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3月24日!鴻海因應川普關稅擴大美國投資!

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114.72億,投信買超台股28.08億,自營商賣超台股34.89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121.53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口473口,期貨留倉空單36061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6928口,今天台股成交2451.66億,下跌102.46點,跌幅0.46%,收在22106.64點,電子下跌6.97點,跌幅0.58%,收在1193.21點,金融上漲6.97點,漲幅0.33%,收在2145.78點。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2187張,第二名的是群益,買了2048張,第三名的是港麥格理,買了1442張,第四名的是國泰敦南,買了622張,第五名是元大南屯,買了515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美商高盛,賣了6196張,第二名的是美林,賣了4370張,第三名的是瑞銀,賣了3672張,第四名是摩根大通,賣了1332張,第五名的是港商野村,賣了1268張。

最近外資群一直賣超台股及AI概念股,原因是害怕川普的對等關稅,有一些人覺得外資群一直賣超鴻海是不是公司有什麼問題,其實你可以攤開廣達,緯創,鴻海,和碩,仁寶及台積電近六年的外資群持有比例及賣超情況,可以發現外資群就是同步的一直減少手上的持股,近六年下來賣超廣達25.6萬張,持股比例從27%降到20.4%,減少了6.6%,賣超緯創27.3萬張,持股比例從34.4%降到24.3%,持股比例減少10.1%,賣超鴻海115.9萬張,持股比例從42%降到33.6%,合計降低了8.4%,賣超和碩17.9萬張,持股比例從40.2%降到32.7%,合計降低了7.5%,賣超仁寶39.3萬張,持股比例從51.2%降到42.2%,合計降低了9%的持股比例,賣超台積電113.5萬張,持股比例從77.1%降到72.7%,之前台積電的股東僅有三十幾萬人,現在都來到一百六十幾萬人了,代表很多小散戶買了台積電,大家看外資群也是賣超了鴻海115.9萬張,但鴻海的股東人數僅從80萬人增加到113萬人,增加的人數比台積電少,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這六年下來台灣媒體很成功的洗腦投資者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多了一百三十幾萬個投資人願意進去投資台積電,因為台積電的股價淨值比是七倍以上,股價要近千元,所以散戶都只能買一些零股或幾張股票,所以外資群持股的比例降低的比較少,很明顯外資群在降低代工廠類股的比例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最近台股因為川普的緣因持續的弱勢,這樣的情況也不會是第一次發生,這種事過去很常發生,只是很多散戶在股市中的生命周期很短,他們也許是遇到某一次的修正就出局了,像我這種在股市中投資二十幾年,近十年投資持續的賺錢,我就是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股市空頭及多頭事件,每一次股市大跌過後,就會伴隨反彈,這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三大法人及主力就是在上漲及下跌的過程中去贏走散戶的錢,有一些散戶是自我心理面不健全,有一些散戶是資金有弱點,其實不論你是哪一類人,也不管你嘴巴有多硬,股價上漲及下跌後就能知道你嘴巴說的和身體做的是否一致,很多人覺得巴菲特沒什麼了不起,覺得他就僅是買了後抱著幾十年,但你自己買進一家有價值的公司後抱著,你就會發覺原來抱著股票也是有很大的學問,股市上漲時身邊的人都會很興奮,間接的也會影響到你變的愈來愈貪婪,當股市下跌時,每一個人都很悲觀,也會有人常常在那抱怨及謾罵,無形的你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一些散戶喜歡在股市樂觀時說股價跌到哪兒他就押身家的買,但股市下跌伴隨著氣氛很悲觀,平常如果你沒有健全自我心理面,你哪來的信心股市下跌時你抱得住。
大家看2015年,2018年及2020年,股市很長一段的時間上漲,結果後面沒多久就跌掉了,在上漲及下跌的過程中就是考驗著你自我心理面是否健全,還有資金是否有弱點,大家看到這樣的線型後,後面清一色都是伴隨一大段的反彈,但就算你知道之後會反彈,你在下跌的過程中也是會覺得很痛苦,因為你會身陷整個股市悲觀的氣氛中,我這樣說好了,大家不要以為股市下跌就是單純下跌這麼簡單,你想要股市這樣下跌,一定是投資機構,主力,法人,散戶,投機客,短線客,當沖客都很悲觀,所以股市才會出現快速的下跌,這稱為骨牌效應,當你身處於股市下跌過程中,你不論是身邊的朋友,新聞,媒體,同事等,清一色都是很悲觀,你打開股市的看盤軟體也是會出現一直跌,天天跌,跌不停,新聞上也一直說著當下一付世界末日的事件,在2018年時是一直在說中美貿易戰,2020年是一直在後說COVID-19,記得在2015年8月時,股市也是一直瀰漫恐慌的氣氛,所有公司的股價就像家樂福口號那樣,就是天天都便宜,前一陣子是2022年1月到2022年10月的FED升息,市場說會回收資金,股市也下跌了10個月,合計下跌了六千點,從一萬八千點跌到一萬兩千多點,從2015年到2025年,這也才經過了十年,大家就看到這麼多誇張的大跌,大跌的期間都是相對短暫的,之後就是慢慢的上漲,所以大部份的投資者喜歡作多,因為每年能有股息能領,而且股市大部份的時間都是處在上漲的過程中,下跌的過程則是很快就完程了,當下跌完程後,接著就是幾年的上漲,如果你做價值投資,不論上漲及下跌的過程中,你一樣都是能一直領股息,股市是由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組出來的,企業會持續賺進真金白銀,也會持續的配出股息,隨著時間愈久,公司的淨值會愈高,股價自然也會愈來愈高,這也是為什麼之前台股都在六千到七千點,接著在八千到一萬點,再來就是在一萬四千點到一萬八千點,再來就是兩萬到兩萬四千點,因為企業會一直賺錢,公司淨值會愈來愈高,股價自然也會愈來愈高,之前大盤的淨值是兩三千點,現在大盤淨值來到九千三百七十點了,當初大盤淨值在三千點時,指數來到一萬點,這樣股價淨值比是三倍多,現在大盤淨值來到九千三百七十點,指數在兩萬兩千點,大盤淨值差不多在2.4倍,大家就知道差別在哪了,大盤的淨值就是由所有的公司淨值加權平均出來的,之前鴻海的淨值62元,現在來到118.45元,股價向上漲也是很自然的事,白話文就是你剛出社會時存款10萬,工作打拼20年後存到1000萬,當初你值10萬元,20年後你至少是值1000萬,這就是淨值對應到股價該有的情況。

