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6月16日!蘋果AI支援機型為何限制高階爽到鴻海呢?


 新聞說:蘋果AI支援機型為何限制iPhone 15 Pro?背後關鍵原因曝光,自從蘋果在 WWDC 2024 首度推出「Apple Intelligence」AI 個人智慧系統後,不過 Apple AI 支援機型僅支援 iPhone 15 Pro 系列(A17 Pro)和搭載 M1 以上機型才支援,也引起不少用戶好奇同期推出的 iPhone 15 為何無法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而配備M1晶片的裝置卻可以支援這項功能,對於蘋果嚴格限制AI需求,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也出面解釋為何 iPhone 需要 A17 Pro 以上才支援 Apple AI 背後原因。Apple Intelligence 支援機型限制 A17 Pro 關鍵原因「記憶體」,蘋果對 Apple Intelligence 硬體最低需求僅支援配備 A17 Pro 晶片 iPhone 15 Pro 系列,造成許多用戶不滿,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指出,Apple Intelligence的硬體限制關鍵在於「DRAM記憶體大小」,而非運算能力(TOPS),儘管A16晶片的NPU性能達到每秒17兆次操作,而 M1 晶片的NPU性能為每秒11兆次操作,但這些設備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記憶體配置。早期微軟認為 AI PC 運算能力基本規格需要達到 40 TOPS,不過對於蘋果對於 iPhone 裝置跑 AI 運算只需要 11 TOPS ,就能夠在裝置端上使用 AI 應用服務,其餘只要搭配雲端 AI(Private Cloud Compute)。為何 iPhone 15 無法支援 Apple AI 功能?

目前 iPhone 15系列中只有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 機型配置了8GB記憶體,而基本機型僅有6GB記憶體,這也代表基本款iPhone 15或舊款iPhone機型的記憶體不足以支援Apple Intelligence所需的運算需求。Apple AI 記憶體需求為何如此重要?Apple Intelligence 會在裝置端運行包含30億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為了減少語言模型佔用的空間,蘋果將部分數據壓縮成2位元和4位元的混合形式,這樣的壓縮形式需預留至少0.7GB至1.5GB的記憶體進行運算空間,代表 Apple AI(Apple Intelligence)對記憶體的需求至少要為2GB,才會被限制 iPhone 需配備 8GB 記憶體才能運行。由於iPhone 15基本機型僅有6GB記憶體,在運行其他應用程序和系統功能後,會造成沒有多餘的空間來執行Apple Intelligence,才會造成蘋果只能限制記憶體配置更高 iPhone 15 Pro 系列機型才能使用 AI 功能。Apple Intelligence 是什麼?就算當前 iPhone 15 Pro 系列能滿足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應用支援需求,就目前部署至少需要 3B LLM。郭明錤認為,未來要是蘋果持續提升裝置端更多 AI 模型或強化 AI 應用,裝置端 AI 可能會升級到 7B LLM,蘋果屆時需要替 iPhone 升級到更大記憶體才能執行,後續將會用記憶體來區分 Apple 高低階機種。蘋果 AI 成功替市場重新定義 AI 設備優於競爭對手,郭明錤還指出當前 Samsung S24 手機能用的 AI 功能相當有限,就算是微軟與個大電腦廠商推出 AI PC 或 AI 筆電,也造成很多消費者對這類產品與普通電腦差異都感到疑惑。在蘋果 WWDC 上發表「Apple Intelligence」AI 應用後,也成功讓消費者了解當前 Apple AI 支援裝置,以及 AI 能夠用在哪些功能上,未來將會有更多競爭對手開始追趕模仿相同模式,屆時也會快速帶動整個移動設備端 AI 產業成長。

