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7月26日!亞洲貨幣升值陰謀論被破梗台幣走貶!

新聞說:債蛙6月歸隊?債券ETF規模回升千億元,「債蛙」歸隊?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今年以來因美債殖利率上揚、新台幣匯率強升等雙重利空打擊,規模一度大幅縮水近5千億元的跨國投資債券型ETF(指數型股票基金),6月止跌回升逾千億元,而反向型債券ETF規模也相對減少逾0.25元。根據統計,去年國內股票型ETF從1.4兆元倍增到2.7兆元、跨國債券型ETF(主要投資標的為美國公債或公司債)從2兆元大增至3兆元;今年起,股票型ETF持續從2.7兆元增至6月底的3.1兆元,但債券型ETF卻因美債殖利率飆升,且新台幣升值匯損,造成淨值大減,規模從3兆元大減至5月底的2.5兆元,光5月1個月規模就大減逾3千億。近幾月來,市場常用「債蛙」來取笑美國公債ETF投資人,也就是將「債券」與「溫水煮青蛙」結合而成的新詞彙,意指的是那些大量買入債券ETF,尤其是長期債券,卻對風險管控意識不足,或是過於依賴債券ETF收益的投資者。但經過4、5月份崩跌的驚嚇後,6月起債蛙似乎開始歸隊了,國內發行的跨國投資債券型ETF規模雖從去年底的ETF的3兆385億元,一度縮水到今年5月底的2兆5394億元,但6月底已止跌回升至2兆6629億元,單月回升逾千億元。另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今年5月外國持有美國公債達9.05兆美元,連續3個月成長,且創次高紀錄。除了中國持續減持美國公債外,主要海外持有國家大多增持,日本持有總額增至近1.14兆美元,除了穩居全球最大美債持有國外,總額也創下新紀錄;加拿大雖與美國間的貿易摩擦待解,但5月增持美國公債達617億美元,持有總額躍居第五位。顯示美國公債在當前和可預見的未來,仍然被廣泛認為是全球最穩定和安全的投資標的。

A大回答:7月初川普公佈日本及韓國關稅25%,和4月2日宣布的關稅是一樣的,這就破除了美國逼亞洲貨幣升值換低關稅的陰謀論,大家應該很明顯的感受到7月初開始台幣就不太會升值了,重點是7月以來外資群買超台股2136億,通常外資群匯錢進到台灣買股票,流程就是美元換台幣,接著買股票,這樣就會讓台幣的需求大增,當台幣需求大增,台幣自然就會升值,但7月以來台幣是沒有升值的,最近更是貶值到29.5元,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就是之前市場在那傳陰謀論,很多美元買盤都被延後了,例如想要買美元定存的,想要買美債ETF的,想要買以美元為標的ETF的,這些需求都被延遲了,投資人會想,反正台幣會升值,只要等一陣子,一定會有更便宜的美元及美債ETF能買,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當市場美元需求消失時,有炒台幣的外資群及主力拼命的把錢匯進來台灣要炒台幣,當台幣一直升值時,就會讓持有美元,持有美債ETF的投資人恐慌的賣出手上的美元,一些持有美元的企業也會把手上美元賣掉,不然會被匯率把所有的獲利通通都吃掉,這就造成台幣狂升,大家看國泰20年美債ETF及元大20年美債ETF,這兩檔ETF七月份以來散戶人數是增加的,而且買超的數量也是增加,這就僅是其中兩檔美債ETF,其他的美債ETF及以美元為標的的ETF也一定是如此的,之前大家都在等稍蹤即逝的台幣低點,後面川普對日本及韓國課和四月二日一樣的關稅後,市場陰謀論就破除了,一定還是有人想要等28元,甚至是27元或是13.5元,那都無所謂,現在美元對台幣需求並不是一面倒,有人覺得川普把亞洲貨幣要升值陰謀論破梗了,覺得29元的美元能買,就算到了29.5元也是能買,就會有投資人進去買美元,買美債ETF,這就會讓台幣貶值的力道變大,加上台積電把手上的資金買以美元為標的的公司債,台積電是台灣最會賺錢的公司,台積電都帶頭做這件事了,其他的企業很有可能在台積電的帶動下也惜售美元,對台積電及電子業來說,只要他們惜售美元,這樣台幣就會貶值,公司營收及獲利就會比較好看一點,而且在電子龍頭股帶動下,散戶及投資者看到台幣開始貶值,也會加速的去買美元及美債ETF,這就會讓美元的買盤變的更強,台幣就能貶回去30元以上,而且台幣從4月以來升值了12%,目前川普就是很硬,想要拿到15%的關稅,你還要去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