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新聞佩穎提問:我這邊有兩個問題想要請教。關於 DeepSeek 的出現,市場看法很多。想以製造端角度請教,DeepSeek 的出現是否影響客戶在高階AI伺服器的相關需求?第二個問題是,有看到鴻海近期推出首款繁體中文AI大語言模型FoxBrain,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它的亮點?。
鴻海精密董事長劉揚偉回答:我先講一下FoxBrain跟DeepSeek之間的關係。其實DeepSeek它裡面採用的一些技術,其實過去在業界很多人用,譬如說用現有的已經成型的 AI Model 來訓練新的 AI Model 或是叫做蒸餾法,只是過去大家對於蒸餾法一般都有擔心,就是用蒸餾法可能不合法,所以大家都做了,可能都不敢講。
DeepSeek 在這方面就有一個很大的突破,所以現在大家都敢說我這樣做了。FoxBrain 也是利用類似的方法,用一些Distillation,然後再加上我們推理,還有在繁體中文的部分做了更進一步的加強,讓我們的新的Model在繁體中文上、推理以及數學模型上都做得相當不錯。我們在我們公佈的效能測試的雷達圖上面,可以看到在這幾個方面的表現是不錯的。未來我們會把我們的FoxBrain開放變成一個Open Source的Model。希望大家能夠基於在model上面可以做更多繁體中文的一些應用開發。我們集團也會把我們三大平臺基於這個Model來開發,這是有關於我們FoxBrain大概的狀況。 至於 DeepSeek 採用的方法,還有它的影響,因為它的技術方法,讓很多原來沒有辦法參與大語言模型開發的企業,也有機會能夠參與,就像鴻海一樣。我們這次的FoxBrain是用了100張H100的規模,來做Continuous Pre-Training,再加上Post-Training,所以可以到我們剛剛講的那樣的效果。這在過去可能都不太容易,我記得我們的研發團隊,要求大概是2000張以上,現在我們只用了100張,這是一個很大的差別,也因為這個樣子,它加速了這些推理及AI伺服器的普及。所以過去AI模型的開發,大部分是由大型的CSP來主導。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型同時開始購買AI伺服器,來訓練他們自己的模型。這個將會推動邊緣AI的蓬勃發展,進而會提升整體算力的需求。為什麼呢?因為新的模型,包括AGI跟ASI,仍在發展中,它還是需要非常多的算力。這些發展出來的模型,未來可能可以透過類似DeepSeek的作法,讓新的模型可以在邊緣計算上可以應用,發揮它的優勢。所以我們認為高階AI伺服器的需求仍然會持續成長,並不會因為這些開源的模型出現,而受到不利的影響。
A大回答:記得在農曆長假時,一般討論區一賣在對DeepSeek出來而恐慌,覺得高階晶片需求就會放緩,那時我做了很多的功課,最終得到DeepSeek的問世反而會增加高階晶片的需求,後面我也用AI工具去分析這問題,前天劉董在法說會上也證實了DeepSeek問世會增加高階AI晶片的需求,一開始我是透過自己作功課及判斷得到的結果,接著透過AI工具去輔助我的推測,現在是透過鴻海這種面對一線雲端大廠的企業再驗證,所以DeepSeek的出現就是會增加算力的需求,這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之前DeepSeek出來時,一大堆人在那恐慌,我那時就和大家說,時間幾個月過去後,你就會覺得為啥自己會因為DeepSeek而恐慌,現在一兩個月過去了,市場還有人會因為DeepSeek而恐慌嗎?