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

3月12日!鴻海首秀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明年Q4上市!

新聞說:由鴻海發起的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今日正式成立,鴻海B事業群首度揭櫫無疆雲健康雲平台、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眼底影像全方位健康AI判讀系統等成果,目前已於土城長庚醫院進行臨床驗證,為集團數位健康事業再下一城。為創建更開放的數位健康新生態系統,共同推動成立「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期盼透過跨域交流,支持產業積極布局數位健康市場。做為聯盟發起人之一的鴻海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表示,過去一年四處奔走產、官、學研、醫、慈善以及宗教民俗團體等,得到各界積極響應,而今聯盟已順利成立,期待能夠善用眾人的智慧,結合台灣在醫療領域的優勢,為全球數位健康事業做出貢獻。鴻海B事業群在這次的研討會中,發表無疆雲健康雲平台;鴻海數位健康專案執行長劉秉昊指出,無疆雲健康雲平台藉由「智慧硬體產品+健康雲平台+生態聯盟」,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解決方案,可搭配旗下Healthcare Hub系列產品,適用於包括醫院內外、偏鄉原鄉、長照機構、社區照護等場域。疫情期間,無疆雲健康雲平台針對專責病房和野柳檢疫所染疫患者的照護、數據監測與採集成效良好,後續可應用於追蹤染疫患者康復後的健康狀況,以及長新冠併發症相關研究,亦實現單導心電連續數據模型在預防醫學的臨床價值。除了健康雲平台服務介紹,鴻海B事業群也推出眼底影像技術的解決方案。鴻海數位健康專案設計總監盛英瑋表示,透過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只要一張眼底圖,結合長庚醫院眼科部AI輔助醫療演算法,即可進行全身健康檢查,包括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以及肝、腎功能等各項疾病皆在檢測範圍。盛英瑋指出,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預計明年第四季正式上市投入市場,是長庚醫院攜手鴻海、揚明光學聯手打造的全方位數位影像診斷解決方案的第一步,600公克的輕量化設計,加上符合人因工程的機身質感與專用矽膠眼罩,讓使用者可以輕鬆舒適地使用;非散瞳相機模組結合專用焦距設計鏡頭,其影像清晰度可以做為長庚眼底AI輔助醫療演算法作為影像特徵的計算和判斷,還配備實體SIM卡、Wi-Fi與藍芽多重通訊功能,在偏鄉可輕易進行眼底影像即時上傳,同步醫院系統與使用者APP診斷結果。

A大回答:鴻海致力於F3.0(轉型升級),包括未來產業的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核心技術的半導體,5G及AI,這些都是未來的趨勢,我說過,唯有正道,路才會愈走愈廣,鴻海原本做的ICT產業,包括筆電,面版,電腦,手機,伺服器,遊戲機,電視機,連結器,路由器…等,這些都是人類生活必需用品,所以鴻海開了四十九年還能持續的一直賺錢,在近三十四年鴻海上市後,經過市場的監管,還是能穩健且持續的獲利,連續配息,大家就能知道走正道的威力了,為什麼近幾年一些投機股,題材股,生技股,新藥股,DR股,會在幾個月,半年,了不起一年就末落,道理也很好懂,因為這些並不是人類生活必需品,這些個股也沒有做到經濟規模,像鴻海F3.0(轉型升級)中的數位健康,這也是生技科技業,這也是能帶給人類更好的生活事業,台灣的生技業,新藥業,因為股本小,所以很容易淪為主力及有心人士炒作的對象,生技本身並沒有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是因為生技股不賺錢,很容易會被主力用題材及夢想炒高股價,然後去坑殺散戶,如果是以鴻海這種實業來推動台灣的數位健康產業,這一定就是很有看頭的,如果成功,這也能帶給台灣人更好,更便利的生活,之前鴻海在電動車聯盟取得大成功,現在在數位健康也要複製成功經驗,鴻海算是執行能力很強的實業,但也是需要各公司及人才的智慧才能更快速的推動台灣數位健康產業,未來鴻海只要能成功,一樣是能帶給台灣人甚至是全人類更好的醫療看護,我相信大家從看我文章及影片到現在,會發覺我對於生技股及新藥股都是很排斥,道理也很好懂,那些公司獲利八字還沒一撇,股價就被炒到天上,買到股價被炒到天上的價格,這對促進公司進步沒啥實質的好處,例如之前高端股價炒到417元,難道這樣就能讓台灣的疫苗進到全世界嗎?主力及炒手單純就是用愛台灣的話術去騙散戶花高價買進沒有淨值及獲利能力的公司,現在主力及炒手賺飽了,屁股拍一拍就走了,就只留下當初在那說愛國的韭菜們,當初不論怎麼和他們說,他們就說自己愛台灣,自己用行動表示,其實你就是讓一些主力及炒手發大財罷了,對於台灣的疫苗發展完全沒有任何的實質影響,那公司面對被炒高的股價,他們唯一得到的好處就是現金增資,有一些說愛台灣的人就會花股價220元的價何去買下一間沒有淨值,沒有獲利能力的公司,結果他們還會來看衰鴻海,我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信心,看到鴻海淨值104.53元,一年能賺資產的10%,然後就會在那70元買,90元賣,看到一間淨值十幾元,長期公司不會獲利的公司,你敢用220元買增資股,敢用417元買下公司股權,有一些人會說,我只會打落水狗,可惜的事是,我都是在高檔就在那說了,就像美德醫在六十幾元時,我就說這價格買很危險,只是那時買的人失去理性了,我總是說,時間會證明我是對的,尤其是那些沒有價值的個股。

