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2千萬流動資產沒房沒車能靠投資過一生嗎?
一般討論區網友回答:剛好小魯打算明年提前退休,策略之一就是存定存股領股息做為退休後生活費來源之一,應該稍微有點資格就這個問題提一些看法經驗供交流。為證明小魯不是吹牛皮,提供下圖證明目前的股市部位,另外還有約100多萬出借賺借券費中。未來一兩年會將部位拉高到跟上面網友差不多的水位。股利部分前年領了40萬,去年含股期領了120萬。想要靠股利過退休生活,小魯的經驗看法是:
第一、心態調整非常重要。部位愈大,崩跌的時候愈恐怖。對一個領了一輩子死薪水的社畜,去年看到帳上一天消失50萬時,那種感覺終身難忘。更難忘的是,接下來幾天繼續崩個幾十萬,崩到開始懷疑人生。但相信我,多經歷個幾次,你就習慣了。第二,退休一定要有計畫,千萬不能因為一時衝動。以小魯為例,三年前就開始記錄每月生活開支,通過三年記錄的數據,已經大致確定退休後數年內每年需要的生活費數目。至於通膨,考慮到股利的不確定性,小魯是用下列不等式來評估股利是否足夠:
MAX(通膨N年後的開支,N年後與現在五萬元月薪相當的年薪) 小於折減因子乘上退休前一年的股利,折減因子介於0跟1之間,看個人對股利掌握的精準度,小魯是設定在0.7,小魯沒有買醫療險,有些人會覺得老了以後醫療會花很多錢,但事實上小魯參考周遭親人經驗,除非是要支出昂貴的自費項目跟居家照護器材,不然在目前健保制度下其實花不到什麼錢。況且每年一萬多的醫療險要繳數十年,如果把這筆錢拿去投資,乘上複利效應可能與晚年要支出的醫藥費差不多。另外當年紀漸長,有些過往佔比很大的支出項目反而會減少,這也要考慮進去。第三,領股息為主與買低賣高賺價差的策略南轅北轍。小魯一開始是價差仔,為了計畫提前退休過去幾年做了試驗,一半定存股領股利,一半玩價差,得出了幾個結論:
1)定存股是愈跌愈買。誠如版上FJ大說的最好跌到十年線以下。去年十月時趁著某幾支定存股跌到殖利率快10%時進了不少。
2)遇到像去年這種系統性大跌時,可以定期領股利的定存股,有助於安撫帳上資產大幅縮水的恐慌感,避免在行情不好時被迫賤賣股票籌生活費。像小魯一度帳面價值少了五百多萬,過往靠股票賺來的幾乎全吐了回去,賺價差的部位好幾次受不了心理壓力被迫停損,反而是定存股跌得再慘也沒什麼感覺。
3)定存股適合慢慢來,初期績效看似沒有賺價差部位來得多,但多年累積下來小魯覺得不會比較差,適合不想花太多時間盯盤的退休族。
4)與賺價差偏向集中持股不一樣,定存股要盡量分散風險。小魯目前持有的定存股及ETF標的已經超過100檔,投資標的遍及各個產業,透過ETF投資海外地區的部分約佔四成。本來還想直接投資美國公司債,但目前評估認為風險稍大,暫且沒有執行。
第四,房產一定要有。就很簡單的一句話,房產是抗通膨資產,其他不必多說。前面有人舉日本為例認為房產不一定保值,這是通縮。既然通縮,自然就不必擔心未來生活費通膨的問題啦。
第五、一定要有預備金計畫。小魯的規劃是要能夠支應六年以上的生活費。這部分小魯是自理財型房貸中保留部分額度不去動用,再加上每年收入扣掉生活費的剩餘。這意思就是不打算股利立刻再投入。預備金可以做很多事,前面所說趁系統性風險大跌時趁機進場撿定存股是其中之一。
最後,不管再怎樣分散風險,系統性風險是沒有辦法消除的。如果房貸利率高過定存股殖利率怎麼辦,如果中共打過來怎麼辦,這些小魯也認真評估過,這裡就不細述了。
A大回答:這位網友有一些觀念是正確的,例如要退休前三年就要開始記錄自己的開銷,佈局完後測試一下這三年自我心理面的變化,醫療險確實也不需要買,台灣的健保太兇狠了,有健保後,只要不要太奇怪的病,幾乎花不到你什麼錢,有房產,這一點也是行的,如果你不需要工作,你就不需要買什麼太市區,也不用買什麼生活機能太強的,一般郊外生活品質反而更好一點,要有預備金,這一點當然也是自然的,定存股跌到十年以下買也是正確的,修練自我心理面也是正確的,退休時不要短線操作,盡量就是做中長線價值型投資也是正確的,唯一比較有問題的事是,買了ETF及個股超過100檔,透過ETF買海外區的公司,這有一點脫褲子放屁,前年領40萬股息,去年領120萬,了不起就是兩仟到三仟萬水準的資金,買一大堆個股及ETF,這就是有毛病,你都要退休了,還每年被券商賺0.5到1.5%的管理費,買到海外的ETF管理費會更高,這就會讓你的報酬率下降1到2%之間,長期下來不要小看這1到2%的報酬率,這會關係著你需要多少本金,如果你有2000萬,你選到5%報酬率的個股,這樣一年有100萬股息,如果你選了ETF,每年被吸0.5到1.5%的報酬率,我就當平均吸血1%,那你的報酬率就從5%變4%,一樣2000萬的資金,你每年的股息就變成了80萬,想要有100萬股息,你本金就需要2500萬,不要傻乎乎的買一大堆奇怪的股票及ETF,如果你有本事研究這麼多檔股票,你怎麼可能去買ETF,如果你每一檔都不了解,你買再多股票也分散不了風險,巴菲特曾說過,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並看好它,總比買100檔你都不懂的公司強,ETF是給菜鳥買的,都計劃要退休了,絕不能蠢到把每年自己該穩賺的0.5到1.5%的報酬率無風險的送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