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6月5日!鴻海AI伺服器第二季需求高於預期!

鴻海官網公佈營收說,第二季雖屬傳統淡季,主要產品進入新舊產品轉換期,原先預估 2024 年第二季營運展望將呈現季、年增的表現,但因AI伺服器產品需求高於預期,目前第二季的能見度將有望優於先前預期。 鴻海 2024 年 5 月營收總 覽, 5 月營收為新台幣5,502 億,月增 7.68%,年增 22.06%,為歷年同期新高。累計前 5 月營收為 2 兆 3,832億,年增1.73%,為歷年同期次高(歷年最高為2022年營收2兆3,924億)。5月營收各產品類別表現,營收5,502億,月增7.68%。「電腦終端產品類別」月對月強勁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則有顯著成長的表現、「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及「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則約略持平。說明如下:「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受惠於新產品上市,故月對月表現強勁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因 AI 雲端產品拉貨動能增加,故月對月表現顯著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受惠於消費智能產品類別零組件出貨增加,但因非主要業務需求下降,本類別月對月約略持平。「消費智能產品類別」:月對月表現約略持平。5月營收,年增22.06%。「電腦終端產品類別」、「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強勁成長、「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及相較去年約略持平。說明如下:「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受惠於新產品上市,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因AI雲端產品拉貨動能增加,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出貨增加及車用業務出貨成長,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年對年表現約略持平。累計前5月營收為2兆3,832億,年增1.73%。「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及「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強勁成長、「電腦終端產品類別」顯著成長,「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則有略微衰退的表現。各類別表現說明如下,「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因AI伺服器需求強勁,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主要業務相關零組件出貨增加,本類別年對年強勁成長。「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受惠於新產品上市,本類別年對年顯著成長。「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因鄭州廠區受疫情影響之訂單推遲到去年第一季生產,致基期  較高,故本類別年對年略微衰退。

大家有看到鴻海的四大產品類別營收情況,除了雲端網路強勁成長外,電腦終端產品類別也是強勁成長,最近台北電腦展大家常常聽到AI PC,我個人覺得因為有兩派人馬要搶AI PC的商機,所以下半年AI PC應該是會大爆發,大家都知道AI伺服器是輝達的天下,這就是在雲端方面,輝達的競爭對手知道在AI伺服器打不過,那就先去打消費端的AI PC,也就是把AI放到消費者端,這部份輝達還沒有佔到最大市場,所以大部份的廠商要去搶這部份的商機,只要大部份的廠商要去搶,那一定會加大力道投資AI PC的推廣,當各大廠推的愈用力,消費者聽到AI PC的頻率就會很高,各大廠都在推AI PC,當然需要備的貨就變多,這就和一開始雲端大廠買AI伺服器一樣,一開始消費者能不能接受AI伺服器的運用沒人知道,但一開始雲端大廠就是要先去佈局買AI伺服器,不然微軟如果不買,結果谷哥及臉書買了,最終消費者對AI接受度極大,就像現在這樣,那微軟就再見了,一開始輸在起跑點的話,後面可能要十倍努力才追趕的上來,所以一開始AI PC的廠商也是如此,消費者能不能接受AI PC沒人知道,但就是要先備好貨,這就會產生鴻海電腦終端產品類別營收強勁成長,以目前AI伺服器的經驗來說,我是覺得AI在消費者端也是很有市場的,未來說不定就是在自己電腦上訓練一個專業的自己,大家看AI伺服器也會針對不同的模組去訓練,總不會訓練一個什麼都會的AI,這樣需要太多的AI伺服器的,像銀行業,他訓練懂很多電子業,保險業的AI要幹嘛,當然就是針對銀行相關去訓練就行了,這樣就可以不需要這麼多的AI伺服器,如果想要訓練一個專業的自己的話,那可能用一台AI PC,買大一點的記憶體,大一點的硬碟,高階一點的電腦,這樣就很足夠了,所以未來AI PC的趨勢就是會是比較高階的電腦需求比較大,我個人覺得下半年鴻海的電腦終端產品應該也會賣很好,只要下半年各大廠讓所有的消費者都接受AI PC這名辭,讓消費者知道AI PC怎麼運用,那電腦終端產品可能就會有一波不小的換機潮,等AI PC之後,接下來就是AI手機了,會有人說,為什麼要在本地端,直接上雲端不是比較強大嗎?雖然雲端上的AI比較強大,但會有幾個問題,一是需要的網路很龐大,二是需要的電力很大,一般使用者如果很小的事都要上雲端的AI,可能對網路及電力需求會太大,而且有一些人比較注重隱私權,希望有自己專屬的AI,我個人是覺得在個人端是很有市場的,所以AI PC一開始會有試單的行情,AI手機也會有試單的行情,最後AI PC及AI手機都一定是能被接受,這對鴻海的電腦終端產品及消費智能產品會是一個很大的利多。
AI伺服器,AI PC,AI手機之後,接著就是AI機器人,現在很多行業其實是很缺工人的,有一些人寧願去做某一些低薪的職業,他們也不願意去做某一些薪水高的行業,這些行業很缺人的話,這時AI人形機器人就能補上,這部份對世界來說也是一個藍海,在AI伺服器之前,還有伺服器,在這種情況下AI伺服器都能缺成這樣,只要AI機器人出來,這一定就是一個很大的藍海市場的,也許就是五年到十年後,大家也許就能看到AI機器人,會有很多人說AI機器人會搶了人類的工作,我就一句話,很多工作就都找不到人,你在那搶了人類的工作權,人類不想做的工作,你還不準AI機器人去做啊,大家有發覺很多各行各業開始會出一些問題,這就是因為少子化的原因,還有一些行業都找不到工人,這就是AI機器人瞄準的商機,一開始輝達比較聰明的地方是把商機瞄準在代工廠,這些地方是勞動力密集的地方,這些地方最適合AI機器人了,可以提高工廠效率,又不會被說是血汗工廠,當勞動力密集的代工廠引入AI機器人後,其他企業就會看到AI機器人的好處,就會紛紛的投入AI機器人,一開始其實是最困難的,誰要先導入就是一個大問題,所以輝達趁著把AI伺服器的訂單給鴻海,廣達,緯創,台積電的同時,順便就和這些公司合作AI機器人,甚至輝達後面可以指定某一些工廠要用AI機器人去生產AI伺服器,拿輝達一大堆訂單的代工廠也不敢說不要,這樣一開始導入的公司就有了,後面別的公司看到成效很好,自然就會紛紛引進AI機器人,這樣鴻海十年後的成長動能就又找到了,機器人商機可能就是十年後鴻海的主要成長動能,從現在的AI伺服器已經能確保接下來三到五年的好光景,最近又有AI PC很熱,下半年到明年可能連AI手機也出來,這都是很明顯的趨勢,我是不懂那些短線看空的人是怎麼了,眼光到底有多短淺,為了賺幾毛,幾元的差價就在那把這麼明顯趨勢的好公司賣了,然後才在那拼命的偏空操作,真的就是有毛病。

