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6月20日!兩檔股票爆賺300萬銀行女霸氣離職!

 

新聞說:「2檔股票」爆賺300萬!銀行女霸氣離職:這裡賺5萬太慢了,台股站上2萬3,讓不少人財富自由!一名在公股銀行上班的男網友稱,女同事自曝買了台積電與鴻海賺了300萬,毫不猶豫丟辭呈,說要出國念書完成夢想,不論大家怎麼勸都沒用,女同事則回「在公司一個月才賺5萬太慢了」,一番話讓原PO反思「「財富自由能夠離職的定義是什麼?」一名男網友在Dcard表示,女同事在昨天丟離職單了,說自己買台積電與鴻海賺了300萬,終於嚐到財富自由的甜頭,也決定實現出國念書的夢想,同時還稱每天損益都是50萬上下,相比現在每月只賺5萬,想致富實在太慢,「不管大家跟她勸說...不可能永遠都這麼順」,然而對方就是聽不進去。對此,原PO思索一番,假設今天女同事是說「賺到幾棟房」,大家才會認定真的有本錢離職,因此讓原PO好奇拋問,「財富自由能夠離職的定義是什麼?是賺到多少錢?或是多少資產?或是幾張ETF之類的?」最後,原PO也補充強調,目前任職公股銀行,大家都是努力讀書考進來的,且年終不差,職場氣氛很好、流動率不高,因此大家才會要女同事想清楚,「當然已經決定了也是只能祝福她。」文章曝光後,一票網友力挺,「她對財富自由定義就是賺到300萬可以支持她出國唸書,有選擇權很好啊」、「說不定她講的保守說賺了300萬,實際賺更多啊不透露而已,能有一筆資金能去追夢很棒啊」、「我對財富自由的定義:隨時可以離開不喜歡的工作環境or人」、「她這麼上進!賺了錢是要出國唸書欸,回國後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啊,這是投資自己,另外通常不可能把自己所有資產都Allin股市,賺300萬只是她資產的一部分啊」、「300萬很夠一大段時間生活了,趁年輕出國讀書投資自己,學成後賺更多不是件壞事」。還有網友分析,「賺300萬,本金可能700萬,市值1000萬,台積鴻海丟著年化10%,一年就100萬,的確不必跟你一起蹲在那個地方領5萬」。

A大回答:近八個月下來,鴻海上漲了125.4%,台積電上漲了85.4%,確實重押買到台積電及鴻海可以離職或是出國留學,不過出國留學的費用算是蠻高的,賺個三百萬應該是讀完書後錢就沒有了,很多從海外留學的人薪水不一定是會比較高,多花了兩年的時間,然後又從原本的公司離職,之後回來也許年紀太大別人也不要了,如果出國生活是她的夢想的話,那可以繼續的投資,用賺到的錢複利把錢滾大,之後去國外生活一陣子,不一定是要去讀書或留學,畢竟出國生活就生活,也不一定是要去念書,如果這位網友把賺到的錢都花在讀書上,之後回來台灣也是要繼續工作,就算直接留在國外,那也是要持續的工作才有薪水,所以我個人的建議是繼續工作,然後用賺到的錢繼續複利再投入,如果你已經是有錢人了,你應該就會知道靠錢賺錢才是最快的,但你想要靠錢賺錢,你必需要有知識,這種感覺就像是你去工作,你也必需要有工作上的專業技能,你的技能愈專精,愈不能被取代,你的薪水自然就愈高,所以以我一個過來人的經驗來說,賺到錢後應該是要用錢去把錢再滾大,而不是出國念書,一年花個兩百萬,念個兩年回來還負債一百萬,後面發覺你念完書回來後,可能薪水也不會增加多少,一個月五萬給你變十萬,還是十五萬,你一年也只能多存個一百萬,念書兩年外四百萬,結果回來後一年多存一百萬,等於是六年後妳才能回到原點,大部份有錢人不會是靠念書及工作賺來的,以我個人來說,因為家裡沒有錢,沒有辦法給我本金,所以我必需努力的工作,然後找到一份好工作,接著努力的一直工作得到薪水,在工作的期間要很努力的工作,這樣薪水就會持續的三級跳,賺到錢後就拿來投資,接著把錢愈滾愈大,十年後投資的收入就會遠大於薪資收入,這樣你等於就是打造一個自己的分身,可以用錢賺錢,這時你就不一定要繼續工作了。

