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1日宣佈,旗下 RHON 系列 5G 室外型 O-RU 產品,獲 O-RAN 聯盟 OTIC 認證。目前鴻海室外型 5G O-RU 產品,除了在台、日兩地建置,也與國際多家一線 5G 大廠合作,完成電信設備的端到端整合測試。鴻海表示,瞄準強調乾淨網路 要求的 5G O-RU 市場,多年來與英特爾、Analog Devices、Keysight Technologies 等國際大廠合作,投入研發、設計、製程資源,開發多款室內型及室外型之 5G O-RU 產品,客戶遍及歐美、日本、台灣。目前鴻海室外型 5G O-RU 產品部署在台灣高雄的展覽館、日本客戶則於橫濱、廣島 Local 5G 場域建置;並且與國際多家一線 5G 大廠合作,完成電信設備的端到端整合測試。鴻海表示,5G O-RU 可彈性部署於公網及專網場域,且可依客戶與情境需求,和不同廠牌的核心網路與基頻單元設備介接,從而提升部署彈性,並降低整體組態成本。將持續精進 5G O-RU產品之功能開發與性能提升,實現5G高速度、低延遲、多連結特性,實現前瞻研發於商業應用落實,在人工智慧、智慧城市、智慧工廠等領域,發揮5G網路的價值與效益。而這也是去年鴻海榮獲全球首張 5G O-RAN 室內型遠端射頻模組認證後,再獲室外型產品認證,也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擁有 O-RAN 聯盟 OTIC 認證之室內型及室外型 O-RU 的企業。
A大回答:看一下鴻海旗下最賺錢的工業富聯營收組合,通信及移動網路設備毛利率算是很高的,以下是工業富聯對通信及移動網路設備的定義,工業富聯擁有深厚的技術佈局,在核心網雲化、FWA和5G手機等智慧終端機,以及Massive MIMO和5G+垂直領域的應用均有自身的技術優勢。目前服務市場頭部客戶,包括:移動基礎設備、智慧家居、消費電子、工業互聯網、新能源車等領域。我們擁有多元化的產品組合,已形成5G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5G寬頻設備、5G智慧移動終端結構件、運營商級伺服器以及基礎設施領域等。這些產品與解決方案共同培育和催生了5G+創新場景應用,例如智慧家庭、智慧工廠與智慧交通等。我們在5G關聯產品年出貨量方面也獲得很好的成績。大家可以看到其中包括了很多5G相關產品,毛利率有9.25%,營收合計2962億人民幣,也就是1.3兆,所以在5G及伺服器的成長下,工業富聯的營收及獲利是有望大幅的向上提升的。
新聞說:三商壽重押台灣50反1投資失利,擬增資、賣樓補缺口,截至去年底,台灣 50 反 1 未實現損失金額約 70 億元,截到 3 月,損失還剩 62.7 億元。
A大回答:大家把錢拿去買保單,這些壽險公司之所以只能長期比定存好一點的利率,道理就在這裡,這種壽險業竟然會把錢拿去買台灣五十反一,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怎麼想的,這時有人說,保險公司是為了避險,所以才會拿去買台灣五十反一,大家應該知道台灣五十反一是以放空台指期貨為標的,每年管理費需要1趴多,壽險公司這麼大間,自己不會去放空台指期貨避險,結果就花1趴多的管理費給ETF發行商賺,這種台灣五十反一就是持有愈久賠愈多,畢竟台股是由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組出來的,每年賺5到10%,配出4~5%,所以可以預見的事是,就算台股不漲及不跌,三商壽每一年至少會賠10%左右,包括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賺的5到10%,1趴多的管理費,還有每個月,每一季,每一年經理人持倉換倉手續費,最後還有外資群吃豆腐的差價,大家應該要知道,外資群看到台灣五十反一每一個月,每一季,每一年要期貨空單轉倉,這麼一大塊肉,外資群怎麼可能會放過,所以大家會發覺一件很有趣的事,你每持有一年台灣五十反一,你會賠10趴左右,大家看一下台灣五十反一的走勢,從二十幾元跌到不到五元,我只能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我每年一直念,一直罵台灣五十反一,還是會有人一直進去買,前幾年台灣五十反一是台灣最熱的金融商品,規模有近千億,那時我就敢一直說這種金融商品長期持有是穩死的,現在很多人知道台灣五十反一是找死的,結果又去買一堆主題式ETF,不然就是買高股息ETF,看到一些經理人在那亂搞,追高,買不是高股息個股,再幾年一樣會有很多人知道高股息ETF的問題在哪,現在因為高股息ETF的管理費很高,所以發行商可以找網紅,找財經主持人,買電視廣告去洗腦一些小資族及菜鳥,說什麼小資金可以一口氣擁有很多好公司,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中,還有一些是說有8%,11%的股息,那些小資金的散戶是不會攤開ETF的持股明細的,就算他們會去攤開ETF持股明細,他們也看不懂,我只能說,很多小資族及菜鳥都搞錯重點了,他們一開始不努力的學習基本面及產業面,結果就在那無腦買ETF,最終錢都是被ETF發行商零風險的賺走,當散戶對ETF接受度愈來愈高,他們的管理費就愈收愈高,而且就愈敢亂搞,有一些ETF算是正派的,那些就是買大型權值股,類似的就是指數型ETF,但正派歸正派,也是要收0.46%管理費,你在投資時千萬不能懶惰,你要付出的費用已經夠多了,如手續費,交易稅,二代健保,股息納入所得稅,這一些你都逃不了,如果你在讓ETF收你管理費,然後那些經理人再拿去追高,亂搞,頻繁調整持股,我是不懂你是能賺到什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