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6月1日!鴻海與輝達會合作AI機器人生產系統!

 

新聞說:劉揚偉說,去年鴻海科技日很榮幸邀請到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跟鴻海一起宣布了三大智慧平台上的合作,未來會一起開發下世代「AI機器人」的生產系統,鴻海今年3月在GTC展會上,推出與其共同開發的最新一代AI伺服器以及液冷機櫃,加速提升生成式AI的算力,今年股東會也特別把GTC上所展出的AI伺服器搬到現場,供股東參觀。

A大回答:之前輝達在GTC大會上介紹一堆人形機器人,很明顯就是想要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人形機器人最好運用的地方就是需要勞動力密集的地方,所以鴻海,廣達,緯劊,仁寶,和碩等代工廠,自然就會成為使用這些機器人的廠商,目前鴻海有AI的燈塔工廠,也就是自動化工廠,輝達可以和鴻海一起合作如何去生產AI機器人的生產系統,當輝達和鴻海合作完後,未來真的要製造AI機器人,當然就是只能給鴻海組裝了,畢竟鴻海都和輝達共同開發人形機器人的生產系統,總不可能輝達和鴻海合作開發AI機器人的生產系統,然後把訂單給和碩吧,天底下哪有這種事,鴻海手上已經有手機,電腦,平面,筆電,伺服器,AI伺服器,電視機,遊戲機,路由器相關的訂單了,未來如果人形機器人大量生產,鴻海一樣再透過一條龍的垂直整合,代工人形機器人時順便願關鍵零組件,只要人氣機器人在2026年,2027年,2028年大量被製造,那鴻海等於又找到一個新的成長動能了,那時鴻海的電動車組裝應該也已經開結果了,這就會造成鴻海愈來愈大,本來鴻海淨值62元,現升提升到112.86元,等於是變兩間海了,隨便鴻海取得AI伺服服器大量訂單,這就會使得接下來鴻海獲利大幅的提升,鴻海一定也是僅會配一半左右的獲利出來,剩下的就流到淨值中,因為賺的愈來愈多,所以淨值提升的速度就變的愈來愈快,等到鴻海淨值來到180元時,等於就是變三個鴻海了,所以鴻海就是要一直找到足夠大的成長動能,才能維持獲利的增長,之前我就舉例給大家聽過了,鴻海如果一直保持獲利能力不變,也就是100元能賺10元,之前淨值八十幾元,一年就是賺八元多,最近幾年淨值一百元,一年就是賺十元多,這就是鴻海有找到成長動能才能讓新增的淨值產生相對應的獲利,現在鴻海手上已經有AI伺服器這個強勁的成長動能了,接下來幾年就是穩了,大概鴻海到了2031年時,可能淨值就來到180元了,那時就是需要電動車,人形機器人之類的組裝代加關鍵零組件生意,這樣才能讓鴻海的獲利持續向上,看起來接下來電動車及機器人就是鴻海下一個兆元業務了,時間其實到2028年前都是還可以的,之前鴻海本來計劃2025年電動車營收1兆元,現在AI伺服器可以取代電動車這1兆元營收了,所以劉董等於是成功了,這時會有人說,這單純就是狗屎運好,我和大家說,運氣其實也是實力的一部份,鴻海要是當初沒有佈局AI伺服器五到十年,去年底AI伺服器爆發時,怎麼可能拿到這麼大的訂單,如果鴻海實力不夠,就會和仁寶一樣,說鴻海,廣達,緯創及和碩都和輝達的黃仁勳見面,就他沒有見到,當初仁寶就沒有佈局AI伺服器,是要去見什麼面啦,不過仁寶也是有狗屎運的地方,也就是最近AI PC是很熱門,仁寶也算是可以躺著就賺錢了,機會就自己撞上來。

