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6月8日!市場投資人重新燃起對鴻海的希望!

 

上次有網友寫信去問集保股權統計的區間,得到的回覆是計算到當周的星期四,也就是會少前一個交易日的結果,這一周鴻海股東買加了36890人,千張超級大戶減少了85352張,減少的就是高盛,美林及法國興業,光高盛就賣了39700張,美林賣19386張,法國興業賣8540張,光這三家外資群就賣了67626張,這三家主力作多外資群是第二波進來作多的主力,成本就是在140到150元左右,這就和之前第一波作多內資主力一樣,一開始作多內資主力買在均價120元,當鴻海股價漲到161.5元時,他們開始出貨,最終鴻海股價最低跌到137.5元,當時是還有伊朗及以色列彼此射飛彈,內資主力那時可能就是害怕這種國際大事件所以才先止利,結果伊朗及以色利告一段落時,新作多的外資群及主力又開始了第二波股價的攻擊,這一周除了主力作多外資群賣超67626張外,主力作多內資元大,統一,富邦,元富也賣了一些,元大賣超12617張,元富賣8182張,統一賣8092張,富邦賣4086張,合計賣超32977張,所以這一周減少的千張超級大戶就是主力內資及外資群賣出來的,其中美林已經把手上的股票賣超的差不多了,高盛把第二波買到的股票也賣光了,集保股權統計的這五個交易日中,外資群賣超48781張,三大法人賣超59142張,這時比較悲觀的人會覺得外資群及主力出貨了,不過我只能和大家說,鴻海股價在上漲的過程中,本來就會出現換手,當第二波進來的外資群高盛,美林,法國興業大賣了67626張後,大家發覺鴻海的股價還是穩穩的站在177.5元,就能知道目前市場投資人可以接受177.5元的鴻海,近一個月鴻海股價平均就是成交在174元,這一個月進來的投資者成本大概都是174元,股價本來就是由市場投資人信心決定出來的,如果第二波作多的高盛,美林,法國興業,元大,元富,富邦,統一賣了十萬張,結果鴻海股價從185元跌到150元,這就代表市場還是不能接受180元的鴻海,這應該是很好理解對吧,你想要賣,那也要市場投資人願意接受這價格,當市場對鴻海177.5元接受度很高時,這時鴻海最高價就不會是177.5元,畢竟新進來買鴻海的人就是認為鴻海值174元以上,所以近一個月才會願意進來買174元,之前鴻海股價之所以會一直在100到105元整理,那是因為近三年大部份進來買鴻海的股東成本都在106元,那時大部份的投資者就僅願意接受106元的鴻海,現在已經有不少投資者願意接受174元的鴻海價格了。
近四周下來,鴻海股東分別增加了8791人,8269人,9194人,36890人,四周下來合計新增股東人數63144人,目前鴻海股東人數來到781471人,大家有沒有發覺鴻海的股東人數在增加,大家再回想兩到三個月前,我是不是和大家說過會有這樣的情形呢?那時我說三大法人一開始在拉抬時,很多散戶因為中了錨定效應,所以會在鴻海股價上漲的過程中賣出手上持股,分別在105元減少了3萬名股東,120元減少5萬名股東,132元減少4萬名股東,其實嚴格講起來是在100到105元減少3萬名股東,這些人有可能是因為去年中國查稅時,鴻海股價從100元跌到94.5元時狗屎運好買到的,那時我就說過了,買到100元以下的鴻海你不用開心,會買在100元以下價格的人,一定就僅有兩類人,一是本來就有投資,剛好運氣好手上有一筆錢,另一類人就是看不起鴻海股價該在100元以上,當你看不起鴻海股價該值100元以上,那你在鴻海股價從94元漲到100元時會賣,那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對頻道討論區的鴻海股東來說,大家一直認為鴻海至少值300元以上,所以在跌到100元時已經買到沒錢了,所以不一定能買到100元以下的股票,但這些人因為認為鴻海值100元以上,他們在股價從110元跌到108元,106元,104元,102元,100元就會拼命的買,因為他們覺得鴻海值更高的價格,這些人一定不可能在鴻海股價漲100到105元賣,也許是會有少數人為了佔市場便宜,也就是想玩五毛遊戲,所