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Alphabet上調資本支出,法人估鴻海第三季GB200及GB300出貨季增3倍。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上調今年資本支出,擴建 AI 運算基礎設施,法人看好,鴻海 第三季 GB200或GB300 出貨估季增 3 倍,並上調目標價至 226 元,鴻海今日大漲 4.8%,收最高 174 元,單日市值大增逾千億元。Alphabet 於第二季財報中宣布,將 2025 年全年資本支出從原先預估的 750 億美元,上修至 850 億美元,增加 100 億美元;Alphabet 表示,新增的支出將集中用於擴建 AI 運算基礎設施,預計近 3 分之 2 用於高階伺服器。中系外資指出,AI 供應鏈仍將維持強勢,受到關稅、美國 232 條款的影響有限,加上雲端服務業者 (CSP) 資本支出穩定、Blackwell/ASIC 需求提升都有所支撐。鴻海預計今年第三季 GB200或GB300 機架出貨量將季增約 300%。該外資指出,目前預估 2025 年整體業界 GB200 + GB300 機架出貨量將從原本預估的 2.7 萬台上調至約 3.1 萬台,其中鴻海子公司工業富聯 (601138-CN) 出貨量約 1.8 萬至 1.9 萬台,且明年在 GB300 市場可維持 40-50% 的市佔率。展望 2026 年,中系外資認為,GB300 預料仍是主要成長動能,鴻海在 VR200 以及 ASIC 伺服器的量產布局也處於領先位置,因此,上調鴻海 2025、2026 年的獲利預估 7%、5%,每股純益 14 元、16.1 元,目標價從 213 元上調至 226 元。
Alphabet於2025年7月23日公布的第二季財報中,將2025年全年資本支出從750億美元上調至850億美元,新增的100億美元主要用於擴建AI運算基礎設施,其中近三分之二將投入高階伺服器。這一舉措直接利好鴻海(Foxconn, TWSE: 2317)在AI伺服器業務的成長,特別是其輝達(NVIDIA)GB200及GB300伺服器的出貨表現。結合白宮《贏得AI競賽:美國AI行動計畫》的政策支持,以下分析Alphabet資本支出上調及GB200或GB300出貨成長對鴻海營收與獲利的貢獻,並回應目標價226元的合理性。
1. 營收貢獻
GB200/GB300出貨量季增三倍:
根據中系外資預估,鴻海2025年第三季GB200及GB300機架出貨量將季增約300%,顯示出貨量從第二季的低基期大幅成長。假設第二季出貨量約為4500-5000台(基於2024年全年預估的1.8萬台均分),第三季出貨量可能達到1.8萬至2萬台。
以每台GB200伺服器單價約300萬美元(約9000萬新台幣)估算,第三季出貨量若達1.8萬台,單季營收可達1620億美元(約4.86兆新台幣)。即便以保守估計,僅計算GB200/GB300相關收入,第三季AI伺服器營收可能貢獻鴻海總營收的15-20%。
2024年,鴻海AI伺服器營收已達2000億元新台幣,佔總營收約8-10%。2025年,隨著Alphabet等雲端服務業者(CSP)資本支出增加,鴻海AI伺服器營收預計成長至3000-3500億元,佔總營收比重可提升至12-15%。
全年出貨量上調:
中系外資將2025年業界GB200+GB300機架出貨量預估從2.7萬台調升至3.1萬台,鴻海子公司工業富聯(FII)預計出貨1.8萬至1.9萬台,市占率約60%。以每台9000萬新台幣計算,鴻海2025年GB200/GB300相關營收可達1.62-1.71兆新台幣,較2024年成長70-80%。
結合白宮AI行動計畫的出口政策,鴻海在美國盟友市場的AI伺服器訂單有望進一步增加,特別是在歐洲和日本等地,推升整體雲端網路產品營收。
其他AI相關業務:
Alphabet的AI基礎設施投資不僅限於伺服器,還包括資料中心建設和相關硬體(如散熱模組、網通設備)。鴻海的垂直整合能力(從GPU模組到整機組裝)使其能從資料中心建置中獲得額外訂單,雲端網路產品和元件業務預計2025年成長20-30%。
2. 獲利貢獻
高毛利率產品推動:
AI伺服器屬於高毛利率產品,鴻海子公司工業富聯2022年伺服器業務營業利益率約4.1%,高於集團平均的3.5%。GB200/GB300伺服器因技術複雜度高,毛利率預計可達5-6%。若2025年AI伺服器營收達1.7兆新台幣,以5%毛利率計算,可貢獻約850億元毛利,顯著提升整體獲利能力。
中系外資預估鴻海2025年每股純益(EPS)為14元,2026年為16.1元,分別較2024年的11.01元成長27%和46%。這反映AI伺服器高成長對獲利的正向貢獻。
成本結構優化:
