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

11月22日!鴻海是否值得買進的判斷依據!序言

11月22日!鴻海是否值得買進的判斷依據!作者:A大!這一周鴻海的集保股權股東分佈圖是由上星期五計算到這星期四,星期五外資群賣超41366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鴻海44099張,上星期我就說這部份會計算到這星期的集保股權中,從上星期五到這星期四外資群合計賣超鴻海56354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鴻海55999張,會有人說鴻海股價漲的愈高的同時,我會警告散戶不要被三大法人出貨,是不是看不起鴻海,其實鴻海長期的股價會按照基本面,產業面這一點絕對不會有什麼問題的,鴻海在第三季時淨值來到117.18元,在開財報前鴻海最高股價來到265元,開財報前一天淨值105.14元,股價251元,在鴻海開出第三季財報前,鴻海的股價淨值比最高來到2.52倍,要是有從2019年開始看我文章的網友,你一定知道這就是我所謂的瘋狂價最低標準了,我定義的瘋狂價就是股價淨值比2.5倍以上,鴻海比較合理的淨值比在1.5倍到兩倍之間,之前整個市場都在那看衰鴻海時,鴻海的股價淨值比介於0.85倍到1.1倍,我2019年進去買鴻海時,股價淨值比是在0.85倍到0.95倍之間,那時我說鴻海的股價是世界八大奇景般的委屈,到了2021年到2024年2月期間,鴻海的股價淨值比來到0.95倍到1.1倍之間,那時我更是和網友對嗆,要是你看不起鴻海,那你就買進鴻海後放六年,加上股息後賠的算我的,贏的我們一人一半,當時有千千萬萬個酸民看衰鴻海股價,但卻沒有一個人有膽量和我對賭,那時我就和大家說,鴻海的淨值都105元了,一年能賺10.05元到10.25元,一年能賺資產的10%,鴻海會把賺的5%配給股東,時間只要六年過去,隨便都能賺60元,其中有30元會配給股東,剩下30元會流到淨值中,所以你在股價淨值比0.95倍到1.1倍買進,你放六年隨便都能賺60%左右,要是當初有很多人敢和我賭,到了2024年3月之後,甚至是到今天,鴻海股價都來到兩百元以上,這幾年鴻海配出的股息差不多就是33.9元,就算你從2021年開始算,至少也是有25元,105元買到,現在股價翻倍外,你還多領到25元股息,這就是你在很委屈價買到鴻海的好處,當鴻海股價來到淨值比2.5倍以上時,也就是鴻海兩百六十幾元,我說再向上漲你能把手上兩成的現股賣掉,這時會有人說影片不是都喊鴻海三百元嗎?怎麼會漲到兩百六十幾元以上就會賣出兩成的現股,對我這種長期的價值投資者來說,我看的是2031年,也就是比較長期的未來,鴻海今年能賺14元,第四季時淨值應該是能來到121元,再六年後,鴻海一年也許能賺二十幾元,淨值來到一百八十幾元甚至是兩百元,那時鴻海股價三百元,就僅是股價淨值比1.5倍,還算是很合理的價格,大家還記得之前我怎麼說嗎?股價淨值比0.85到1.1倍時,你就是眼睛閉著買,你甚至能薪資,獎金,股息,個人信貸,股票質借,理財型房貸進去買,到了股價淨值比1.5倍以上,你就不要再使用槓桿了,因為股價淨值比愈高,股價波動會愈高。

去年有一些散戶被股價沖昏了頭,看到鴻海股價漲到234.5元,就在180元,200元,甚至是更高開槓桿,2025年4月9日時就被外資群,主力及市場教導如何做人了,鴻海股價從234.5元跌到112.5元,之前我說鴻海股價回檔個三成甚至是四成都有可能,我也是沒有想到外資群,主力及市場敢這麼狠,讓鴻海股價回檔五成多,要是你在股價淨值比1.5倍以上還開槓桿,你確實有很大的機率出局,要是你在股價淨值比1.5倍時開槓桿,也就是165元以上就不能再開槓桿,這樣就算鴻海股價跌到112.5元,這樣也僅下跌了52.5元,下跌了31.8%,這樣的情況你使用股票質借是不會出局的,通常股票質借是借六成資金,大概就是下跌個五成就會出局,要是你在兩百多元使用股票質借,當跌到112.5元時,你確實是會被斷頭的,這時會有人說,鴻海股價淨值比1.5倍到兩倍是合理,以目前鴻海淨值117.14元來算,那股價就是176元到234元,要是你在合理價買到鴻海股價太多,我是不懂你能有什麼利潤,所以我考慮的不是股價淨值比兩倍就很危險,而是你買了後沒有利潤,當你要承受股價波動,結果你不會有任何的利潤,我是不懂你有啥好押身家或開槓桿的,現在鴻海股價跌到225元,差不多是股價淨值比1.92倍,現在鴻海股價介於合理的高緣,現在鴻海確實不是什麼很瘋狂的價位,但你買了後,你的利潤就需要透過時間去等待,過程中有可能三大法人在玩短線時,他們是會利用股價波動折磨你,大家看三大法人的成本是多少?沒有錯,就是一百八十元,是不是在股價淨值比1.53倍,三大法人佈局在合理價的最下緣,三大法人要的利潤就是股價淨值比1.5倍到兩倍之間的差價,最近三大法人出貨鴻海11萬張,大概賣在240元,就是賣在股價淨值比2.04倍,要是散戶目前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這樣三大法人就賺到了60元的差價,這時會有人說,225元買到鴻海一定會賠錢嗎?當然不會啊,但前提是你要願意抱著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鴻海一年能賺14元,明年賺16元,後年賺18元,大後年賺20元,雖然高盛及一些券商有在那嘴砲說鴻海明年能賺20元,那種嘴砲出貨文笑一笑就行了,要是你抱了鴻海三年,鴻海明年賺16元,後年賺18元,大後年賺20元,這樣三年下來是賺了54元,要是你這樣看,三年後你買在225元就不貴了,但三大法人是投資機構,他們一年能玩好幾次波段,一些散戶買在225元,結果看到幾天,幾周後就跌到200元就自我心理面崩潰的賣出,這種人你當然不能買太高,要是你打定主意抱著五年,鴻海五年應該是能賺個90元,那你買在225元當然就不貴,但過程中鴻海股價如果因為三大法人在玩短線跌到200元,跌到180元,160元,140元,甚至是120元,你就不要在那內心戲一堆,之前三大法人賣完鴻海後,他們是讓散戶多殺多及人踩人到112.5元,散戶就是看到上漲時太過樂觀,在下跌時又太過悲觀,所以才會這樣最高殺低。

