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3月4日!面對川普關稅戰鴻海有能力應對嗎?


新聞說:墨國州長:鴻海超大型AI伺服器廠將在一年內完工,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州長萊穆斯表示,儘管面臨美國總統川普的新關稅威脅,鴻海計劃在當地瓜達拉哈拉建造的超大型AI伺服器工廠仍將在一年的時間建設完成。萊穆斯接受彭博新聞採訪時表示,鴻海正投資約9億美元,要在當地打造界全球最大的AI伺服器組裝廠,這些伺服器將搭載輝達先進的GB200 AI晶片。該計畫分為兩個階段,包括擴建目前位於艾薩爾托現有的鴻海工廠,以及在附近興建一座新工廠。萊穆斯表示,應能在一年內完工,預期今年底或明年初投產。哈利斯科州經濟發展部門首長布蘭科表示,鴻海目前正在向艾薩爾托市政當局取得許可,以便展開營建新廠。她表示,州政府將提供財務獎勵支持這項計畫,而在他們於本州開設工廠的過程中,她的部門也將盡可能在文書作業上予以支援。鴻海的一位代表對此不願置評。鴻海是在川普第一任總統時期,開始在墨西哥發展伺服器相關業務,以便對美中緊張情勢避險。儘管川普擬議對墨西哥徵收25%的關稅可能會增加鴻海及其他企業在當地的營運成本,但萊穆斯表示,在該州的新投資正在增加,而且在2025年的新增投資可能會超過2024年。萊穆斯表示:「各家工廠向我們表示,無論總統川普宣布的關稅如何,他們都將繼續在墨西哥運營。」「我們不只沒有見到投資放緩,相反地,它們持續進入哈利斯科州。」今年有多達3億美元投資正流入哈利斯科州工業園區。萊穆斯表示,在60多萬平方公尺可得的工業空間中,已經有超過60%被預先租賃。在墨西哥半導體產業中,哈利斯科州是約70%企業的所在地。除了鴻海工廠外,日月光旗下ISE Labs去年11月宣布,已在托納拉收購土地,計劃興建新的半導體封測廠;美光去年也宣布將在瓜達拉哈拉建立新的工程與營運中心。此外,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推動的半導體產業計畫「Kutsari」計畫,包含在哈利斯科州成立一座新設計中心的計畫。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曾考慮在哈利斯科州蓋新工廠,但去年9月宣布暫停,理由是美國政治有不確定性。萊穆斯表示,哈利斯科州「歡迎所有投資」,包括來自中國的投資,「我們不能限制來自任何國家的投資進入。」

川普對墨西哥課25%關稅,鴻海有能力把AI伺服器移到別的國家嗎?

GROK 3回答:如果美國對墨西哥課徵25%的關稅,鴻海(Foxconn)確實有能力將AI伺服器的生產移到其他國家,因為其全球化佈局和靈活的供應鏈管理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以下是分析:

鴻海的全球化製造能力

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早已在多個國家建立生產基地,並具備根據市場需求和政策變化調整產能的能力。對於AI伺服器生產,目前的情況如下:

墨西哥:鴻海在墨西哥的工廠(如奇瓦瓦州的Ciudad Juárez和哈利斯科州的瓜達拉哈拉附近)主要聚焦於組裝AI伺服器,尤其是與輝達(NVIDIA)合作的GB200系列。這些工廠的設立是為了服務北美市場並規避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美國:鴻海在美國已有生產設施,例如威斯康辛州和德克薩斯州(包括休斯頓的AI伺服器研發中心)。2024年11月,鴻海斥資3300萬美元在德州哈里斯郡購買土地和廠房,計畫擴大AI伺服器產能。這表明鴻海已準備好在美國本地增產。

台灣:作為鴻海的總部所在地,台灣擁有完整的電子供應鏈和技術優勢(如台積電的晶片製造),是AI伺服器生產的潛在後備基地。

越南與印度:鴻海近年積極擴展越南和印度的製造能力,主要用於手機和電子產品,但這些工廠也可改裝為AI伺服器生產線。越南尤其因勞動成本低且靠近亞洲供應鏈而具吸引力。

中國大陸:鴻海在中國(如鄭州廠)有龐大產能,儘管中美貿易摩擦可能限制產品直接銷往美國,但仍可作為全球其他市場的生產基地。

應對25%關稅的可能性

如果川普政府對墨西哥實施25%關稅,鴻海有以下應對策略:

轉移至美國生產

鴻海可以將部分AI伺服器組裝移至美國現有工廠(如德州或威斯康辛),以避免關稅。美國本土生產還能迎合川普「美國製造」的政策方向。

挑戰:美國勞動成本較高,且關鍵零組件(如GPU、記憶體)仍需從亞洲進口,可能面臨供應鏈調整成本。

擴大台灣或越南產能

台灣和越南不受墨西哥關稅影響,且台灣的技術基礎能快速適應AI伺服器的高規格需求。越南則提供成本優勢。

挑戰:運輸成本可能增加,且從這些地區出口至美國可能需要重新談判物流和關稅待遇。

分散供應鏈

鴻海可以進一步分散生產,例如將部分組裝留在墨西哥(供應非美國市場),同時將美國市場的訂單轉至其他國家。這能減少關稅影響並保持靈活性。

優勢: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表示,公司全球化足跡使其相較競爭對手更有能力應對關稅衝擊。

實際案例與表態

歷史應對:在川普第一任期內,鴻海曾計畫在威斯康辛投資100億美元建廠(後縮減規模),顯示其能快速調整以適應美國政策。2024年,鴻海在墨西哥擴建AI伺服器廠的同時,也同步增加美國和越南的投資,顯示其多點布局策略。

官方立場:劉揚偉在2024年11月表示,即使面對川普的關稅威脅,鴻海仍會繼續投資美國和墨西哥,並根據政策變化靈活調整產能。他強調,關稅對鴻海的影響「不會太大」,因為公司可在不同地區之間轉移生產。

限制與挑戰

雖然鴻海有能力轉移生產,但以下因素可能影響執行:

時間與成本:將產線從墨西哥遷至其他國家需要時間(數月至一年不等),並涉及設備搬遷、員工培訓和供應鏈重組的成本。

零組件依賴:AI伺服器的核心部件(如輝達GPU)主要由台積電在台灣製造,若美國對其他國家加徵關稅,可能間接影響成本。

客戶需求:鴻海的生產地點調整需與客戶(如輝達)協調,確保交貨時間和成本符合要求。

結論:鴻海絕對有能力將AI伺服器生產從墨西哥移至其他國家,如美國、台灣或越南,並已在全球布局中做好準備。面對25%的墨西哥關稅,鴻海可能採取短期內增加美國產能、中長期分散至亞洲基地的策略。實際轉移規模將取決於關稅的具體實施細則、客戶意願以及成本效益考量。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