以會在105元賣,記得鴻海股價在上漲時,我常和大家說,投資要做到大智若愚,你不要常常想要去佔別人幾毛或幾元的便宜,因為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只要有夠多的散戶在某一次105元賣,三大法人吃到夠多股票,他們就會發動攻擊,不過還是有一些人聽不進去,就是覺得105元賣,100元買勝率很高,一年只要玩個10次,一次賺兩到3元,一年就能賺20到30元,結果別人抱著不動都賺77.5元了,你的一年玩十次,可能幾次就翻船的,後面在120元賣及132元賣的人,也是因為心存佔別人便宜的心態,覺得120元是除息前一波的高點,他們覺得賣了後就能賺到兩年鴻海獲利,在132元賣的人則是認為134.5元是2021年3月的高點,不賣會被套三年,賣了後也許能賺到三年鴻海的獲利,那時我就和大家說,很多人把鴻海當成一個數字,近三年下來鴻海賺了30元,配出了14.5元,有15.5元流到淨值中,鴻海股價卻從2021年3月的110元跌到100元,明明淨值增加了15.5元,股價卻跌了10元,一些人還在那覺得134.5元會是高點,真的就是好傻好天真,重點是132元時,三大法人的態度都超級明顯了,還會有人因為錨定效應賣出,那就只能說和財富無緣了,回到現在,這一周因為有台北國際電腦展,所以鴻海的價值被很多人看到,所以散戶一口氣增加了36890人,有人覺得外資群及主力出貨了,股票都落在散戶手上,如果你要這樣想,我也無所謂,我透過主力籌碼看到的事是,第一波作多主力大摩,小摩還買了三十萬張,最近幾個交易日大摩及小摩又出現開始向上攻擊的現象,第二波作多的美林,高盛,法國興業,元大,元富,統一,富邦,他們手上的股票也賣的差不多了,成本140到150元的庫存轉到相對有信心的投資者手上,也就是近四周新增的63144人,如果你願意用平均174元買股票,我是不相信你會看衰鴻海股價要跌到150元,140元或130元,所以目前的主力籌碼情況就是想賣的主力已經賣的差不多了,新進來的股東能接受174元以上的鴻海,還留在裡面的主力及外資群準備再向上攻擊一個波段了。
看一下大摩近三個月在鴻海中的進出情況,大摩在3月1日到4月1日買了鴻海148239張,在四月一日時鴻海的月線均價為130元,所以大摩買到的均價差不多就是在130元,從4月2日到5月7日,大摩就有出現買進及賣出的動作,合計賣超9380張,從5月7日往前看一個月,鴻海的月線均價約在152元,大摩就是透過這樣買進及賣出讓鴻海股價在一百五十幾元整理,這時大摩根本也不會是想要出貨,畢竟這時鴻海股價剛漲到一百五十幾元,大部份的投資者還不相信鴻海值一百五十幾元,大摩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一百五十幾元做了一個盤整,接著在5月8日到6月4日,大摩賣超鴻海34564張,這時鴻海的月線均價在174元,大摩這樣等於賺了44元,有人覺得大摩在出貨了,結果近三個交易日大摩又買回了19185張,平均買在178.7元,這時會有人問,這樣不就等於看不出大摩什麼時候想要出貨嗎?從4月2日到6月4日,大摩累計已經賣了四萬四千張,等於是把三月買的14.82萬張賣掉三分之一,嗯,如果你單看籌碼分析,你確實沒有辦法百分之一百確定大摩是不是真心想要出貨,如果你把基本面,產業面加進來,這時你就會有一個基準點,鴻海目前股價淨值比1.5倍,還在理性時的相對低點,在這種情況下,大摩就算是真的要出貨,其實你也不用理他,畢竟鴻海股價還在價值區,賣掉的人單純就是不識貨而以,這感覺就像是有三萬個散戶賣在105元,五萬個散戶賣在120元,有四萬個散戶賣在132元,那時你也能說散戶倒貨給三大法人,但對三大法人來說,散戶在股價淨值比1倍,1.1倍及1.2倍把股票賣給他們,三大法人爽都來不及了,哪擔心被散戶倒貨,之前內資在155元賣到137.5元,這時股價淨值比在1.25到1.4倍左右,內資主力覺得自己在倒貨,第二波進來作多的高盛,法國興業,美林覺得自己在撿便宜,現在高盛,法國興業,美林,元大,元富,富邦,統一在鴻海股價淨值比1.5倍賣,第二波作多主力也許覺得自己在倒貨,但