大家看三大法人佈局鴻海是在股價淨值比1.53倍,所以三大法人的想法是不是和我差不多,確實鴻海225元算合理,但你買了一大堆合理價的鴻海,那你的利潤在哪呢?你買到合理價的鴻海,你在短時間就是股價波動風險你來擔,獲利別人先拿走,這也是為什麼我要讓散戶不要被三大法人出貨,這是以短線的角度來看,我是不相信散戶能完全不在乎短線,讓大家知道三大法人短線會怎麼玩,等於就是讓你有心理準備,你想要買225到265元的鴻海,你問我這樣貴不貴,要是放到2031年,我個人是覺得很便宜,但過程中很多散戶根本受不了股價波動,記得一件事,三大法人不是僅靠價值投資賺錢的,他們更多的是玩短線,當你買的成本太高,短線你承擔的自我心理面壓力就會更大,我持有鴻海六年半了,我成本很低,我也是可以和散戶說225元的鴻海很值得買,但散戶買了後,短時間他們有可能是承受不了股價的波動,最終導致自我心理面崩潰,當你在佈局股票時,最好就是買在合理價,甚至是委屈價,但就如我說的,委屈價伴隨著整個市場看衰或悲觀氣氛,當大家了解外資群的成本在哪後,就能體會為什麼我說小心被三大法人出貨,原因不是不看好鴻海長期的前景,而是外資群買在股價淨值比1.53倍,他們是會短線出貨賺了差價後,接著讓散戶自我心理面崩潰,接著去重新佈局新的波段,三大法人想要的利潤也是很合理,在股價淨值比1.53倍買進,把股價拉抬到瘋狂價的265元下緣,讓散戶中了錨定效應後,接著想在合理價的上緣出貨賺差價,散戶一開始買進時都信信滿滿,當你要承受比較大的股價波動時,你當然要有合理的利潤,三大法人進到鴻海中買了股價淨值比1.53倍的鴻海,他們要的差價就是三成左右,不過最終是否能成功,那就要看散戶是否上當,大家不要以為散戶很聰明,三大法人在台股,台積電及台達電都是成功出貨賺到三成差價,要是你很想要長期投資鴻海,確實可以等到三大法人出貨到末期時,也許那時就會出現合理價的下緣,那時你佈局到鴻海股票,你能會有合理的差價,總不能你進來買進就僅有風險,完全沒有利潤吧,我說鴻海值300元以上,那是站在長期的角度來看,一些散戶為了賺差價,他們希望短期鴻海股價就到300元以上,講一句白一點的話,你想要鴻海股價今年漲到300元,我敢說三大法人大概漲到260到300元就會把手上的110萬張股票出貨給你,長期確實鴻海值300元以上,但你怎麼可以讓別人把未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獲利先拿走,要是你買到獲利別人先拿走十年的公司,我是不懂你買來要幹嘛,你買到一檔僅有風險的股票,這種是大善人的行為。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是否值得買進的判斷依據!

2、蘋果iPhone 17系列一雪前恥!

3、鴻海年度最重量級盛典鴻海科技日!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22日!鴻海是否值得買進的判斷依據!


這一周鴻海的集保股權股東人數出來了,股東人數增加了28171人,千張超級大戶賣了70250張,600到1000張的大戶賣了八千張,大部份都是被0到10張的小散戶買走的,這是不包括這星期三大法人賣超的42749張,要是下星期三大法人沒有回頭買,那下星期散戶增加的人數依舊會有不少,星期五鴻海股價跌破了226元,股價收在225元,通常個股跌破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都會出現反彈及整理,尤其是跟著大盤下跌的個股,這一次鴻海股價之所以下跌,和鴻海第三季財報是有一點關係,大家還記得鴻海開出第三季財報前我說的話嗎?那時我說會有一些外資及主力把鴻海的第三季財報預期的比天高,也就是營收增一成多,獲利要年增兩成六,畢竟第二季鴻海營收就是年增一成多,獲利年增兩成六,那時我說鴻海因為去年第三季的業外基期太高,加上鴻海把現金拿去擴充AI伺服器產能,所以業外穩賺的獲利會減少,那時我說鴻海業外如果沒有賣土地,廠房,設備,股票等,是很難有獲利超過一百億以上的,結果第三季鴻海業外賺了163億,其中有54億是賣美國的土地,工廠,設備,還有70億是因為股票及基金獲利,這部份就佔了120元,也就是說鴻海業外穩賺的獲利,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還有業外關聯企業及合資,這四項是比我預估的更差,也就是鴻海如果沒有賣土地,設備,工廠,股票及基金的話,第三季業外了不起就僅賺四十億不到,我預估85億還是高估,最終鴻海的總獲利年增16.9%,比我預期的年增一成還要高,但有一些外資及主力自從鴻海開出第三季財報後就開始賣,這些外資及主力就是我之前說的,把鴻海第三季財報預期的比天高,唯一的差別在於,之前三大法人會在鴻海開出財報前出貨一些股票給散戶,讓散戶去承擔預期比天高的獲利,這一次是三大法人自己去承擔獲利比天高的獲利預期,三大法人中本來就是會有看基本面,產業面的外資及主力,這些外資及主力他們看到財報後,就不會再去看籌碼面,技術面及心理面,就是會把手上的股票調節掉一些,星期五鴻海股價跌到225元,三大法人的成本在180元,還是賺了四十幾元,要是三大法人能在225元持續的出貨,那三大法人的成本就會變的愈來愈低,這時會有人問,三大法人能順利出貨嗎?以正常的情況來說,不論是個股或大盤,跌到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時都容易反彈或區間整理,下星期大盤及鴻海還是有可能在季線附近整理甚至是出現小反彈,這樣三大法人就能在225到245元之間再多賣一些股票,為什麼我會說245元以下呢?因為245元是鴻海的月線,大家要是搭配大盤來看的話,三大法人在月線以上套了散戶三千億,在月線到季線之間再套散戶三千億,合計套牢散戶六千億,大家應該是有發現鴻海的股價和大盤一樣是跌到了季線,所以鴻海如果整理或反彈,應該也是會和大盤一起,我認為大盤不太可能反彈過月線,原因就是大盤只要反彈過月線,那套牢的散戶就會解套,目前散戶最多還有兩千六百億能買,所以三大法人也是很有可能把散戶拐進來買月線到季線的價格。

