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6月27日!台股融資在高檔若台股修正鴻海也會跌?

頻道討論區網友提問:A大,請教一下你說鴻海走勢已經和大盤同步,現在大盤指數在在高點且融資高,若指數修正那鴻海應該也會,畢竟是權值股且和以前不一樣了,A大有何建議呢?

頻道討論區網友jerryyu回答:股市本來就會波動,你要在股市投資或投機,就要有承擔下跌的風險,這是自我心理面。重點是基準點的觀念要有。不然錢都放定存就好,完全沒有本金損失風險。

A大回答:大盤漲多了本來就會修正,如果你想要抓住股市中所有的小波小動,那你就是要自己去想辦法了,畢竟我也不鼓勵你在那買進及賣出,我的影片是給幾萬個人看的,總不能常常像被鬼打到的說買進,然後再賣出,再買進,哪有這種事,我單純就是分享價值投資一家好公司的優點,當你買到有價值的公司,你單純用時間就穩贏,如果你想去高賣及低買,那短線無朋友,你就自己去判斷什麼時候該買進及賣出,上面你說的融資創高,在2021年時融資最高是2822億,如果你當初在融資2822億時就賣出,也就是指數20396點,現在融資來到3175億,指數來到2298點,已經又上漲了10%了,當初你按照融資餘額去猜高點,現在已經損失10%了,我個人知道當股價持續創高後波動會變劇烈,所以我常提醒大家不要一昧的使用質借及金融槓桿,AI百年大行情是確定的,台積電及鴻海的AI營收年複成長也是確定的,至少能到2028年,即然我們都知道終點了,只要確保不要在過程中出局,那就能賺到一筆可觀的財富,這會好過一些什麼賠錢博士,在一百五十幾元放空,然後號稱一百四十幾回補,然後又在一百七十幾放空,在兩百一十元強制回補,未來他還想再放空高一點,我是不懂這樣能賺到啥錢,很多散戶以為買來賣去能賺比較多,美林都已經做過示範給你看了,如果美林當初14萬張不要賣在105元,現在他至少是賺150億,結果在那買來賣去三個波段,前兩次賺了幾億,這一次賠了五千萬,這種自作聰明的玩法,我是沒有看出來哪裡比較好,所以你想要價值投資鴻海的話,你只要把握四個重點,買進,持有,等待及不要出局,這樣到2028年就能得到一筆不錯的報酬,很多散戶以為自己能買最低,賣最高,美林及一些主力已經示範給你看過了,他們都是透過無數的取樣去操作,如果你稍微懂取樣,你會知道取樣的樣本愈多,你愈能描述出真的圖型走勢,這應該很好理解吧,白話文就是,你拿一隻筆,就點五個點,你覺得可以畫出老虎的機率大,還是另一個人拿一隻筆點一百萬個點能畫出老虎,這應該沒什麼好模擬兩可的吧,很多散戶每天就在那幻想自己取樣兩個點,就能知道股價走勢,但外資群,主力,法人則是取樣幾百萬個點在和你玩,這就是所謂的統計,外資群及法人拿的是客戶的錢,他們的工作就是操作,賠了錢他們還有薪水,畢竟他們的基金及ETF每年是收管理費及手續費的,你一個上班族,又要上班,又要操盤,重點是賠的錢又是自己的,我是不認為散戶短線能贏過三大法人,我個人是短線高手,但我從不會上網去問任何人意見,這樣懂你我的差別了吧。

新聞說:蘋果隱私AI策略奏效,魚與熊掌可兼得,MarketWatch報導,Rosenblatt證券分析師6月26日將蘋果(投資評等自「中立」調高至「買進」、目標價自196美元調高至260美元。Crockett指出,蘋果聚焦隱私的人工智慧(AI)策略可能會引起消費者的共鳴,日前進行的調查顯示、隱私是民眾選擇AI智慧型手機時最關心的問題。Crockett表示,基於蘋果的成本紀律領導地位,這家公司股票值得擁有溢價估值。他說,透過私有雲運算與第三方進行整合、藉以提供這些企業龐大投資成果,蘋果可以魚與熊掌兼得。investing.com報導,Crockett週三指出,Alphabet、亞馬遜、Meta以及微軟今年的資本支出預估合計較去年大增將近400億美元。相較之下,蘋果預料將維持穩定的資本支出水準、顯示蘋果採取的是非破壞性投資方式。蘋果的策略焦點擺在特定大型語言模型(LLM)和蘋果晶片,這似乎可以讓它免於承受影響其他科技巨擘的成本壓力。蘋果2024年度第2季(截至2024年3月30日為止)營益年減1.5%至279.00億美元,研發費用年增6%至79.03億美元。蘋果連續第3個交易日收高,週三上漲2.00%、收213.25美元,逼近6月17日所寫下的史上最高收盤紀錄(216.67美元)。Business Insider週三報導,微軟人工智慧執行長蘇萊曼日前接受Seth Rosenberg訪問時表示,微軟下一個階段的AI助理將聚焦記憶、個人化。