新聞說:鴻海旗下鴻佰科技積極在美國擴產,鴻佰今天傍晚公告美國子公司投資新台幣46.93億元,在德州休士頓取得土地廠房。產業人士分析,此項投資主要擴充蘋果以外客戶人工智慧伺服器產能。鴻海說明,相關投資為營運需求,此次投資取得土地86.34英畝,廠房約101.15萬平方英尺。蘋果曾在2月下旬宣布,計劃2026年底前與鴻海合作在德州休士頓打造1座占地25萬平方英尺的AI伺服器組裝廠,供應驅動其AI平台Apple Intelligence的資料中心。產業人士向記者分析,鴻佰此次在休士頓取得土地廠房,主要是擴充AI伺服器產能,但不見得直接與蘋果在當地的計畫相關,鴻佰是工業富聯旗下子公司,可能先服務蘋果以外的北美AI伺服器客戶。鴻佰美國子公司在1月中旬曾公告,於美國加州南灣大城森尼韋爾購地及取得廠房,投資金額新台幣42億元,取得土地26.31英畝,廠房31萬3740平方英尺。鴻海先前指出,包括在台灣、美國、墨西哥、越南等地,集團視全球布局彈性調整高階AI伺服器產能。展望今年AI伺服器營收,鴻海評估可望突破新台幣1兆元,占整體伺服器營收比重達50%,整體AI伺服器市占率可超過40%。鴻海集團也擴大在中國投資,傍晚公告子公司中國鄭州鴻富錦精密電子,加碼富士康新事業發展集團股權,投資金額新台幣3.53億元。根據資料,富士康新事業發展集團在2023年6月中旬成立,鎖定人工智慧軟體、電動車換電設施、儲能技術、智慧機器人等關鍵業務,由鄭州鴻富錦精密電子全資持股。

鴻海在美國還做了哪些投資?

