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7月1日!高股息ETF趁鴻海除息前大舉買進!序言

7月1日!高股息ETF趁鴻海除息前大舉買進!作者:A大!今天投信大買了鴻海26957張,原本我是猜投信為了弄除息行情,也就是隔天開高漲1元,扣掉成本0.8元就能賺錢,結果有一檔高股息ETF把鴻海納入,看一下高股息的訊息,臺灣指數公司今(1)日公布「特選臺灣上市上櫃優選股利高填息30指數」成份股定期審核結果,該檔指數為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8)所追蹤,此次成份股新納入鴻海等11檔,另亞泥等11檔遭刪除,成份股增刪於今日盤後生效。00918此次成份股納入11檔包括:儒鴻、鴻海、京元電子、富邦金、元大金、台新金、潤泰全、臻鼎-KY、啟碁、寶成、潤泰新等。成份股刪除11檔包括:亞泥、聚陽、東元、宏碁、國產、兆豐金、大聯大、中美晶、環球晶、群聯、中保科等,今天00918一口氣就買了鴻海25500張,剩下一千多張又是0056買的,0056持有鴻海來到90747張,之前我是不是有和大家說高股息ETF經理人很賤,他們都會鎖定差不多的個股去買,大部份的高股息ETF沒有持有鴻海,當0056開始大買鴻海時,後面其他的高股息ETF會跟上,大家要了解一件事,經濟會被川普的關稅影響,很多台灣的上市公司獲利會衰退,加上台幣升值,會讓一些中小型股或是競爭力不足的公司獲利衰退,鴻海是AI概念股,受惠AI高年複成長,所以鴻海今年的獲利不但不會衰退,反而還會提升,大家也是知道的,高股息ETF有幾兆的規模,這些高股息ETF都沒有持有鴻海,這些高股息ETF持有的都是台灣上市公司,有一些股利率就僅有4到4.5%,現在很少持有股利率5%以上的,這些公司很有可能會因為台幣升值或是關稅而獲利衰退,大家想想,幾兆規模的高股息ETF資會要把獲利衰退的公司踢掉,那要去哪找這麼多獲利能維持或是高股息的公司呢?這一次0056是壓寶了鴻海,廣達,緯創,因為這三家是AI概念股,雖然關稅及台幣升值也會讓這些公司原本的事業出現獲利衰退,但是AI高年複成長,AI伺服器的強勁出貨會讓AI概念股獲利成長的比原本事業衰退的多,也就是AI概念股是少數不會因為台幣升值及關稅而獲利衰退的公司,這些公司當然很有可能被高股息ETF納入,由於廣達及緯創本來就被不少的高股息ETF持有,所以廣達及緯創也不會受惠太多高股息ETF的換股,但鴻海就不同了,很多高股息ETF根本沒有持有鴻海,去年3月時很多高股息ETF,私有基金,ETF等把鴻海納入,外資群看到有這麼強勁的買盤就跟著一起買,當鴻海漲到200到234.5元時,這些基金,ETF及高股息ETF開始把鴻海賣掉,一年後才由0050及006208開始買,接著0056買,今天換00918買。

