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3月21日!鴻海電動車美國廠受惠川奠關稅戰!


新聞說:Mitsubishi 三菱自動車或將委由鴻海代工生產小型電車 MODEL B 平台、販售地區將以澳洲紐西蘭為主!跟據日本共同社的獨家報導指出,三菱自動車擬將電動車的生產外包給鴻海旗下的鴻華先進。目的是降低生產成本和縮短開發時間來增強產品競爭力,整個合作案預計近期內會有更細節公佈。以強化電動車事業為目標的鴻海,近期對於 Honda 與 Nissan 的合作展開強烈興趣,其如何應對將成為關注的焦點。隨著中國企業在市場上的崛起,日台合作將擴展到何種程度,仍有待觀察。也就是說一但合作協議簽署後,三菱自動車 很有可能會採用鴻華先進的 Model B、C、D 甚至是 Pick up 的 V 平台,在自行設計外觀與內裝後作為 Mitsubishi 純電車款販售,以此來擴大車款種類。相較於過去從設計到生產都由自己一手包辦的情況,可望縮短上市時間,並開發出多樣化的產品。 三菱自動車也可藉由壓低生產成本,以確保技術開發的資金。而據瞭解目前販售地區將鎖定在大洋洲市場(紐西蘭、澳洲),而根據相關人士透露 Mitsubishi 希望以小型純電車為主,因此推斷 Model B 先行出線的機率頗大。目前外包生產模式正在調整。在保留現有工廠的同時,該公司致力於與鴻海合作建立高效的生產系統。業務規模較小的三菱汽車,其策略是在確保經營自主性的同時,促進與廣泛的合作夥伴結盟,而與鴻海的合作正是此策略的一環。不過雙方要如何合作等細節,目前三菱自動車與鴻海科技雙方都尚未證實,僅表示確認後將會發布正式新聞稿。而未來 Model C 美規車型也有考慮提供給 Mitsubishi 三菱自動車作為於美國販售車型,不過細節上一樣尚未訂案。
A大回答:昨天傳出鴻海要幫三菱汽車代工,結果市場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市場就是找鴻海旗下子公司不然就是合作的公司炒作,之前AI伺服器剛出來時,市場也是覺得先去炒股本小的緯創,緯穎,廣達,光寶科,仁寶,和碩,有人問AI伺服器和光寶科,仁寶及和碩有啥關係?大家不要以為市場投資人很聰明,他們寧願去炒光寶科,仁寶及和碩,他們也不願意買鴻海,後面鴻海股價開始上漲後,才有投資人進來買鴻海,結論就是投資人很短視,他們覺得股本小的比較快受惠,所以就先買股本小的,一早裕隆以50.8元開出,股價大漲4.1元,漲幅8.8%,最終裕隆下跌0.4元,跌幅0.86%,一來一回就快要相差10%了,裕隆是和鴻海合作電動車的公司,另一間是鴻海旗下電動車子公司鴻華先進,今天最終上漲2.2元,漲幅4.64%,很多散戶以為自己是巴菲特,覺得自己可以買進一間公司十年,然後去等公司發展成功,但大部份的散戶都是小菜蛾,他們要的就是股價快一點上漲,就算鴻華先進是幫三菱汽車代工,其實想要獲利還需要一段時間,之後鴻海再宣布另一家合作的傳統車廠,鴻準先進也需要個半年,一年才有可能轉虧為盈,當散戶看到鴻華先進下一個月或下一季營收及獲利沒有增加時,他們就會開始大罵爛透了,死董事長,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喜歡投資鴻海某一個事業群的公司,如果你投資鴻海,你就會得到鴻海所有的事業群,一開始鴻海就是只有蘋果手機,電腦,筆電,平盤之類的ICT產業,那時我們看到2025年電動車能帶來一兆元的營收,但最終2025年帶來一兆元營收的卻是AI伺服器,所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在等待電動車成功的時間,鴻海每年持續的賺8到11元,這種情況你才有可能押身家的一直抱著等待,不然你看到某一間鴻海子公司一兩季不賺錢,也沒有配股息,我是不信你敢一直抱著,鴻華先進這類的公司有一點像給天使投資人買的公司,淨值一點點,也不會獲利,但本夢比異常的高,未來如果成功,也許就是能賺十幾倍,幾十倍的獲利,但也是有可能會失敗的,鴻海最終也不一定是鴻華先進做全部的電動車,或是一些關鍵零組件,電池也不一定要放在鴻華先進下面,所以還是得搞清楚題材歸題材,事實歸事實。
鴻海2025 年中 MODEL B 進入量產及2025Q4 MODEL C 北美正式量產最有可能的客戶是誰?