大家可以看一下近幾年台股的走勢,遇到月線,季線,半年線,年線,三年線都會反彈,原因很簡單,要是三大法人買了一大堆,他們就是要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要是三大法人想要出貨,他們也會在不同的均線去拐散戶進來買,很多散戶會把季線當成生命線,當指數或股價跌到季線時,就會有散戶進場買進,之前我說過,技術分析是一種統計,也是一種心理學,很多散戶在判斷指數是否高或低,個股是否便宜或貴,他們都是看技術線型就做判斷,散戶過去看到指數或股價跌到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會反彈,他們就想要進去搶個反彈,散戶的目的就僅是賺個差價,通常外資群及主力還沒有出完貨的話,他們也不會太快讓指數跌破所有的均線,以目前來說,三大法人本來是買了八千五百億,近三十個交易日下來賣了5884億,還有兩千六百億的部位,但三大法人這一波是賺了三成賣出,所以能賣出1.1兆元的效果,所以兩千億百多億是散戶能買的最大量,外資群及主力能賣出最大的量還有五千多億,目前三大法人讓指數在季線整理或反彈,這對三大法人也是好事一件,畢竟散戶手上還有兩千六百億,讓散戶買貴一點的話,這樣三大法人是能多賺一點,我常和大家說,股價上漲或下跌,這就是取決市場的信心,之前從台股17306點漲到兩萬四千點時,散戶因為害怕川普關稅,所以一毛錢都不敢買,外資群及主力就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散戶就算看到指數一直上漲,因為擔心川普關稅,散戶打死都不買,這時短線的流動籌碼都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只要三大法人不要自己多殺多或人踩人,台股指數幾乎是不可能大跌,當川普關稅明朗後,三大法人就故意讓指數大漲,企圖營造利空出盡的效果,因為短線流動籌碼都在三大法人手上,他們能很輕易的把指數拉抬上去,這才會有三大法人買了1382億,指數就從兩萬四千點漲到兩萬八千五百點,在短短的一兩個月期間,指數上漲了四千多點,很多散戶都等到心碎了,也等到花兒也謝了,最終就是受不了的進場買進,一開始外資群賣超一千億時,散戶也買了一千億,這時散戶手上還有七千五百億能買,三大法人還有七千五百億能賣,三大法人和散戶就達成共識,也就是希望指數上漲,隨著三大法人愈賣愈多,三大法人要做一件事,也就是把已經買的散戶關廁所,所以散戶買了三千億後,外資群就讓指數跌破月線,這樣近一個月進來買台股的散戶就通通都賠錢了,散戶就是套牢能抱永遠,解套馬上賣,接著三大法人在月線及季線之間再賣三千億,讓月線以上買到的散戶徹底的套牢,當指數跌到季線時,很有可能是會和跌到月線這樣的整理個一兩周,而且指數也是會在月線左右上漲兩百點,三百點之類的,這樣的好處是吸引剩下的散戶進來,這樣做也是有風險,也就是套牢在季線的散戶有可能會賣出,不過大家想一件簡單的事,要是你在季線進來買股票,你有可能剛買一天,三天,一周,指數還在季線時就賣出嗎?
當然不可能,所以外資群及主力還是會有幾天或一兩周的玩花樣時間,也就是讓指數在季線整理一兩周,成本在季線的散戶也不一定會賣,等到在季線吸引到更多的散戶進來買後,再用力的跌到半年線,會有人說這樣指數及股價會跌到哪,其實就是要取決三大法人重新佈局及散戶什麼時候會絕望,現在說會跌到哪還太早,一來三大法人都還沒有出完貨,二來散戶現在還沒有絕望,大部份的散戶只要口袋還有錢,他們就不會恐懼及絕望,正所謂人是英雄錢是膽,現在的散戶比較多的是在那嗆聲,說來啊,敢下跌我就買,下跌多一點我就開心的買,在這樣的情況下三大法人如果回頭買,很有可能買一點指數就回到兩萬八千點了,那三大法人之前出貨就白出了,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大家看目前台灣的房市,他們目前還沒有感到絕望,他們覺得接下來如果總統大選,又會出現房市利多,所以不會感到絕望,大家看中國的房市,就是一直跌,天天跌,跌不停,很多持有房子的都絕望了,就會出現很誇張的跌幅,政府之所以不能讓房價下跌,原因就是預期心理,想要把房價打下去其實並不難,就是每一任總統不得干涉房價政策,一個獨立的機構規劃二十年的房市政策,每一年就會向市場供給10萬間房子,連續供給二十年,要是這政策出來,房價如果不跌,我頭可以讓你當球踢,為什麼這樣會下跌呢?原因就是預期心理,大家都知道接下來二十年沒有任何總統候選人會去干涉房市,而且接下來二十年間,每年會有新的供給丟到市場上,時間拖的愈久,你愈是賣不出去,這樣很快賣方就會絕望了,一些投資客看到這樣的政策,他們也不會再心存僥幸的去投資房子,回到三大法人玩散戶,當散戶不絕望,散戶根本不會便宜的把手上的股票賣回給三大法人,之前我說過,短線就是零和遊戲,是勾心鬥角,是誰是最後一隻老鼠,有人賺錢就有人賠錢,三大法人想要賺錢,就是散戶要賠錢,當三大法人要出貨時,就是要把股市氣氛搞到很樂觀,當三大法人要重新進貨時,就是要把股市搞到很悲觀,現在三大法人出貨了5884億,散戶手上還有兩千六百億,現在散戶根本不會絕望,所以下星期一在季線反彈或整理,散戶還是會繼續的拿兩千六百億進來買進,當散戶手上都沒有錢後,三大法人就會讓指數加速下跌,大家知道樂觀的人是套在27800點,合計套了三千億,未來三大法人向下踹一腳時,就是讓這些人恐慌,只要這些人恐慌,接著就會去帶動買在26500點到27500點的散戶,這些散戶也買了三千億,這樣才會形成骨牌效應,當散戶恐慌時,他們不論聽到什麼消息都不會買,這樣三大法人才能再重新買三千億,五千億,八千億,大家回想一下4月9日到8月8日時,散戶是不是完全不敢買,在4月9日前到去年第三季中,外資群賣超了1兆元,三大法人聯手賣超了1.2兆元,散戶完全就是沒有任何錢能向下攤平,而且手上的股票也都賠了兩成,三成,有融資的都賠四成甚至是五成,所以才會出現4月7日到4月9日這樣誇張的崩跌,當指數崩跌完後,散戶需要時間出去療傷,外資群及主力就趁機會買了六千多億,接下來再花1382億把指數向上拉抬四千多點,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三大法人在全力拉抬時,那時流動籌碼大部份都在他們手上,也就是說,三大法人就算僅買了1382億讓指數漲四千多點,散戶手上也沒有股票能賣,散戶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指數拉回,也就是現在這樣,散戶在兩萬七千八百點買了三千億,在兩萬六千五百點到兩萬七千五百點買三千億,散戶覺得跌到月線及季線好便宜,但很搞笑的事是,三大法人賣了就是賺了三成的差價,只有散戶在那覺得撿到寶。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22日!蘋果iPhone 17系列一雪前恥!

