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鴻海頻道留言區提問及分享問題!作者:A大!
頻道討論區網友A提問:4月的時候質押借了100萬陸續進鴻海,成本約150,想問一下A大,7月31日領到股息要再買一張,還是先償還質押本金比較好呢?
頻道討論區網友B提問:請問A大,目前鴻海價位適合質押再投入嗎?
頻道討論區網友C提問:印象中A大有說過股價淨值比超過1.5倍就不適合了。
頻道討論區網友D分享:真的還是要感謝A大及自己,讓我歐印鴻海3年沒有出局(說得很輕鬆,但過程心理真的如A大說的非常非常不容易且很煎熬尤其是今年4月大崩跌;而外資法人主力真的很厲害也又很賤,知道下禮拜鴻海股利要入帳了,這兩周持續大力回補籌碼刻意把股價拉高,讓散戶小股東們沒得有甜甜價可以撿了。
頻道討論區網友E說:我比較急性子,最近幾年一有閒錢幾乎兩天內就買光了,根本沒做資金配置,因為鴻海值得長期投資。謝謝A大!鴻海500!
頻道討論區網友惠文說:最高買到鴻海股價102塊還沒有賣都放著生利息。
頻道討論區網友俊安分享:A大講的我很有感觸,我就是質押再質押,4月9日差點被送走,要賣其他股票斷尾求生,但還是面臨要補錢還是補股票,最後選擇補股票,才有賺到這波漲幅,但內心是真煎熬,不過從沒想過要賣鴻海,只想著要如何撐過去。
頻道討論區網友jasonwang說:在股海裡繞一圈後就能親身體會長期抱牢有價值的公司才是翻轉人生財富的關鍵,那些短線進出、看似績效爆表的都僅是一時風光,自娛娛人的短命菜蟲罷了。有幸站在A大巨人的肩膀,挺過經濟崩跌與股價震盪,回頭看更能頓悟價值投資的真諦。
A大回答:投資鴻海要做的四件事是買進,持有,等待並且不要出局,這一次4月7日到4月9日出現的黑天鵝事件,其實你在投資生涯中一定是會遇到的,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要是你按照我的投資策略買進的話,也就是分批買進,把成本控制在年線附近,那你買進鴻海的成本會在174元左右,我說的是2024年的年線,要是你的股票質借也是開在174元,差不多就是鴻海股價淨值比1.5倍,也是一百七十幾元,一般股票質借就是借六成,100萬的股票能借60萬,那股價差不多要跌五成你才會需要補錢,也就是跌到88.5元,這一次會出局或斷頭的人都是買了股票後質借,接著把質借的錢再買進股票,接著再去質借,這樣最多就是能開到和融資差不多的槓桿,也就是2.5倍,意思就是你有40萬的股票最終能借60萬,也就是合計100萬投資,在這樣的情況下只需要下跌28%就會被催繳,也就是跌到127.5元,要是你四月借了100萬做了股票質借,我估計了不起就是借了六成,這樣的情況下你的催繳價會在75元,因為你股票質借僅借了100萬,所以我推測你還是小資族,你覺得目前持有鴻海股票張數能讓你財富自由嗎?就算2031年漲到300元,甚至漲到400元,我敢說一定是不能財富自由的,你應該要做的就是持續複利再投入,當你把股息買股票後,這樣會達到自然降槓桿的效果,我這樣說好了,原本你有100張股票,你股票質借再買60張,這樣就質借六成,接著你薪資,獎金,股息再投入,你一年大概能再增加5到10張股票,等於就是105張到110張借了60張的錢,這樣就算是自然降低槓桿了,我當初說鴻海股價淨值比超過1.5倍就不要開槓桿,原因是怕股價淨值比愈高,就會產生愈大的股價波動,很多散戶可能會承受不了這麼大的股價波動,不過我從沒有說過股價淨值比超過1.5倍後就不能再複利再投入,大家看上面有一位網友說自己最多買到102元,之後就沒有再買進鴻海,這樣他就無法再增加股票了,我在2019年買在78元,2020年買在80元,2021年買在110元,2022年買在106