻海營收會強勁成長,也就是保底營收成長15%以上,2024年營收成長11.4%,本業營利成長兩成,去年鴻海的業外因為夏普打消重大資產減損,所以僅有112億,鴻海正常的業外收入會在200到400億之間,所以今年鴻海本業及業外都會大幅度的跳升,結果外資群像個傻子一樣一直在賤賣鴻海,我也是不懂這種傻子要在我頭上貼弱字,你有沒有聽一下自己在說什麼蠢話,我敢和大家說,接下來鴻海六年會受惠AI伺服器的強勁成長,過程中還會有電動車及機器人的商機,也有可能因為AI普及,讓原本的ICT產業出現換機潮,接下來六年鴻海的獲利都是很有可能大幅度提升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傻子外資一直賤賣鴻海,這種角色想在我頭上貼弱字,真的就是差的很遠,這些投資機構用的是客戶的錢,也就是散戶的錢,他們是靠收管理費及換股手續費生活的,這種經理人就是超級嫩的,我是沒有把這類不是靠投資股票賺錢的經理人放在眼裡的,哪天出了某一些基金,ETF,規則是只要基金及ETF賠錢,經理人全部不收管理費及換股手續費,當有這樣的基金及ETF出現時,我一定會去買的,這種經理人才配當我的對手,不然靠收管理費及換股手續費的經理人,這種人你和我說他們很厲害,真的就是來搞笑的,這類經理人大概就是去贏一些魯蛇的錢好而以,我敢和大家說,我過去投資會一直賺錢,到了2030年時,我依舊會愈賺愈多,你和我說川普會怎樣又怎樣的讓經濟衰退,那些都是騙騙一些散戶好而以,川普是商人,他不會蠢到做對自己,對美國人,對美國企業,對自己政黨不利的事,也就是川普不會到損人不利己的事,一些投資機構目前狂賣股市,那是因為他們覺得川普會拖著全世界一起同歸於盡,光這種嫩爆的分析水準,你和我說這些分析師厲害,真的是愛說笑。
一些覺得外資群每天在那攻擊鴻海好棒的,你覺得外資群及主力贏很多錢啊,真的就是愛說笑,這是近四個交易日賠比較多錢的外資群及主力,瑞銀買13962張,賣13809張,合計買超153張,幾乎已經完成了一買及一賣了,合計賠了1380萬,大摩買6898張,賣6817張,合計買超81張,虧損445萬,美林買6741張,賣11823張,合計賣超5082張,虧損428萬,元大買6713張,賣6742張,合計賣超29張,元大也是幾乎完成一買及一賣,虧損了366萬,高盛買6125張,賣18257張,合計賣超12132張,虧損260萬,一些散戶覺得外資群一直賤賣把鴻海股價打下去,這樣他們就勝利的,但你還是要知道短線交易是要一買及一賣或是一賣及一買,也就是你賣出後要低買這樣才叫成功,而不是你200元賣出,現在165元,你覺得你成功,也許三年後鴻海就來到250元,配出20元股息,結果你一樣是沒有買回來,我是不懂你哪兒成功了,所以想要說外資群好棒之前,先讓他們把賣出的股票買回來,而且買回來時股價還比他們賣出的低,這時你再來和我說外資群及主力好棒,現在外資群及主力就像個死韭菜一直賤賣手上持股,被一些聰明的散戶買了後放進保險箱,到2030年時,你就會發覺買在一百八十幾元的股東是多麼神仙的甜美價,那時不要在那一付酸民的說別人成本好便宜,要騙你買300到400元的鴻海,有人說,哼,2030年鴻海有可能到300到400元啊,我只能說,你不要不信邪,鴻海到2030年時淨值都200元了,股價300到400元到底有啥好奇怪的。

鴻海在製造蘋果產品自動化程度到多少成了?

截至2025年3月24日,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在製造蘋果產品(如手機、電腦、筆電和平板)的自動化程度沒有公開的最新官方數據能提供精確百分比。然而,根據近年來的報導、財報資訊及產業趨勢,可以推估其自動化進展並分析目前可能達到的水平。

背景與自動化進展

自動化目標:鴻海長期致力於提升製造自動化,以降低勞動成本、提高效率並應對勞動人口減少的挑戰。創辦人郭台銘早在2011年提出「百萬機器人計畫」,目標是逐步取代人工,尤其在重複性高的工作上。

蘋果產品特性:蘋果產品(如iPhone、MacBook、iPad)涉及精密組裝,對品質要求極高,傳統上依賴大量人工,但近年自動化技術(如機械手臂、AI檢測)逐步導入。

近五年自動化程度變化

2020到2021年:起步與疫情推動

情況:疫情期間,中國工廠(如鄭州)因封鎖暴露人工依賴風險。《日經亞洲》2021年報導,鴻海加速導入自動化設備,如機械手臂進行iPhone組裝與包裝。

估計:當時自動化程度約20%到30%,主要集中在焊接、螺絲鎖附、測試等環節,組裝仍以人工為主(約70%)。

2022到2023年:技術升級

情況:2022年鄭州廠「靜默管理」期間,鴻海增加自動化產線以穩定產能。《彭博社》2023年提到,鴻海在iPhone 14生產中導入更多機器人,特別是用於零件搬運與品質檢測。

估計:自動化程度提升至30%到40%。《自由財經》2023年報導,鄭州廠部分產線實現50%自動化,但整體仍受限於手工組裝的靈活性需求。

2024到2025年:AI與新產品推動

情況:2024年10月鴻海科技日(HHTD24)展示人形機器人(如Optimus),宣稱可用於iPhone與AI伺服器產線。《天下雜誌》報導,這些機器人能執行零件搬運與簡單組裝,顯示自動化進入新階段。同時,鴻海在印度與越南工廠也導入自動化設備。

估計:iPhone產線自動化可能達40%到50%,MacBook與iPad因結構複雜略低(約30%到40%)。AI伺服器因規格標準化,自動化可能更高(50%到60%)。

具體產品自動化程度

手機(iPhone):

現況:焊接、測試、包裝已高度自動化(70%到80%),但最終組裝(如螢幕與電池安裝)仍需人工,自動化約40%到50%。

原因:iPhone零件小且精密,人工靈活性難以完全取代。

電腦與筆電(MacBook):

現況:零件焊接與檢測自動化約50%到60%,組裝(如鍵盤、主板)仍以人工為主,總體自動化約30%到40%。

原因:筆電結構複雜,客製化需求高。

平板(iPad):

現況:類似MacBook,自動化約30%到40%,測試與包裝自動化較高(60%到70%)。

原因:生產規模小於iPhone,自動化投資回報較低。

影響因素

技術限制:精密組裝需人類靈巧性,機器人目前難以完全模擬。

成本考量:自動化設備初期投入高,鴻海在勞動成本較低的印度、越南擴廠,減緩全面自動化的急迫性。

客戶需求:蘋果對品質控制要求嚴格,部分環節需人工把關。

結論:鴻海在製造蘋果產品的自動化程度目前估計如下:

手機(iPhone):約40%到50%。

電腦與筆電(MacBook):約30%到40%。

平板(iPad):約30%到40%。 整體而言,五年來自動化程度從20%到30%提升至30%到50%,進展顯著但尚未過半,仍以「半自動化」為主。未來隨AI與機器人技術進步(如2024年展示的Optimus),自動化可能在2026到2028年突破50%到60%。若需精確數據,需待鴻海官方發布最新報告,但目前趨勢顯示自動化正穩定推進。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