還要把所有的商品都開放,市場就會預期台灣能拿到20%就很偷笑了,要是台灣拿到20%,台幣升值12%,這樣就是32%了,這是什麼鬼東西,市場就會預期台灣被課徵20%,台幣升12%,這樣就是32%,就會認為台幣升值12%就是極限了,而且台灣被課徵20%還是很理想的狀態,說不定和韓國一樣是維持和4月2日一樣的關稅,也就是台灣被課徵32%,只要台灣被課徵32%,台幣鐵定就要貶回33元的,這時會有人覺得不可能,我常和大家說,台幣想要強,基本上就是台灣經濟要好,如果台灣被課徵32%,加上台幣升值12%,這樣加起來是44%,我是不相信中小企業還能賺錢,一些半導體有可能因為美國海關豁免,所以僅被課徵10%,但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像台積電,鴻海這麼有競爭力,台灣有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經濟是由這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組合出來的,要是台灣被課徵32%,台幣又升值12%,我是不相信台灣經濟還會多強,只要台灣經濟不強,台幣就不可能強,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市場預期心理威力有多大,其實從遠傳及遠東新就能看出來,每一次遠東新及遠傳除息後都會大跌,接著再跌幾天甚至是一兩星期,之前三個月,半年就慢慢的向上漲回去,今年遠東新及遠傳也是一模一樣的走勢,除息後就大跌,接著就一直在下面整理,目前遠東新股利率5.3%,遠傳股利率4.4%,這又符合高股息ETF選股的需求,當初遠東新股價在37元時,同時被0056及00900踢除,那時遠東新股利率4%,後面0056及00900去找了一檔股利率4.3%的金融股,很搞笑的事是,當0056及00900把遠東新踢出去後,股價就跌到33元左右,股利率就提升到4.4%,買進的金融股股利率原本有4.3%,被0056及00900買一買後股利率就剩下4%,這也是我常說的,高股息ETF就是手續費永動機,他們把持股踢掉後,股利率就會變的很高,接著買進納入的個股,該股的股利率就會變低,當時間過去一季時,高股息ETF又會說遠東新股利率5.3%,所以符合高股息,接著再把股價買到36元,這樣股利率又降到4.1%,之前也有高股息ETF把遠傳及台灣大哥大踢除,原因也是一模一樣,高股息ETF把遠傳踢除後,遠傳股利率又變成4.4%了,一些在買高股息ETF的投資者,他們根本不會像我這樣去觀察高股息ETF平常在幹什麼蠢事,散戶只是覺得高股息ETF能配出高股息,還能賺差價,覺得高股息ETF好棒,其實當高股息ETF的規模變大後,他們買進及賣出就會影響到個股股價的表現,原本說有高股息的股票,買完後又不符合高股息了,一季後又能把該股踢除,之後踢除的個股,在一季後又符合高股息了,這樣高股息ETF就能持續的買進及賣出,一些喜歡買高股息ETF的人,當你看到高股息ETF經理人這樣糟蹋你的錢,你看了都不會心裡淌血嗎?之前看到遠東新及遠傳除息後大跌,本來也是認為亞泥除息後也會大跌,結果亞泥除息就僅開盤下跌一些,接著五個交易日就填息了,這也是很有趣的事,通常一些傳統股,電信股,這些都是高股息ETF會去納入的個股,當這些個股被高股息ETF踢掉後,你就會看到這些個股的股利率變高,目前台灣高股息ETF的總規模很大,持有鴻海的高股息ETF就僅有兩三間而以,未來只要高股息ETF把鴻海納入,大家就會看到鴻海股價飆漲上去,不過要是十幾檔高股息ETF都買鴻海,這樣股價雖然會飆漲,未來這些高股息ETF踢除鴻海時,股價也是很有可能像遠東新及遠傳這樣,一般的投資者如果想要買ETF,我覺得買市值型的ETF就行了,以前覺得市值型ETF要每年繳管理費很愚蠢,後面出來了高股息ETF,除了要收你管理費外,每一季還會在那亂搞的換股,追進的個股就成了低股息,踢除的又成了高股息,這樣錢就都被手續費吃掉了,一般市值型ETF至少不會常常換股,了不起每一季就僅有5%的資金會進行換股,很多高股息ETF,一季敢拿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資金進行換股,這些高股息ETF有的又是一千億,兩千億,三千億,四千億,甚至還有五千億的,這麼大規模的高股息ETF,一換股鐵定是會讓股價出現很劇烈波動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