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7月25日!鴻海在「星際之門」計畫中的角色?

鴻海在「星際之門」計畫中的角色分析

鴻海在「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中扮演關鍵的AI伺服器代工與供應鏈核心角色,憑藉其在美國德州的製造布局、AI伺服器技術優勢及與計畫參與方的長期合作關係,成為計畫初期的主要硬體製造商。以下詳細分析其角色:

AI伺服器代工主力:

鴻海被外界廣泛認為「幾乎篤定」獨家承接「星際之門」計畫的AI伺服器代工訂單。 其在全球AI伺服器市場市占率超過40%,是AWS、Google、Microsoft等雲端巨頭的主要供應商,並為輝達(NVIDIA)生產DGX系列伺服器。鴻海具備從GPU整合、散熱模組、主板設計到高階電源管理的全套技術,能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符合「星際之門」計畫對高性能AI伺服器的需求。

美國製造布局的先發優勢:

鴻海早在2023年便投資2.53億美元控股德州Foxconn Assembly LLC,並以3,303萬美元購置休士頓土地及廠房,為「星際之門」計畫在德州的初期建設提供了即時的製造能力。 相比其他台灣代工廠如緯創(約5億美元建廠)與廣達(擴增美國產能),鴻海在德州的布局更早且規模更大,完美契合川普政府「美國製造」政策及計畫初期選址德州的需求。鴻海計劃2026年啟用休士頓廠房,供應蘋果Apple Intelligence雲端運算,並與輝達合作導入人形機器人生產GB300伺服器,進一步鞏固其在美AI製造地位。

供應鏈整合角色:

鴻海不僅負責伺服器組裝,還能從元件採購到系統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務。其自製化比例高達80%-90%,涵蓋關鍵零組件如散熱模組與電源管理系統,降低成本並提升品質。與軟銀、甲骨文等計畫參與方的長期合作關係,使鴻海成為供應鏈中的核心樞紐。

與計畫參與方的協同效應:

軟銀:鴻海與軟銀合資成立新公司,獲中國監管機構無條件批准,專注在美國製造AI伺服器與預製模組化數據中心,顯示雙方在「星際之門」計畫中的深度合作。甲骨文:鴻海是甲骨文的主要AI伺服器代工夥伴,甲骨文計劃斥資400億美元採購40萬顆輝達GB200晶片,用於德州阿比林資料中心(1.2GW容量),鴻海幾乎篤定承接相關訂單。OpenAI:雖然OpenAI與軟銀在計畫執行上存在分歧,鴻海作為硬體供應商的角色相對獨立,較不受雙方爭議影響。

德州是否為鴻海的「機會之地」?德州確實是鴻海的「機會之地」,原因如下:

「星際之門」初期選址德州的戰略契合:

「星際之門」計畫初期計劃在德州興建十個資料中心,總投資1,000億美元,德州阿比林的首座資料中心(1.2GW容量)預計2026年完工。 鴻海在德州的既有製造基礎使其能迅速響應計畫需求,搶佔先機。德州低廉的土地與能源成本、完善的基礎設施及川普政府的政策支持(如稅收優惠與能源鬆綁),進一步強化其作為AI基礎設施基地的吸引力。

鴻海德州布局的長期潛力:

鴻海在德州的投資不僅服務「星際之門」,還涵蓋其他大客戶訂單。例如,休士頓廠房將於2026年為蘋果雲端運算提供伺服器,並計劃與輝達合作生產GB300伺服器及人形機器人。 這些多元化布局使德州成為鴻海在美AI與雲端製造的戰略核心,創造長期成長動能。

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

川普政府推動「美國製造」並對中國加徵10%關稅,促使鴻海加速德州產能擴張,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德州作為美國AI基礎設施投資熱點,吸引輝達、甲骨文等科技巨頭建廠,帶動伺服器與數據中心需求激增,鴻海直接受益。

挑戰與風險:

計畫進展不確定性:軟銀與OpenAI在選址、資料中心數量及股權分配上的分歧導致「星際之門」進度停滯,初期目標從德州十座資料中心下修至俄亥俄州一座小型資料中心。 若計畫規模縮減,鴻海訂單可能不如預期。

成本壓力:美國製造成本高於亞洲,鴻海需依賴政府補貼(如稅收減免或能源補助)以維持競爭力。

競爭壓力:雖然鴻海在德州領先,但緯創、廣達等代工廠正加速美國布局,長期可能分食市場。

若「星際之門」縮減或告吹,鴻海的角色與影響

若計畫縮減:

即便「星際之門」規模下修,鴻海仍有望憑藉與甲骨文的合作承接部分訂單。OpenAI與甲骨文已簽署4.5GW資料中心協議,涵蓋德州等多州,鴻海作為甲骨文主要代工夥伴,將繼續負責AI伺服器製造。 此外,鴻海的德州產能可服務其他客戶(如蘋果、輝達),降低對單一計畫的依賴。storm.mg

若計畫告吹:

若「星際之門」完全停擺,對鴻海的影響有限。鴻海的AI伺服器業務已多元化,2024年第一季AI伺服器營收年增近兩倍,生成式AI伺服器營收增近三倍,客戶包括AWS、Google、Microsoft等。 德州產能的擴建與技術優勢將繼續支持鴻海在全球AI市場的領先地位。此外,鴻海與軟銀的合資企業可轉向其他AI基礎設施項目,維持在美製造布局。

對AI營收與獲利的正面影響:

短期(2025-2026年):即使「星際之門」進度放緩,鴻海已鎖定甲骨文與輝達GB200/GB300伺服器訂單,預計2025年第三季起GB300量產出貨,單價更高,推升營收。 資策會MIC預估全球AI伺服器市場至2027年達5-6兆新台幣,鴻海若維持30%市占率,營收潛力達1.2兆新台幣。長期(2027年後):德州作為鴻海在美AI製造核心,將支持其承接更多雲端與主權AI訂單。鴻海的高毛利率AI伺服器業務(2023年占比30%)與自製化供應鏈將持續提升獲利。與軟銀的合資企業強化了鴻海在美日市場的競爭力,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結論

鴻海在「星際之門」計畫中扮演AI伺服器代工與供應鏈整合的核心角色,憑藉德州的先發優勢、技術實力及與軟銀、甲骨文的合作,幾乎篤定成為初期主要供應商。德州因政策紅利、市場需求及鴻海的戰略布局,確實是其「機會之地」,不僅服務「星際之門」,還支持蘋果、輝達等多元化訂單。即使「星際之門」縮減或告吹,鴻海的德州產能與全球AI伺服器市場的成長動能,將確保其AI營收與獲利持續穩健成長。計畫的不確定性與成本壓力是主要風險,但鴻海的多元化布局與技術優勢足以應對挑戰,長期前景樂觀。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