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6月1日!台積電股價從高檔回落散戶人數大增!

 

這一周台積電股價連續四天下跌,股價從最高878元跌到821元,大家可以看到台積電的股東增加情況,合計增加了35526人,其中0到5張的小散戶增加了34306人,這一周台積電千張以上的超級大戶減少了6人,賣出股票53094張,台積電在第一季法說會上發布第二季業績展望,預估第二季營收將介於196億美元至204億美元之間,季增3.9%到8.1%,中間值季增約6%,係以1美元兌新台幣32.3元之平均匯率計算;預估營業毛利率51%到53%(低於首季的53.1%),營業利益率40%到42%。台積電第二季營收換算為新台幣之預估區間為6330.8億元至6589.2億元,季增6.8%到11.2%。以台積電第二季營收預估來看,本季營收將有機會改寫單季歷史新高。台積電四月營收2360億,年增59.6%,但台積電預估第二季營收會在6330到6589億,扣掉四月營收的2360億,等於是台積電5月加6月的營收會在3970億到4229億之間,2023年台積電5月營收1765億,6月營收1564億,合計5到6月營收3329億,如果台積電對第二季營收估算是正確的話,那5月加6月的營收就僅會在成長19%到27%之間,也就是說如果第二季台積電的營收是法說會上展望的下緣,那接下來兩個月台積電營收就僅有年增19%,如果第二季營收是法說會的上緣,那接下來的兩個月營收就會年增27%,這就沒有4月營收這樣的誇張,有可能外資群最近是等5月營收利空出來後再繼續買,這應該很好理解吧,台積電四月營收開出年增近六成,結果五月營收年增19到27%,這對投資人,主力,外資群來說一定是會有一個落差感,現在外資群先賣掉手上一些台積電股票,當台積電開出五月營收時,一般散戶發覺年增僅有19到27%殺出時,外資群就能順勢的撿便宜,這時會有人說,台積電接下來兩個月營收年增19到27%,這樣的成績也很不錯啊,嗯,這樣營收成長率確實是不錯,不過原因就是出在四月營收年增59.6%,這就拉高了市場投資人的胃口,以為台積電營收都會這麼誇張的成長,相對鴻海來說,鴻海四月營收年增19%,五月及六月營收也應該是成長介於10到20%之間,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失落感,重點是大部份的投資者看的是鴻海下半年及明年GB200的出貨,那時AI伺服器的營收就會來到1兆元,這樣等於明年整個雲端網路就會有兩兆元的營收,如果鴻海四月營收年增四成,後面兩個月年增5%,這樣就會像台積電一樣,四月營收表現太好,五月及六月開營收時就會讓市場產生失落的情緒,尤其台積電股價又已經漲了這麼多,這種失落的情況自然容易讓台積電股價出現下跌。

新聞說:中鋼今日宣布成功開發熱衝壓成形抗氧化塗層材汽車用鋼,包括 15B22及15B36兩項產品,鋼材經過熱衝壓及模內淬火後,可獲全麻田散鐵組織,抗拉強度超過1470MPa,是一般軟鋼的3~4倍,伸長率大於5%,另抗高溫氧化特性,可省略噴砂除銹製程,創造減碳效益,並有助提升汽車部件尺寸精度,有望引領汽車製造業未來邁向新一波低碳變革。近年來隨著國內汽車部件廠熱衝壓技術的成熟運用,搭配超高強度汽車用鋼優異的成形加工特性,熱衝壓鋼材在車體安全結構件領域的應用範圍及比例逐漸提高,中鋼獨有的抗高溫氧化 AO 塗層材已申請取得專利,開發的熱衝壓成形抗氧化塗層材汽車用鋼結合宏利公司創造銷售實績,製成 B 柱等車用部件,近期已進一步應用在 MIH 所打造的電動休旅車 Model C車款,預計將來順利進軍北美等海外市場後,有望助台灣取得全球電動車產業一席之地。鴻海電動車布局日本市場跨大步 2客戶下半年正式簽約,在電動車布局上,鴻海 表示,在日本取得了迅速的進展,目前擁有兩個 CDMS 客戶,預計下半年陸續簽約,美國客戶明年也會有進展。在車款方面,除了持續提升 MODEL C 交付速度外,MODEL B 也預計明年上半年量產。鴻海表示,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在日本取得了迅速的進展,日本已成為鴻海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目前擁有兩個 CDMS 客戶、並正在進行三個 CDMS 專案,已經與客戶簽訂合作備忘錄,預計在今年第三、四季將簽署正式合約。鴻海指出,目前看電動車布局比過去稍微正面,相較過去合作多為新創車廠,現在看到傳統車廠陸續加入陣營,也反映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下滑壓縮獲利,也讓更多車廠由自行生產轉為尋求委外代工,鴻海也會把握這個機會。在各車款方面,鴻海表示,MODEL C 甫拿下台灣電動車 4 月銷售冠軍,前 4 個月的交付量超過 1500 輛,將持續加快交付的速度,預計第三季前完成目前在手訂單交付,全年出貨量將會超過 1 萬台以上,營收目標超過百億元。至於 MODEL B 電動車款,鴻海指出,已進入量產開發的階段,預計明年上半年會開始量產;而電動大巴 MODEL T,已投入台灣各縣市公共運輸,目前產能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為了提高產能,高雄橋頭廠已經在上個月動土。鴻海表示,橋頭廠明年第三季將會開始生產出貨,初期產能約每年 500 輛,2028 年的目標會擴增到 1000 輛。除了既有的電動巴士產線建置外,橋頭新廠也將規劃商用車和乘用車的實驗測試環境,進一步推動台灣的電動車產業。就後續集團電動車海外市場的推進,公司也預告,除了台灣市場之外,也預計將這三款車的銷售拓展至東南亞、美國和歐洲市場,屆時會與合作夥伴公布更多內容。