根據您提供的鴻海簡報內容,以及先前討論的背景資訊,我們可以推測鴻海在2025年中Model B進入量產以及2025年第四季度Model C在北美正式量產的最有可能客戶。以下是詳細分析:

背景資訊
簡報內容:2025年中Model B進入量產:Model B是一款由鴻海旗下品牌Foxtron(鴻華先進,與裕隆汽車合資)開發的電動車,定位為一款跨界SUV。
2025Q4 Model C北美正式量產:Model C是Foxtron的另一款電動SUV,已於2024年在台灣市場推出,2025年第四季度將在北美開始量產。
兩個月內與日本客戶簽署CDMS合約:簡報提到鴻海將在2025年初與一家日本客戶簽署合同設計與製造服務(CDMS)合約,這與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計劃委託鴻海代工電動車的報導時間吻合。
鴻海的電動車業務模式:
鴻海透過其MIH開放平台,與多家車廠合作,提供從設計到製造的完整解決方案(CDMS)。
鴻海的客戶包括自有品牌Foxtron(Model B、Model C等)、現有合作夥伴(如裕隆汽車、Lordstown Motors、Fisker),以及潛在的日本車廠(如三菱汽車、本田、日產)。
北美市場與俄亥俄州工廠:
鴻海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工廠(原Lordstown Motors廠)是其北美電動車製造的核心,已經開始生產Lordstown的Endurance電動皮卡,並計劃為Fisker生產PEAR車款。
Model C在北美量產幾乎確定會在俄亥俄州工廠進行。
分析:最有可能的客戶
1. Model B(2025年中量產)
生產地點:Model B的量產地點尚未明確指定,但考慮到鴻海與裕隆汽車的合作關係,以及Model C在台灣的生產經驗,Model B的初期量產很可能在台灣高雄的鴻華先進工廠進行。後續若有市場需求,可能擴展到其他地區(如泰國或北美)。
最有可能的客戶:
裕隆汽車(Luxgen):
Model B是Foxtron品牌下的車款,而Foxtron是鴻海與裕隆汽車的合資公司。裕隆汽車旗下的Luxgen品牌(納智捷)已經推出基於Foxtron平台的電動車,例如Luxgen n7(基於Model C平台)。Model B作為一款跨界SUV,很可能由Luxgen品牌銷售,特別是在台灣市場。
證據:Luxgen n7於2023年推出時即採用了Foxtron的技術,顯示裕隆汽車是Foxtron車款的主要客戶。Model B的量產很可能延續這一合作模式。
其他潛在客戶:若Model B的量產不僅限於台灣市場,鴻海可能透過MIH平台將其提供給其他合作夥伴,例如東南亞市場的客戶(泰國工廠可能參與),但目前沒有具體證據指向其他品牌。
結論:Model B最有可能的客戶是裕隆汽車(Luxgen),作為Foxtron品牌車款在台灣市場的銷售主體。
2. Model C(2025Q4北美正式量產)
生產地點:簡報明確提到Model C將在北美量產,根據鴻海的全球佈局,這幾乎確定會在美國俄亥俄州工廠進行。該工廠已具備電動車生產能力,並正在擴展產能。
最有可能的客戶:
裕隆汽車(Luxgen)或北美合作夥伴:
Model C是Foxtron的車款,已經在台灣以Luxgen n7的形式銷售。然而,Luxgen品牌在北美市場的知名度較低,直接以Luxgen品牌銷售Model C的可能性不高。鴻海更可能透過CDMS模式,將Model C的生產技術與平台提供給北美市場的合作夥伴。
Fisker:
鴻海已與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俄亥俄州工廠生產Fisker PEAR車款(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雖然PEAR是Fisker的主力車型,但鴻海可能利用Model C的平台技術為Fisker生產其他車款,或者將Model C改款後以Fisker品牌銷售。
證據:Fisker與鴻海的合作已進入實質階段,且Fisker需要擴展產品線以應對市場競爭,Model C的量產可能與Fisker的北美市場策略相關。
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
根據您提供的報導,三菱汽車計劃委託鴻海代工電動車,且簡報提到「兩個月內與日本客戶簽署CDMS合約」,三菱汽車是該日本客戶的強有力候選者。Model C的北美量產時間(2025Q4)與三菱汽車可能的需求時間吻合。若三菱汽車選擇在北美市場推出電動車,鴻海可能利用俄亥俄州工廠的Model C產線,根據三菱的需求進行客製化生產。
證據:三菱汽車在北美市場有一定基礎(例如Outlander PHEV的銷售),且其與鴻海的合作旨在縮短上市時間,俄亥俄州工廠的Model C產線可以快速適應三菱的需求。
其他潛在客戶:
Lordstown Motors:該公司已與鴻海合作生產Endurance,但其財務狀況不佳,擴展新車型的可能性較低。
新客戶:鴻海可能吸引其他北美或日本車廠(如本田或日產)使用Model C平台,但目前沒有具體證據。
結論:Model C在北美量產的最有可能客戶是三菱汽車,因為其與鴻海的合作計劃與時間線高度吻合,且北美市場是三菱的重要目標市場。次要可能是Fisker,若鴻海將Model C平台技術應用於Fisker的產品線。
總結
Model B(2025年中量產):最有可能的客戶是裕隆汽車(Luxgen),作為Foxtron品牌車款在台灣市場的銷售主體。
Model C(2025Q4北美量產):最有可能的客戶是三菱汽車,其次是Fisker,取決於鴻海與這些客戶的具體合作模式。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