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6月13日!大家加碼鴻海會很在意買進的均價嗎?

網友坤田說:很神奇,我的每一次質借或信貸,錢入帳的時候都是當時的高點,像我在5月底把錢買完了,6月初賣其他股票買鴻海,買著買著沒錢了,前兩家質借卷商不是標地就是額度未達優惠標準,只好又去開第三家的質借戶,整個手續辦完,今天送件審查預計後天入帳,結果目前又是當下高點,而且可能還持續走高,雖然知道長期不敗,沒有做錯,但每次買的成本都比較高,心裡總是有點在意。

網友名宏回答:張數遠比價格來的有意義,100元的鴻海買100張,110元的鴻海買50張,120元的鴻海買50張,當漲到150、200、300元時,200張的意義勝過於一切,所以當完成了質借,有錢可以進場,就已經完成了增加張數的最重要目標,至於價格的高幾元低幾元,最多只能算是額外的零用錢吧。

網友哲棋回答:未來鴻海股價來到300元,400元的時候,回頭看買到102元,103元,104元和買到108元,109元,110元,根本就覺得沒什麼,A大曾經有說過。年初的時候我也曾和分享推薦親戚買股票買鴻海的事,我那位親戚說他之前在90元買110元賣掉,然後說要等到80幾塊才來接(2022年前的事),後來隔了一年,今年過年後又說要等到90元才要買,我不曉得明年過年之後會不會和我說要等到100元才要買,我還順便問他的股票都買什麼,結果通通套在鋼鐵股裡面,到現在還沒解套。

網友白玲回答:所以要請您常常借款,一直借一直買,鴻海才會一直漲漲漲。

網友建翔回答:沒事沒事這個就是心理面自己要調適,而且我們本來就有基本持股呀,平均下來成本也不會增加多少,股息、薪資、獎金持續投入,最終你的成本一定會落在年線、3年線、10年線上,鴻海每年能穩定的賺10%,且產業一直持續成長,目前淨值就106.3元跟現在股價也沒有差到哪裡,總不可能你有錢因為股價覺得相對高點,就不去增加張數,變成跟一般散戶一樣,我要等什麼什麼價格才要買,等等等股價ㄧ去不復返,沒有張數鴻海漲到800元也跟你沒有關係了。今天有問題提出來分享我覺得很好,我想這個也是頻道留言區存在的其中一個用意,因為可以透過許多的網友去述說不同的觀點,從而讓自己擁有不同的思考方向,才不會一個人一直卡在那裡。

網友Zhai回答:我一開始鴻海買在70元到87元左右,後來鴻海股價漲到90元、100元,有一陣子買不太下去,後來想了想,鴻海淨值越來越高、每年越賺越多,如果被以前價格限定住,一輩子資產就是這樣而已,後來看懂就繼續買了,你的感受是對的,因為人性會有損失規避的傾向,無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但是投資之路,本來就是違反人性的,順應人性的主流就是那些忽賺忽賠的人,你以鴻海和其他龍頭公司比較,股價對應競爭及被拿走幾年的眼光費(EPS),台積電被拿走11.6年,聯發科被拿走7.45年。那鴻海呢?問問自己,現在是合理價還是崩盤價。

網友慧玉回答:我能了解那種懷疑自己的那種感受,我兩次解保險,第一次賠錢解保險也是買到相對高點,也相當自責為什麼不等一等,第二次解保險,錢一下來還是不管買了,這次沒有買在相對高點,其實想想我的思維,就是小菜蛾的思維,若不是常常看A大的文章,改變思維,短線進出,高買低賣是我以前常幹的事,哈哈哈!謝謝A大做我們的領航者,讓我們對的事持續做,有錢就買,沒錢就抱,開心。

網友大雄回答:我前幾次解保險跟質借也是前一下來分三天就把銀彈打完了,後來檢討一下應該是A大常說的資金配置出了問題,分幾天買完就是幾天的均線,後來信貸跟第二次質借的錢下來就是分一個月慢慢買,至少能買在月均線心態比較不會炸裂。

網友坤田感謝各位的回覆,每次我錢入帳,都覺得是合理價,就陸續買進,但總是會有波動,幾次下來(對,就是每次都買在當時最高),我開始反省及檢討自己的買進方式是否需要改進,畢竟成本少一點,張數就可以再多一點,上星期跟業務員申請,直到今天才送件,所以有點感概了,更要感謝A大,這一年多來,我的資產是以倍數增加,雖然一半以上是借來的,但扣除利息後,入帳的股息及資本利得是實實在在的。幾年前,過著每天超時工作,幾乎沒在花錢的生活,看著每年約5%的資產成長,心中總是感嘆這兩年,看著資產翻倍,更加感嘆了拼命工作了20年,比不上學習A大一年的成長。

A大回答:我這樣說好了,鴻海一年賺資產的10%,現在淨值106.3元,還不包括4月,5月還有半個6月賺的,這兩個半月大概賺2.5元,大概就是109元,現在112.5元,你大概三個月後就穩賺了,有人買在100元,但他110元就賣了,有人買在110元,但200元賣,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買得高,你只要賣得高就沒啥問題了,而且現在鴻海和股價高完全扯不上關係。記得幾年前有一些網友買在80元,90元,股價是那時的高點,當股價從90元跌到80元,跌到74元時,他們就覺得自己賠了好多錢,覺得自己當初買太高,我當初和他們說過,鴻海淨值83元,一年資產會增10%,時間只要四年過去,你可以得到36到38元左右的獲利,其中有一半是以股息的形式配給你,另一半是以淨值的形式反應到股價上,但有少部份的人就是聽不進去,他們眼睛就僅有短線的股價,完全沒有辦法等到四年後,最終他們賣在80元,70元,當他們賣之後,覺得自己的心理好輕鬆,四年的時間過去了,鴻海淨值106.3元,配出股價4元,4.2元,4元,5.2元,在7月28日又要配出5.3元,現在如果你和別人說你幾年前買在90元,一定很多人會說這價位好甜,而且股息又領了四次,合計17.4元,你的成本都從90元降到72.6元,這就是價值投資的威力,想要判斷公司股價高或不高,你要看公司的價值,而不是攤開長期的技術線型,然後就在那說,鴻海股價都在102元到106元之間整體,所以108元,112元是高檔,就算你買在112.5元,以目前鴻海淨值106.3元,而且第二季賺的2.5元左右已經隱含到淨值中了,你只要持有三個月你就零風險了,我是不懂哪兒叫高了?一般的散戶常常就愛看到技術線型,然後就一直為難自己,我說過,如果你某一個時間點全買,那你有可能得到的成本是極高或是極低,如果你分半年買,你的成本一定就是在半年線,有個網友連續買了三年,他的成本就是在三年線,這樣算是很厲害的嗎?其實以結果論來說,當初有一些網友在2019年四月左右就歐印押身家,透過個人信貸,股票質借,向同事借,一口氣就是買在72元左右,這個人也是一次歐印,但結果論就是正確的,所以不要常常因為買高或買低在那為難自己,如果你要長期投資,你有可能買在任何的價位,我近四年買過67元,也買過125元,但那又如何呢?我的成本就是五年線左右,如果你想要新資,獎金,股息,個人信貸,股票質借再投入,你一定就是會買在不同的價位,總不能你四年多歐印買完後,後面拿到股息,薪資,獎金,你就完全不買吧,你總不能說,當初我買在72元,現在買112.5元會拉高我的均價,所以我就不再投入,當你不再投入時,你的複利人生就結束了,資產到某一個水準就不會再成長了,如果巴菲特是那種不會再投入的人,他現在只是一個平凡的老頭兒,不會是什麼股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