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3月17日!鴻海破除AI需求明年衰退謠言!

 

鴻海董事劉揚偉表示:首先在ICT部分,這是我們產品組合中很重要的基礎,每年都為公司帶來穩定的現金流。今年消費電子產品與終端產品的需求,我們預計是大致平穩,但是在目前區域政治、關稅等變數較多的情況下,生產製造端將面臨更多的挑戰,需求端也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要應對這些變化,我們會與客戶密切聯繫,並運用我們的全球佈局來做即時的調整。長期來看,我們預期當邊緣AI發展的應用逐漸普及,將會有愈來愈多個人裝置升級的需求。接下來,我要來說明一下,AI伺服器市場的狀況。2024年大型CSP以及一線的品牌廠對於AI伺服器的需求都明顯增加,帶動AI伺服器營收成長超過150%。加上一般伺服器需求的回升,整體伺服器的營收年成長達到78%。如同上次法說會提到的,2025年就是AI元年。全球AI算力基礎建設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主要CSP廠商今年資本支出也都將維持強勁成長。以第一季來看,預期AI伺服器營收不論季對季、年對年,都有100%以上的成長。隨著GB200以及下世代的產品進入量產,我們相信AI伺服器營收將會一季比一季好。全年來看,AI伺服器營收將達到兆元規模,佔整體伺服器比重達50%以上。我們一直是主要客戶重要的新產品共同開發夥伴,讓我們可以確保我們會參與到下一代與下下一代的產品開發。AI伺服器這個行業其實進入門檻很高,AI晶片廠商看重的是EMS廠商的研發能力、垂直整合、高度自動化,以及全球佈局的能力。客戶關注的是因為AI伺服器的架構設計越來越複雜、造成生產成本愈來愈高,同時他們也非常重視全球佈局、垂直整合的能力。在這兩個方面鴻海都很有優勢,讓我們在供需兩端都扮演重要的角色。AI伺服器和ICT產品不同,產品本身的穩定度非常重要。因為AI伺服器訓練要花上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如果有AI伺服器故障,很可能相對的訓練必須要重新來過,對訓練的時間影響會很大。鴻海在這些產品的品質穩定度,一直都是處在業界領先的地位。所以四成市佔率是一個保守的目標,我們有信心能夠爭取到更高的市占率。下周我們在GTC將展出最新的AI解決方案,歡迎大家到現場參觀。 

A大回答:鴻海昨天在法說會上提到沒有看到AI伺服器的需求有放緩,沒有今年需求是高峰這回事,代表AI伺服器需求是會很多年的,AI伺服器會帶動鴻海營收大幅度的增加,不過劉董及鴻海說話就是很保守,昨天一些分析師問今年在AI伺服器及全年營收大幅度增加下,營利率是否也會增加,劉董就回答會和2024年差不多,一些分析師就會把去年營利率2.92%帶入計算,用6.86兆年增15%,也就是7.89兆,營利率2.92%帶入,營利得到2303億,僅比2024年的2006億增加297億,其實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營收大幅度的增加時,營利率就會增加,鴻海從2019年營收5.34兆,營利率2.15%,到2024年營收6.86兆,營利率2.92%,營收增加1.52兆,營利率增加0.77%,分析師問劉董明確的營利率會是多少,劉董怎麼可能會知道,2.92%和3.32%,這樣也才相差0.4%,最好有董事長可以在年初就估全年確定的營利率,尤其鴻海又有不同的交易模式,例如buy and sell交易模式及consign交易模式,加上美金,人民幣,歐元,日圓等國際匯率會波動,鴻海全年的營收可以來到八兆,這些營收會有不同國家的貨幣,交易模式也會有不同,所以劉董當初和分析師回答差不多,2023年營利率2.7%,劉董覺得2024年和2023年差不多,確實真的是差不多啊,就僅多了0.22%,但營收如果是6.86兆的話,這樣就是多了341億的本業營利,鴻海2025年的營收會增加1.1兆到1.3兆,營利率我認為會增加個0.4%,從2.92%變成3.32%,這應該也是差不多,如果從2.92%變成5%的話,劉董就會和分析師說有大幅度的成長,畢竟都多了2%了,要是沒有很大幅度增長的話,劉董自然會回答差不多,這就和鴻海每年都是預估消費智能營收約略持平,現在也才三月中鬼能知道九月底蘋果高階手機是否能賣的好,當然就是在消費智能營收估約略持平,至於雲端網路的話,因為客戶都是雲端大廠,目前AI晶片供不應求,很多客戶都排到一兩年後去了,對鴻海來說,組裝的訂單可能也是排到一兩年後了,所以鴻海才敢說今年消費智能營收會和雲端網路差不多,不然2024年消費智能營收3.15兆,2024年雲端網路才2.05兆,兩者相差1.1兆,這麼大的差距如果不是雲端大廠訂單早排好,劉董哪敢保證雲端網路營收能增加1.1兆到1.3兆。

