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3月21日!鴻海明確定義顯著成長及強勁成長!序言

3月21日!鴻海明確定義顯著成長及強勁成長!作者:A大!今天台股下跌168點,成交量3167億,指數收在22209點,今天最後一筆是富時指數手續費永動機發大財調整,所以爆出了大量,外資群賣超了176億,昨天台積電上漲33元,今天下跌13元,外資群今天賣超台積電4150張,台積電還是站在年線的970元以上,股價收在972元,今天鴻海下跌1元,收在165元,外資群賣超7441張,昨天傳出鴻海幫三菱汽車代工電動車,今天一早散戶就先衝進去買股本小的裕隆及鴻華先進,結果裕隆開高走低,本來上漲近9%,最終下跌0.86%,鴻華先進今天還是上漲了4.64%,鴻華先進是鴻海及裕隆一起持有的,結果鴻海今天是完全沒有上漲,裕隆就是先大漲後下跌,最終就是鴻華先進上漲,這就是一般散戶,主力,投機客,當沖客的思維,知道電動車一開始對鴻海貢獻不明顯,所以就是炒股本小的裕隆及鴻華先進,不過後面發覺川普四月二日的對等關稅擺在那,所以裕隆就是開高走低,尾盤收在最低,對持有裕隆的股東來說,得到後再失去,痛苦是三倍,對鴻海的股東來說,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鴻海幫三菱汽車代工電動車,這就是另一個新的里程碑,鴻海目前獲利已經有兩隻腳了,一是原本ICT產業,也就是蘋果的手機,電腦,筆電,平板,當然還有別的品牌手機,電腦,筆電及平板,僅是蘋果佔的比較大而以,另一隻新腳就是AI伺服器,今年消費智能與雲端網路營收會差不多,明年雲端網路就會超過消費智能,會有一些外資群及投資機構擔心鴻海在中國產能太大,在川普對中國實施關稅戰會發生很嚴重的營收及獲利衰退,但大家還是得記得一件事,美國市場雖然很大,但了不起就是四到五成,鴻海代工蘋果高階手機也並不是通吃,有三成是被立訊分去了,所以鴻海只需要總產能有三成在海外,那就足以應付美國市場的蘋果銷售,大家不要忘了,蘋果是美國公司,現在投資機構之所以一直賣鴻海,那是覺得中國製造蘋果手機不可被替代,所以鴻海在九月底時的製造鐵定是會有問題的,所以就是先賣先贏,但川普是商人,目的是讓企業投資美國,就像台積電到美國設廠,目前是要投資1650億美金,建廠需要幾年的時間,如果川普四月二日就對台積電課關稅,那最終倒楣的一定是美國人,因為企業就算想要到美國投資及設廠,但也不可能三月宣布四月就蓋好,大家看之前加拿大和美國打關稅戰時,為什麼美國會退縮?原因很簡單,加拿大說要斷美國某幾州的電,這會直接影響到幾百萬個美國人日常生活,所以川普當然要退讓,如果四月二日川普立刻對中國,全球及台積電課關稅,那鐵定在美國的產品一定都是大幅度的漲價,這就是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川普這樣做只是讓中國再一次偉大罷了,一些企業也有可能會自行吸收一些損失,當企業賠錢後,就會縮減開銷,沒有錯,就會縮小在美國投資的金額,企業損失愈多,在美國的投資就會愈小,所以我個人認為很有可能就是台積電及蘋果在接下來四年投資美國幾千億美金,川普及美國政府就是按進度去審查,如果有符合進度的話,蘋果及台積電就是免關稅,剩下沒有在美國設廠的企業,那就是照規定課關稅,大部份的投資機構就是覺得四月二日川普課了關稅後全部的企業會反應不過來,我就一句話,川普讓所有的企業反應不過來及賠錢,那對建設美國有啥好處?那些企業只要反應不過來,那就是直接轉嫁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感到痛苦,然後再去縮減對美國本土的投資,我敢和大家說,一些分析師大概也是能想到我上面說的情況,但券商規定就是要做風險控管,所以要先砍幾成掉,我是認為川普讓所有的企業都反應不過來,那對美國經濟,通貨膨脹,國內建設都僅有壞處,如果這種事發生,那美國的智庫就改成智障吧,明年鴻海的雲端網路會超過消費智能,鴻海在佈局AI伺服器時本來就不是用中國的產能,所以就算今年真的川普亂搞讓中國製造有問題,明年開始鴻海的雲端網路就會超過消費智能了,鴻海在中國產能的影響就會開始變的愈來愈小。