A大回答:其實買到沒有支援AI功能的蘋果手機及產品有什麼好不開心的,AI功能本來就是很強大的應用,一個這麼聰明且強大的功能,本來就是需要更強大的硬體,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不然你拿三十年前的電腦來和現在的電腦比一下,你看三十年前的電腦能不能放進去現在任何的應用程式,我想一定是放不進去的,所謂AI功能就是需要強大的運算能力,當然要更快的CPU,GPU,NPU,還有更大的記憶體等,今天蘋果是主打AI在你的手機及產品上,如果你今天就是覺得能接受AI功能在雲端,也就是使用網路上提供的AI功能,那強大的硬體就是在雲端,但一樣使用者要付費,雲端大廠花了這麼多的錢佈局了一大堆的AI伺服器,當然就是會和你收每個月的使用費,還有AI數據中心其實是很耗電及網度的,試想,你要雲端幫你做AI的功能時,那AI伺服器當然就是要消耗很大的電力,也需要消耗很多的網路,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AI功能在本地端一定是會有需求的,就是你不需要網路,也不用害怕雲端大廠還沒有佈建完成,電力是國家的建設,有一些國家基礎建設是沒有這麼快能跟上的,要是消費者每個人又很依賴AI功能,那可預知的是雲端的AI有可能會一直塞車,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電腦品牌廠及手機品牌商也是想要吃AI的紅利,雲端大廠佈局了AI伺服器,可以透過軟體的功能向使用者收費,這些賣電腦,手機的品牌廠,他們當然也是希望透過賣硬體賺錢,所以雲端及客戶端的AI一定都會強力的被推廣的,你想要使用AI功能,當然就是需要更強大的電腦及手機,這一點之前我就一直和大家強調了,那時我就說,你如果不懂CPU,GPU,NPU晶片,那都無所謂,你只要知道AI PC及AI手機一定就是比較高階的電腦及手機,因為要運行強大的AI程式,鴻海身為高階電腦,手機及平板的代工廠,當然能吃到很大的商機,之前我就有用比較簡單的話解釋給大家聽了,正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蘋果為了佈局AI產業推遲了電動車,也投入了很大的資源在AI晶片,你怎麼會覺得蘋果單純就是做善事,就直接讓所有的手機及產品能用AI功能,你想擁有很強大的產品時,本來就是使用者付費,白話文就是,你今天買電腦及手機想要用在工作上,你就是會花更高的價格去買CPU效能好一點的,螢幕好一點的,記憶體大一點的,硬碟快一點的,WIFI速度高一點的等,總不能你花了一萬多元買個文書機,結果你拿去使用在編輯程式,架設伺服器,打遊戲,追劇,灌很多軟體等,天底下哪有這種事,AI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AI超級強大及實用,自然就是需要硬體規格高一點,所以接下來幾年在AI伺服器,AI PC及AI手機都會有很大的一波商機,消費者如果覺得AI功能很強大,自然就是使用者付費,多掏一點錢出來買便利。

大家可以看一下緯創的三大法人進出情況,從26元漲到46.5元,外資群合計買超了43.48萬張,緯創股價大概漲八成,接下來就算外資群賣,緯創的股價也是從46.5元漲到161.5元,外資群在去年12月及今年3月都有進來緯創再玩一波短多,很多散戶沒有記取了緯創的教訓,一定是在100到132元就把鴻海股票賣給外資群,鴻海從三月到現在差不多也才了九成左右,之前散戶在緯創中覺得股價漲了八成漲好多,就把股票賣給外資群,沒想到之後緯創股價再從46.5元漲到161.5元,再漲兩到三倍,最終就算外資群通通都順利出貨,還多賣了十幾萬張,緯創的股價也還在108.5元,這樣緯創合計上漲了幾倍呢?大家沒有看到就算三大法人出完貨了,緯創還是漲了四倍,緯創股價最高是漲了七倍多,之前在緯創中沒賺到的散戶,他們記取了在緯創中的教訓,就進來大買鴻海,並且一直牢牢的抱緊,至於之前鴻海的股東,他們就一直死盯著鴻海股價,也不會去觀察一下當初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的歷史走勢,所以鴻海中的散戶就和之前緯創中的散戶一樣在漲三到五成就被洗光,最近在174元進來買鴻海的,很多都是之前在廣達,緯創,光寶科,英業達沒賺到的散戶,他們記取了教訓,一些中了錨定效應的舊鴻海股東,他們還在那覺得自己賣在100到105元,120元,132元很棒,當初我在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上漲的過程中,我就有一直分享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的走勢及三大法人進出情況,從籌碼面去推測散戶及三大法人的心態,那時會有一些人覺得我在黑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然後在找鴻海不漲的理由,那時我就說過,我在觀察未來鴻海上漲後會發生的情境,一些不相信的人,他們就中了錨定效應的賣在100到105元,120元,132元,當初願意多花一點時間聽我說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走勢的投資者,他們自然會知道鴻海這一次上漲會很兇猛,緯創及廣達都敢漲2到4倍了,怎麼會有人覺得鴻海漲了三成,五成,八成好多,一些散戶還在鴻海150元以上時放空,那時我就和大家說,這些人會在除權息時被軋到強制回補,他們是鴻海股價上200元的燃料,但還是有人不信邪,現在就只能在那念心經,不然就是說外資群無恥,在掩護出貨,這種人就是覺得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其實只要他願意花個半天去看當初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的走勢,他就不會這麼的兮慘。