鴻海現金股利每股配發新台幣5.4元。公告訂定除息基準日113年7月8日,除息交易日7月2日。現金股利發放日期為7月31日。今年鴻海除息比去年早一天,不過股息比過去兩年慢個三天才入帳,大家看鴻海今年配出的股息,合計748.6億,每股配出5.4元,這就是我說的正和遊戲,鴻海負責提供錢,你買進並持有,過程中券商只會收你一次手續費,如果你持有十年才賣,這樣這十年你就僅付了買賣的手續費約千分之三,如果你券商找到二八折的,大概就是付了千分之一的手續費,還有千分之三的交易稅,以鴻海每年賺資產的10%來說,十年你至少會賺1.5倍,如果你買1000萬,大概能賺1500萬,當你把股票賣了後,你可以拿到十年股息,賺的差價也僅需要付交易稅及手續費一次,這就是為什麼股市中會賺錢的,有八成都是價值投資者的原因,大家看短線客在裡面玩零和遊戲,每天不論賺錢或賠錢,他們都要支付交易稅及手續費給政府及券商,時間久了後,自然錢就通通都跑到政府及券商那邊,我常和大家說,你想要賭這一波AI百年大行情的話,接下來五年的股息你通通都要拿到,五年下來也許會拿到35到40元,這些都是你的獲利,這五年鴻海也會賺進70到80元的獲利,扣掉配出的35到40元股息後,就都會流到淨值中,五年後鴻海的淨值就會變成一百五十幾元,我是不懂你怎麼輸,如果你告訴我一家能連續三十六年獲利,三十六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有資產的10%,近三年獲利超過十元,接下來五年獲利能持續成長的公司,這種公司股價該在淨值,如果你敢這樣說,最差的情況下,你買在一百八十元,五年後你剛好沒輸沒贏,大家看緯創,廣達,台達電,聯發科,台積電等公司,這些公司股價淨值比介於3到6倍,我就不懂了,這些公司這樣的獲利股價淨值比都敢3到6倍,你告訴我鴻海股價淨值比該在1倍,我是不會相信的啦,我也不相信市場投資人這麼愚蠢,我要修正一下,市場的投資者也許是會這麼愚蠢,但鴻海是未來最有潛力成為AI伺服器龍頭的公司,我是不相信外資群不會想要進來拿到未來二十年獲利,只要鴻海未來二十年獲利一被拿走,那鴻海就變成和現在緯創,廣達,台達電,聯發科,台積電公司一樣,就是買身體健康的,獲利別人先拿走,你有的就僅是風險而以。

新聞說:n7電動車交車熱,鴻華5月營收再創新高,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公布5月自結合併營收約新台幣13.17億元,連續2個月創單月新高,月增3.53%,年增2073.32%,主要受惠納智捷品牌n7電動車大量交車,預計今年第3季前可將9000輛預訂交付完畢。根據統計,納智捷(LUXGEN)n7電動車在5月共交付1100輛新車,今年前5月累積已達2655輛。觀察產品營收比重,鴻華先進指出,5月乘用車營收占比98.2%、電動巴士占比0.9%。累計今年前5月鴻華先進自結營收34.1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916.36%,鴻華先進說明,乘用車陸續交車,營收表現優於去年同期,累計乘用車營收占比97.3%,電動巴士營收占比2.1%。展望第2季,鴻華先進重申乘用車因應市場需求陸續交車,第2季營收表現將優於去年同期。鴻華先進日前預計第3季前,可望將9000輛預訂交付完畢,全年出貨量目標破萬輛,有機會為鴻華先進帶來新台幣百億元營收貢獻。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