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021年及2022年四大產品類別的營收情況,消費智能產品,2021年營收3.25兆,2022年營收3.5兆,年增2480億,增幅7.61%,雲端網路產品,2021年營收1.27兆,2022年營收1.55兆,年增2770億,增幅21.74%,電腦終端產品,2021年營收1.11兆,2022年營收1.21兆,年增964億,增幅8.63%,元件及其他產品,,2021年營收3457億,2022年營收3569億,年增112億,增幅3.24%,可以看得出來雲端網路產品年增最多,其次是電腦終端產品,接著是消費智能產品,最後才是元件及其他產品。
2021年及2022年鴻海營收按國家,2021年在美國營收2.03兆,2022年2.36兆,年增0.33兆,在愛爾蘭2021年營收1.98兆,2022年2.17兆,在中國2021年4722億,2022年營收3753億,在新加坡2021年營收4093億,2022年5025億,在日本2021年營收2778億,2022年營收2822億,在越南2021年營收33億,2022年營收15億,在墨西哥,2021年營收27億,2022年營收52億,在印度2021年營收1135億,2022年營收1310億,在台灣2021年營收1386億,2022年1345億,其他部份,2021年營收5566億,2022年6531億,看得出來鴻海的營收大部份是來自於美國,佔了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是來自於愛爾蘭,應該就是歐洲國家,其他三分之一才是亞洲國家,鴻海生產據點在中國,但在中國的營收卻僅有3753億,那有人說鴻海的工廠不是有七成在中國嗎?上面有列非流動資產,我們來看一下吧,在美國2021年非流動資產有468億,2022年有552億,在愛爾蘭2021年流動資產有1437萬,2022年1227萬,在愛爾蘭應該是沒有什麼工廠,在中國2021年流動資產有2585億,2022年有2769億,在新加坡2021年流動資產有2.18億,2022年有5842萬,在日本2021年流動資產有3.62億,2022年有4.01億,在越南,2021年流動資產有281億,2022年有362億,在墨西哥2021年流動資產有84億,2022年有222億,很明顯有大幅的成長,在印度2021年流動資產有99.59億,2022年有126.65億,在台灣2021年流動資產有715.89億,2022年有702.76億,其它地區,2021年流動資產有106億,2022年有131.9億,非流動資產增加最多的是中國的184億,幅度增加最大的是墨西哥,增加了138.76億,幅度1.65倍,之前我和大家說過,新聞雖然常常在那說鴻海投資印度,墨西哥,越南,但整體的規模還是不如中國的,印度,越南,墨西哥的增加幅度確實比中國大,不過鴻海在中國的非流動資產本來就是很大的,我就是我之前說的,中國畢竟還是世界工廠,整體的基礎設備,人才,物流,倉管,供應鏈都相對比較健全,絕對不可能像一些散戶想的那樣,說搬就全部一口氣搬出去,這樣搬對企業的風險會是相的大的,一些品牌廠為了分散風險,確實是會把別的國家考慮進去,那些國家還是需要時間的發酵,需要個五年,十年,甚至更久才有可能完全取代中國。
從2021年到2022年開始,鴻海在墨西哥,越南,印度才有比較大的非流動資產,在2020年時,可能都還是列在其他中,因為太小了,不值得把它們列出來,到了2022年時,投資墨西哥,越南,印度都已經有710億,分別是越南362億,在墨西哥222億,印度126.65億,這和中國的2769億雖然不能相比,不過都已經有四分之一左右的規模了,2022年鴻海非流動資產4873億,中國佔2769億,墨西哥,印度,越南合計佔710億,中國佔鴻海流動資產的56.82%,相比2020年,鴻海流動資產4049億,光中國就佔了2648億,佔了65.39%,2019年時更誇張,2959億的流動資產中,中國就佔了2710億,佔了68.45%,在2020年前,鴻海非流動資產在美國,愛爾蘭,新加坡,日本,台灣及其他,這一些國家明顯都不適合做組裝代工,到了2022年時,把墨西哥,印度,越南加進來,已經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了,按照鴻海在印度,越南,墨西哥的佈局,確實是能有效的分散生產風險,之後再多增資個幾次,每年增加一兩百億,其實墨西哥,越南,印度的總合是有可能和中國差不多大。2021年及2022年鴻海營收按國家,2021年在美國營收2.03兆,2022年2.36兆,年增0.33兆,在愛爾蘭2021年營收1.98兆,2022年2.17兆,在中國2021年4722億,2022年營收3753億,在新加坡2021年營收4093億,2022年5025億,在日本2021年營收2778億,2022年營收2822億,在越南2021年營收33億,2022年營收15億,在墨西哥,2021年營收27億,2022年營收52億,在印度2021年營收1135億,2022年營收1310億,在台灣2021年營收1386億,2022年1345億,其他部份,2021年營收5566億,2022年6531億,看得出來鴻海的營收大部份是來自於美國,佔了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是來自於愛爾蘭,應該就是歐洲國家,其他三分之一才是亞洲國家,鴻海生產據點在中國,但在中國的營收卻僅有3753億,那有人說鴻海的工廠不是有七成在中國嗎?