法人提問:今年AI伺服器貢獻度增加,對於毛利率的影響?AI伺服器的規模效益是不是可以讓營業利潤率有提升的空間?請問公司長期的毛利率或是營業利潤率的目標為何? 

鴻海精密財務長回答:因為AI產業的快速發展,AI伺服器是目前產業中重要的成長引擎,其同時具備高單價、高獲利的特性,所以我們會去積極爭取相關的生意機會。隨著AI伺服器及新產品業務的增加,營收會隨之成長,對營業毛利率會有一些影響,在以前法說會跟各位分享,交易模式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影響,但是在營業費用方面,我們會持續進行審慎的管理,同時,鴻海也具備營運規模和垂直整合的競爭優勢,所以對營業利潤率來講仍是正向貢獻。我們也了解投資人希望我們可以同時提升獲利的金額或是毛利率,但是因為AI近期的表現比預期來得快,EV比預期稍為來得慢,也影響到近期的毛利率的表現。不過,毛利率的表現,長期來看,還是會因為我們透過「產品組合優化」,積極爭取高毛利的零組件產品、以及「垂直整合」,和「拓展新的產業及產品」,而獲得改善。另外,當我們在努力追求極大化獲利目標的同時,也將進而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所以在ROE的部分,過去兩年ROE都達到百分之9以上水準,以中期來看,我們以百分之12為目標。 