A大回答: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AI PC及AI手機會因為隱私權而成功,會有很多人還是不相信雲端大廠,就算相信,他們也是怕資料被駭客入侵,很多使用蘋果的消費者,他們就是看上蘋果的隱私做很好,所以會願意花高價去買蘋果相關的產品,現在蘋果也推出了相關AI產品,主打在自己的電腦及手機端,原本的消費者一定就是更會去買單這類的產品,會去買蘋果手機及電腦的人,基本上都是不差錢的,如果對價格很敏感的,他們就會去買一些中國品牌,什麼紅米,小米,聯想,華碩,宏碁,技嘉,微星,所以AI手機及AI電腦在蘋果這邊的消費者會賣的很好,畢竟AI手機及AI PC說穿了就是高階的產品,蘋果的客戶本來就是不缺錢的,這也是為什麼鴻海最近這麼強勢,當蘋果在WWDC大會上說AI功能使支援高階及新款產品,這對鴻海短期就是一個很大的利多,這利多還大過AI伺服器,這時會有人說,有這麼誇張嗎?AI伺服器不是年複成長四成,鴻海在AI伺服器成長都是三位數字嗎?大家要記得一件事,AI伺服器厲害的點在於高度的年複成長,也就是說,兩年,三年,五年後,AI伺服器的營收會成長到很誇張,但短期要和消費智能及電腦終端比,那還是差的很遠,以鴻海AI伺服器去年營收三千到四千億,今年了不起就是五千到六千億,這樣的成長已經是很誇張了,大概就是成長個兩千到三千億,但AI手機及AI PC,這些產品佔了鴻海七成的營收,鴻海去年營收6.16兆,大概就是有四兆多是消費智能及電腦終端,也就是手機及電腦相關,只要AI帶動10%的換機潮,這應該不會很樂觀對吧,這樣就會有四千多億的營收增加,今年就是輕鬆的打過AI伺服器,所以蘋果WWDC大會上宣佈的AI僅支援在新款及高階產品,這對鴻海短線的股價就是強心針,這威力比AI伺服器還大,大部份的外資群及法人都是看的懂的,所以鴻海股價就從171元漲到217.5元,大概就一些散戶看不懂,還有一些高股息ETF,如00713及0056,他們覺得自己賺一倍了,所以要趕在除息前賣出,我就覺得好笑了,00713及0056乾脆改個名字,改成高差價ETF,和高股息到底有個毛關係,00713及0056都是100元買到鴻海的,股利率高達5.4%,結果他們就是在除息前把鴻海賣了,然後賺到了資本利得,未來這些資本利得就是會拿來配出高股息。

頻道討論區網友提問:意思是說,鴻海淨值107元加上要除息的5.4元,這樣等於112.86元,我近期買進平均成本172元,172減112.86元約等於60元,60除12等於5元, 所以我有5年左右的獲利被拿走,至少要抱5年以上,這樣對嗎?

A大回答:核心思想是這樣沒錯,不過你太小看了鴻海接下來五年的獲利能力,現在外資群應該是把五年後鴻海的獲利算到20元去了,對三大法人來說,接下來五年可能是賺80元,而不是賺60元,鴻海股價兩百元,對三大法人來說才是拿走五年的獲利,之後三大法人會逐季,逐年的去驗證這樣的獲利能力,不過就是要先讓股價漲到位,這樣未來散戶才會因為中了錨定效應進去接鴻海股價,之前我就說過,如果三大法人要等鴻海獲利出來才去佈局,一定就是玩不過散戶的,如果三大法人不把未來二十年獲利拿走,散戶的錨點如果是在200元,外資群的成本也在200元,只要鴻海獲利不如三大法人的預期,三大法人一砍就會傷到自己,但如果三大法人成本200元,把鴻海拉升到400元,當看到獲利一季不如預期時,就讓股價從400元修正到380元,360元,這樣對散戶來說,股價已經跌了20元,跌了40元,有一些玩短線的散戶就會進場去搶反彈,股價如果跌到340元,這時也許碰到月線,就會有技術派的散戶進來搶跌深反彈,如果股價拉上來維持愈久,鴻海的月線,季線,半年線都會在320到380元之間,每跌到一個均線時就會有技術分析派進來操作,一些散戶也會中錨定效應進來向下攤平,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三大法人要把公司未來二十年獲利拿走,不然自己成本在200元,後面營收及獲利不好,三大法人想減碼或調節,但散戶看的比三大法人更衰,跑的也更快,那三大法人豈不就是等死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