不過很有趣的一件事是,資金規模超過800億元、受益人數破27萬人的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8),今(1)日公布換股名單,原本有30檔成分股,刪除及新增成分股各11檔,其中新增成分股包括AI股鴻海、京元電子,刪除成分股包括AI股東元、宏碁,從明(2)日起生效,00918說明天才生效,今天卻先買了25500張,所以很有可能00918明天會再買鴻海,今天00918已經買到5.11%的資金,也就是42億,要是明天再買25500張,那很有可能00918就把鴻海當成第一大持股,大家看到愈來愈多高股息進來買鴻海,之後一定會有更多高股息進來買鴻海的,就以高股息ETF經理人那種鳥個性,他們都是集中買某一些個股的,大家有沒有看到高股息ETF今天又把國泰金及富邦金也納進去了,之前一堆高股息ETF把國泰金及富邦金納入,都買了國泰金一百萬張了,最近還有其他的高股息ETF在把國泰金及富邦金納入,有一些人在那擔心關稅或是台幣升值對鴻海獲利會有影響,其實只要鴻海比別的公司強,也就是別的公司缺少成長動能而獲利小幅衰退,鴻海因為AI伺服器獲利成長,就算被台幣及關稅影響到一點,但AI伺服器的成長是大於衰退的,這樣鴻海整體還是成長,這和其他的公司比就是更厲害一些,高股息ETF及ETF看到持有的公司獲利衰退,他們的規則就是要找高股息的個股,大家覺得會不會找鴻海呢?就算鴻海配息率不高,但鴻海今年,明年,後年的獲利是會成長的,目前高股息ETF持有的個股,很有可能因為關稅及台幣升值而獲利衰退,鴻海之所以獲利會成長,那是因為AI需求非常強勁,這是屬於中國及美國之間的軍備競爭,沒有吃到AI伺服器的公司,大部份的都會因為關稅及台幣升值而獲利衰退,這時幾兆的高股息ETF總是要找個股買,自然就會找鴻海這種沒有被納入高股息的,而且接下來幾年獲利還會成長的公司,今年鴻海能賺14元,明年也許就16元,後面18元,鴻海的獲利成長是源於AI伺服器的成長,大家去看看高股息ETF持有的個股,什麼亞泥,遠東新,宏碁,兆豐金,群聯,中美晶,環球晶等,哪一些是能保證接下來幾年能持續獲利成長的,這些公司不要因為關稅及台幣升值而獲利衰退就很偷笑了,當高股息ETF持有的公司獲利衰退,鴻海能保持成長,這樣一消一漲之下,鴻海當然就會成為高股息ETF的首選,大家要記得一件事,現在也才0056及00918把鴻海納入,未來鴻海像聯電這樣被一大堆高股息ETF納入,買了一兩百萬張,你就會發覺鴻海股票都被高股息ETF鎖碼,當初聯電就是被高股息ETF鎖碼,所以股價才會從十幾元漲到五十幾元。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高股息ETF趁鴻海除息前大舉買進! 

2、美財長威脅全球真誠的進行談判!

3、當初被認為不敗的高股息ETF下場!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7月1日!高股息ETF趁鴻海除息前大舉買進!

 