新聞說:一張圖表看14家金控獲利大洗牌!前2月整體只賺479億元年減逾五成,14家金控2月與前2月獲利10日全數出爐!《Yahoo奇摩財經》為民眾整理14家金控獲利金額,成長率及每股EPS排名一次看。14家金控2月稅後盈餘總計為244億元,累計1~2月稅後盈餘賺不到479億元,年減率為53.58%。據各家金控自行申報在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整體14家金控自結2月單月稅後純益為244.05億元,跟元月時的234.88億元相比,增加了約9.17億元,但是跟去年2月賺400億元以上相比,則年減達39%左右。金控單月獲利較上月好轉,主要來自銀行金控貢獻,持續受惠美升息利差及投資好轉,普遍有成長四、五成左右。部份壽險金控也因匯率因素損失減少,不少子公司轉虧為盈,證券子公司也有好轉。累計方面,14家金控總共前2月稅後純益賺了約478.99億元,跟去年同期相比則衰退了53.58%。主要因為壽險金控去年同期趁股債站上歷史高峰,大舉實現獲利,基期較高,此外因台商回流、國境解封後,國人染上新冠肺炎並申請防疫險理賠高於預期,導致部份產險業理賠及虧損又稍微放大,加上元月匯損較大,因此累計1~2月仍較去年同較衰退超過五成。金控獲利排名大洗牌,金額獲利王中信金、兆豐金拿下冠亞軍,從各家金控數字來看,單月與累計金控獲利金額前2名都是中信金與兆豐金,各賺54.79億元及37餘億元,國泰金單月賺逾25億元排名第三。累計1~2月整體金額獲利王是中信金的79.9億元,其次是兆豐金的77.84億元,富邦金只排第三名,金額為73.92億元。富邦金EPS0.6元 續禪聯金控每股獲利王, 不過因為富邦金股本較小,因此EPS0.6元,依舊禪聯每股獲利王。第二名則是兆豐金的0.56元,第三是中信金的0.41元,第一金以0.33元擠上第四名,國泰金從以往常居亞軍落到第5名。14金控中有11家每股盈餘在0.2元之上。新光金唯一虧損0.39元,14家金控中唯一一家虧損是新光金單月虧損21.16億元,累計虧損59.67億元,每股虧損0.39元,排名吊車尾,其他13家金控均是有賺錢的。成長率由台新金以143%排第一兆豐金也有翻倍成長成長率方面,台新金以前2月較去年同期成長143.7%最多;兆豐金亦成長了118%,雙雙有倍數成長,表現最為亮眼,國票金亦有5成成長率,不過普遍是去年基期較低所致。其他成長四成以上的還有華南金、第一金與玉山金。官股行庫與銀行金控持續表現較出色。衰退最嚴重的是新光金、國泰金、富邦金與開發金,都是有壽險的金控,均衰退七成以上。

A大回答:去年六月左右,我就一直和大家說,防疫保單會賠到今年四月,只要你沒有看到政府提出新的政策免隔離,免賠,那就會一直賠下去,直到三月多,大部份的防疫險都快到期了,政府再說不用賠,其實該賠的也都賠的差不多了,近一年台灣大部部的人,該確診的應該也確診了,雖然指揮中心數據說確診1000萬人,其實到後面大部份人也不會去驗,如果沒有防疫險的人,就算確診,也會當小感冒,所以那個數據一定就是不準的,如果你有防疫險,當你發覺自己的症狀時,你就會去買個快篩來驗,如果確診了,就會去申請理賠,所以那時我就說過,防疫險一定都會賠的,今年金融股的股息一定也會被影響,很多人最近才在那說金融業股息縮水,這在半年多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真的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今年的防疫險還是會賠幾個月,這也會影響到金融股的獲利,明年的股息也會稍微的被影響,不過去年金融股的股價已經都反應過了,這也是為什麼金融股在說股息配多少時,股價都不會出現大跌,因為會怕的人早就賣出了,不怕的人就算是股利率沒多少,他也是會繼續持有,一些會因為金融股的股息不好現在才殺出的,代表你這個人對資訊判斷能力很差,這件事早在半年前你就該知道了,那時不賣,現在才賣,代表你夠韭菜,又都持有這麼久了,這半年多以來,公司雖然賺比較少一點,但至少也是真金白銀賺了半年多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