不會了對吧,這就是股票市場,三大法人及主力就是利用散戶的貪婪及恐懼賺錢,某一個事件發生時,市場就是會利空散戶的無知去製造恐慌,對散戶來說,只要股價下跌,他們就會覺得那個利空是真的,其實單純就是三大法人及主力用來賺差價的手段,最近我也一直和大家說,你不用為了川普關稅戰而過度恐懼,川普的目的不是為了讓經濟衰退,人類只要還存在,那交易就會存在,經濟又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易,當然就是不會永遠衰退,這一次劉董在法說會上釋出了很多利多,但一般的散戶就只看到業外不好,讓第四季少賺了0.5到1元,對價值投資者來說,看的東西很簡單,就是AI伺服器是不是能持續成長,然後是不是能讓鴻海本業獲利更上一層樓,第四季鴻海營收年增15%,獲利狂增30%,很明顯AI伺服器對鴻海的本業獲利有極大的幫助,接下來鴻海對AI伺服器的展望是一季比一季好,全年營收也向上調整到強勁成長,所以今年鴻海的營收會再向上成長一兆多,這會讓鴻海的本業營利比2024年大增五百億以上,鴻海2024年的業外剩下112億,去年鴻海本業營利增加三百四十億,所以業外少賺個一兩百億對鴻海來說影響相對有感,今年鴻海的本業營利至少會比2023年多出九百億,去年鴻海業外獲利剩112億,所以今年鴻海的業外很難再影響到鴻海整體的獲利,一個很關鍵的點在於,接下來到203年AI伺服器的年複成長率都很高,台積電都說到2029年AI營收會年增44到46%,台積電蓋了這麼多廠,生產了這麼多的AI晶片,總是要有代工廠去組裝,所以DeepSeek出來是讓更多的中小企業能加速的進到AI中去佈局,當愈來愈多中小企業也進來搶AI晶片時,業績就不會因為某一個雲端大廠減少資本支出而有太大的反應。
摩根大通分析師提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想了解你們怎麼看 AI ASIC 伺服器,因為我們在 GPU 伺服器市場的佔有率一直很好。如何看待 AI ASIC 伺服器市場?現在需求似乎更多轉向了 ASIC,鴻海在這個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如何?你認為未來會有什麼變化?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市場對於明年 CSP 需求的一些擔心。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回答:讓我回答你的兩個問題。關於 AI 伺服器,我們與多家 ASIC AI 供應商合作。我認為,由於大多數訓練仍然發生在核心運算,因此目前 AI 需求主要還是集中在 AI 訓練。不過,隨著像 DeepSeek 這樣的新模型出現,我們在邊緣運算看到更強勁的需求。我們認為邊緣 AI 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而 ASIC AI 伺服器將需要支援這種轉變。至於何時能看到足夠的出貨量,我認為可能要等到今年晚一些,當邊緣 AI 應用變得更加成熟才會發生。 關於你的第二個問題,針對 CSP 需求,根據我的經驗以及鴻海的經驗,我們並沒有看到 CSP 需求放緩的跡象。市場上有傳言稱 CSP 需求會在今年達到高峰,但根據我們的觀察,目前並沒有這種情況。我們認為需求仍然相當強勁,至少對鴻海而言是如此。我們不認為今年會達到高峰。
A大回答:市場就是這麼搞笑,一下擔心AI晶片延遲,導線良率不好,GB200組裝不順,不然就是擔心川普打關稅戰,上面那位大摩分析師在那幻想今年雲端大廠的需求要來到高峰了,明年就要衰退了,劉董直接就是打分析師的臉,說沒有看到需求衰退的現象,最後再補一刀,至少在鴻海是沒有看到,言外之意就是,你大摩從哪一家公司聽到這消息的,那就是那一些公司自己嫩,鴻海看到的需求則是很強勁,大家從台積電法說會上的說法就能得知,台積電的新廠會陸陸續續蓋好,當台積電新廠完工的愈多,產能就會愈大,供給量就會愈大,這時會有人說,台積電供給量變大和雲端大廠需求有沒有放緩有啥關係?當然是有關係的,當初就是客戶和台積電說有多少的需求,台積電才去蓋這麼多的廠,台積電也會把這些客戶說的需求打個折,所以台積電接下來幾年都說AI營收年複成長44到46%,那些賣了股票的分析師就在那幻想雲端大廠需求今年到高峰了,真的就是來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