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471.54億,投信賣超台股45.7億,自營商買超台股89.94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515.78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516口,期貨留倉空單52517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多單1146口,今天台股成交4,042億,上漲297.7點,漲幅1.34%,收在22553.72點,電子上漲20.56點,漲幅1.66%,收在1260.14點,金融下跌3.85點,跌幅0.18%,收在2131.9點。昨天台股下跌三百多點,外資群根本沒有賣多少,我那時就說外資群有可能是故意讓指數下跌的,就是要營造一種下跌後會漲回來,今天外資群狂買了471.5億,三大法人狂買515億,不過比較有趣的事是台幣沒有狂升,今天央行應該有做不小的努力,近六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合計買超1768億,外資群從四月多以來買超了台股4088億,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471億,但沒有增加期貨空單,我個人覺得很有趣,最近距離7月9日愈來愈近了,外資群看起來是比較看好川普會和全球談好關稅或是延遲對等關稅,最近外資群已經讓散戶覺得股市下跌後是會立刻漲上來,散戶只要有這樣的想法,之後股市只要下跌三百到五百點,散戶就會覺得送錢給他花,像是昨天台股下跌三百多點,結果今天就漲回來近三百點,昨天下跌敢買的,今天平均是能賺1.34%,一天就能賺1.34%,等於快要是一年的定存利息了,最近距離七月九日愈來愈近,川普也持續在放話,後面有一段我們來看川普及白宮放話,以我對關稅的了解來說,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害怕川普對他們課徵高額關稅,但是川普只要有膽對全球課徵高額關稅,那怕的就是美國,大家不要以為川普最近一付好像很臭屁的樣子,其實川普是能對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嗆聲,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確實也都怕美國及川普,但只要美國及川普敢對全球課徵高額關稅,那怕的鐵定就是美國及川普,我認為外資群,主力及法人也像我一樣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押寶川普會延遲或是和全球繼續談判,不然7月9日只要敢對全球課徵高額關稅,確實股市是會下跌個幾天,不過時間只要一個月過去,美國及川普就會自食惡果,最終跪下來的鐵定是美國及川普,我並不是看不起美國及川普,而是美國沒有能耐一個國家打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怕美國,這一點絕對沒有問題的,但所有的國家加在一起,那害怕的就會是美國。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中國信託,買了16956張,第二名的是群益,買了11452張,第三名的是瑞銀,買了9485張,第四名的是凱基,買了7420張,第五名是美林,買了5207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港麥格理,賣了3268張,第二名的是統一新台中,賣了2006張,第三名的是元大前金,賣了1481張,第四名是凱基台北,賣了1417張,第五名的是花旗環球,賣了1096張,今天投信買超26957張,不知道是不是ETF買的,昨天0056似乎還有小買一千多張,0056持有鴻海來到89359張,要是今天投信買超的不是ETF或高股息ETF,那很有可能就是衝著除息來的,一般除息開盤都是會上漲,今天投信買超的券商是用中國信託及群益,合計買超了兩萬七千張左右,大部份都是買在165到166元,平均就是買在165.5元,今天鴻海收在165.5元,一般除息開盤有可能是會上漲一兩元,扣掉交易稅及手續費0.8元左右的成本,因為隔日沖的交易稅是千分之三,大概就是要0.5元了,手續費如果有打折,就算打個三成,這樣也是要0.18元左右,差不多就是要0.7到0.8元的成本,要是開盤上漲一到兩元,這樣投信就能賺0.2元到1.2元,不過投信及自營商合計是買超三萬張,明天第一筆應該是不可能成交三萬張,之所以投信及自營商會在除息前一天買,因為他們抓準一些不想要參加除息的散戶,中實戶及大戶會在除息後買進,就想著去吃這些人的豆腐,要是你棄息不想要繳二代健保及所得稅,鴻海配5.8元,你買賣一次交易稅及手續費要0.8元,要是你再賠一到兩元差價,這樣就是損失1.8元到2.8元,這樣等於就是繳了三到五成的稅了,我也是不懂哪兒有節省到稅了,這時會有人說,哼,等除息後跌個一兩元後再買就行了,你如果這樣想,問題又回到有可能下跌,自然就有可能填息,你這樣又從價值投資變成短線投機,所以該繳稅就繳稅,不用常常在那內心戲一堆,鴻海一年能賺十幾元,你每持有一年就穩賺十幾元,一半透過股息,另一半透過差價,時間只要拉長,你持有的張數就會愈來愈多,最終你自然就能愈賺愈多錢,晚上00918宣布納入鴻海,00918規模822億,今天買了鴻海5.11%資金,合計買了25500張,買了42億,所以明天應該不會出現什麼投信短線賺差價遊戲,一開始我之所以會猜投信想玩差價遊戲,那是沒有想到會有ETF一口氣買25500張,畢竟像0056這種五千億規模的ETF,了不起一天才買不到九千張,誰知道00918規模才822億,一天就敢買鴻海25500張,剩下一千多張是0056買的。

從上星期五到今天的三個交易日,外資群像是被鬼打到的買17987張,賣25425張,買18323張,合計是買超了一萬多張,今天買比較多的是投信,買超了26957張,自營商也買超了2649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47929張,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今天很明顯是散戶看到鴻海股價上漲棄息賣出,從上星期五開始,散戶賣出給外資群,這星期一鴻海股價下跌四元,散戶又把鴻海股票買回來,今天鴻海股價上漲4.5元,散戶又把手上股票賣給外資群及投信,看似散戶低買高賣好輕鬆,不過時間只要拉長,散戶很難是外資群及主力的對手,道理也很好懂,外資群買了後會拉抬及護盤,賣了後會壓制及摜殺,散戶買到後就只能求神拜佛股價快點上漲,散戶對股價是沒有控制能力的,就只能靠意志力拜託股價上漲或下跌,但外資群及主力手上的股票及銀彈,他們是能控制股價上漲及下跌的,所以散戶一時狗屎運好,不一定是能持續賺到錢的,大家看這三個交易日外資群也是很慘,美商高盛買16643張,賣15242張,合計買超1401張,虧損1288.8萬,港商野村買2538張,賣2153張,合計買超385張,虧損524.1萬,瑞銀買15062張,賣9490張,合計買超5572張,虧損477.7萬。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7月1日!美財長威脅全球真誠的進行談判!