 

新聞說:蘋果iPhone 17系列一雪前恥,在中國大陸市場拿下佳績,在追單效應下,未來將持續貢獻台廠供應鏈第四季營收,包括台積電、鴻海、大立光等主要蘋概股,都會是受惠對象。2024年蘋果iPhone 16在中國大陸市場慘遭滑鐵盧,首度實施優惠措施吸引買氣。原本預期今年消費性電子商品回溫速度慢,iPhone 17銷售恐遇阻礙,但iPhone 17在中國大陸市場逆勢翻轉,10月銷量年增37%,每四台新機中,就有一台iPhone 17。華爾街看好iPhone 17在中國大陸和北美市場的銷售佳績,以及對明年大改款iPhone 18與最強折疊機的預期,將蘋果目標價大幅提升到320美元。在蘋概股中,法人最看好台積電,因為2026年蘋果A20晶片就將採用台積電2奈米製程,雖然法人預估一片晶圓要價約3萬美元,蘋果仍包下近半數產能。另外,光學大廠大立光也要為iPhone 18開發可變光圈鏡頭。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黃詣庭指出,預計蘋果將繼續向供應鏈追單,今年電子業第四季表現可望比往年更強,台廠將顯著受惠。

以下是根據你提供的最新市場訊息,結合鴻海本身在 iPhone 供應鏈中的角色,所做出的完整影響分析:iPhone 17 在中國熱賣,對鴻海營收與獲利的影響解析,iPhone 17 在 中國市場 10 月銷量年增 37%,這代表一件事:蘋果會持續「追單」給供應鏈,而鴻海是最大受惠者之一。以下從三個層面說明:(1)營收、(2)毛利、(3)後續動能。

一、對鴻海營收的影響:四季度將明顯拉升, 鴻海是 iPhone 最大組裝廠,市占多年保持在 60%–70% 之間,在高階款(Pro/Pro Max)組裝市占更接近 80%。 iPhone 17 銷售強勁,產能開得更滿,中國需求強,北美需求也回升代表:組裝出貨量增加,富士康鄭州、太原的產能利用率拉高,代工規模效益提升,→ 直接推升 Q4(10–12 月)營收。一般來說 iPhone 量大時,鴻海單季營收可季增 20–40%,今年比往年更強的機率高。

二、對獲利的影響:比營收更明顯,雖然 iPhone 組裝的 毛利率並不高(約 5%–7%),但有三個原因會讓這波熱賣提高鴻海的獲利:量越大 → 製造效率越高,代工邏輯:量大,就可以「固定成本攤提更分散」。這會讓 iPhone 組裝的毛利率略提升。Pro / Pro Max 比例增加 → 鴻海賺更多,高階機種複雜度高,也代表:ASP(代工單價)更高,良率技術門檻更高(競爭者難以搶),毛利率比一般機種更好,如果 iPhone 17 Pro 及 Pro Max 需求強,鴻海獲利貢獻會更亮眼。代工追單 = 高毛利「急單」,急單通常會附帶:加班費補貼,更高的組裝單價,這會讓鴻海單季「獲利彈性」增加。

三、後續更大的好消息:iPhone 18 會比 17 更重要,你提供的資訊提到兩個關鍵: iPhone 18 大改款,每次大改款,出貨量通常會明顯增加(類似 iPhone 12)。→ 鴻海是最大組裝商,必然受惠。 預期明年將推出蘋果最強折疊機,折疊機複雜度極高 → 只有鴻海能吃下主要代工量。 蘋果提高目標價至 320 美元(華爾街信心回歸),這代表外資看好蘋果出貨循環回到成長,而鴻海正是「第一順位受惠股」。

四、結論:鴻海的營收與獲利將出現三大提升,1、Q4(第四季)營收比過去幾年強,iPhone 17 需求超預期 → 組裝量大幅回升。2、獲利比營收增速更明顯,因為:產能利用率提高,高階機種比例提升,急單毛利更佳,毛利率、營益率都會改善。

3、2025、2026 更可期待(iPhone 大改款 + 折疊機),這是鴻海未來兩年的主要成長動力。最精準的一句總結:iPhone 17 在中國賣得好,對鴻海來說=直接拉高第四季營收,加上急單效應和高階機種組裝,獲利也會同步提升,而且接下來 iPhone 18 大改款將讓鴻海 2025–2026 保持強勁成長動能。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22日!鴻海年度最重量級盛典鴻海科技日!


鴻海科技集團年度最重量級盛典「鴻海科技日(HHTD)」今年氣勢震天,展出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六大主題展區一次匯聚超過207件最新技術與產品,從 AI、半導體、智慧製造,到電動車與智慧城市,完整揭示鴻海如何以科技打造下一個產業世代。其中最吸睛的莫過於今年的靈魂展區——AI Factory。

「AI Factory」成為全場焦點——GB300 NVL72 如同一顆巨型 GPU,一踏入展區,NVIDIA GB300 NVL72 超級 AI 伺服器櫃立即成為觀展者的目光磁鐵。這套採用最新 Blackwell Ultra 架構的怪獸級系統,整櫃內配置:18 個運算節點,36 顆 CPU,72 顆 GPU,以 NVLink 高速互連,整套設備就像一顆巨型 GPU 在運轉,為 AI 聯邦、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與智慧城市提供強悍算力,是鴻海三大平台的心臟級動力輸出。800VDC 電力架構:鴻海為台灣 AI 資料中心「升壓」,為了打造真正的 AI 工廠,單靠運算能力還不夠。鴻海宣布以 K-1 專案成為台灣率先導入 800VDC 高壓直流電力架構的企業,不僅能大幅降低能耗,也為未來 AI 資料中心的建置立下新標準。鴻海同時攜手 NVIDIA 與其生態圈一起提升電力、散熱、系統整合的全方位能力,目標是打造:更快部署,更省能源,更高可靠度,的 AI 基礎設施方案。液冷散熱是關鍵武器:冷板 + 分歧管完全自研,在高密度 AI 伺服器的世界裡,散熱就是決勝點。鴻海這次展出自研液冷技術:冷板,客製流道+高導熱材料,換熱效率提升超過30%,低壓損設計、支援快拆接頭,分歧管,精準控制流量與壓差,支援串、並聯架構,具備壓力監控、防漏安全設計,這些技術不僅能穩定壓制 Blackwell 這類超高功耗 GPU 的熱量,更體現鴻海自主研發的底蘊。完整垂直整合:超算櫃裡的關鍵零件,幾乎都是鴻海自家做的,GB300 NVL72 裡的許多核心零件,全都出自鴻海:NVIDIA MGX 機殼,水冷頭,高速電纜,冷板、分歧管,伺服器風扇,從零件、結構設計到整櫃集成,鴻海展現了一家全球製造巨頭向 AI 基礎設施進化的真正底氣。Visionbay:鴻海打造的「台灣最強 AI 雲」,硬體之外,鴻海展出的 亞灣超算 Visionbay 也相當亮眼。身為台灣的 NVIDIA Cloud Provider(NCP),Visionbay 提供:AI 開發,模型訓練,模型部署,維運管理,等完整的「AI 端到端服務」,成為鴻海三大平台的共同算力核心,也是協助台灣企業轉型的最佳夥伴。「AI Factory」新模式:企業不必自建資料中心,鴻海幫你搞定一切,鴻海和 Visionbay 正聯手推動下一代 AI 工廠概念:企業做 AI,不必再蓋資料中心,就像做產品不必自建工廠。鴻海提供算力、散熱、電力、機櫃、資料中心,所有基礎設施,企業只管研發與創新,其他交給鴻海。在台灣產業面臨數位化升級壓力的此刻,鴻海希望透過「+AI」模式成為加速器,讓台灣企業:更快創新,更高效率,更好獲利,朝下一個 AI 工業革命時代邁進。

