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時,鴻海本業賺1149億,業外賺489.8億,合計賺1638.8億,業外獲利就佔了29.88%,2020年鴻海本業賺1108億,業外賺346.4億,合計賺了1454.4億,業外獲利佔了23.81%,2021年鴻海本業賺1490億,業外賺446.1億,合計賺了1936.1億,業外獲利佔了23%,2022年鴻海本業賺1738億,業外賺137.2億,合計賺了1875.2億,業外獲利佔了7.31%,2023年本業賺了1665億,業外賺了257億,合計賺了1922億,業外獲利佔了13.37%。2024年本業賺了2006億,業外賺了112.7億,合計賺了2118.7億,業外獲利佔了5.31%,大家還記得劉董是在2019年上任的吧,上任後就提出了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內容如下,除了持續深耕精密模具製造,仍然不斷極力求新求變,要讓原本以「勞力」密集為本的體質,脫胎換骨為以「腦力」密集為主的結構,具體做法就是走上F1.0現況優化、F2.0數位轉型、以及F3.0轉型升級等三條看似有區分、其實卻是合而為一的道路,朝著「好、還要更好」的目標踏實大步向前。在F1.0現況優化部份,集團在2019年已對外宣示「分工、分享、興利、除弊」四大重點並貫徹執行,也就是以「強中央、富地方」的精神讓中央與子公司以及中央與次集團之間明確分工,並全力推動集團內部的資訊高速公路即時分享各項資訊與心得。另外,集團也在採購流程中導入系統化機制,排除人性所可能帶來的弊端,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也增加股東利潤,進而達到「興利、除弊」的效果。在F2.0數位轉型方面,集團則善用數位科技使整體營運更有效益。例如,優化了網站平台以便與投資大眾高效溝通、提昇法人與投資人體驗;也建構了供應鏈管理平台,讓上游廠商與客戶都能夠清楚相關訂單執行情況,使公司藉由明確的數字表現強化供應商管理,同時也讓公司能夠更機動迅速滿足客戶的需求變化。另外,公司也著手建立各種大數據資料庫,讓各管理環節能依照客觀數據,而非人的主觀意識做決策,形成自動化的智能決策流程,也提高決策速度與品質。此外,無論是生產或是績效管理也都將以數位智能化方式來「提質、增效、降本、減存」,最終則極大化集團收益報酬。至於F3.0的轉型升級,將藉由研發新技術與投身新產業來達到目標。集團將投資「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此三大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這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作為重要的發展策略。以電動車為例,鴻海在全球市場有強大的供應鏈系統、關鍵零組件製造、機構設計研發、系統整合服務等優勢條件可成為「垂直整合服務商」及「智能平台服務商」,未來也將致力於開發新技術與新共享模式,推動鴻海造車平台生態永續發展。六年後鴻海的本業獲利已經是佔了大部份鴻海獲利了,業外佔鴻海總獲利從原本的29.8%降到2024年的5.31%,之前鴻海營收增加10%,我之所以認為獲利不一定真的能增加一到兩成的原因就是業外,鴻海2024年營收增加11.4%,本業營利大增兩成,但是業外從賺257億降到112.7億,所以整體獲利就僅增加了7%,今年鴻海營收至少會年增15%以上,本業營利和去年保持一樣的話,那本業營利差不多可以增加三成,去年鴻海的業外已經佔總獲利剩5.31%,所以今年鴻海營收增加15%以上,本業獲利增加三成,那鴻海的獲利就真的會增加三成,這也是為什麼財務長說中期股東權益報酬率會從9%提升到12%。