新聞說:稅率最高50%!美財長警告7月9日前未達協議「祭關稅重槌」,美國總統川普對與多國的貿易談判表達不滿,尤其點名日本拒買美國稻米。他與財政部長貝森特齊聲警告,若各國在7月9日前未展現誠意達成協議,可能恢復4月2日公布的高關稅,稅率將提升至11%到50%。《路透》報導,川普6月30日在自家社群媒體Truth Social發文,批評日本「不買我們的米,但他們卻面臨嚴重米荒」,認為這顯示各國已被美國寵壞。而他上周預告,美方將在7月9日寄出通知函,通知部分國家將提高關稅,屆時稅率將從寬限期的10%恢復至4月宣布的11%至50%。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當天也在記者會上表示,川普本周將與貿易團隊會面,在7月9日最後期限以前,針對「未展現誠意談判」的國家設定稅率。貝森特本月稍早曾提出對有誠意談判的國家延後期限,但他30日受訪時告訴《彭博》,只有川普能做出這項決定。他預計在9日以前將達成「一連串」交易,將繼續對貿易夥伴施壓。貝森特提醒,「有些國家正真誠談判,但他們應該知道,若我們最終因他們的頑固而無法達成協議,我們可能會恢復到4月2日的關稅水準,我希望這不會發生。」美國總統川普上月底表示,對大多數國家暫緩實施「對等關稅」的90天期限,於7月9日到期後,華府並無延長打算,屆時將直接通知各國最新稅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週一也警告稱,即使各國真誠談判,仍可能面臨高額關稅,一切都取決於川普決定怎麼做。綜合《路透社》、《新聞周刊》等外媒報導,貝森特在受訪時表示,儘管他先前曾說願靈活處理關稅議題,但並未承諾會推遲關稅實施期限,直言:「有些國家正在真誠的進行談判,但他們應該意識到,如果因為他們的頑固立場,導致協議無法達成,那麼可能就會回到4月2日的水平,希望這種情況不會發生。」貝森特預計,在7月9日的最後期限前,將會出現「一連串」貿易協議,並警告那些有意拖延的國家,可能會承受關稅上調的全部壓力。7月9日意味著什麼,7月9日的最後期限,標誌著川普於4月9日透過行政命令,實施的90天對等關稅暫緩措施到期,,在行政命令生效期間,大部分國家的關稅暫時降至10%,等於提供一個談判的窗口。如果沒有再度展延,未達協議的國家,關稅恐將在7月9日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從11%到50%不等。不過,雖然白宮一開始雄心勃勃,甚至想在90天內達成近百項貿易協議,但現在距離最後期限僅剩幾天,敲定的協議數量卻非常有限。川普又點名日本,與此同時,川普週一再度表達對美日貿易談判進度的失望,他在社群媒體上發文稱,日本明明就在缺米,卻又不肯進口美國大米,暗示要對日本產品開徵更高關稅。在那之前,他才在週日播出的《福斯新聞頻道》節目《週日早晨談未來》訪談中,強調沒有考慮要取消對日本汽車的25%關稅。白宮發言人萊維特週一也表示,如果各國不真誠的坐下來談判,川普政府就會制定相應的關稅稅率。日本首席關稅談判代表赤澤亮正週一回應稱,將繼續致力於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同時捍衛日本的國家利益。

你的問題涉及美國總統川普在2025年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特別是與日本的貿易談判及7月9日作為關稅暫緩期限的重要性。以下我將根據你提供的資訊,以及參考可用的背景資料,分析新聞的可靠性,並評估是否可能存在媒體製造恐慌的情況。同時,我會以簡潔且結構化的方式回應,確保回答清晰並符合你的需求。

新聞可靠性分析

1. 資訊來源的可信度

主要來源:你引述的新聞來自《路透社》(Reuters)、《彭博社》(Bloomberg)、《新聞周刊》(Newsweek)等國際知名媒體,這些媒體在財經和政治報導上通常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因為它們有嚴格的編輯流程和事實查核機制。此外,報導中提到川普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的發文,以及白宮新聞秘書和財政部長的公開聲明,這些都是可驗證的公開訊息來源。

