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7月29日!川普鬆綁輝達H20出口換稀土!

新聞說:川普鬆綁輝達H20出口,美國安專家:政策反覆無常讓中國躺贏,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近期決定取消對輝達H20晶片輸中出口的額外限制,此舉引發美國國家安全專家「深度擔憂」。此政策轉向,部分基於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海湖莊園晚宴的投資承諾、輝達未來在AI數據中心的大筆投資,以及美中貿易休戰協議。協議中,美國放棄H20管制以換取稀土進口,被行政部門視為廣泛貿易策略一環。然而,這項轉變可能顛覆美國貿易與國家安全布局。20位國家安全政策專家致函敦促川普回心轉意,阻止H20晶片出口中國。他們強調,H20晶片雖不能用於AI訓練,但「為推論進行了優化」,對最新AI推理模型取得顯著能力提升至關重要。這些專家警告,中國極可能利用這些晶片強化軍事AI,包含支援自主武器系統、情報監控平台,以及戰場決策的快速進步。他們直言,「向中國供應這些晶片,無異於為其軍隊現代化和擴張提供基礎設施」。他們進一步擔憂,「更多的晶片流向中國,將使美國晶片供應減少」,導致美國AI企業的晶片成本攀升。這些專家認為,「這不是貿易問題。這是國家安全問題」。若美國在出口管制上顯得「軟弱」,中國可能因此「更積極地尋求額外的准入讓步」。將國家安全議題視為貿易談判中的「籌碼」,或許能帶來短期的「海市蜃樓」式勝利,但長期來看,向美國的對手擴散安全敏感技術將構成更大的戰略性失誤。此外,國安專家對川普的 AI 認知深感疑慮。川普本人坦承,他曾揚言拆分輝達,卻「不知道這家全球最有價值的AI公司究竟是做什麼的」。他曾說:「『輝達到底是什麼鬼東西?』我從來沒聽說過它」。儘管如此,他仍發現由於輝達佔 AI 晶片市場七至九成五的市占率,拆分這類公司「非常困難」。諮詢公司 Global Cyber Strategies 的創始人兼執行長 Justin Sherman 發文指出,美國政府在晶片出口管制上的「反覆無常,凸顯了其對『風險過高』的門檻可以輕易改變,無論安全情勢是否實際發生變化」。他預期,今天的 H20 晶片銷售「很可能在明天變成更先進晶片的銷售」。Sherman 表示,川普在輝達晶片的反覆無常,讓中國輕鬆得利,這樣做可能會帶來美國短期、表面的勝利。然而,向美國的對手擴散安全敏感技術,將是一個更大、更長期的錯誤。

中國若限制稀土出口或數量對美國的影響,根據提供的資料和分析,以下是可能受到嚴重衝擊的美國行業,以及具體影響的概述:

1. 國防與軍事工業

影響程度:極高

原因:

稀土元素(如釤、釓、鋱、鏑、鎦、鈧、釔)是製造先進軍事裝備的關鍵材料,廣泛用於戰鬥機(如F-35,約含900磅稀土)、飛彈、雷達、聲納、潛艇、導航系統和無人機等。例如,釔用於噴射引擎高溫塗層,防止引擎在飛行中熔化;鎵用於GPS和雷達系統。

中國控制全球約90%的稀土加工和61%的開採,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度高達70%(2020-2023年數據)。美國目前無重稀土分離能力,且國防工業缺乏快速擴張產能的能力。

中國已將16家美國國防與航空企業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限制其獲得稀土等雙重用途產品,這將直接影響軍事供應鏈。

具體影響:

供應鏈中斷可能導致軍事裝備生產延遲或成本上升,影響美國軍事準備度。

中國軍事技術發展速度據估計比美國快5-6倍,稀土限制將進一步擴大這一差距。

美國國防部雖有稀土儲備,但僅能支撐數月,長期斷供將威脅軍事能力。

2. 汽車工業(特別是電動車)

影響程度:高

原因:

稀土元素(如釹、鏑)是製造永磁體的關鍵,用於電動車馬達。中國生產全球90%的稀土永磁體,美國電動車產業高度依賴這些進口材料。

中國對稀土的出口限制可能導致供應短缺,推高永磁體價格,進而增加電動車製造成本。

具體影響:

