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613張,第二名的是美林,買了581張,第三名的是元大,買了482張,第四名的是國泰敦南,買了340張,第五名是上海匯豐,買了265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國票敦北,賣了3233張,第二名的是港麥格理,賣了1335張,第三名的是台灣摩根,賣了1316張,第四名是瑞銀,賣了1165張,第五名的是摩根大通,賣了1000張。
今天外資群賣超台積電7843張,投信買超295張,自營商買超406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7142張,台積電股價下跌23元,把昨天上漲的17元又跌回去了,外資群賣超鴻海4571張,投信買超368張,自營商賣超40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4243張,三大法人沒有賣超多少台積電及鴻海,但台積電及鴻海的股價顯的相對弱,會這樣的原因是台股是開高走低,從上漲274點到下跌316點,大部份的散戶看到台股一直下跌,就不會想要進去買,就算想要買,散戶也會擋在下面便宜點買,之所以在股市大跌很大一段後容易上漲,原因也很好懂,在下跌的過程中一定是發生很多利空事件,而且這些事件也會讓大部份的法人及投資者害怕,在下跌一大段的過程中,如果敢進來買的人,會分成幾種,一種就是進來搶反彈的,另一種就是長期價值投資者,抱著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態度進來買,當股市跌了一大段後,裡面會賣的人就都賣完了,這些人賣了後也是在等待事件明朗,也就是成了潛在的買盤,敢在下跌過程中買的人,一部份是搶反彈的散戶,這些人漲一點就會賣,所以在反彈一開始也許反彈後就會有賣壓,但到了最後面時,裡面就是都剩下長線價值投資者,買了後就是不會賣的,那些賣了後想要等低一點進來買的人,他們就是時時刻刻在外面盯著,哪天股市開始反彈時,他們就會開始進來搶,但買走股票的都是不會賣的價值投資者,這時股價自然就容易反彈一大段,最近川普每天在那找全球打關稅戰,每天都恐嚇全世界,過程中會把很多人嚇出去,這些人出去後可能需要療傷一陣子,也有一些是等低點就進來買,不過也不會有人知道低點在哪,股市是所有金融商品中報酬率最高的,所以大部份最終錢還是會再進來股市中,目前川普的不確定因素讓很多資金流出去,這些錢並沒有消失,未來就是等到不確定性因素結束後,這些錢會再回來,當大部份的人把錢取出來,股價自然會下跌,股市當然會悲觀,不過未來等到事情明朗後,股市就會再上漲,很多散戶一直在那幻想自己能知道什麼時候是低點,所以先出來等股市落底,其實短線就是一買及一賣,有人買到低點就會有人賣在低點,有人買在高點就會有人賣在高點,不要幻想所有的人都會買到低點,之所以大家常常看到有人出來搖擺倪倪的說自己高賣低買成功了,那是因為幸存者效應,還是有很多人賣出後沒有在低點買回來,就只能躲在棉被中哭,屁都不敢出來放一個。鴻海在德州製造AI伺服器產能能到多少?
