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3月30日!近五年鴻海投資印度及越南的情況!

大家比較喜歡看我分享建全心理面的文章,覺得充滿了股市智慧,但是我覺得還是需要偶而搭配比較專業的鴻海產業面文章,不然昨天就有散戶在那說台灣及美國之間關稅相差多少,鴻海毛利率僅有6.3%,扣掉關稅差後鴻海就一毛錢都沒賺了,聽到這種散戶的言論後,底下一堆無知的散戶還在那附合,聽到後真的是令人啼笑皆非,鴻海在全球都有佈局產能,之前美國對中國課關稅,其實鴻海在很多國家都有佈局新的產能,在2018年開始就有中美貿易戰了,鴻海的大客戶早就有轉移產能,鴻海也是有配合這些大客戶做產能的轉移,也就是做了全球化佈局,之前很多法人及投資人覺得鴻海產能都在中國,覺得中國是很野蠻的國家,所以給了鴻海極度可笑的股價淨值比,隨著鴻海配合蘋果及客戶轉移產能到印度,越南,台灣,墨西哥,美國等,鴻海在中國的產能有明顯的降低,加上去年開始鴻海又擁有了一個新的大客戶,也就是輝達,在2018年開始伺服器就屬於比較敏感的產品,所以伺服器本來就不在中國生產,鴻海就佈局了越南,台灣,墨西哥,美國去生產伺服器及AI伺服器,六年前鴻海沒有想到AI伺服器會爆炸性成長,所以有在全球佈局了電動車產能,本來是想透過電動車的全球佈局讓鴻海在中國及蘋果佔比降低,沒想到電動車還沒有起來之前,AI伺服器就先起來,接下來幾年鴻海如果電動車事業也起來,那鴻海就會有獲利三條腿,產能也會更平均的佈局在全世界,加上鴻海的大客戶就不會僅集中在蘋果,未來投資者及法人就沒有理由再給鴻海股價淨值比1倍的評價,接下來我們可以看一下鴻海近五年在印度及越南的投資情況,這些就是鴻海佈局中國以外的產能,在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時,鴻海是能透過印度及越南去分散風險。

近五年鴻海在印度的投資項目及金額分析報告

以下是針對鴻海近五年(2020年至2025年3月)在印度的投資項目及金額分析報告。鴻海作為全球電子代工龍頭,近年來積極響應供應鏈多元化的趨勢,將部分生產重心從中國轉移至印度,特別是在蘋果產品製造、半導體封測、電動車相關技術等領域。以下報告基於公開資訊整理,並對數據進行分析與總結。

一、鴻海在印度投資的背景與動機

鴻海在印度的投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驅動:

供應鏈去中國化:受到中美貿易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COVID-19疫情影響,鴻海加速分散生產基地,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印度政府政策支持:印度總理莫迪推動「印度製造」政策,提供稅收優惠與補貼,吸引外資設廠。

蘋果的全球布局:作為蘋果最大的代工夥伴,鴻海配合蘋果將iPhone生產逐步轉移至印度,目標是到2025年將25%的iPhone產能移至印度。

新興市場潛力:印度擁有13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且勞動成本相對低廉,適合大規模製造業發展。

二、近五年鴻海在印度的主要投資項目與金額

1. iPhone製造與擴廠

鴻海在印度南部的欽奈和卡納塔卡邦等地持續擴大iPhone生產基地,以滿足蘋果的產能需求。

2020年:初期擴廠計畫

鴻海計劃在印度南部工廠擴建,投資金額約新台幣310億元,以將部分蘋果產品生產從中國轉移至印度。這是鴻海在印度製造iPhone的早期布局,主要集中在欽奈附近的工廠。

2023年:卡納塔卡邦新廠計畫

2023年3月,鴻海宣布在班加羅爾近郊的狄瓦那哈里興建新廠,占地300公畝,預計投資約新台幣481億元。該廠專注於iPhone零件製造與組裝,規劃年產能2000萬支iPhone,預計2024年4月投產,創造約10萬個就業機會。

2023年12月,鴻海追加投資卡納塔卡邦,金額約新台幣520億元,進一步擴大iPhone產能。

2023年12月,鴻海透過新加坡子公司Foxconn Singapore Pte. Ltd.增資印度子公司Foxconn Precision Engineering Private Limited,金額約新台幣17億元。