鴻海在法說會上提到今年全年營收會強勁成長,鴻海定義的強勁成長保底至少就是年增15%,這樣就會得到7.89兆,鴻海敢在年初就說全年強勁成長,一定就是看到比15%高很多,我們就假設2025年營收8兆,大家可以注意從2019年到2024年鴻海營收及營利率的變化,很明顯營收愈高營利率就愈高,這是很正常的,從2019年營收5.34兆,營利率2.15%,到了2024年營收6.86兆,營利率2.92%,營收增加了1.52兆,營利率增加了0.77%,2025年鴻海營收約8兆,2024年營收6.86兆,營收增加1.14兆,營利率我只估增加0.38%,算是很保守的估法了,2024年營收6.86兆,2023年營收6.16兆,營收增加0.7兆,營利率增加0.22%,就算以去年及前年營收及營利率增加的比例來計算,我估算的營利率也算是很保守,本業我們考慮完後,大家回到業外,近兩年大家都知道鴻海業外會變少,很大的原因是夏普正在做重大的轉型,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都有做重大資產減損,鴻海分別認列了200億及100億損失,從去年第三季到第四季,夏普的整體獲利明顯是回升了,只是為了要把堺工廠賣給軟銀,把相機模組廠賣給鴻海,所以才會認列結構整體成本及資產減損,今年整一季夏普把堺工廠賣給軟銀,認列754.24億日圓固定資產出售獲利,今年還會把堺工廠賣給積水化學及KDDI,還有把相機模組廠賣給鴻海,今年夏普想要賠什麼大錢難度應該是很大,夏普除了不會賠錢外,應該有機會能重回賺錢,畢竟夏普的品牌事業部本來就是一直能賺錢,因為面板及零組件事業賠錢,所以才造成夏普每一季賠錢,夏普在2023年及2024年打消重大資產減損後,一些賠錢的面板及零組件事業就都消失了,之後品牌事業就能持續的賺錢,所以鴻海接下來關聯企業及合資這一項會開始重回賺錢,加上鴻海本來每年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這項能很穩定的賺兩百多億。廣告區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3月18日!鴻海今年本業獲利爆發業外影響變小!
鴻海第四季因為業外少賺了120億,所以讓獲利少賺了0.5元到1元,我們來看一下近六年鴻海的本業及業外表現情況,2019年到2024年的本業營利分別是2019年賺1149億,2020年賺1108億,2021年賺1490億,2022年賺1738億,2023年賺1665億,2024年賺2026億,業外獲利部份,2019年賺489.9億,2020年賺346.4億,2021年賺446.1億,2022年賺137.2億,2023年賺257億,2024年賺112.7億,之前我常和大家說鴻海業外很容易賺錢,原因是鴻海有很多的保留盈餘,而且因為生意做的比較大,有比較強的應付及應收款談判能力,大家要了解一件事,如果我應付1000億和應收1000億可以有1個月的差距,也就是應收快一個月,應付慢一個月,這樣這1000億我就能賺到定存或人民幣短期理財的利息,鴻海近六年的業外項目都是賺錢的,這就是要拜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所賜,這三項總合的獲利金額都有200億左右,2019年到2024年分別是2019年賺237.8億,2020年賺195億,2021年賺256.8億,2022年賺200.1億,2023年賺264.5億,2024年賺186.55億,所以鴻海每年業外中有大概200億穩賺的項目,我們再來看一下鴻海近三年業外變低的原因,2020年鴻海其他利益及損失賠了120.7億,這時沒有夏普打消重大資產減損,關聯企業及合資能賺57.73億,不過夏普在2022年時已經沒有賺這麼多錢了,接著在2023年第一季夏普打消了重大資產減損,包括面板廠,OLED廠,機器,設備及商譽,鴻海第一季就認列200億的虧損,所以2023年全年關聯企業及合資項目才會賠到133.7億,2022年的其他利益及損失是表現很正常的,所以業外還能有257億,2024年第一季夏普再度打消資產減損,不過金額比較小,鴻海認列了100億的損失,所以造成關聯企業及合資這一項賠了66.4億,2024年其他利益及損失合計也賠了7.48億,加上穩賺的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186.5億後,整個業外僅有賺112.7億,會有一些散戶覺得鴻海獲利成長的速度很慢,其實大家還是得知道鴻海有業外及本業獲利兩項。