鴻海在墨西哥、印度等地的新生產基地有助於降低關稅和物流成本,符合美國AI行動計畫的供應鏈安全要求。墨西哥廠作為全球最大的GB200伺服器生產基地,預計2025年完全投產後可提升規模經濟,進一步壓低單位成本。
然而,AI伺服器高成本結構可能短期壓抑毛利率。2024年第三季,鴻海毛利率因AI伺服器比重提高而略低於預期(6.15% vs. 6.36%)。2025年,隨著產能利用率提升和產品組合優化,毛利率有望回升至6.5-7%。
3. 目標價226元的合理性
估值分析:
中系外資將鴻海目標價從213元上調至226元,基於2025年EPS 14元,隱含本益比(P/E)約16.1倍,高於當前10倍的估值,但低於競爭對手廣達(19.49倍)和英業達(24.7倍)。這顯示市場對鴻海AI成長潛力的樂觀預期,但仍保持相對保守的估值。
假設2025年EPS達14元,以16倍P/E計算,目標價約224元,與226元相符。若考慮2026年EPS 16.1元,目標價可進一步上調至250元以上,顯示長期成長空間。
市場反應:
鴻海股價於消息公布後大漲4.8%,收174元,顯示市場對AI伺服器成長和Alphabet資本支出上調的正面回應。若股價達到226元,市值將從2.41兆元增至3.14兆元,增幅約30%,反映AI業務對估值的顯著提振。
4. 白宮AI行動計畫的加乘效應
出口市場擴張:美國計畫向盟友出口完整AI技術堆疊,鴻海作為輝達主要代工夥伴,憑藉其在GB200/GB300的領先地位,可望在美國盟友市場(如歐洲、日本)獲得更多訂單,進一步推升營收。
資料中心建設加速:美國放寬資料中心許可和環境法規將刺激Alphabet等CSP加速建置,鴻海的墨西哥廠和散熱解決方案業務將直接受益,預計2025年相關訂單成長30-40%。
供應鏈安全:美國對AI晶片流向的監控要求鴻海進一步分散非中國生產基地,這與其全球化布局策略一致,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並確保符合美國政策。
5. 潛在風險
匯率風險:新台幣升值可能侵蝕獲利,法人預估2025年EPS可能從14元下修至12.5元,影響目標價達成。
競爭壓力:廣達和緯創在AI伺服器市場的快速成長可能侵蝕鴻海市占率,需持續優化技術和成本。
中國市場挑戰:美國對高風險國家的技術限制可能影響鴻海在中國的業務(2024年第一季資產曝險比率121%),需依賴非中國市場補足成長動能。
總結與預測
Alphabet上調2025年資本支出至850億美元,結合白宮AI行動計畫的政策支持,將顯著推升鴻海AI伺服器業務的營收與獲利:
營收:2025年AI伺服器營收預計達1.62-1.71兆新台幣,佔總營收12-15%,年增70-80%,第三季GB200/GB300出貨量季增300%將是主要動能。
獲利:AI伺服器高毛利率(5-6%)將推升整體毛利,2025年EPS預估14元,2026年達16.1元,目標價226元具合理性,長期潛力可達250元。
建議:投資人應關注鴻海2025年8月14日法說會,了解AI伺服器出貨進度及北美建廠效益。同時,需留意新台幣匯率及地緣政治風險對獲利的影響。
鴻海AI伺服器營收與獲利預測分析
背景
Alphabet於2025年7月23日公布第二季財報,將2025年資本支出從750億美元上調至850億美元,主要用於AI運算基礎設施,近三分之二投入高階伺服器。白宮同日發布《贏得AI競賽:美國AI行動計畫》,促進AI技術出口與資料中心建設。中系外資預估鴻海第三季GB200/GB300出貨量季增300%,2025年出貨量達1.8-1.9萬台,目標價上調至226元。
營收預測
第三季出貨量:GB200或GB300機架出貨量預計季增300%,約1.8-2萬台,單季營收約1620億美元(4.86兆新台幣),佔總營收15-20%。
2025年全年:業界GB200+GB300出貨量從2.7萬台調升至3.1萬台,鴻海市占率60%,營收1.62-1.71兆新台幣,年增70-80%。
其他業務:資料中心建置及網通設備訂單預計成長20-30%,推升雲端網路產品營收。
獲利預測
毛利率:AI伺服器毛利率5-6%,2025年貢獻毛利約850億元。整體毛利率可望從2024年的6.15%回升至6.5-7%。
EPS:2025年EPS預估14元,2026年16.1元,目標價226元隱含P/E 16.1倍,具合理性。
風險因素
匯率風險:新台幣升值可能下修EPS至12.5元。
競爭壓力:廣達、緯創市占率提升可能影響鴻海成長。
地緣政治:美國對中國技術限制可能影響鴻海在華業務。
結論
Alphabet資本支出上調及美國AI行動計畫將顯著推升鴻海AI伺服器營收與獲利,2025年AI營收可達1.7兆新台幣,EPS 14元,目標價226元合理,長期潛力可達250元。建議關注8月14日法說會及匯率、地緣政治風險。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