上面有列非流動資產,我們來看一下吧,在美國2021年非流動資產有468億,2022年有552億,在愛爾蘭2021年流動資產有1437萬,2022年1227萬,在愛爾蘭應該是沒有什麼工廠,在中國2021年流動資產有2585億,2022年有2769億,在新加坡2021年流動資產有2.18億,2022年有5842萬,在日本2021年流動資產有3.62億,2022年有4.01億,在越南,2021年流動資產有281億,2022年有362億,在墨西哥2021年流動資產有84億,2022年有222億,很明顯有大幅的成長,在印度2021年流動資產有99.59億,2022年有126.65億,在台灣2021年流動資產有715.89億,2022年有702.76億,其它地區,2021年流動資產有106億,2022年有131.9億,非流動資產增加最多的是中國的184億,幅度增加最大的是墨西哥,增加了138.76億,幅度1.65倍,之前我和大家說過,新聞雖然常常在那說鴻海投資印度,墨西哥,越南,但整體的規模還是不如中國的,印度,越南,墨西哥的增加幅度確實比中國大,不過鴻海在中國的非流動資產本來就是很大的,我就是我之前說的,中國畢竟還是世界工廠,整體的基礎設備,人才,物流,倉管,供應鏈都相對比較健全,絕對不可能像一些散戶想的那樣,說搬就全部一口氣搬出去,這樣搬對企業的風險會是相的大的,一些品牌廠為了分散風險,確實是會把別的國家考慮進去,那些國家還是需要時間的發酵,需要個五年,十年,甚至更久才有可能完全取代中國。
大家可以看一下鴻海近幾年獲利是由哪些集團組成的,在2020年時,鴻海獲利1108億,其中有798億是由FII子集團賺到的,鴻海母集團僅賺到276億,FIH子集團還是很悲情的虧損39.36億,到了2021年時,鴻海賺了1489億,FII子集團賺了891億,鴻海母集團賺了576億,FIH子集團賺了3900萬,可以看得出來FII子集團獲利有增加近100億,鴻海母集團獲利則是增加了300億,那時劉董提出了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就是把公司優化一下,讓鴻海可以在原本的ICT產業賺更多及更長久的錢,後面有提出F3.0(轉型升級),包括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核心技術半導體,5G及AI,這部份預期2023年才會開始發酵,現在獲利的增加都是靠F1.0及F2.0來的,當鴻海讓整個集團更有效率,自然就能去接更多的訂單,劉董一開始認為現況優化及數位化轉型可以提升毛利率,結果沒有想到做了現況優化及數位化轉型後,可以接更多的訂單,這些訂單也許之前是不能賺錢,但經過了優化後,變能賺錢,多接一些這種訂單可以讓獲利最大化,不過毛利率就不容易提升,後面劉董也改變了策略,改成讓鴻海獲利最大化。
接下來看2022年,鴻海獲利1737億,FII子集團持續的獲利成長,但成長的幅度也稍微變小,從891億變成920億,但鴻海母集團從576億提升到773億,又多賺了193億,等於就是從2020年的276億變773億,短短兩年的時間獲利增加了497億,這就是很明顯的獲利增長,之前FII子集團一直就是鴻海的金雞母,一直能夠獲利,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厲害的就是鴻海母集團,自從劉董接任後,從276億提升到773億,接下來就是F3.0(轉型升級)的發效時刻,劉董佈局了3到4年的時間,今年開始會有成效,預期就是接下來10到20年能持續的帶領鴻海再成長,有一些人一直覺得營收能快速的再增加,大家不要忘了,鴻海的營收2021年是6兆,2022年是6.6兆,不是像一些營收才幾十億,幾百億的公司,那種小公司營收要成長一倍,兩倍,那有什麼困難,現在鴻海已經是世界第一的EMS王者了,大部份的EMS訂單也都在鴻海手上,世界上的經濟規模就是這樣而以,接下來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半導體,5G及AI,就算要成長,哪怕是複合成長20到30%,鴻海一開始生意如果是幾百億,幾千億,那佔鴻海整體6.6兆還是算很少,一個具有趨勢的產業,都是在比較後面才會爆發開來,因為有競爭,價格才會愈來愈便宜,當價格有競爭力時,大部份的消費者就買得起,自然就會開始普及,不然之前買特斯拉,買起來要幾百萬,也不是一般人買得起,一般人就買個豐田的車子,60萬元就開的很爽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買幾百萬特斯拉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