2024年:持續擴建與新廠房

2024年2月,鴻海印度子公司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 India 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投資新台幣44.15億元,以自地委建新廠房,推測用於擴增iPhone產能。

2024年2月,鴻海透過新加坡子公司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Singapore Pte. Ltd.轉投資Yuzhan Technology(India)Private Limited,金額新台幣72.5億元,設立新據點,進一步擴大製造能力。

2. 半導體與封測布局

鴻海積極參與印度半導體產業發展,與當地企業合作設立晶圓廠與封測廠。

2022年:與Vedanta合作晶圓廠計畫

2022年2月,鴻海與印度Vedanta集團簽署MOU,計劃成立合資公司生產半導體。該計畫預計興建一座28奈米12吋晶圓廠,初期產能每月4萬顆晶圓,預計2025年投產。首期投資金額估計高達新台幣3720億元,其中Vedanta持股63%,鴻海持股37%。然而,後續該合資公司改由Vedanta 100%持有,鴻海仍表示會支持印度半導體發展。

2024年:與HCL集團合作封測廠

2024年1月,鴻海子公司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 India 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投資3720萬美元(約新台幣11.9億元),與印度HCL集團設立專業封測代工廠,鴻海持股40%。

2024年9月,鴻海公告潛在追加投資不超過新台幣4.24億元,累計投資金額可能達到新台幣16.14億元。

3. 電動車與車用晶片研發

鴻海近年也將電動車產業布局延伸至印度,特別是車用半導體與相關技術。

2024年:鴻軒科技研發中心

2024年9月,鴻海與Stellantis合資成立的鴻軒科技在班加羅爾設立研發中心,專注於車用半導體與系統單晶片設計,瞄準印度自駕車與邊緣運算晶片市場。具體投資金額未公開,但此舉顯示鴻海在印度電動車產業鏈的深化布局。

4. 其他投資與擴編計畫

2023年:員工擴編計畫

2023年9月,據印度官員透露,鴻海計劃在未來3年內將印度員工數從約4萬人擴編至20萬人,以因應蘋果產能需求。當時鴻海在印度已有9個廠區、超過30座工廠,年營收約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200億元)。

三、投資金額總結與分析

總投資金額概覽

以下為近五年鴻海在印度的主要投資金額彙整(以新台幣為單位,部分金額根據當時匯率估算):

2020年:新台幣310億元

2022年:與Vedanta合資晶圓廠,首期投資估計新台幣3720億元,鴻海持股37%,實際出資約新台幣1376億元

2023年:

卡納塔卡邦新廠:新台幣481億元

卡納塔卡邦追加投資:約新台幣520億元

增資Foxconn Precision Engineering:約新台幣17億元

2024年:

自地委建廠房:約新台幣44.15億元

Yuzhan Technology轉投資:約新台幣72.5億元

與HCL封測廠投資:約新台幣11.9億元+潛在追加約新台幣4.24億元

2024年電動車研發中心:金額未公開。

總金額估算

若不計入與Vedanta合資晶圓廠(因後續由Vedanta全資持有),鴻海近五年在印度的直接投資金額約為: 新台幣1460.79億元。

若包含與Vedanta合資晶圓廠的出資(1376億元),總投資金額約為 新台幣2836.79億元。

投資領域分析

iPhone製造佔比最高:鴻海在印度的投資主要集中在iPhone製造與擴廠,金額約佔總投資的90%以上,顯示其核心動機是配合蘋果的供應鏈轉移。

半導體與封測布局:雖然金額相對較小(約新台幣16.14億元),但顯示鴻海對印度半導體產業的長期看好,特別是與HCL的合作更具潛力。

電動車技術:鴻海在印度的電動車布局尚處於起步階段,金額未公開,但研發中心的設立顯示其對印度市場的長期規劃。

四、投資成效與挑戰

成效

產能提升:鴻海在印度的iPhone年產能已從2023年的600萬支提升至2024年的2000萬支,逐步實現蘋果25%印度製造的目標。

就業創造:新廠計畫預計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員工規模有望在2026年達到20萬人,對當地經濟有顯著貢獻。

市場拓展:鴻海在印度的年營收已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200億元),顯示其在當地的業務快速成長。