鴻海年度盛事2025鴻海科技日(HHTD25)今(21)日登場,董事長劉揚偉指出,鴻海擁有垂直整合的隱藏優勢,能與世界領導大廠密切合作,藉此將客戶的發想轉為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強調鴻海不只是是系統組裝廠,而是具備完整核心技術的製造者。劉揚偉開場時與創辦人郭台銘一同現身,感謝時值母喪時期的郭台銘仍撥冗參與科技日,除對此至上最深的哀悼,並指出沒有郭台銘,集團就沒有今天的規模,感謝他超過50年的付出。郭台銘對此未發一語,僅在舞台上向出席貴賓鞠躬致意。劉揚偉首先回顧,鴻海在30年前的1996年投入終端產品製造,迄今已生產超過1千種產品,從智慧手機、伺服器、顯示器、網通設備、電動車到消費性電子等,生產清單仍在持續增加中。雖然每個人都有「這麼多產品」的一致反應,但仍認為鴻海只是家系統組裝廠。劉揚偉強調,垂直整合是鴻海的隱藏優勢,集團的競爭優勢建立在技術、製造及製程工藝上,這些能力正是用以建構未來的基石。集團從零組件到材料都層層把關,擁有眾多產品線,今天以智慧手機、AI伺服器、電動車等3項產品為例證明。首先,劉揚偉指出,身為系統整合商的鴻海也生產關鍵零組件,除了智慧手機系統本身,包括相機模組、印刷電路板(PCB)和天線等60%的元件也是由鴻海製造,集團每天可交付100萬支手機,擁有超過1500條表面黏著(SMT)產線。AI產品方面,劉揚偉指出生產非常困難,但鴻海每周可生產1千組伺服器機殼,且持續增加中。每個機殼可能搭載超過72顆GPU,為此需要高密度的多層數高階印刷電路板(PCB),相較過去主機板的4層或6層,GPU用板需要高達60層,已支援數十億次的運算需求。而高效運算必須搭配散熱方案,劉揚偉指出,鴻海也有提供液冷與氣冷等完整散熱方案的能力。包括電源櫃、匯流排、高速連接器等,鴻海能自製整個機櫃約4~5成零組件,證明鴻海不是一般的系統組裝廠,而是具備完整核心技術的製造者。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11月21日!輝達送分題再次變成送命題AI股崩!序言

11月21日!輝達送分題再次變成送命題AI股崩!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915.36億,投信賣超台股12.63億,自營商賣超台股152.74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1080.73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9041口,期貨留倉空單33208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6961口,今天台股成交5,509億,下跌991.42點,跌幅3.61%,收在26434.94點,電子下跌71.77點,跌幅4.39%,收在1564.04點,金融下跌12.49點,跌幅0.56%,收在2200.19點。今天外資群瘋狂的倒貨915億,會這樣並不令人意外,昨天台股指數上漲846點,外資群也才買131億,三大法人買連兩百億都沒有,昨天我就說這樣的上漲是很虛的,外資群及主力好不容易在月線以上關了散戶三千億廁所,又在月線到季線關了散戶兩千億廁所,昨天指數上漲846點,這對三大法人來說是很危險的,好佳在散戶自信心爆棚,在指數上漲846點的情況下才賣不到兩百億,今天三大法人直接再大倒貨1080億,讓近一季進到台股中的散戶通通都賠錢,重點是還要讓散戶去渡過一個星期六及星期天,這兩天的假期中,大家就會開始看到假日鬼故事了,從10月7日到今天,三大法人合計賣了台股5884億,外資群合計賣了5104億,三大法人本來最多是買超8500億,現在已經賣出了5884億,合計已經出貨了69.22%了,外資群原本最多合計買超7800億,現在出貨了5104億,合計已經出貨了65.43%,這時會有人問,三大法人如果出貨完八千五百億,那豈不是會開始轉多,確實有可能會這樣,但你不要忽略一個過程,也就是三大法人賣完手上股票後,他們要先讓散戶感到絕望,這樣才能佈局下一次的波段,之前我提醒過大家,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八千五百億,但三大法人是賺了三成賣出,所以能賣出1.1兆的量,而散戶拿到了八千五百億,因為在高點去接了三大法人的貨,加上交易稅,手續費,還有融資利率,融資被斷頭,還個人信貸,股票質借,理財型房貸等,所以散戶一定是買不到八千五百億,所以三大法人出貨了5884億,散戶口袋就僅剩2616億,這是最多的情況,目前散戶還不會敢到絕望,因為手上還有部份的資金,現在散戶比較多的是氣憤,不服氣,不爽,會在那說,來啊!有本事就多跌一點,多跌一點我就多買一點,現在樂觀的散戶已經買完了,外資群及主力也到季線來接保守的散戶上車,保守的散戶會買在月線以下,到季線,接著在季線到半年線全力買進,當三大法人接了保守散戶上車後,之後就要去半年線及年線接悲觀的散戶上車,悲觀的散戶最多會在三年線全數上車,很多散戶覺得自己能和三大法人拼,真的就是好傻好天真,三大法人賣出手上的持股5884億,這些都是賺三成的,目前三大法人至少還有五千億能賣,但散戶最多撐到死就只能再買2616億,所以散戶最終會被三大法人整到懷疑人生也是很正常的,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外資群有三分之一是買在兩萬一千點以下,有三分之二是買在兩萬一千點到兩萬三千點之間,結果三大法人在27800點出貨了三千億,又在26500點到27500點再出貨三千億,這真的就是發大財的出貨,現在所有進來的散戶都套牢了,要是從4月11日到今天有仔細看我文章及影片的人,大家就知道為什麼短線散戶會玩輸三大法人了,因為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三大法人從17306點到24000點就是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那時散戶就是不敢買,而且會一直賣,三大法人因為出不了貨,就一直拉抬及護盤,8月8日之後,因為川普關稅確定了,三大法人都已經把流動籌碼買光了,所有的籌碼都在他們手上,所以就僅花了1382億就把指數從兩萬四千點拉抬到兩萬八千五百點,散戶就被弄到受不了,覺得股市只會上漲不會下跌。