X平台上的帖子:提供的X帖子(例如@Reuters、@dajiyuan等)也部分支持了新聞報導的內容,特別是關於7月9日關稅期限和對日本的不滿。然而,X帖子可能包含未經嚴格驗證的資訊或個人偏見,因此只能作為輔助參考,而非主要證據。

2. 報導內容的一致性

關稅政策背景:根據背景資料,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針對多國徵收10%至50%的關稅,並於4月9日宣布對除中國外的國家暫緩90天,期間維持10%的基準關稅,7月9日為暫緩期限。 這與你提供的新聞內容一致,顯示報導在政策時間線和細節上與公開資訊相符。

川普對日本的批評:新聞提到川普在Truth Social上批評日本「不買美國大米」,並威脅提高關稅。X帖子(@Reuters、@seigihakatta)也提到川普對美日貿易談判的不滿,特別是針對日本汽車的25%關稅。 然而,CNN報導指出,川普聲稱日本不進口美國大米的說法與事實不符,因為日本2024年從美國進口了價值2.98億美元的大米。 這顯示川普的公開言論可能包含誇張或誤導成分,但新聞報導本身如實反映了他的發言。

財政部長貝森特的聲明: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彭博社》採訪中表示,7月9日前可能達成「一連串」貿易協議,但若談判失敗,關稅可能恢復至11%至50%。這與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的說法一致,即川普將根據談判進展決定稅率。 這些聲明來自官方渠道,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3. 媒體是否製造恐慌

恐慌的可能性:新聞報導強調7月9日的期限、關稅可能飆升至50%,以及川普對日本的強硬態度,這種語氣可能讓讀者感到緊張,特別是對依賴對美出口的國家(如日本、台灣等)。報導中使用的「重槌」「飆升」等詞彙,確實可能放大緊張情緒。然而,這種措辭在財經新聞中常見,目的是吸引讀者注意,而非無中生有。

事實依據:報導中的核心內容(7月9日期限、關稅稅率、川普對日本的不滿)都有官方聲明或川普的公開發言作為依據,並非空穴來風。例如,川普在《福斯新聞》採訪中明確表示不打算延長7月9日的期限,並將寄出關稅通知函。 因此,雖然報導的語氣可能帶有一定的情緒渲染,但整體內容並非製造恐慌,而是反映當前貿易談判的緊張局勢。

誇大風險:部分報導提到全球貿易秩序可能被「重新塑造」或引發「關稅大戰」,這類說法雖有一定根據(例如,川普的關稅政策已導致全球股市震盪,),但也可能誇大了長期影響,因為實際結果取決於談判進展和各國的反應。川普的談判策略常以威脅為先,實際實施時可能會妥協或調整,這在2018-2020年的美中貿易戰中已有先例。

4. 日本相關報導的真實性

川普的指控:川普稱日本「不買美國大米」並面臨「嚴重米荒」,但CNN報導反駁,指出日本確實進口美國大米,且2025年1至4月進口額達1.14億美元。 這顯示川普的言論可能出於政治修辭或談判壓力,而非完全基於事實。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回應表示將繼續與美談判,顯示日本試圖緩和緊張局勢。

日本的談判進展:新聞提到美日談判進展不順,川普威脅對日本汽車徵收25%關稅,這與X帖子和《路透社》報導一致。 日本確實是美國汽車進口的重要來源國,2024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占其總出口的16.9%。 川普的關稅威脅可能針對日本汽車產業施壓,要求其增加進口美國商品(如石油、大米)以換取較低稅率。

5. 其他國家的談判進展

報導提到美國與台灣、印尼、越南、南韓等國接近達成協議,這與《彭博社》和《中央社》的報導一致。 這些國家可能因對美出口依賴度高(如台灣的半導體、日本的汽車),而積極尋求妥協。白宮官員哈塞特(Kevin Hassett)也表示,7月4日後將陸續公布貿易協議,顯示談判仍在進行中。

是否媒體在製造恐慌?

