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3月1日!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拜會印度總理莫迪 !

新聞說: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8日晚間拜會印度總理莫迪,劉揚偉說,他正在印度訪問,並與莫迪有一個溫暖的會面,他向莫迪更新鴻海在印度的最新進展,鴻海將持續在印度建立生態系統,使鴻海的股東能夠分享、合作與共榮。這是劉揚偉在去年6月下旬首次拜會莫迪之後,雙方的第二次會面,可以看出,鴻海規劃在印度建立完整的電子產業供應鏈的決心,這也是符合大客戶蘋果的策略。劉揚偉上周才親赴中國大陸鄭州巡廠,確保iPhone最大生產基地,承接後續大客戶新機無虞並順利量產之際,鴻海在印度的布局也不停歇,促使劉揚偉二度赴印度與莫迪會面。印度財經媒體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鴻海與印度跨國集團Vedanta設立的合資公司決定,規劃中的半導體及顯示玻璃廠將設在印度總理莫迪家鄉古吉拉特邦的特別投資區。印度經濟時報去年9月報導,鴻海與Vedanta的合資公司與古吉拉特邦政府簽署備忘錄,同意投資195億美元(約新台幣5925億元)設廠,生產半導體晶圓及顯示器。報導引述未具名的高層省政府官員談話指出,半導體晶圓及顯示器的製造工廠將設在多雷拉特別投資區,印度中央政府對投資計畫的審核已進入後期階段。多雷拉特別投資區位在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特邦,是「德里-孟買投資走廊」的一部分,被印度政府列為模範招商特區,號稱擁有印度最完善的基礎設施及友好的投資環境。 


A大回答:劉董近一年來持續的和印度總理莫迪碰面,顯示印度對鴻海相當的重視,之前常常有一些無知的人在那說鴻海工廠在中國很危險,會被沒收,會被共同富裕,這些都是無知的人及政治酸民在帶風向,鴻海之所以在中國設定工廠,那是因為中國能提供好的基礎設備,當初還有人口紅利,鴻海在中國製造可以成長式的獲利,近年來,中國的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在中國的薪資愈來愈高,但中國的基礎建設還是比其它國家來得要好,所以鴻海會持續的留在中國製造,近幾年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把很多外資企業及台商逼出中國,一些品牌廠害怕之前的封控再重演,也要求供應鏈移出中國,大家要記得一件事,鴻海一隻手機雖然有六成可以自製,但還是很需要其他供應鏈的配合,不是鴻海一間說要搬移中國,就能搬移的,在疫情的影響中,很多供應鏈都移到東南亞,鴻海理所當然的也會過去,這些是品牌廠要求的,例如蘋果,當蘋果下命後,整個供應鏈就都會搬到非中國地區,這時鴻海到了別的國家,供應鏈才能相對應的健全,而且有件很重要的事,當愈多外資企業及台商搬到某一個國家時,當地政府才會積極的去做基礎建設,這應該很好理解對吧,錢等於勞力抵用券,假設印度在沒有企業要進到印度前,就瘋狂的舉債做基礎建設,最終沒有企業要進來,這對印度的經濟就會是一個很大的傷害,當很多供應鏈都要到印度,這時印度政府就很有底氣去做更多的基礎建設,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印度的環境就會變的愈來愈好,目前印度有人口紅利,平均年紀比中國年輕,未來一些製造業如果在印度順度發展,應該是能享受到10到20年的人口紅利,所謂的人口紅利是指,便宜的勞動力,當企業勞動力便宜,這樣營業費用中的人事支出就會減少,營利率自然就會提升,當營利率高,獲利就會增加。

新聞說:鴻海半導體策略長蔣尚義,出任MIH電動車聯盟委員,鴻海主導的MIH開放電動車聯盟本月宣布旗下委員會成員名單,委員任期自2023年起至2024年,其中,前台積電研發老將蔣尚義在新任鴻海半導體策略長後,代表鴻海成為MIH委員。MIH開放電動車聯盟在2月會員月刊中指出,新公佈的委員們在汽車、Mobility、資通訊 (ICT)、認證和測試、新創、一般創投生態圈等行業,擁有堅強的專業能力,將透過豐富的經驗及知識指導MIH,強化並推動聯盟下一個成長階段的發展。觀察MIH委員名單,除了鴻海半導體策略長蔣尚義之外,還包括國發基金副執行秘書蔡宜兼、資訊工業策進會軟體技術研究院代理副院長蒙以亨等帶有政府色彩的人士,也包含微軟產業創新方案亞太區總經理葉怡君、以及其他產學、測試機構成員。MIH開放電動車聯盟於2021年7月正式運作,目前已有2596個會員夥伴,來自全球68個國家與地區,聯盟於2022年8月份進行委員會架構更新,將原先的「諮詢委員會」及「技術委員會」整合為「MIH委員會」,委員任期為2年,持續提高聯盟運作、開發電動車相關技術與標準制定的效益。