挑戰

基礎設施與勞動環境:印度的基礎設施(如電力、交通)相對落後,且勞動法規複雜,可能影響生產效率。

地緣政治風險:雖然印度是供應鏈多元化的熱點,但其與鄰國的緊張關係可能帶來不確定性。

競爭壓力:其他代工廠如緯創(Wistron)、和碩(Pegatron)也在印度擴廠,鴻海需維持技術與成本優勢。

五、未來展望

iPhone產能持續擴張:隨著蘋果對印度市場的重視,鴻海預計將進一步擴大當地產能,可能在2025年後達到25%的全球iPhone產能目標。

半導體產業發展:雖然與Vedanta的合作告一段落,但鴻海與HCL的封測廠計畫顯示其未放棄印度半導體市場,未來可能有更多投資。

電動車市場潛力:印度政府積極推動電動車發展,鴻海的車用晶片研發中心可能成為其進軍印度電動車市場的橋頭堡。

六、結論

鴻海近五年在印度的投資總額約新台幣1460.79億元(不含Vedanta合資案),若包含Vedanta案則高達新台幣2836.79億元,主要聚焦於iPhone製造、半導體封測與電動車技術研發。這些投資不僅幫助鴻海分散供應鏈風險,也使其在印度市場站穩腳跟。然而,印度市場的基礎設施挑戰與競爭壓力仍需謹慎應對。未來,鴻海在印度的布局將繼續深化,特別是在蘋果供應鏈與新興技術領域,值得持續關注。

近五年鴻海在越南的投資項目及金額分析報告

以下是針對鴻海近五年(2020年至2025年3月)在越南的投資項目及金額分析報告。鴻海作為全球電子代工龍頭,近年來積極響應供應鏈多元化的趨勢,將部分生產重心從中國轉移至越南,特別是在蘋果產品製造、電動車零組件、電子產品代工等領域。以下報告基於公開資訊整理,並對數據進行分析與總結。

一、鴻海在越南投資的背景與動機

鴻海在越南的投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驅動:

供應鏈去中國化:中美貿易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COVID-19疫情影響,促使鴻海加速分散生產基地,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越南的優勢:越南具備低勞動成本、政治穩定、投資友善環境、基礎設施改善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如稅收優惠),吸引外資設廠。

蘋果供應鏈轉移:作為蘋果最大的代工夥伴,鴻海配合蘋果將部分iPhone、iPad、MacBook等產品的生產轉移至越南,以降低關稅風險並滿足全球市場需求。

新興市場潛力:越南經濟快速成長,成為東南亞製造業的新熱點,鴻海希望透過投資越南進一步拓展市場。

二、近五年鴻海在越南的主要投資項目與金額

1. 電子產品代工與蘋果產品製造

鴻海在越南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如北江省(Bac Giang)、北寧省(Bac Ninh)和廣寧省(Quang Ninh),以生產蘋果產品(iPhone、iPad、MacBook)及相關電子產品為主。

2020年:北江省設廠與擴產

2020年,鴻海在越南北江省擴大設廠,主要用於生產蘋果產品。北江省因中美貿易戰和供應鏈轉移浪潮,吸引了大量外資,鴻海是其中之一。據報導,鴻海當時已在北江省設有工廠,生產iPad和MacBook,具體投資金額未公開,但該地區的投資熱潮顯示鴻海在此有顯著布局。

背景資料顯示,北江省在過去十年內因外資湧入,每人平均所得成長近4倍,鴻海的投資對當地經濟有顯著貢獻。

2021年:擴大iPhone生產

2021年初,鴻海開始在越南試產iPhone,這是iPhone首次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進行大規模生產。鴻海在北江省的工廠新增iPhone生產線,投資金額估計約2.7億美元(約新台幣84億元),用於設備升級和產能擴充。該計畫創造了數千個就業機會,並於2021年下半年正式投產。

2022年:北寧省擴廠

2022年,鴻海在北寧省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投資金額約3億美元(約新台幣93億元),用於生產MacBook和iPad。該工廠於2022年開始運營,預計年產能可滿足蘋果10%的MacBook需求。

2. 鴻騰精密擴廠計畫

鴻海透過子公司鴻騰精密在越南進行轉投資,擴大當地製造能力。

2020年:鴻騰精密轉投資

2020年10月,鴻海旗下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公告投資約新台幣40億元,取得越南New Wing Interconnect Technology的股權,用於擴大越南工廠規模。該工廠主要生產電子連接器和相關組件,供應給蘋果及其他客戶。