這一周鴻海的股東人數持續增加9194人,尤其是0到5張的小散戶,合計增加了8913人,這一周鴻海股價星期一漲9元,星期二漲0.5元,星期三跌5元,星期四跌4元,星期五跌4.5元,這一周等於就是下跌了4元,一般散戶本來就是會中錨定效應,當鴻海股價漲到185.5元後,然後開始下跌13.5元,散戶就會覺得已經跌了很多了,所以就會進來向下攤平或搶反彈,中錨定效應不一定是壞事,只要公司目前股價還在價值區,向下攤平其實是正確的行為,只不過大部份的散戶進到股價中是為了解套,如果之後鴻海股價從172元漲到180元,185元時,這些散戶又會把手上的股票賣出,散戶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所以總有一天鴻海股價淨值比漲到三倍,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時,散戶一樣是會中錨定效應的向下攤平,如果散戶從500元看到鴻海下跌,跌到480元,460元,440元時,散戶就會拼命的向下攤平及加碼,這時中錨效應就是錯誤的,大家看最近幾周散戶在鴻海中的行為,是不是就如我幾個月前說的,只要鴻海股價漲上來一段時間後,大部份散戶就會因為錨定效應進來買進,之前鴻海股價100元時,散戶覺得105元,120元,132元都太高,現在最高來到185.5元,然後跌到180元,176元,172元時,散戶就進來加碼及攤平,大家要從平常散戶的行為了解自己的人性弱點是什麼,也要時時刻刻的把鴻海的基準點放在心中,當鴻海股價還沒有瘋狂之前,你可以順著自己的人性弱點去向下攤平,最終你會賺錢的機率一定是很大的,畢竟目前鴻海股價淨值比才1.5倍,接下來每一個月,每一季鴻海的營收都會年增兩成及三率三升,明年GB200大量出貨,AI伺服器的營收就有1兆元,光GB200這一個利多擺在那,外資群不可能賺個幾十元差價後就從此不再進來,不會有這種事的,外資群想要賺一個比較大的波段,一定就是確定公司未來產業面利多後,就是進場佈局低成本庫存,過程中確實會出現短多的獲利了結賣壓,出現這種事也沒啥好擔心的,只要公司股價不是在瘋狂區,而且AI伺服器的題材還在,接下來總是會有新的主力及外資群進來炒作鴻海的AI百年大行情,我常常會提醒散戶他們的弱點在問題在哪,大家也會發覺散戶的行為都和我說的一模一樣,我幾個月前就和大家說過了,之後0到10張的小散戶及散戶會一直增加,這樣三大法人才有辦法賣掉手上的股票,如果小散戶及散戶不進來,三大法人是賣不掉的,這時就會有人在三大法人是不是要出貨而產生困擾,其實三大法人出不出貨不重要,你要看的是基本面,產業面及目前公司的基準點,只要公司股價還在理性時低點,他們賣出只是給你機會買到更多股票罷了,他們現在賣出,只要鴻海的AI伺服器持續的發酵,他們一定還會進來玩短多的。

大家有看到緯創及廣達對吧,緯創從26元漲到161元,後面跌到100元到120元整理一陣子,後面冷不防的在100元時三大法人吃到股票,結果就再玩一個小波段的行情,股價最高又來到135元,現在三大法人不玩緯創了,大家可以發覺三大法人一開始把廣達從60元漲到281元,跌到220到240元後,整理一段時間,明明三大法人也把買到的廣達都以賺兩到三倍的差價賣掉,後面還是進來再玩了兩次短多,三大法人發覺廣達和鴻海一樣,一開始在AI伺服器都有拿到不少的份額,所以三大法人在廣達就玩了更多次的短多,三大法人在鴻海中絕對不可能只玩一波,只要鴻海AI伺服器的趨勢不變,之後會和廣達這樣玩個三次,四次,五次,甚至是十次都有可能,畢竟三大法人在玩線時不外乎就是基本面,產業面,消息面,心理面,籌碼面,技術面,鴻海會因為AI伺服器產生以上所有的題材,這都是炒作短線股價的利器,只要對三大法人來說有利可圖,他們就會一直進來玩,很多散戶是搞不懂什麼時候進來玩很危險,什麼時候還能進來玩,他們腦中沒有基本面,產業面,消息面,心理面,籌碼面,技術面等的知識,所以常常就是在那憑感覺,不然就是憑直覺,偶而會贏,偶而會輸,大家可以回想自己以前的行為,你用一樣的招式有可能會贏,之後忽然就變成會輸,其實原因就是情況改變了,以鴻海股價淨值比在1倍,1.3倍,1.5倍,1.7倍,甚至是2倍時,你用向下攤平,搶反彈的玩法,只要你願意花時間等待,你會贏的機率就是很大,當鴻海股價淨值比來到3倍,4倍,5倍甚至是6倍時,你一樣的玩法,也就是看到股價下跌就向下攤平或是搶反彈,之前的勝利方程式就會變成趕死特攻隊,我之所以能在股市中贏十幾年,靠的就是懂所有的面向,我短線,中線,長線都懂,最後在價值投資時,我也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所以就能一直保持不敗的戰績。