元,2023年買在105元,2024年買在174元,我還是持續的複利再投入,如果我2021年到2023年因為鴻海股價超過了70到90元太多而不買進,那我就無法再持續的累積張數,大家看我2021年到2023年買在104到110元,你那時乍看之下是韭菜價,但幾年過後,就成了所有人都非常羨慕的神仙成本,記得我2021年到2023年持續複利再投入時,那時我也和大家說,鴻海是一間能持續賺進真金白銀的公司,我的風險了不起就是兩年,確實2021年到2023年買到的股票,這三年股價最低分別是98元,96.5元及94元,我2021年買到110元,到了2023年股價雖然跌到94元,但是我已經拿了三次股息了,分別是4元,5.2元及5.3元,合計領了14.5元,成本110元,跌到94元,我已經不會再產生未實現損失了,接著到2024年鴻海股價噴出大漲,我2021年到2023年買到的就大賺八成到一倍了,但我在2024年還是持續的複利再投入,買在年線的174元,確實買進的這一年期間我還是出現了未實現損益,但到了星期五時,已經賺了6.3元了。
之前有一位網友買在七十幾元,買了幾十張,接著他就覺得自己無敵了,買到了神仙成本,他放到了2021年之後確實就不會再賠錢了,而且能一直賺錢,但我告訴他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你成本雖然是神仙成本,但你的張數卻無法讓你財富自由,你一直沾沾自喜覺得買了幾十張在七十幾元很厲害,但我舉過別人的例子給他聽,別人一開始買在七十幾元,接著買八十幾元,再來買一百一十元,再來買一百零六元,接著買一百零五元,一開始原本幾十張,接著薪資,獎金,股息,保單,個人信貸,股票質借再投入,後面變到一百多張,兩百張,甚至更多,確實後面買的股票拉高了整體成本,但別人買了五年,成本雖然拉高到90元,但從幾十張變兩百張,你成本七十幾元,就一直幾十張,每年鴻海都會配股息,別人兩百張可以領116萬,你五十張只能領29萬,重點這不僅是一年,而是每一年都相差這麼大,鴻海賺11元配出5.8元,剩下的5.2元是流到淨值最終反應到股價中,鴻海股價漲到174.5元,你成本給你74.5元,這樣賺100元差價,五十張賺了五百萬,別人成本提高到94.5元,僅賺了八十元差價,因為他累積了兩百張,這樣是賺一千六百萬,時間拉的愈長,你倆的差距會愈來愈大,所以我常常看到一些人買到所謂的低成本庫存後就不買,我會告訴他這是錯誤的行為,想要把資產滾大,就是要靠複利的威力,而不是你買在什麼神仙成本,2019年時我說過,我買在78元時,有人看到跌到74元,就說要技術止損,那時也有人很在乎買在78元或76元,甚至是72元,我就和他們說,你買在70元也好,80元也罷,就算給你買在90元,時間只要拉長六年,十年,你會發覺根本沒有差,你在2019年買在70元或90元,六年後的今天,你覺得有差嗎?你倆都已經領了33.9元的股息,鴻海股價漲到174.5元,不論成本是70元或90元,六年後你都是賺超過一倍,而且時間拉的愈長,你能賺愈多,所以回答上面網友的問題,你當然是要持續的複利再投入,但記得不要質借後買了股票再去質借,如果你一直讓自己股票質借維持在很高水位,五年或十年中會出局也是很自然的事,我在2021年做了股票質借,每一年就是持續再買進股票,我也不會再質借,時間拉的愈長,我的股票質借成數就會變的愈小。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高股息ETF持有一年連回本都難!
2、台灣房市今年進入28萬棟保衛戰!
3、退休父想賣房套現2000萬買股票!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