新聞說:孫正義表示軟銀將在美擴大投資發電事業、支援AI,人工智慧(AI)引爆用電需求,日本科技巨頭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表示,將在美擴大投資發電事業,支援發展生成式AI的需求。路透報導,孫正義在軟銀集團旗下電信子公司軟銀公司的股東大會上發表演講指出,軟銀將在以美國為主的日本海外市場擴大發電事業、支援AI發展計劃所需。軟銀旗下的全資子公司SB Energy目前在美國經營再生能源發電業務。孫正義也表示,將繼續在海外物色投資標的,尋找「新一波革命的種子」。軟銀近年大力投資AI,孫正義去年曾表示AI將帶來爆炸性變化,他本人也自稱是ChatGPT的重度使用者。軟銀5月甫宣布,為了進一步擴增AI算力基礎設施、將在2024-2025年度期間投資約1,500億日圓,於日本國內數個據點建置新的AI算力基礎設施,將採用輝達最新的Blackwell架構GPU,目標將AI算力擴增至現行的約37倍。MoneyDJ 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軟銀旗下的英國晶片設計巨頭安謀2024年來已飆漲131.73%,收174.13美元。各大科技公司積極建設支援AI的高耗能資料中心,帶動用電需求激增。高盛於4月發布報告指出,到2030年,AI和資料中心需求預計將佔美國用電量的8%,佔比較目前增倍。高盛也預估,AI資料中心帶來的新能源需求中,60%將由天然氣滿足、剩餘40%將由再生能源來滿足。專家也預估,清潔能源需求將因此大增。

A大回答:軟銀這樣的佈局算是很合理的,之前輝達就有提到AI伺服器是吃電怪獸,如果基礎電力設備沒有跟上的話,那AI伺服器就不能夠普及,鴻海持有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軟銀做出正確的佈局的話,一來可以讓AI伺服器普及,二來也能透過佈局電力事業賺一波AI產業財,現在AI產業其實是很確定的,如果基礎電力設備跟不上的話,那還有AI手機及AI PC,也就是在本地端運行的設備,正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事,只要投資機構發覺AI產業會對電力有極大的需求,他們自然會去投資民間發電生意,很多酸民一直覺得目前AI產業是在炒作,覺得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廣達等都只是泡沫,其實目前單純就是先去拿走到2028年能獲利最高EPS的二十年獲利,很多投資人現在不能接受,但是明年,後年,大後年看到AI產業營收及獲利真的出來時,他們就會進來大買,那時三大法人就是要出貨給他們了,重點是已經把未來二十年獲利先拿走,這就是投資機構會做的事,他們會去參加公司法說會,然後請公司預測接下來幾年獲利增長情況,只要公司獲利會成長,他們就會做一個模型,接著去把未來二十年獲利拿走,這時會有人問,為什麼是二十年呢?這就僅是一個大概,就看投資機構預估及該題材能持續多久,反正就是預估一個獲利高點時,然後按那個獲利高點拿走二十年,三十年的獲利,之前大立光就是這樣,一年賺200元,股價六千多元,結果當大立光獲利不會再成長時,市場就開始去修理大立光,在大立光獲利還沒有到高點時,市場就一直吹,一直吹,一直吹,大立光的獲利就一直年增,一直年增,一直年增,股價就一直漲,一直漲,一直漲,直到大立光獲利衰退或變平穩時,大立光股價就開始向下修正,從六千多到五千,到四千,到三千,中了錨定效應的散戶就會覺得從六千跌到五千,跌到四千了好便宜,結果七年過去了,大立光賺了一千兩百元,配出六百多元,淨值從六百多增加到一千兩百多,現在股價才兩千六百五十元,這就是三大法人會做的事,散戶後面就是看到大立光曾經股價六千,向下跌就一直攤平,其實就是被三大法人割韭菜割假的,一開始大立光在上漲時,散戶一定是不想信大立光漲真的,三大法人就增著大立光獲利及營收一直年增時,把未來二十年,三十年的獲利拿走,現在台積電及廣達也被拿走了二十幾年獲利,三大法人現在也是企圖把鴻海未來二十年獲利拿走,有人說,鴻海一年賺十元,二十年獲利,了不起就是三百元,這是鴻海到2028年一年僅賺十元的情況,現在有外資群,法人機構敢說鴻海2028年一年僅賺十元啊,我是不相信,現在很多都吹到賺18元,賺20元了,誰在和你一年賺十元,那會不會賺二十元,就等到2028年再說,接下來三大法人就每一季,每一年的去驗證,如果獲利成長不如預期,就讓鴻海股價修正一些下來,這時散戶看到鴻海股價下跌,他們自然就會進來向下攤平及加碼,這樣三大法人才能玩得過散戶。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