3. 電動車零組件與電信設備製造

鴻海近年將電動車產業布局延伸至越南,特別是電動車充電器和零組件生產。

2023年:廣寧省新廠計畫

2023年7月,越南政府批准鴻海在北部廣寧省興建兩座新廠,總投資金額為新台幣77億元,由子公司新加坡富士康負責。

其中約新台幣62.5億元用於建設一座工廠,生產電動車充電器和電信設備,預計年產值可達3.2億美元。

另外約新台幣14.5億元用於另一座工廠,專注於電子零組件製造。

這兩座工廠預計於2024年投產,創造約3000個就業機會。

2024年:電動車零組件擴產

2024年,鴻海在廣寧省追加投資約新台幣37.5億元,用於擴大電動車零組件生產線,特別是電池模組和充電設備,以支持其全球電動車布局。

4. 其他投資與擴編計畫

2021年:顯示器與伺服器組裝

2021年,鴻海在越南投資約約新台幣22億元,用於北江省工廠的顯示器和伺服器組裝線,主要供應戴爾和惠普等客戶。

2023年:員工擴編計畫

2023年,鴻海在越南的員工數已超過6萬人,計劃在未來3年內擴編至10萬人,以因應蘋果及其他客戶的產能需求。

三、投資金額總結與分析

總投資金額概覽

以下為近五年鴻海在越南的主要投資金額彙整(以新台幣為單位,部分金額根據當時匯率估算):

2020年:

鴻騰精密轉投資:約新台幣40億元

2021年:

iPhone生產線:約新台幣84億元

顯示器與伺服器組裝:約新台幣22億元

2022年:

北寧省擴廠:約新台幣93億元

2023年:

廣寧省新廠:約新台幣77億元

2024年:

電動車零組件擴產:約新台幣37.5億元

總金額估算

總計:新台幣353.5億元。

投資領域分析

蘋果產品製造佔比最高:鴻海在越南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蘋果產品製造(iPhone、iPad、MacBook),金額約佔總投資的70%(約新台幣247億元),顯示其核心動機是配合蘋果的供應鏈轉移。

電動車零組件布局:電動車相關投資(約新台幣 115億元)佔比約32%,顯示鴻海對越南電動車市場的長期看好。

其他電子產品:顯示器、伺服器和電子連接器等投資約新台幣62億元佔比約18%,顯示鴻海在越南的業務多元化。

四、投資成效與挑戰

成效

產能提升:鴻海在越南的iPhone年產能已從2021年的試產階段提升至2024年的數百萬支,MacBook和iPad的產能也顯著增長,逐步實現蘋果供應鏈轉移目標。

就業創造:新廠計畫創造了數萬個就業機會,員工規模有望在2026年達到10萬人,對當地經濟有顯著貢獻。

市場拓展:越南已成為鴻海在東南亞的重要製造基地,年營收估計超過50億美元(約新台幣1600億元)。

挑戰

基礎設施限制:雖然越南基礎設施近年有所改善,但電力供應和交通物流仍存在瓶頸,可能影響生產效率。

勞動成本上升:隨著外資湧入,越南的勞動成本逐年上升,可能削弱其成本優勢。

競爭壓力:其他代工廠如緯創、和碩也在越南設廠,鴻海需維持技術與成本優勢。

五、未來展望

蘋果產能持續擴張:隨著蘋果對越南市場的重視,鴻海預計將進一步擴大當地產能,可能在2025年後成為iPhone和MacBook的重要生產基地。

電動車市場潛力:越南政府積極推動電動車發展,鴻海的電動車零組件生產線可能成為其進軍東南亞電動車市場的橋頭堡。

多元化發展:鴻海可能進一步擴大在越南的伺服器、顯示器等非蘋果產品的生產,以分散客戶風險。

六、結論

鴻海近五年在越南的投資總額約新台幣353.5億元,主要聚焦於蘋果產品製造、電動車零組件與其他電子產品代工。這些投資不僅幫助鴻海分散供應鏈風險,也使其在越南市場站穩腳跟,成為東南亞製造業的重要基地。然而,越南市場的基礎設施挑戰與勞動成本上升需謹慎應對。未來,鴻海在越南的布局將繼續深化,特別是在蘋果供應鏈與電動車領域,值得持續關注。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