大家看外資群在買緯創時賣出鴻海的情況,外資群先是在鴻海中賣了64.98萬張,然後去買緯創43.48萬張,之前市場就在說AI伺服器一開始營收少,二線,三線及四線的AI概念股只要吃到一點就能發大財,先炒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等到AI產業營收大爆發再來炒鴻海,這樣的想法確實合情合理,當初三大法人及市場在炒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時,我也知道他們有這樣的想法,那時我就說,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有一些散戶幻想要先去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賺一波後再轉到鴻海,結果他們卻成為三大法人出貨的目標,最終就是被套牢在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去年我和大家說過,市場再怎麼慢,只要鴻海的AI伺服器,AI PC及AI手機題材都出來時,市場就一定會進來炒作鴻海,一開始AI伺服器僅佔鴻海總營收的二十分之一,所以整個市場覺得AI伺服器對鴻海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要等到AI伺服器營收佔鴻海十五分之一,十分之一才要進來,今年三月市場發覺AI伺服器營收佔鴻海約十二分之一,明年有機會變成六分之一,所以三月就開始進來炒作鴻海,我也一直和大家說,我本來是想最晚今年第三季到第四季,也就是蘋果的AI手機出來,這樣的話,鴻海就有94%的營收都和AI產業相關,如24%的伺服器,18%的電腦終端,54%的消費智能,不過內資直接在三月初就冷不防的開始進到鴻海中發動攻擊波,因為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所以大部份的散戶都被套在廣達,緯創,光寶科及英業達中,內資及外資群就開始進來炒作鴻海,原本在鴻海中的股東們,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大的場面,所以就在100到105元,120元,132元被洗出去,內資及外資群就順利的買到五十萬張的股票,接下來散戶忽然在174元醒過來,三大法人在5月28日到6月4日大賣鴻海12萬張,有六萬三千個散戶在鴻海均價174元買進鴻海,當初我就是放棄賺遍所有個股的錢,專注的留在鴻海中,所以就能賺到鴻海整段的上漲,而且我本來就認為鴻海很有價值,有一些人是嘴巴上說對鴻海很有信心,結果會想要去學五毛仔玩差價遊戲,不然就是為了去佔別人便宜,覺得漲到120元能賺到鴻海兩年的獲利,還有一些是漲到132元覺得可以賺到三年鴻海的獲利,結果這些人抱了幾年,就僅賺到了鴻海真金白銀賺的,剩下的完全沒有賺到,之前我就說過了,從2021年3月到2024年2月之間,鴻海合計賺了30元,結果股價下跌了16元,淨值增加了15.5元,鴻海本來就該漲到132元,這就僅是真金白銀賺給你的,大部份進到鴻海中的投資者,他們完全沒有拿到未來二十年獲利這一波段,我說過,三大法人慣用的手法就是拿走公司未來二十年的獲利,只要你有能耐拿走,這對你的財富自由是有很大的幫助的,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我當初買進鴻海,僅是抱著一年賺資產的10%,而且我知道股價淨值比1.3倍是非理性崩盤價,1.5倍是理性時相對低點,2倍是理性時相對高點,2.5倍以上是瘋狂價,只要是在理性價時,我是不可能賣出的,更何況鴻海這一波遇到了AI百年大行情,厲害的人遇到這種賺大錢的好機會時,他們是不會害怕賺錢的,但一般的散戶就會常常在那演內心戲,就是一直害怕賺錢,當機會來臨時,你要敢去賺錢,大部份人在股市中只需要取得幾次大成功,你的財富就會變的非常的可觀,鴻海應該是能算上一次重大的成功,不過這就僅對抱得住的人來說。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