後面散戶開始進來,三大法人開始出貨一千多億,這時三大法人手上還買了七千五百億,散戶買了一千億,因為三大法人手上股票還一大堆,散戶口袋也飽飽,所以就達成共識的讓指數還是很強勢,散戶就會覺得自己能控制指數上漲及下跌,就拼命的進去買,當三大法人賣了一千六百億之後,就來了一記關廁所,把散戶關在月線,也就是讓近一個月進來買台股的散戶都沒賺錢了,但散戶口袋飽飽,還有近七千億,就拼命的加碼及攤平,所以指數就在月線整理了一兩周,散戶也再買了一千四百億,這時散戶累計買超了三千億,接著三大法人看時機成熟,就再發動關廁所,把買了三千億的散戶都關在月線,但這時散戶手上還是有五千五百億,散戶持續的加碼及攤平,接著三大法人就繼續的在月線到季線再出貨三千億,現在散戶手上剩兩千多億了,三大法人已經把散戶都關住了,之後就是再把散戶手上的兩千多億拐進來買,當散戶買完後,他們手上沒有資金了,心情就會從不服氣,不爽轉成恐慌,害怕,不安,甚至會想起之前4月7日到4月9日的情形,只要股票都在散戶手上,之後三大法人就能發動摜殺,讓散戶多殺多及人踩人,大家就會看到什麼美國經濟數據不好,川普又在說台灣搶了美國晶片生意,不然就是你沒有扶老太婆過馬路,這些都能是讓股市下跌的理由,我常和大家說股市就是一買及一賣,很多散戶聽不懂,所謂的一買及一賣就是三大法人買了,那就是散戶賣了,當股票在三大法人手上時,他們會拉抬及護盤,指數就會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漲到你進來為止,只要夠多的散戶進來,三大法人就會開始出貨,這樣就形成一個波段行情,短線大方向就是這麼簡單,只是過程中會有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散戶因為沒有大方向的概念,所以很容易就會被拐進去買高價的股票,我常和大家說,瘋狂的股價伴隨樂觀氣氛,超級甜美價伴隨悲觀氣氛,大部份的人在悲觀時不敢買,在樂觀時拼命買,所以當然最終會賠錢,從4月11日到今天,我把三大法人的玩法都和大家說了,你覺得你玩短線能贏的很輕鬆嗎?大家看我投資鴻海賺大錢,靠的不是買來賣去,而是在2019年到2024年2月時一直複利再投入,那時很值得買時我就是眼睛閉著買,當股價漲上來後,我就是會收起我樂觀的心,會開始變的謹慎,時間六到七年過去了,我領到了33.9元的股息,成本也從78元降到40元以下,我就問一句,要是你是三大法人,你怎麼去坑殺我呢?我把我的玩法和三大法人說,他們有本事坑到我嗎?我也知道三大法人怎麼玩,那些說自己知道三大法人怎麼玩的人,你們在4月11日到今天有發大財了嗎?如果沒有,那大家就不要在那相信什麼短線很好賺這種鬼話,大家看我從4月11日到今天,三大法人做的事都和我說的一模一樣,我是懂短線的,但外資群及主力是能透過一買及一賣去測試散戶進來的情況,然後去改變策略,這也是我常說短線的股市是有因果的,你做了某個決定,那是會影響三大法人之後的決定,所以短線比較像籃球,足球,圍棋,五子棋,象棋,也就是你做了某件事,別人會根據你的行為去調整策略。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國泰敦南,買了1206張,第二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1109張,第三名的是中國信託,買了743張,第四名的是台 新,買了697張,第五名是新光,買了591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台灣摩根,賣了11982張,第二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10015張,第三名的是瑞銀,賣了6514張,第四名是摩根大通,賣了5649張,第五名的是大和國泰,賣了4301張,今天賣超前幾名的就是主力外資群,從4月11日到11月20日買超前十名的外資群及主力如下,買超第一名的美林,合計買超了183,681張,平均買在186.57元,買超第二名的台灣摩根士丹利,合計買超了150,833張,平均買在191.57元,買超第三名的摩根大通,合計買超了136,785張,平均買在185.09元,買超第四名的美商高盛,合計買超了98,245張,平均買在192.88元,買超第五名的新加坡商瑞銀,合計買超了95,137張,平均買在192.19元,買超第六名的花旗環球,合計買超了85,264張,平均買在192.45元,買超第七名的港商麥格理,合計買超了73,090張,平均買在189.57元,買超第八名的富邦,合計買超了49,733張,平均買在194.62元,買超第九名的台灣匯立,合計買超了38,181張,平均買在192.37元,買超第十名的元大,合計買超了30,628張,平均買在193.19元,今天賣超鴻海的外資及主力,除了大和國泰不是4月11日以來的主力外,剩下的都是主力,之前我就說過了,當這些主力賣鴻海時,你不要天真的覺得自己能擋的住,前十大外資及主力合計是買超了941577張,今天買超的就是國泰敦南,凱基台北,中國信託,台新及新光,這些都是散戶券商,之前主力外資在買時,散戶就是一直賣出,因為鴻海股價已經從265元跌到225元了,對散戶來說,昨天有輝達好的財報,今天又有鴻海科技日,所以鴻海中會有一些散戶自信心爆棚,鴻海的十日線是239.65元,三大法人從鴻海開出第三季財報後就一直找利多出貨,從來沒有停過,看到輝達好財報也出貨,看到鴻海科技日也出貨,三大法人因為正常情況都出不了貨,所以就一直挑鴻海有利多時出貨,三大法人從11月13日來以賣了鴻海109905張,平均就是賣在239.65元,三大法人的成本是180元,這樣等於是賺了60元差價,大家不要小看出貨11萬賺60元差價,這能有效的降低外資群及主力的成本,要是以降低20元成本的話,這樣可以降低三十三萬張20元,要是降低10元成本的話,這樣是能讓六十六萬張降10元,所以三大法人只要出貨11萬張,這11萬張股票都賺60元差價,這樣等於能幫三大法人手上的100萬張股票降低6元左右,這樣外資群的成本就降低到174元,所以外資群及主力能這樣玩,225元再出貨10萬張,這樣等於這10萬張賺40元差價,在200元再出貨10萬張,這10萬張賺20元差價,那三大法人剩下的七十萬張股票成本就不到160元了,這就是統計的威力,很多散戶現在225元就會買了,更不用說鴻海跌到200元,大家都知道三大法人的成本在180元,我就問大家一件事,你覺得現在鴻海跌到180元到200元時你會不會買,大家可以在留言區說你的想法,這就是統計加上錨定效應的威力,當鴻海跌到180到200元時,很多人會覺得股價已經從265元跌到200元,覺得已經跌了65元了,要是跌到180元,散戶就會覺得跌了85元,今天我們先不論鴻海的價值有多少,我們單單從三大法人的玩法來看,三大法人把鴻海股價拉上去後,一樣是會遇到樂觀,保守及悲觀的人,樂觀的散戶會在265元,260元,255元,250元,245元,240元,235元,230元一直的買,接著保守的人會在225元,220元,210元,200元,190元買,悲觀的散戶就會在185元,180元,175元,170元買,所以平均下來,只要三大法人在上面賣多一點,最終三大法人就是能賺到差價,三大法人在鴻海中出貨不如台積電,台達電,廣達,緯創這麼順利,不過最終三大法人能在鴻海中賺到一些差價也不會是太難。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輝達送分題再次變成送命題AI股崩!