鴻海近年來積極擴大在美國的投資布局,除了最近斥資約新台幣46.89億元(約1.42億美元)在德州休士頓擴產以滿足蘋果AI伺服器需求外,其在美國其他地區的投資也涵蓋多個領域,主要聚焦於製造業、AI技術、電動車及相關供應鏈多元化。以下是鴻海在美國的主要投資概況:

1. 威斯康辛州製造基地

投資背景:鴻海於2017年宣布在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計畫建設一座20萬平方英尺的先進製造園區, 最初目標是生產大型LCD顯示螢幕,並承諾創造13,000個就業機會。這項計畫獲得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大力支持,被稱為「美國製造復興」的象徵。

調整與現況:然而,由於市場需求變化和勞動成本考量,鴻海後來縮減計畫規模,轉而聚焦於伺服器、通信技術產品及醫療設備的生產。到2021年,投資金額調整為6.72億美元,就業目標縮減至1,454個。目前,威斯康辛廠區已轉型為較小規模的製造基地,並開始探索電動車相關產品,如電池組和能源儲存系統的生產。

總投資:截至目前,鴻海在威斯康辛已投入約9億美元,包括多個設施建設。

2. 德州其他投資

休士頓既有布局:在本次擴產之前,鴻海已在休士頓設有AI伺服器製造據點,主要服務包括蘋果在內的客戶。休士頓作為鴻海在北美的三大AI伺服器生產基地之一(另兩處為威斯康辛和墨西哥),早已具備研發和製造能力。

本次擴產:2024年11月24日,鴻海透過子公司Ingrasys Technology USA Inc.宣布斥資1.42億美元,收購休士頓86.34英畝土地及101萬平方英尺廠房,進一步擴大產能。這項投資直接回應蘋果於2024年10月24日宣布的計畫,即在休士頓建設AI伺服器工廠,預計2026年啟用,生產搭載M系列晶片的「私有雲端算力」伺服器。

3. 俄亥俄州電動車製造

投資細節:2022年5月,鴻海以2.3億美元收購原通用汽車(GM)位於俄亥俄州洛茲敦(Lordstown)的工廠,並與美國新創電動車公司Lordstown Motors達成合作,成為其電動皮卡車Endurance的合同製造商。此外,鴻海另投資5,000萬美元購買Lordstown Motors的普通股。

發展方向:鴻海計畫將俄亥俄州工廠轉為電動車電池組和零組件生產基地,並於2023年表示,該廠將專注於電動車相關製造,預計年產值可達數十億美元。這項投資是鴻海進軍電動車產業的重要一步,顯示其不僅限於電子製造,還試圖在美國拓展新興領域。

4. 其他潛在投資與合作

加州與印第安納州:鴻海過去曾在加州和印第安納州設有小型製造據點,主要服務於電腦製造商(如早年的Compaq)。雖然這些據點規模不大,但顯示鴻海在美國的布局早已開始多元化。

供應鏈多元化: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加劇及美國政策鼓勵在地製造,鴻海積極調整全球供應鏈,將部分產能轉移至美國,包括與蘋果、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合作。例如,鴻海在美國生產的AI伺服器也可能服務輝達的GB200晶片需求。

總結鴻海在美國的投資規模與方向

金額:若將威斯康辛(9億美元)、俄亥俄州(2.8億美元,包括收購與股票投資)及德州休士頓(本次1.42億美元加上既有布局)等項目加總,鴻海在美國的總投資已超過13億美元,且不包括早期加州等地的小型據點。

領域:涵蓋AI伺服器製造(德州)、顯示器與電子產品(威斯康辛)、電動車與電池組(俄亥俄州),顯示鴻海在美國的策略從傳統電子代工轉向高科技與新興產業。

動機:這些投資一方面滿足客戶(如蘋果、輝達)的在地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因應美國政策(如關稅威脅與製造業回流計畫),同時布局未來成長領域(如電動車)。

鴻海本次在休士頓的擴產只是其美國布局的一部分,與蘋果的合作進一步強化了其在AI伺服器領域的地位。未來隨著美國市場需求增長及政策推動,鴻海在美國的投資可能還會進一步擴大。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