結論:新聞報導的可靠性較高,因為它們引用了川普的公開發言、白宮官員的聲明以及財政部長的採訪,這些都是可驗證的來源。報導中提到的7月9日期限、關稅稅率範圍(11%至50%)、以及川普對日本的不滿,與背景資料和其他媒體報導一致。

恐慌程度:報導的語氣(如「重槌」「飆升」)可能略為誇張,意在強調川普政策的急迫性和潛在影響,但這是新聞報導吸引注意的常見手法。川普的談判策略本身就以高姿態威脅為主,實際上可能留有談判餘地,例如美中關稅從145%降至30%的先例。 因此,媒體並非無端製造恐慌,而是反映了當前貿易談判的緊張氛圍。

對日本的特殊關注:川普點名日本可能出於政治考量,試圖通過公開施壓迫使日本讓步。然而,他對日本大米的指控被證實不準確,顯示其言論可能帶有誇大成分。媒體如實報導這些言論,但也應更清楚地指出事實偏差(如CNN已做的澄清)。

建議與背景補充

川普的關稅策略:川普的「對等關稅」基於貿易逆差計算,公式為(貿易逆差÷對美出口總額)÷2,試圖縮減美國的貿易赤字。 這一政策雖標榜公平,但與WTO規範相衝突,可能引發報復性關稅和全球貿易緊張。 歷史上,川普在2018-2020年的美中貿易戰中也採取類似策略,最終通過談判達成階段性協議。

對日本的影響:日本對美出口以汽車為主,25%的關稅可能顯著影響其汽車產業。 日本可能通過增加美國農產品或能源進口來換取較低稅率,但談判進展緩慢顯示雙方在核心議題上分歧較大。

全球影響:若7月9日後關稅恢復至11%至50%,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推高美國國內通脹,並影響出口國的經濟。 台灣、韓國等國可能因半導體等關鍵產業而加快與美談判,但日本的談判僵局可能使其面臨更高關稅風險。

最終回答

新聞報導的可靠性高,基於川普、財政部長貝森特及白宮新聞秘書的公開聲明,與其他媒體和X帖子內容一致。報導反映了7月9日關稅暫緩期限的真實壓力,以及川普對日本貿易談判的不滿。然而,川普關於日本大米的指控被證實不準確,顯示其言論可能帶有政治誇張。媒體用語(如「重槌」)略有渲染,但整體並非製造恐慌,而是如實傳達當前貿易談判的緊張局勢。建議密切關注7月4日後白宮公布的貿易協議進展,以了解最終關稅稅率及對日本的具體影響。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7月1日!當初被認為不敗的高股息ETF下場!

2024年11月15日新聞說:信貸160萬!他改良「蜈蚣投資法」歐印「這檔」,網讚:孫子感謝你留傳家寶,日前網路上流傳一招「00713+正二蜈蚣」的投資方法,依景氣燈號為判斷指標,將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做為防守工具,並搭配富邦台灣加權正2(00675L)進行進攻操作,以此創造高於指數漲幅的報酬。有網友參考改良「蜈蚣投資法」,將160萬元的信貸歐印00713,並將每季拿到的配息投入正2,雖一買進00713就下跌,因此虧了3萬元,不過他卻不以為意,揚言還會持續買進直到信貸還完。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表示「你會笑到最後」、「孫子會感謝你留的傳家寶」。這名網友在Dcard以「信貸160萬歐印00713」為題發文,表示自己貸款一筆160萬的信貸,但半年僅賺了10萬左右,「思來想去感覺自己在窮忙,不如直接歐印00713」,原PO參考網路上流傳的「蜈蚣投資法」並加以改良成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他表示,自己將資金全都投入00713,但買進之後就開始下跌,目前已虧了約3萬元。不過,原PO對自己的方法十分有信心「下跌我不怕,繼續抱到信貸還完」,他透露,每季一拿到配息之後,就會買入正2,若00713能每季穩定配息1.5元的話,大約能領到45000元,但如果大崩盤就質押6成,通通歐印正2抱到退休,原PO表示:「這個策略順利的話我會再去轉增貸220萬,多出來的錢繼續買00713。」貼文曝光後掀起熱議,網友紛紛留言「推,00713,真的好強,00713應該是目前最好的ETF,只輸大盤正2,以前我只會定期定額存台股指數ETF,發現00713之後覺得相見恨晚」、「光投正二你已經贏了50%的人,台股最強的ETF就是正二而已,建議也可以搭配一些美股00757就是不錯的選擇,我個人台股只買正二及00915」、「歐印就對了」、「我一年前也是這樣做,不過我均價46股息全部打回00713,目前+30%」、「你未來會感謝自己的選擇」、「會贏喔」。