2、市場炒作記憶體族群進到割韭菜時刻!

3、鴻海與OpenA雙方將合作AI基礎設施!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21日!輝達送分題再次變成送命題AI股崩!

今天鴻海下跌11.5元,股價收在225元,成交量96896張,外資群賣超43672張,投信賣超43張,自營商買超967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42749張,昨天輝達開出好的第三季財報及亮眼的第四季展望,結果外資群趁機會出貨8860張,從這裡就知道今天鴻海股價有可能會補跌了,結果昨天晚上美股還開高走低,所以今天鴻海的股價就下跌的更兇,昨天上漲7.5元,今天下跌11.5元,還多跌了4元,三大法人這兩個交易日合計出貨了鴻海近五萬張,外資群利用輝達好的財報加上這兩天有鴻海科技日出貨,這也是很合情合理的,從8月中開始,三大法人就很難在鴻海中出貨,所以只能把鴻海的股價愈拉抬愈高,不過因為短線的流動籌碼都被三大法人買光了,三大法人在向上拉抬鴻海股價就會顯的相對輕鬆,很輕易的就把鴻海股價從203元拉抬到265元,重點是三大法人的成本並沒有增加多少,對散戶來說,鴻海的高檔錨點是265元,只要鴻海股價下跌,散戶就會進場買進,鴻海近六個交易日下來,合計下跌了27元,分別是下跌11元,下跌5元,下跌6元,下跌1元,上漲7.5元及下跌11.5元,很多散戶看到鴻海這樣下跌的又急又快,當然就會進來買進,大家看11月14日鴻海股價下跌11元,結果三大法人也是能賣超44009張,今天鴻海股價下跌11.5元,三大法人也是成功的出貨42749張,近七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成功的出貨鴻海110861張,三大法人成功的出貨109905張,昨天我才和大家說過,外資群已經在台股出貨了4189億,三大法人合計出貨了4800億,等於三大法人已經把買到的六成多都賣掉了,三大法人不可能因為鴻海一檔出不了貨而改變整個策略,試想,散戶在月線27800點買了三千億,在月線及季線期間買了三千億,三大法人都出貨近六千億了,有可能因為鴻海沒有出貨成功再去拉抬鴻海嗎?哪有可能有這種事,大趨勢只要成形,也不是說某一個外資或主力能改變的,所以即便是外資或主力,他們也是要順著趨勢走,昨天我就舉過例,大盤昨天上漲846點,三大法人出貨了6474張,在這樣的情況下,鴻海股價還是上漲了7.5元,這就代表大盤只要上漲,就算三大法人賣超,鴻海股價也是會上漲,同理可證,只要大盤下跌,那即便三大法人買超,鴻海股價也是會下跌,今天台股下跌了991點,鴻海股價就跟著下跌了11.5元,我就問一句,今天鴻海股價要是上漲3元,你覺得鴻海中的散戶會不會逃命呢?我敢說鐵定是逃命的,因為所有大型權值股都下跌,就僅有鴻海沒有下跌,散戶當然是會逃命,今天台股下跌3.61%,結果鴻海股價下跌4.9%,這種情況下散戶不但不會賣,反而還會用力的向下攤平,今天鴻海股價跌到了225元,三大法人可以出貨42749張,接下來鴻海股價如果再下跌,會有更多散戶進來的,那些散戶忘了三大法人的成本在180元,而且三大法人在均線240元左右賣了11萬張,這部份是賺了60元的差價,這代表三大法人已經降低了部份持股的成本了,對散戶來說,鴻海最高價是265元,今天鴻海股價收在225元,散戶覺得已經跌40元了,覺得跌好多,接下來鴻海股價如果再下跌,散戶一定會持續買進的,我常和大家說,短線是零和遊戲,是勾心鬥角,三大法人不會管你2031年鴻海淨值能到180元,一年能賺20元,他們只會在乎這一個波段他們能賺多少錢,之前我就說過了,在2024年7月多時,鴻海股價漲到234.5元,結果到了2025年4月9日跌到112.5元,那時的鴻海難道沒有受惠AI伺服器爆炸性成長嗎?當然那時就知道AI伺服器會爆炸性成長,而且鴻海獲利會持續年增,但是因為三大法人成功的出貨了,而且也賺了幾十元的差價,合計幾十萬張,之後三大法人為了佈局下一次的波段行情,就把鴻海股價殺到112.5元,那時散戶不是買進,而是在那悲觀的賣出,最近三大法人買了一大堆,最近有想要出貨了,散戶就在那覺得跌好多了,覺得鴻海很委屈,我和大家說,對三大法人來說,他們根本不在乎鴻海應該值多少錢,他們只在乎短線的一買及一賣,只要他們能賺到錢,還有他們能佈局到下一次波段,再誇張的股價他們都敢向上拉抬,還有再誇張的股價他們也敢摜殺出來,就像台達電這樣,最高漲到1085元,我也是不懂這是什麼鬼東西,1085元敢買台達電的人,我也是不懂他的智商到底是怎麼了,你不要和我說十年後,二十年後能賺多少又多少,重點是賺錢是需要時間的,三大法人每玩一個波段大概就是半年到一年,你在那和我說十年後或二十年後能賺多少,所以股價不可能會跌到哪,那就是讓我笑而以。