汽車製造商(如底特律的工廠)可能因缺乏永磁體而停產,影響電動車和傳統汽車(內燃機車也使用含稀土的電動馬達,如動力轉向系統)。

價格上漲可能削弱美國電動車市場競爭力,影響川普政府重振製造業的目標。

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推動的電動車生態系統(涉及1140億美元投資和9.96萬個就業機會)可能因缺乏石墨(中國也限制其出口)和其他稀土而受阻。

3. 半導體與電子產業

影響程度:高

原因:

稀土元素(如鎵、鍺)是半導體、微晶片、雷達、衛星和AI技術的關鍵材料。中國2023年起已限制鎵、鍺出口,進一步擴大到其他稀土將加劇供應壓力。

美國半導體產業依賴中國供應的稀土材料,特別是鎵用於砷化鎵晶圓,應用於雷達、衛星和LED。

具體影響:

供應短缺可能導致晶片生產停滯,影響消費電子(如手機)、AI晶片和軍事通信系統的製造。

價格上漲(例如鎵價格已上漲6%)可能推高電子產品成本,影響美國在AI和高端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已表示正在評估影響,但強調供應鏈多元化刻不容緩。

4. 醫療保健產業

影響程度:中等至高

原因:

稀土元素(如釓、釔)用於醫療設備和治療,如MRI造影劑(釓)和癌症治療(釔)。中國幾乎壟斷全球重稀土加工,限制出口將影響醫療供應鏈。

例如,上海Greenearth Chemicals已因4月4日起的限制停止稀土出口,影響醫療用釓和釔供應。

具體影響:

MRI掃描和癌症治療可能因造影劑短缺而中斷,影響美國患者的醫療服務。

雖然GE HealthCare等公司表示有庫存應對短期需求,但長期依賴中國供應可能導致成本上升或供應不穩定。

醫療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美國生物技術產業的穩定性。

5. 清潔能源與科技產業

影響程度:中等

原因:

稀土元素用於風力渦輪機、太陽能技術和鋰離子電池(如石墨,中國也限制其出口)。美國清潔能源產業依賴中國供應的稀土和石墨。

中國對石墨、鎵和鍺的限制已導致價格波動,影響電池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製造成本。

具體影響:

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可能因稀土短缺而延遲,影響美國的能源轉型目標。

電動車電池生產可能因石墨供應受限而受阻,影響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6. 航空航天工業

影響程度:高

原因:

稀土永磁體和元素(如釤、釓)用於航空電子設備、飛機引擎和衛星系統。美國航空航天製造商(如波音、RTX)高度依賴中國稀土供應。

中國對16家美國航空航天企業的出口限制將直接影響其供應鏈。

具體影響:

航空航天設備生產可能因稀土短缺而延遲,影響民用和軍用飛機的製造。

成本上升可能削弱美國航空航天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總體影響與挑戰

供應鏈脆弱性:美國對中國稀土的依賴(70%進口,90%全球加工)使其在貿易戰中處於劣勢。中國的出口許可制度(可能耗時數月)將導致短期供應停滯和價格飆升,長期可能演變為全面禁運。

價格衝擊:稀土價格可能上漲2倍甚至5倍,推高下游產品成本,影響從國防到消費電子的多個行業。

地緣政治風險:中國將稀土作為貿易戰的「不對稱優勢」,可能迫使美國在談判中讓步。同時,美國與其他潛在稀土供應國(如越南、巴西、澳洲)的合作因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受阻。

國內應對能力不足:美國雖有稀土礦(如加州Mountain Pass),但加工能力有限,且新建設施需數年時間。現有庫存僅能支撐短期需求,長期解決方案(如開採和回收)面臨資金、環境和政策挑戰。

潛在應對措施

多元化供應鏈:美國正尋求與澳洲、加拿大、越南等國合作開採稀土,並投資國內加工設施(如Phoenix Tailings計劃到2027年將稀土回收量提升至4000噸)。

戰略儲備:美國國防部計劃擴大稀土儲備,但目前儲量不足以應對長期斷供。

回收與替代:推動從電子廢料中回收稀土(如鎵、鍺),並探索替代材料,但技術和規模化仍需時間。

政策支持:美國政府已投資4.39億美元用於稀土供應鏈建設,計劃到2027年實現自給自足,但短期內難以彌補缺口。

結論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將對美國的國防、汽車、半導體、醫療保健、航空航天和清潔能源產業造成嚴重影響,其中國防和半導體產業因高度依賴和高技術門檻受創最重。美國需加速供應鏈多元化、國內加工能力和技術研發,以減輕長期風險。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