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7月31日!微軟及Meta增加AI資本增支出!

新聞說:Meta財報超優、AI大幅優化廣告效率,盤後飆逾11%,社群媒體巨頭Meta最新財報、財測超乎預期,對人工智慧(AI)的投資大幅提升廣告系統效率,並將提高資本支出以推進「超級智慧」戰略發展;財報出爐後盤後嗨漲逾11%。綜合外媒報導,Meta於7月30日美股盤後發佈第二季財報,營收年增22%至475.2億美元,每股盈餘為7.14美元,大幅優於分析師預估的5.92美元。Meta程式家族(Family of Apps, 包含臉書、Instagram、WhatsApp等)上季日活躍用戶數達34.8億人、廣告印象(Ad impressions)年增11%、平均廣告價格年增9%,均優於華爾街預期。專注於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勁業務的Reality Labs上季營收3.7億美元、營運虧損為45.3億美元,虧損幅度小於分析師預期。財測方面,Meta預估第三季營收將介於475億至505億美元之間,高於市場平均預期的460億美元。Meta也將2025年資本支出預估從原本的640億至720億美元上修至660億至720億美元,主要用於擴建資料中心和AI基礎設施。Meta預估,本季將斥資170億美元用於建設AI資料中心,以推進「超級智慧」略。Meta執行長祖克柏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上季財報優異主因AI大幅提升廣告系統效率並帶動營收成長。他也表示,AI策略將大幅改良核心產品,各界應認真看待超級智慧的影響。Meta股價30日正常盤收在695.21美元,年初迄今已勁漲近二成;財報出爐後盤後應聲大漲,至截稿前漲幅達11.6%。Meta於6月成立超級智慧實驗室,並斥資143億美元入股AI新創Scale AI、延攬華裔AI新興汪滔領導該部門;Meta近來也砸重金重OpenAI、蘋果挖角多位人才,展現在AI賽道上競爭的雄心。

 新聞說:微軟30日公布,預估本季資本支出將達創紀錄的300億美元,用於興建資料中心以驅動AI服務,而Azure雲端運算業務年度營收首度突破750億美元,顯示在AI領域的大舉投資正逐漸產生回報。消息激勵軟股價在盤後上漲9%,帶動公司市值突破4兆美元。預估本季資本支出300億美元,創單季新高,微軟宣布的本季300億美元資本支出,將創下單季歷史新高,也遠高於Visible Alpha統計市場預估的237.5億美元,顯示微軟未來一年的支出步調可望超越競爭同業。微軟強調,擴大支出對於克服供應瓶頸至關重要,這些瓶頸限制了其滿足AI需求的能力。微軟也公布上季資本支出年增27%至242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30.8億美元。微軟財務長胡德表示:「我們將繼續投資,把握眼前龐大的機會。」在上周,Google母公司Alphabet才宣布將2025年資本支出預估上修至約850億美元,較先前預估上調了100億美元;Meta同樣在周三公布預期營收成長,但僅小幅增加支出。三家科技巨擘的財報結果,有望消除投資人擔心科技大廠是否能從龐大資料中心支出受惠的疑慮。這些資本支出規模今年預料將達3,300億美元。微軟與Meta的財報也推動AI類股總市值一口氣增加了5,000億美元。首度公布Azure雲端業務年營收突破750億美元,預估本季繼續成長37%,微軟周三公布,上季(微軟會計第4季,截至6月底止)營收成長18%至764.4億美元,締造三年多來最快增幅;淨利年比成長近24%,達到272.3億美元。兩者都優於市場預期。其中,包含Azure雲端事業在內的「智慧雲端部門」上季營收達298.8億美元,增幅約26%,超越預期。更重要的是,微軟首度以美元公布Azure業務規模,在6月底止的2025全年度,Azure及其他雲端服務營收超過750億美元,較前一年度成長34%。Azure上季營收成長39%,而且預期本季成長37%,遠超過分析師預估的33.5%。儘管在雲端領域,微軟仍落後於市場龍頭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最近一個財政年度創造了1,075.6億美元營收),但投資人表示,微軟最新公開Azure雲端營收數據,顯示該公司的投資正在轉化為實質銷售成果。Aptus Capital Advisors投資組合經理瓦格納說:「現在微軟公開這個數字,等於是在為它龐大的投資做出合理解釋。」執行長納德拉:AI驅動的Copilot產品每月活躍用戶破億,微軟的AI押注正帶動其商業軟體銷售,舉例來說,AI驅動生產力工具Microsoft 365 Copilot的採用,提高了Office生產力套裝軟體等Microsoft 365商業雲端產品的每用戶營收數字。微軟執行長納德拉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其Copilot產品每月擁有1億活躍用戶。微軟表示,其資本支出正略微轉向「壽命較長」的資產,例如資料中心,此前微軟曾說,在2026年度之前,支出重點將偏向如晶片這類壽命較短的資產。微軟投資人關係副總裁尼爾森表示,這並不代表微軟未來就不會繼續投資長期資產,只要需求存在,公司就會投資。

A大回答:今天是7月31日,月底央行總是要照顧一下台灣的中小企業,很多企業都是佛系避險,也就是時間及緣份到了看美元對台幣是多少就是多少,六月底台幣也是貶回29.9元,七月央行因為有投資者買盤的加持,所以可以用慢慢向上拉抬的方式把台股貶回三十元,所以對於佛系避險的公司來說,會比用平均匯率的公司強,昨天我有說過,台幣月線大概是29.4元,要是大公司如鴻海,台積電這類的公司用整個月的平均,就會用到29.4元左右的匯率,佛系避險的中小型企業都會用最後一天,也就是月底的匯率,近兩個月央行是有特別照顧中小企業,都會在月底故意讓台幣貶回30元,讓一些佛系避險的中小企業不至於會爆雷,隨著全球對等關稅明朗,亞洲都被課徵了15到20%的關稅,中國被課徵了30%,之所以亞洲關稅會在15到25%之間,原因就是中國最高就是30%而以,美國目前不敢和中國硬幹,畢竟美國是缺稀土的,只要美國現在再對中國提高關稅,中國就直接把稀土限制再升級,要是亞洲國家的關稅高於30%,那中國的製造業就會再一次偉大,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之所以台商及外資企業要搬產能離開中國,原因就是中國被美國課徵很高額的關稅,要是亞洲地區和中國一樣都被課徵30%,那所有的企業就在中國生產就好了,而且大家要記得一件事,從四月開始亞洲貨幣升值10%,人民幣是沒有什麼升值的,所以日本,韓國,台灣要是都15%,亞洲貨幣升值10%,那幾乎就是和中國生產一樣了,這就會形成搞笑的局面,美國不是對付中國嗎?不是讓中國製造業死掉嗎?結果關稅加匯率後,在中國生產的成本和亞洲各國是一樣的,那台商及外資企業就留在中國就行了,這樣鴻海又產生了最大的優勢了,反正在亞洲各國有佈局的公司,他們匯率加關稅和中國也差不多,鴻海就在中國製造,然後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就行了,反正美國進口商及消費者也沒得選,不論是從中國進口或是亞洲國家進口,最終都是得到30%,目前美國海關豁免的還沒有拿掉,所以中國是會被課徵20%,其他國家被課徵10%,墨西哥雖然被提高到30%,但符合美加墨協議的依舊是零關稅,要是這樣的話,確實在中國以外的國家製造就是少了10%的優勢,在關稅談完後,也許亞洲貨幣貶一下,人民幣升一下,就能去壓制中國製造了,最終我覺得應該就是朝這個方向前進。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