截至2025年3月12日,關於鴻海(富士康)在德州製造AI伺服器的具體產能,公開資料中尚未提供確切的數字或官方預測。鴻海在德州的投資和擴張計劃主要集中在休士頓,但目前可得的信息多為投資金額、設施規模和潛在用途的描述,而非具體的產能數據。以下是基於現有資訊的分析與推估:
鴻海德州投資概況,2024年11月投資,根據2024年11月26日的報導,鴻海通過其子公司Foxconn Assembly LLC以3,303萬美元收購了德州哈里斯郡47.8萬平方米的土地和20.02萬平方米的建築。這一舉動被外界認為是為了擴展AI伺服器產能,尤其是針對美國市場的需求。報導指出,休士頓已是鴻海在北美的AI伺服器製造基地之一,且設有研發中心。
與蘋果合作
2025年2月25日的消息顯示,蘋果計劃與鴻海合作,在休士頓建造一座25萬平方英尺(約2.32萬平方米)的工廠,專門生產運行「Apple Intelligence」和「Private Cloud Compute」AI服務的伺服器,預計2026年投產。這表明德州產能的一部分將專注於蘋果訂單。
其他擴張
2025年1月中旬,鴻海又宣布在加州投資1.28億美元用於AI伺服器生產,但德州仍是其美國布局的核心,尤其在川普關稅政策壓力下,休士頓的重要性可能進一步提升。
產能推估
由於缺乏官方產能數據,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推測鴻海在德州的AI伺服器製造潛力:
設施規模
休士頓新工廠面積約25萬平方英尺(蘋果項目),加上2024年收購的20.02萬平方米(約215萬平方英尺)的建築,總面積相當可觀。對比鴻海其他基地,例如墨西哥奇瓦瓦州(Chihuahua)的工廠,該廠在2024年投資2.41億美元擴產AI伺服器,被稱為「全球最大GB200生產設施」,顯示大規模設施能支持高產能。
假設休士頓工廠採用類似的高效率設計,每平方英尺年產能可能在數十至數百台伺服器之間(視伺服器類型,如機架式或單機而定)。
市場需求與訂單
鴻海是NVIDIA的主要製造夥伴,負責生產GB200超級晶片伺服器。2024年11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AI伺服器需求「非常瘋狂」,預計2025年出貨量將逐季增長,占其伺服器收入的50%以上。
蘋果訂單方面,休士頓工廠將為Apple Intelligence提供伺服器。根據業界估計,蘋果AI服務若全面推廣,可能需要數萬至數十萬台伺服器支持,德州工廠可能承接其中一部分(例如數千至數萬台每年)。
此外,2025年3月報導稱鴻海可能獨家承接美國「Stargate」AI項目伺服器訂單,這將進一步推高德州產能需求。
全球占比參考
鴻海聲稱其AI伺服器市占率至少達40%(2024年11月數據),2024年第三季AI伺服器收入年增超200%。若德州成為其美國AI伺服器製造樞紐,產能可能占其北美總產能的30%-50%,具體取決於墨西哥和威斯康辛工廠的分工。
以2024年全球AI伺服器市場規模約數十萬台計算,鴻海若生產40萬台(假設),德州可能貢獻數萬至十萬台。
可能的產能範圍
短期(2026年投產初期):考慮休士頓新工廠的規模(25萬平方英尺)及初期設備安裝,產能可能在數千至1萬台每年,主要服務蘋果及其他中小型訂單。
中期(2027到2028年):隨著設備升級和潛在擴建(利用2024年收購的215萬平方英尺空間),年產能可能提升至5萬至10萬台,尤其若承接Stargate項目或更多NVIDIA訂單。
長期(2030年後):若德州成為鴻海美國AI伺服器核心基地,結合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產能可能超過10萬台每年,但這需更多投資和供應鏈整合。
限制與不確定性
設備與勞動力:產能取決於工廠自動化程度和工人招聘情況。美國勞動成本高(2025年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預計年增2.7%),可能限制擴產速度。
供應鏈:AI伺服器需大量晶片(如NVIDIA GPU),目前多數來自亞洲,若美國本地化程度低,物流瓶頸可能影響產能。
政策變數:川普的關稅政策(如對墨西哥25%關稅)可能加速德州投資,但具體執行細節不明。
結論:鴻海在德州休士頓的AI伺服器產能目前無法精確量化,但基於設施規模和市場趨勢,2026年投產初期可能達數千至1萬台每年,中期(2027到2028年)有望成長至5萬至10萬台要年,長期潛力或更高。這將使德州成為鴻海美國布局的關鍵樞紐,特別在應對關稅和滿足蘋果、NVIDIA等客戶需求方面。若需更精確數據,需等待鴻海或蘋果後續公布的官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