大家看一下近三周鴻海中的股東人數變化情況,近三周鴻海股東分別增加8791人,8269人及9194人,三周下來鴻海股東人數增加26254人,這些新進來的人平均是買在173.3元左右,原本鴻海股東減少了121271人,這些人分享有3萬人賣在105元,5萬人賣在120元,4萬人賣在132元,最近三周增加26254人,平均是買在173.3元,這就是中錨定效應會有的現象,之前鴻海股價在很委屈的價格整理時,那時我說眼睛閉著就買,但就是有人在那覺得鴻海股價不會漲,每天忙著在那玩無間道,酸言酸語,怨天尤人,那時我就說過了,如果你看不起鴻海,你不可能享受到鴻海上漲一倍到兩倍的報酬,大家從鴻海股價上漲的過程中就該知道,很多人都是嘴巴上說有信心,結果從100元漲到105元就有三萬個股東被洗掉,然後漲到120元又有5萬個股東被洗掉,漲到132元又有4萬個人被洗掉,鴻海股價從2021年4月到2024年2月,這三年下來平均股價是在106元左右,這是不包括近三年配出的4元,5.2元及5.3元,一些嘴巴說有信心的,如果不是真心認同鴻海,那你就只能賺個幾元,十幾元差價的份,最近散戶之所以會買鴻海,一方面是中了錨敬效應外,另一個方面是新聞,媒體,網紅,達人,分析師,公司等,他們把鴻海在AI伺服器的商機告訴了整個市場,之前還後知後覺的散戶,在這一段時間下來,發覺鴻海在AI伺服器的商機真的就是太大太誇張,他們也看到鴻海第一季財報有出來毛利率的提升,四月營收年增雙位數,接下來當鴻海開出的營收及財報愈多,鴻海股價會愈高,因為後知後覺的人還有很多,這些人會在整個市場都說好棒時拼命的進來買,就算基金,ETF也是一樣的道理,現在鴻海股價還不算是很貴,以目前AI產業這麼確實,外資群了不起就是用一些丟人現眼的招式看可不可以吃到更多股票,或是用股價或指數下跌的方式讓散戶恐慌,我只能和外資群或主力說,不要以為鴻海股東都是軟蛋,給你洗出12萬個阿貓阿狗後,剩下的都是觀念很好的價值投資者,現在在那耍把戲,玩花戲,單純就是丟人現臉而以,沒有人會怕這種三腳貓的洗盤的,就算真的洗出來,充其量就是一些玩短線的小資族,想吃到擁有幾百張,一兩千張,幾千張股東的持股,我只能說少作夢了,現在趁著鴻海營收及獲利還沒有大爆發前,可能到200元這個關卡可以多少吃到一些股票,畢竟營收和獲利還沒有出來,還是會有一些人在200元就動搖了,只要拖到明年GB200的營收及獲利出來,那時AI年複成長這麼大,市場上的小散戶,散戶,小實戶,中實戶,大戶,超級大戶人盡皆知時,想要買到200元,那也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新聞說:美超微梁見後捐AI伺服器給母校北科大,「AI會超越工業革命」,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1日出席台北科技大學畢業典禮,他也捐贈10部高階的AI伺服器給他的母校,作為教學與研究使用。他說,美超微過去幾年成長不錯,目前美國園區正在擴充,在台灣、馬來西亞和歐洲都有規畫,但「台灣一定是首選」,因為AI供應鏈仍「缺很多」,AI目前發展才剛開始,但預計未來會超越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在教育、文化、思想上對整體人類社會影響無止盡。台北科技大學1日舉行112學年度畢業典禮,由校長王錫福主持,邀請傑出校友演講,並頒名譽博士給前行政院副院長、開發金控副董事長沈榮津。王錫福表示,AI是北科大的重要推動項目,這次獲得的AI伺服器將會用在教學及研究。美超微是全球前三大伺服器品牌業者,很早就開始推動綠色機房設計,近來受益於AI行業推動,2023年股價翻倍,一度被股民稱為比飆股還猛的妖股。美超微的創辦人梁見後與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超微執行長蘇姿丰一樣來自台灣,但不像他們從小就到美國讀書,他在嘉義出生,自台北工專(現為北科大)電機科畢業後才赴美深造,在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獲得電機工程碩士學位,1993年以22萬美元的資金在加州聖荷西創立美超微,美超微於2007年在美國上市。梁見後表示,很久沒回到母校、感覺很複雜,想念過去的種種,看到母校繼續培養這麼多英才覺得很感動。過去他曾在北科大擔任助教,他說他的創業人生已摸索了3、40年,累積不少經驗,所以來跟學弟妹們分享;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他覺得會超越工業革命,因為AI在有形與無形的影響都很大,而且現在才剛開始。梁見後認為,科技人才是一直都在缺,但台灣很強的,現在年輕人接觸資訊、AI都很早,這是很可喜的現象,臺灣在電子、半導體、電腦工業與AI產業的接觸都比其他世界各地來得早一點,這是難能可貴的地方,且在文化精神上都非常優秀,所以在這個領域勢必會越來越優秀。他也透露,今天早上4點半才飛抵台灣,一下飛機電話就接不完,覺得台灣特別溫暖,且AI供應鏈前半段大多是源自台灣,所以未來跟台灣的連接一定會更明確。至於與輝達的合作,梁見後表示,他20幾年前就跟輝達合作,未來會越來越緊密,這幾天一定有安排跟黃仁勳見面,梁見後也以北科大的校訓「誠、樸、精、勤」勉勵畢業生,這也是他創業的精神,他再增加「忍」和「愛」,他說當年讀書時覺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件事很不錯,但到美國創業後,才發現是數十年寒暑的一舉再舉都可能無人問、甚至沒有能講中文的朋友,忍耐了很久才到現在的成就,忍耐太久、會覺得很辛苦,不妨用愛來面對機會和挑戰,就會天下無敵,因為愛是沒有敵人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