是新進來的股東覺得自己在撿便宜,畢竟目前鴻海股價淨值比才1.5倍,所以只要有基準點的概念,你就能分辨出目前是被倒貨還是撿便宜,現在鴻海股價淨值比還是AI概念股中最低的,當初我說三大法人在緯創及廣達倒貨,我是以三大法人賣在緯創股價淨值比三倍多,賣在廣達股價淨值比五倍多為基準點的,我的想法很簡單,緯創僅是三線的代工廠,廣達是二線代工廠,AI百年大行情就算能提供十到二十年的好光景,最終也一定是像鴻海這種具經濟規模的公司才能吃到十到二十年,緯創及廣達能吃到藍海期三到五年就很偷笑了,如果競爭激烈一點,可能藍海期就僅有兩到三年,結果緯創及廣達的未來二十年獲利都先被拿走,這種我的認知就是出貨,現在鴻海股價淨值比1.5倍,按照大部份分析師預估的,接下來三年鴻海大概能賺到四十元,五年可賺到七十幾元,所以鴻海的未來僅被拿走三到四年,最重要的是鴻海是最有潛力成為AI伺服器龍頭的公司,AI伺服器的商機有幾年,鴻海就能吃到幾年,這和二線及三線廠是不一樣的,如果鴻海,緯創,廣達三間AI概念股股價都同時被拿走二十年,硬要我買一間的話,我也是選鴻海,因為鴻海才是最有可能能再賺二十年AI商機的公司,剩下的二線及三線公司,可能五年後又開始變紅海,覺得自己賺不到錢,之前緯創及和碩就是放棄了蘋果手機業務,就是被鴻海打敗後,把工廠賣給了立訊,以為三家聯手就能打敗鴻海,結果鴻海愈來愈大間,即然在ICT產業緯創,廣達,和碩,仁寶都贏不了鴻海,怎麼會有人天真的覺得在AI產業中,這些二線及三線廠就能忽然打贏鴻海,天底下沒有這種事。
大家看小摩從3月到今天,合計買了144874張,小摩的買法就比較明顯一直是偏多的,三月到四月一日時買了86585張,四月到五月七日買了21630張,五月八日到六月七日買了36659張,如果每一個外資群及主力都像小摩這樣買的話,這就會造成大部份人都抱的住股票,就不會產生換手,這就不會是什麼好現象,太多人統一買或統一賣,這就會造成股價暴漲及暴跌,最好的情況是像現在鴻海這樣,從105元漲到155元時,內資主力就開始止利出場,接著第二波作多的外資群進來,最近第二波作多的外資群出場,有信心的散戶投資人進來,就是持續的換手,待在裡面的人就是存在不同成本的人,最近買到鴻海六萬多個散戶成本就是在174元,這就完美的把之前中錨定效應買在106元的散戶換掉,之前有十萬個鴻海股東買在鴻海106元,所以鴻海股價容易在100到105元整理,最近新進來的鴻海股東買在174元,人數來到六萬多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股東進來,我估計明年大概會有一百到一百二十萬的股東,裡面不停換手的外資群,主力,法人,股東,這些人的成本區間不同,所以就會在每一個區間形成底部區及支撐區,之前三大法人在100到120元出貨緯創,在220元到240元出貨廣達,大家看緯創股價一直在100到120元之間整理,原因也很好懂,就算散戶被三大法人出貨了,但散戶的成本就是在100到120元,散戶買到後也不會願意殺低,所以緯創的股價就一直在100到120元,廣達則是三大法人出在220到240元,因為緯創AI伺服器商機比較小,廣達比較大,所以廣達在三大法人出完貨後,股價還是有再創高,鴻海是未來最有潛力成為AI伺服器龍頭的公司,之後也會像廣達這樣再持續創高,目前鴻海和廣達還有一些不一樣,也就是鴻海中的主力作多外資群還在,一些只想賺十幾元,二十幾元的主力及外資群已經賣了,把股票賣給對鴻海很有信心的散戶,這些散戶就不會成為主力作多外資群的阻力,畢竟散戶買在174元,就算真的是很短視的玩短線,至少目標也是200元,甚至是更高,如果股票一直落在第一波作多內資手上的話,他們成本才120元,很有可能遇到點事情內資主力就止利賣出,現在有六萬多個散戶買在174元,遇到什麼事件,散戶成本就擺在那了,也不可能眼睛閉著就砍,所以鴻海的股價在一百七十幾元是會很有支撐的,隨著鴻海AI伺服器持續出貨,會有更多的投資人進來買鴻海,這時供需法則就出現了,買的人多,賣的人少,股價自然就易漲難跌。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