A大回答:之前鴻海和MIH軟體平台的鴻海集團技術長有一點糾紛,有一些無知的人會說鴻海好壞,我只能說,如果你是一個人才,公司求你留下來都來不及了,怎麼會去搞你,我們當鴻海的股東時,我們就是絕對相信經營團隊的判斷,鴻海成立49年了,上市34年,連續三十四年獲利,三十四年配息,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EMS王者,這都是靠鴻海經營團隊的努力,有一些散戶看到新聞的片面之辭就在說鴻海不對,當你有能耐把鴻海打造成世界第一流的公司後,你再來批評鴻海,不然我只能說,你算哪個蔥,鴻海對於一些人才的判斷,我們這些股東是絕對的相信,鴻海認為某一個員工有問題,那我們就是相信公司的判斷,鴻海經營團隊有自己的壓力,他們要每年為股東賺錢,如果有一些人不適任,想要開除還要被市場的人或股東在那有的沒有的,那他們要怎麼做事情呢?不要讓民粹去取代專業。當鴻海找了蔣尚義出任MIH電動車聯盟委員,一定就是要借助他的半導體專業,鴻海在電動車的關鍵零組件佈局中,很重要的就是第三代車用半導體,我們身為股東,只要定時的看法說會,營收,財報,只要公司有達成獲利的目標,公司做任何的決定就是正確的,輪不到一些屁孩們在那批評,一些屁孩都一付自己是年薪幾百萬,幾千萬,幾億的CEO似的,其實現實生活中還是個魯蛇,能把自己活成那樣,還有時間在那擔心鴻海,我也真的是服了他們。


強勁復甦!中國2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2.6 2012年4月以來新高,中國國家統計局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2.6,前值為50.1;官方非製造業PMI為56.3,前值為54.4。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2月「穩經濟」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加上疫情衝擊消退等有利因素,企業加快復工復產腳步,經濟持續回升,進而帶動製造業、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綜合PMI產出指數等三大指數均連續第二個月處於擴張區間。PMI數據出爐後,A股市場三大指數同步翻紅,滬指周三盤中漲0.49%,兩市上漲個股超過 2,200 檔,通訊服務、數據安全、國產軟體類股漲幅較大。恒生指數科技指數也大漲 4%。此外,據《財新網》報導,2 月財新製造業 PMI 為 51.6,較 1 月升 2.4個百分點,為去年8月來首次高於臨界點,並寫下去年7月來最高紀錄。此走勢與官方製造業PMI一致。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2月經濟加快回暖,供求擴張,外需提振,就業開始復甦,製造業企業對未來景氣更有信心,顯示疫情「過峰」後,經濟開始進入後疫情時代修復期。不過,王喆也說,疫情影響重大深遠,目前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社會生產生活完全正常化尚需時日。因此,政府才會宣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收入和預期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未來一段時間,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必須更加著墨於增加勞工收入和改善市場預期。


A大回答:去年12月初時,我就和大家說過,中國只要選擇與病毒共存,只要兩三個月過去,之後經濟就會出現反彈,這些事我們都經歷過了,也不需要什麼神預測或是高深的學問,當中國的製造業復甦,代表在中國的工廠的營收就會回穩,相對的鴻海之後在中國的經營及製造就會變的更沒有問題,那中國因為連續三年動態清零,這對中國已經造成了影響,有一些外資企業及台商,他們都已經逃離中國,目前轉往泰國,印尼,印度,越南佈局,尤其是印度,以中國有13億左右的人口,印度差不多也是14億左右,而且印度的人口平均年紀更輕,也就是所謂的人口紅利,中國的薪資愈來愈高,因為人口紅利漸漸消失,而且中國也覺得自己是世界工廠,沒有人能取代他們,所以薪資水準就會愈來愈高,剛好趁著中國動態清零這三年,很多國家都對中國的製造商伸出橄欖枝,之前中國製造太方便了,所有的供應鏈都在那,也沒有人想要當出頭鳥的去印度或其它東南亞國家,在中國動態清零這三年中,台商及外資企業是被逼著離開中國,因為中國在過去三年防疫的力道太強太誇張,要不是因為有白紙運動,中國人民覺得自己活不下去了,中國的高官們還一直想要在那動態清零,把自己的頭埋進土中,接下來中國的就業機會一定會變少,這就是供需法則,需要工作的人多,職缺比較少,那薪水自然就會降下來,之前在疫情時工人會在那拿俏,現在疫情過後,很多外資企業及台商都移出中國了,那些工人為了爭取工作機會,就不敢要求太高的薪水,一些品牌商為了分散風險,也會要求中國的製造商移一些產能到印度及東南亞,我相信中國應該不會坐以待斃,這時有人說,是要限制外資群企業或台商不準出中國嗎?還是要沒收外資企業及台商的資產嗎?會這樣想的人真的是太天真了,有開過公司的人都知道,你公司很多的資產都是向當地銀行借來的,中國不會蠢到用這方法,一定是會祭出優惠方案去留住外資企業及台商,這對未來在中國經營的企業也是有好處的,現在的情況就是,泰國,印尼,印度,越南都會爭取這些外資企業及台商去,就會開出好的優惠方案,大家應該有看到劉董又跑去和印度總理莫迪會面了吧,已經是第二次見面了,看得出來印度也是積極的爭取鴻海,之前劉董去鄭州時,河南省相當重視劉揚偉這次的到訪,為了振興經濟,省委書記樓陽生親自表達希望富士康繼續扎根河南、深耕河南。劉揚偉則是感謝河南省在疫情時給予鴻海許多支援及幫助,也強調將在新技術、新領域、新賽道與河南深化合作。之前郭董說中國比鴻海更需要對方,這是事實,只是聽在一些小粉紅耳中不是滋味,那些小粉紅在那嗆聲,倒楣的卻是一些需要工作的人,鴻海是實業,全世界的政府都很喜歡這種可以提供就業的實業。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