A大回答:現在鴻海在電動車的想法就是和手機,AI伺服器一樣,就是要先找到一個大客戶,不過傳統車廠因為成立太久了,他們有自己完整的供應鏈,所以現在比較不像AI伺服器這樣新興產業,AI伺服器根本沒有任何一家大廠已經做幾十年了,所以AI伺服器才會發生後,很多AI概念股直接就是都有大訂單,根本不需要太努力,只要當初有佈局伺服器的,大概都能拿到不少訂單,鴻海是因為之前就有佈局AI伺服器解決方案,如涵蓋模組、基板、伺服器、高速交換機、液冷系統、整機到資料中心等,內容包括輝達數據中心相關液冷解決方案,所以才會一開始佔到比較重要的地位,拿到比較多的訂單,另一方面是鴻海的資產負債表也夠大,全球都有生產據點,所以更能滿足目前供不應求的情況,但電動車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很多傳統車廠還在那掙扎著,他們覺得品牌及組裝他們要全部自己吃,尤其是愈大品牌的傳統車廠,這也是為什麼昨天我列出日本的傳統車廠,很多網友不會去猜豐田及本田,因為這兩間規模比較大,網友就是去猜日本規模比較小的傳統車廠,因為電動車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了,大的傳統車廠在這麼激烈競爭下,自己還是能再多撐個幾年,之前我就有舉過鴻海,和碩,緯創,廣達及仁寶當例子,我說鴻海保留盈餘這麼高,而且公司規模這麼大,就算真的遇到很激烈的競爭時,鴻海能撐的時間一定是比較長,像蘋果手機組裝業務,緯創及和碩覺得打不過鴻海,就跑去和立訊合作,想說三間要來打敗鴻海,結果最終失敗了,這三家就是都弱者,三隻小棉羊怎麼可能打敗鴻海這隻雄獅,再把其它的手機組裝廠加進去,羊就是羊,不會說集合在一起就變獅子,老虎,狼,以鴻海和裕隆合作的模式是,裕隆在車子的行業就是一隻小羊,嫩到不行,裕隆就找了競爭力世界第一的鴻海合作,鴻海雖然在車子方面不是競爭力世界第一,但是鴻海在關鍵零組件,垂直整合,執行力,管理能力等都是世界第一,裕隆一隻小棉羊找了雄獅鴻海當靠山,後面就造成了好評如潮的N7,很多人戲稱台灣政府扶了裕隆十幾年,連台好車都造不出來,結果和鴻海合作電動車就成功了,至少是比原本裕隆的車子高很多個檔次,如果接下來和鴻海合作的日本傳統車廠是比較小間的,那有可能可以透過鴻海強大的競爭力去打敗目前的一線及二線傳統車廠,對於比較小的傳統車廠來說是危機,也是轉機,就是被一流傳統車廠打的快要死的危機,然後去找到世界競爭力一流鴻海合作轉機,最終是很有機會去打敗一流的傳統車廠的,如果鴻海和比較小的傳統車廠合作能讓一流傳統車廠感到壓力,那一流的傳統車廠只要策略轉的快一點,就是趕快來和鴻海合作,那一流傳統車廠就不致於被打敗,所以接下來和鴻海合作的日本傳統車廠,如果是一流的傳統車廠當然是最好,如果是和比較小的傳統車廠合作,那就讓一流傳統車廠看一下小的傳統車廠和鴻海合作後的競爭力,只要鴻海能讓小的傳統車廠和裕隆這樣變的能被接受,而且成本極具競爭力,那時一流傳統車廠就會跪著來找鴻海合作了,現在也許還看不到電動車有1兆的營收跡象,不過誰知道和一些傳統車廠合作後取得很成功時,就會有更多的傳統車廠接受鴻海這種品牌及代工模式分開,那時鴻海下一個兆元產業就又出現了。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