前天有網友說劉董在GTC大會上發表強勁成長是指雙位數成長,對劉董來說,15%到99%都能是強勁成長,但一些悲觀的人會說10%也是雙位數成長,就覺得鴻海今年營收保底的幅度會變少,昨天網友有寫信去問鴻海公關部門顯著成長及強勁成長的定義,得到結果和我之前想的一樣,劉董稱強勁成長是15%以上,顯著成長抓比較寬是4到15%,這樣的結果也是符合2021年,2022年及2024年鴻海法說會上的結果,2021年,2022年及2024年鴻海的營收年增11到12%,鴻海都是用顯著成長,所以昨天我才說我比較傾向相信這幾年我透過法說會資料分析出來的結論,今天過後其實就沒啥好爭論的,4到15%是顯著成長,15%以上是強勁成長,今年鴻海營收目標是強勁成長,所以目前還是看到15%保底,這幾天我也一直和大家說,鴻海近六年本業營利及業外獲利結構改變了很多,在2019年時業外還佔到總獲利的三成,2024年業外獲利僅佔總獲利的5.3%,會這樣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劉董透過現況優化,數位化轉型,轉型升級提升了鴻海的本業營利,另一個原因是2023年及2024年夏普在做組織重整,打消了很多不良資產,2022年之前,夏普的股東權益還有2000億,2024年底僅剩1140億,就是把一些不值錢的面板廠,OLED廠,機器,設備,商譽都打消,夏普目前也是偏輕資產,在2024年第四季為了要把堺工廠賣給軟銀,把相機模組廠賣給鴻海,還是有提列了一些結構重整及資產減損費用,這就使得夏普第四季虧265億日圓,本來是賺199億日圓,打消及提列一些損失後才會變虧損,鴻海才會在業外關聯企業去認列二十幾億的虧損,這是近兩年鴻海業外獲利變少的原因,鴻海在2024年業外獲利剩下112億,這是不正常的少,正常鴻海業外有個200到400億都是很正常的,今年鴻海本業營收會年增15%以上,按去年鴻海本業營收增加11.4%,本業營利增加兩成,所以鴻海今年營收增加15%以上,本業獲利很有可能會增兩到三成,加上業外今年會比去年好的機率非常的大,原因是去年及前年的業外真的是太差了,所以大家今年很容易就看到鴻海稅後獲利像2020年到2021年這樣跳躍,2020年是從賺7.34元直接跳到10.05元,獲利大增三成多,以今年鴻海本業營收的成長率及去年業外這麼差來看,今年很有可能是本業及業外都漂亮,今年獲利是最有機會跳升兩到三成的,這時會有人說,哼,這種事難道外資群,主力及投資機構不懂嗎?他們現在一直賣,天天賣,賣不停,他們一定是看到什麼你沒有看到的事,有時大家不要太高估這些投資機構及主力,他們真的就是短視,現在他們眼中只有四月二日川普會課對等關稅,然後全球經濟大衰退,蘋果及台積電反應不過來獲利大減,間接也會造成鴻海獲利大減,我只能說,這些投資機構就是這樣的三腳貓,企業與總統之間是能談判的,他們會去討論出好的方案,不然川普四月二日就打到所有企業措手不及,我就問大家一句,那台積電為啥要去美國投資1650億美金?蘋果為啥要四年內投資美國5000億美金?只要川普在四月二日讓台積電及蘋果反應不過來,台積電及蘋果獲利衰退,那就會減少對美國投資,而且會毫不客氣的把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這樣美國所有高科技股獲利就會大幅衰退,中國就再一次偉大了,分析師只會去分析四月二日川普課關稅對所有企業的影響,但他們不會深入去思考這樣對美國及川普有啥好處,他們也不會去想川普和企業要達成什麼協議,這樣又可以讓企業去建設美國,又不會成本上升轉嫁給美國人,也不會因為關稅獲利衰退而不去建設美國,最終想要找到雙贏的方法,一定就是類似像對付墨西哥這樣,你持續的管控邊界及毒品,美國就不要對你課關稅,每一個月,每一季或每一年去檢查進度,不論台積電及蘋果建設美國需要幾年的時間,川普讓所有企業反應不過來,最終倒楣的就僅是美國人民。大家按讚並留言,劉董稱強勁成長是15%以上,顯著成長抓比較寬是4到15%,這樣的結果也是符合2021年,2022年及2024年鴻海法說會上的結果!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明確定義顯著成長及強勁成長!

2、鴻海電動車美國廠受惠川奠關稅戰!

3、鴻海如何透過AI去優化及增加獲利?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