大家應該有發覺鴻海業外中比較不確定的就是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項,不過這一項也不會一直賠錢,畢竟這一項是包括1、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負債)利益(損失),2、處分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損失,3、處份投資利益,4、處分無形資產損失,5、外幣兌換(損失)利益,6、減損損失,7、其它(損失)利益,這項目中有包含股票股波動,基金價格波動,匯率波動,鴻海避險的貨幣期貨及選擇權波動,處份股票,基金,土地及廠房,還有貨幣現貨利益及損失,這一項包含的很廣,所以有的季度及年度會賺錢或賠錢,就是依據上面那些項目的變動,去年鴻海這一項賠錢,今年也是有很可能就賺個幾十億到百億,大家看到鴻海業外最高是能來到489億,這三年因為夏普做了重大資產減損及其他利益及損失的不確定來到112億到257億之間,這已經是鴻海業外的低標了,鴻海正常的業外一年能賺200到400億都是很正常的,今年很有可能鴻海本業營利大增外,業外獲利也會回到該有的水準,今年鴻海整體的獲利就是會比去年表現的更好。
鴻海2024年第四季賠最多的就是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負債)利益(損失)項目,這一項前三季賺43.43億元,全年賠60億,所以一來一回就賠了113億,其中權益工具賠6818萬元,債務工具賠1.6億元,受益憑證賠15.32億元,衍生工具賠95.98億元,這四項的定義如下1、權益工具:上市櫃股票,非上市櫃股票及興櫃股票。2、債務工具:包括公司債券及負債性質之特別股等。3、受益憑證:包含開放型基金及私募基金投資。4、衍生工具:包括換匯換利合約,遠期外匯合約,可轉換公司債及賣回權,所以鴻海第四季賠最多的就是受益工具的15.32億,還有衍生工具的95.98億,這也是我常說的,鴻海持有很多基金,這些基金的價格會波動,鴻海會每一季去認列獲利及損失,其實股票及基金一樣都是長期投資,一時的價格波動本來就沒啥影響,另一項就是換匯換利合約,遠期外匯合約,可轉換公司債及賣回權,鴻海的營收這麼大,全球都有生產據點,每一個國家都有員工,都需要支付當地員工薪資,所以手上一定會持有各國的貨幣,鴻海想要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最好的方法就是買一些外匯期貨及選擇權去鎖住獲利,大家如果懂平常外資群在玩現貨及期貨的話,應該就會懂這一項的目的,外資群投資台股持有很大的現股部份,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時,外資群會買期貨多單或空單,也會買選擇權多單及空單,目的就是為了避險,很多散戶把期貨當成賭博的工具,很快就會輸到脫褲子,所以鴻海業外賠的這些東西都僅是一時的,就是匯率波動,基金價格波動,和本業無關,而且也不會一直賠,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長期看鴻海業外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項會賺十億或賠幾十億,不會說一直賺或一直賠,去年鴻海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項賠了,今年很有可能就會補回來,所以鴻海今年除了本業營收會大幅增加進而讓本業營利大增,業外也會因為獲利回歸正常而從賺112億變回200億,300億甚至是400億,今年很有可能鴻海的本業及業外都會很漂亮,今年大家就很容易看到鴻海的獲利有明顯的提升,不會像前幾年這樣賺10.05元,10.21元,10.25元及11.01元這樣的提升,之前劉董還在做現況優化,數位化轉型及轉型升級,現在很明顯鴻海的本業獲利愈來愈高,業外獲利也僅佔本業的5.3%,今年鴻海的本業獲利一樣的大爆發,大家就會看到本業獲利增加多少,整體的獲利就年增多少,以去年來說,本業營收增加11.4%,本業營利增兩成,整體獲利增7%,今年鴻海本業營收會增15%以上,本業營利有可能是增兩成到三成,大家就會看到整體獲利年增兩成到三成,就不會像去年及前年這樣僅有小幅度的增長,看的懂的人就是趁川普關稅戰不確定性快佈局,看不懂的人就繼續看衰及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