A大回答:記得之前有用00713搭配加權正二的的投資法,這在去年初股市狂漲時是很紅的策略,結果到了2025年4月7日到9日時,這些方法都是送命策略,光加權正二就下跌五成以上了,00713下跌16.5%,之所以00713會跌比較少的原因在於,去年台股上漲28.47%,00713僅上漲5.46%,今年到昨天00713下跌5.46%,所以投資這些高股息漸漸現出原形了,記得在2023年時,一些高股息ETF在那吸金,也就是很多新的高股息ETF成立後去買舊高股息ETF的持股,讓高股息ETF不但賺到差價,而且還有高股息,那時我就說這種情況不可能長久下去,後面高股息ETF規模大到一定的程度後,也沒有新的資金再進去抬轎,後面高股息ETF就紛紛的現出原形,最早爆雷的是00940,當初散戶為了搶00940還和銀行行員吵架,現在看起來就是可笑至極,當初00940發行價10元,很多散戶說一股也才10元而以,是能跌到哪兒,今天00940股價收在9.01元,這時會有人說00940會配出股息,嗯,00940差不多成立一年了,配出0.46元股息,也就是你持有了00940一年,結果你還賠5.3%,這就是來搞笑的,大家知道錢跑去哪了嗎?一部份是被ETF發行商以管理費形式收走,另一部份是被換股手續費及交易稅收走,還有一部份是00940一直在那追高殺低,很多高股息ETF在換股時,一付都是在圖利某一些人似的亂買,散戶短時間感覺不出來損失那些錢問題在哪,但時間只要拉長後,你就會知道問題在哪,就是你投資股票一年本來該賺5到10%,結果買了00940一年還賠5.3%,這時會有人說,哼,大盤情況也不好啊,所以有可能00940也是非戰之罪,說不定表現的還比大盤好,從00940上市到現在,大盤上漲了11.1%,00940下跌了9.17%,大家就會知道買00940的人有多可悲,這些ETF發行商有多壞,大盤明明上漲了11.1%,你買00940還能賠9.17%,更可笑的事是,00940配出的股息也沒有比較高,一些高股息拿自己的本金配給自己,至少還是左手配右手,但00940一年股利率連5%都沒有,大家就知道00940有多韭菜了,原本00940的規模有2000億,散戶也發覺自己成了韭菜,現在大概剩下1200億左右,還是有一些散戶醒悟了,一年前我就和大家說00940之後會很慘,一年時間過去了,大家也看到00940很慘了吧,我當初也說高股息ETF會慢慢的現出原形,確實也是有愈來愈多的高股息ETF現出原形,之後大家會看到更多的高股息ETF現出原形,大家記得一件事,高股息及高獲利是衝突的,以鴻海一年賺10元來說,要是鴻海把賺到的10元都配出來成為高股息,那就沒有錢再去投資研發及擴廠,鴻海當初淨值83元,一年賺8.3元,現在淨值118元,一年能賺14元,獲利能力不變情況下,淨值愈高,獲利就會愈多,高股息ETF原理就是淨值83元,一年賺8.3元,把賺到的8.3元都配出來,淨值維持83元不變,獲利能力一樣是10%的話,每年最多就是賺8.3元,怎麼可能會獲利成長,大家記得一件事,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也是如此,如果你不進步,那你等於就是退步,你要是把獲利都配出來,你就不會進步,時間只要拉長,你想要維持一樣的獲利都很難。