A大回答:鴻海星期五開完第四季財報及第一季展望,需要一些時間讓子彈飛一下,分析師會根據鴻海法說會的內容出報告給客戶及自己的投資部門,一些比較壞的外資群,他們因為自己賣了一大堆的股票,看到鴻海給出很好的全年展望,還會故意去賣超壓制鴻海的股價,外資群如果看到鴻海第四季的法說會是下定決心要賣,那我也是不懂他們的專業到底在哪,一般投資機構看的就是看公司是否能長期穩定的獲利,還有未來的展望如何,鴻海第四季的財報本業營收年增15%,本業營利大增32%,之所以獲利減少0.5元到1元的原因在於業外正常是賺100億,結果第四季是賠11.67億,業外就是認列夏普賠了二十二億,還有權益法,匯損之類的,這種根本和鴻海本業無關,如果外資群或主力很在乎業外,上一篇我們有分析夏普賣了堺工廠給軟銀,KDDI還有積水化學工業,賣給軟銀的堺工廠夏普可以認列754.24億日圓固定資產出售獲利,賣給積水化學工業的可以認列107.15億日圓的特別獲利,如果外資群,主力,投資者很在乎這種一次性的業外獲利收入,那五月中鴻海因為夏普業外大增而讓獲利大增時,麻煩快衝進來大買鴻海,我只能和大家說,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三大法人賣了後會壓制及摜殺,三大法人買了後會拉抬及護盤,如果三大法人在近三個月是買超鴻海一百萬張,我敢和大家說三大法人鐵定是會很樂觀及正面看待鴻海第四季法說會內容的,可惜的就是三大法人這三個月因為川普關稅戰賣了一大堆,這就是頭洗下去了,就一直偏空,短線確實是會被三大法人的技術面,籌碼面,還有川普的消息面給影響,不過接下來鴻海的營收及獲利會季季高,年年高,時間就是價值投資者的好朋友,從2019年我買進鴻海到現在,鴻海分別是2019年賺了8.32元,2020年賺7.34元,2021年賺10.05元,2022年賺10.21元,2023年賺10.25元,2024年賺11.01元,分別在2019年配出4元,2020年配出4.2元,2021年配出4元,2022年配出5.2元,2023年配出5.3元,2024年配出5.4元,今年要配出5.8元,投資了六年多準備領到七次股息,合計能領到33.8元,這六年下來鴻海賺了57.18元,這就是為什麼長期投資鴻海會賺錢的原因,會有一些散戶看到鴻海股價下跌,就哭著問難道大家都不怕鴻海股價一直下跌嗎?會這樣有兩個原因,一是槓桿開太大了,看到股價下跌時資金有弱點,當股價接近自己的斷頭價時就會開始一大堆內心戲,另一個原因是沒有基準點的概念,鴻海目前淨值大概118.5元,今年能賺到13到14元算是很正常,樂觀一點也許能賺高一點,也就是夏普今年不賠錢了,又賣了堺工廠多彌補了一元獲利回來,你有基準點概念的話,你會發覺鴻海的淨值就擺在那了,財務長說中期目標股東權益報酬率為12%,代表鴻海的淨值如果愈高,鴻海的獲利也會愈高,有一些人覺得鴻海為什麼配這麼少的股息,不如買廣達,長榮及陽明,會說這種話的都是小資產或是不懂所得稅的小菜蛾,我隨便舉個例,有網友投資了鴻海一千張,本業又是工程師可以賺兩百到三百萬,如果這位網友把錢拿去買高配出率的公司,所得稅最高是40%,會有很大一部份的股息都繳給政府了,以鴻海配出52.7%,剩下的錢就繼續投資,鴻海過去的股東報酬率是10%,如果你用期末的獲利除以淨值的話,大概是9.29%,如果是期末的獲利除以期初的淨值,這樣會得到10.22%,鴻海不配給你的獲利,僅需要繳5%的保留盈餘稅,接著就繼續投資,如果鴻海把賺到的11.01元都配給你,你很有可能會繳3到4成的所得稅,如果你要複利再投入,這樣的效果會比較不好,我敢和大家說,大部份薪資加股息有150萬以上的,你根本就不可能僅繳5%所得稅,所以鴻海配52.7%出來後,剩下的幫你繼續投資,這是對中實戶及大戶比較有利的複利方式,一些小資族及小菜蛾們,他們以為別人都和他們一樣僅有幾萬,十幾萬,幾十萬,一兩百萬,幾百萬資金,覺得股息配高的公司比較好,其實當你資金愈大,你就會希望公司少配一點,尤其是公司保留的獲利能為你創造更大獲利時,鴻海至少每年是能為淨值創造出9.3%的報酬率,這種情況鴻海配少一點,我也是不懂哪兒不好了,大家要記得一件事,如果公司賺的是暴利,很容易會被政府,川普,競爭對手盯上,像台積電一付天下無敵,但技術功夫再高,也怕川普關稅菜刀,川普看台積電賺太多及太兇就眼紅讓台積電去美國設廠,鴻海就是賺到實實在在的獲利,每一個國家都是很喜歡鴻海的,因為鴻海可以為該國家創造出口及就業機會,一些競爭者看到代工廠的毛利率這麼低,也不會想要搶破頭的進來和鴻海競爭,鴻海就是每年穩穩的一直賺錢,賺到的錢都是用相對應的淨值去賺到的,這種就是穩中求勝,時間只要一拉長,大家就會發覺2019年賺8.32元,2024年都賺11.01元了,今年可以賺13到14元,明年賺14到16元,接下來幾年鴻海會因為AI伺服器而成為成長股。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