2023年10月15日新聞說:鴻海帶勁,高盛喊優先買進,目標價上修至149元。

2025年7月1日新聞說:鴻海目標價,上看242元,外資高盛證券於最新個股報告中指出,由於AI伺服器加速部署等因素,對生成式AI趨勢依然樂觀,但對機架級AI伺服器則較為保守,因此建議「買進」鴻海(2317),目標價上看242元。高盛雖將2026年鴻海機架級AI伺服器出貨預估從原先的3萬櫃下調至2.4萬櫃,但將涵蓋訓練與推論用途的基板型AI伺服器出貨量上調18%。展望2027年,機架級AI伺服器出貨預估從3.2萬櫃下調至3萬櫃,而基板型AI伺服器的出貨量則大致維持不變,主因在於AI伺服器市場在當前能見度仍有限。高盛表示,儘管市場動態持續變化,仍對鴻海保持正面看法,預期該公司將持續在AI伺服器ODM市場中維持領先地位,主因其在零組件與系統層面的完整產品組合,以及在機架級與基板型AI伺服器領域,對企業客戶與美中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的覆蓋能力。

A大回答:記得之前外資群在給鴻海目標價時,那時我就說外資群只會在目前鴻海的股價上下給目標價,例如鴻海股價在2023年10月中時是107.5元,高盛給鴻海的目標價就是149元,大摩,小摩之類的就給130元,那時緯創及廣達股價已經飆漲一大段了,會有一些散戶說,哼,外資群才給鴻海目標價130元,149元,而且他們覺得外資群給的目標價都要打八折,所以覺得鴻海不值那個價格,那時我就和大家說了,未來鴻海股價漲上來後,外資群就會給鴻海比較高的目標價,當鴻海股價漲到兩百元時,你看哪一些外資群或法人敢給130元的目標價,一般外資群及法人會覺得股價如果是100元,他們目標價給250元的話,這樣會顯的他們很兩光,所以股價100元時,他們了不起就是給90元到130元這樣的目標價,昨天高盛給鴻海242元的目標價,原因是鴻海股價已經漲上來了,之前最高看到過234.5元,記得我在2019年時一直和大家說2025年鴻海股價會漲到200元,要是瘋狂一點的話到300元也沒啥問題,但是那時舊鴻海股東習慣鴻海會配股票,股價一直在70到90元,覺得我說2025年鴻海股價會到200元以上是笑話,那時我是這樣說的,鴻海之前會配股票,也就是配出100股,150股,甚至是200股,要是鴻海配股票的話,股本會變大,要是你原本有1張鴻海股票,鴻海配100股給你,你拿到股票後就會變1.1張,原本股價70元到90元,就會變成77到99元,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因為你手上的股票變多了,鴻海之前是會配股票,所以淨值不會增加,每年賺8元多,配出股息及股票後,等於是把每年的獲利都配出來了,所以鴻海股價一直在70到90元是很正常的,但是2017年過後,鴻海不再配股票,2018年還減資兩成,淨值從62元提升到83元,一些舊股東還被錨定在70到90元,那時我就和大家說,鴻海一年賺8元,配出4元,每年淨值會提升4元,只要鴻海獲利能力不變,隨著淨值提升,股價也會反應淨值的增加,那時我就說鴻海到2024年後,淨值都120元了,你和我說鴻海股價會在70到90元,那就是說來給我笑的,白話文就是,你剛出社會有10萬存款,別人估你值10萬元,你工作20年後,存款有兩千萬,結果別人還在那用20年前你存款10萬在估你的價值,那豈不是來搞笑的嗎?別人說你戶頭雖然有兩千萬,但二十年前市場給你的價值就是10萬元,所以你還是值10萬,這時你就看著自己兩千萬的存款說,啊不然你覺得我這兩千萬存款是貝殼嗎?當初我就算用這麼白話文的方式解釋給一般人聽,但還是很多人聽不進去,六年時間過去了,鴻海淨值來到124元,目前鴻海股價會在70到90元嗎?當然不會,如果鴻海淨值124元,股價值70到90元的話,那等於就是你戶頭存款1000萬,別人說你才值500萬,那不是蠢到爆炸嗎?如果你還是很堅持,那你就把1000萬元的存款以500萬賣給我,看你願不願意,如果你要是以一付看傻子的樣子看著我,那就是我當初的心情了,我當初就是一直用看傻子的心情看著那些說鴻海會一直在70到90元的散戶,只要鴻海持續賺進真金白銀,鴻海的淨值及配息就會愈高,我敢和大家說,2031年後,鴻海股價至少會在300元以上,接下來這六年,鴻海至少配50元給你,因為2031年時,鴻海淨值可能就200元了,股價來到300元到底有啥好奇怪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