昨天晚上美國股市交易日,道瓊下跌386.51點,跌幅0.84%,收在45752.26點,S&P500下跌103.4點,跌幅1.56%,收在6538.76點,那斯達克下跌486.18點,跌幅2.15%,收在22078.05點,費城半導體下跌317.96點,跌幅4.77%,收在6352.07點,現貨黃金下跌20.05點,跌幅0.49%,收在4056.94點,美元指數下跌0.03點,跌幅0.03%,收在100.13點,原本台股中的散戶以為輝達第三季財報好,第四季展望佳,覺得這樣可以讓全球股市強勁反彈,散戶以為這又是一次的送分題,但三大法人已經合計賣超台股四千八百億了,怎麼可能讓被關廁所的散戶解套,昨天晚上美國股市就來個開高走低,這就讓昨天進場搶AI概念股散戶瑟瑟發抖,今天台股就下跌991點交個朋友,把昨天上漲的846點全數跌掉,昨天本來被套在月線到季線的散戶賺錢了,不過因為散戶自信心爆棚,所以昨天上漲846點散戶只賣了兩百億不到,今天三大法人一口氣又讓指數下跌991點,指數收在26343點,在季線的26470點以下,這樣就把10月7日以來散戶買的4800億牢牢的關住廁所,昨天我就覺得奇怪,三大法人啥時變的這麼好心了,讓散戶套牢在月線到季線的兩千億能跑,結果今天三大法人就直接加倍奉還,讓指數一口氣跌破月線,把散戶通通都關進廁所,最過份的事是,還要讓散戶賠錢渡過星期六及星期天,因為指數大跌991點,星期六及星期天一定會出現很多假日鬼故事,反正就是要讓散戶的自我心理面崩潰,之前我說三大法人只要出貨到四成到五成時,就會使出壓制及摜殺,大家有看到三大法人有多賤了對吧,大盤指數及三大法人是不是都和我說的一模一樣,從4月11日到8月8日這一段期間,因為有川普關稅,散戶一毛都不敢買,指數就從17306點一路的漲到兩萬四千點,指數愈是上漲,散戶愈是賣出,那時的散戶打定主意不買,我一直和大家說鴻海112.5元到160元你要拼命的買,要是你都不敢買,那你就不要再漲上去後才追價,散戶確實也是忍到了八月八日,但架不住三大法人超級賤。

外資群從8月8日之後拿了1382億把指數向上拉抬了四千多點,硬生生的把指數從兩萬四千點向上拉抬到兩萬八千五百點,指數就是天天漲,一直漲,漲不停,散戶最終在兩萬七千八百點進場買,這真的是非常的搞笑,就僅是看到兩萬八千五百多點的高檔錨點,三大法人也才讓利個七百點,散戶就像中邪了般的全力買進,那時我說散戶口袋飽飽,手上有八千五百億,所以一開始三大法人在倒貨時,指數還是很強勢,畢竟三大法人也是希望指數上漲,散戶買了一千億後也是希望指數上漲,所以外資群及主力在出貨的初期時,指數還是雞犬升天,當外資群在兩萬八千點把買的1382億賣掉後,我就警告大家外資群手上沒有任何兩萬四千點的股票,散戶這時已經被套在裡面了,一般的散戶就是向下攤平,死凹,不服輸,因為手上有八千五百億,就算買了一千多億後,手上還是有七千多億,散戶這時的心裡就會是很臭屁,會一直說,哼哼,有本事跌下來我就買,快跌下來給我買啊,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三大法人可以在兩萬七千八百點出貨三千億,接著三大法人開始使出關廁所大法,直接把指數摜破月線,這時散戶手上還有五千五百億,散戶還是很有信心的覺得有本事就跌下來啊,我一定持續撿便宜,所以指數就在月線整理了一兩星期,接著外資群再使出關廁所大法,讓指數往季線靠,散戶手上因為還有五千五百億,所以還是臭屁的很,就再買了兩千億,結果昨天輝達開出第三季好的財報,還有亮眼的第四季展望,指數反彈846點,散戶僅賣出兩百億,累計還買超四千八百億,散戶就覺得自己是正確的,覺得三大法人不過如此,覺得散戶必勝,結果三大法人已經把手上買的八千五百億出掉了四千八百億,都已經出貨了56.4%了,當然不可能讓散戶跑掉,今天又使出摜殺大法,讓指數來到季線以下,這就代表近一季進來的散戶通通都賠錢了,散戶時上資金剩下不多,一些樂觀的散戶在月線以上買了三千億,比較保守一點的在月線到季線買了近三千億,剩下的就是一些比較悲觀的,外資群及主力想要接悲觀的散戶上車,很有可能就是要去年線及三年線接散戶上車,現在保守的散戶還沒有買完,通常保守的散戶會在季線到半年線持續的買,一些樂觀的散戶現在開始有一點點懷疑人生了,畢竟虧損不斷擴大,差不多就是賠了兩千點左右,了不起就是賠7.24%,一些用融資的散戶,要把虧損乘以2.5倍,也就是賠了18%,有一些買到個股的散戶,而且是使用融資,賠的就比較誇張了,很多都是賠了三成,四成了,這時會有人說,指數也才跌7.24%,結果就有散戶已經賠三成,四成了,那再跌下去還得了,嗯,沒有錯啊,這就是散戶的悲歌,很值得買時,這時股市氣氛很悲觀,散戶打死不敢買,當指數漲到高檔時,不論我怎麼勸,怎麼讓散戶小心,他們就有如飛蛾撲火般的進去買進,有一些看我文章及影片沒有很久的人,他們不懂我的厲害,只會覺得我聽你在放屁,我就是要買,就是要開槓桿,就是要融資買,後面當股價及指數跌下去後,你就好好的去品嚐一下自我心理面崩潰的痛苦。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21日!市場炒作記憶體族群進到割韭菜時刻!

新聞說:資金大逃殺,記憶體股漲多成殺盤重地,多檔倒地跌停,隨著美股四大指數暴跌,台股今 (21) 日也難逃空襲,盤中暴跌逾千點,獲利了結賣壓全數出籠,尤其日前漲多的記憶體股成為海嘯第一排,包括華邦電 、南亞科 、華東、群聯 皆深鎖跌停板,其餘個股跌幅也至少半根以上,族群賣壓沉重。記憶體自 9 月起迅速反轉,不僅 DRAM 報價直衝雲霄,NAND Flash 市況也在 SanDisk、美光接連漲價後迅速轉好,帶動台灣業者生意爆棚,直至現在仍獲眾多客戶要貨,也推升相關業者股價。DRAM 指標股華邦電、南亞科雙雙自9月起漲,其中,華邦電從8月底的19.7元,一度漲至69.1元,漲幅高達250%,但在本周二出關後,受大盤震盪影響,已連跌四天,今日再度打入跌停板,收在 52.2 元,自高點以來跌幅已達 26%。南亞科同樣自 8 月底的 47 元,一路飆漲至最高178.5元,漲幅更高達280%,市值衝破5000億元,更一度超越台塑化,直逼聯電,但隨著獲利了結賣壓出籠,今日也深鎖跌停,自高點以來跌幅達 22%,市值同步縮水至 4338 億元。記憶體族群今日不論是控制晶片業者、模組廠、代工廠、NOR Flash 業者等,皆一片綠油油,除了四家跌停外,包括創見、威剛、十銓、旺宏、宇瞻、宜鼎、品安、凌航、力積電、華泰、力成、南茂與菱生跌幅至少半根以上。

受到費城半導體指數周四(20 日)暴跌 4.7% 拖累,全球記憶體類股遭到大規模拋售潮。美國晶片大廠美光重挫近 11%,而電腦儲存設備服務商 SanDisk 更出現驚人賣壓,暴跌超過20%,市場傳出是選擇權大戶大舉做空所引發的骨牌效應。衝擊也延燒至台廠,華邦電、群聯、南亞科、威剛、商丞等記憶體族群全面殺至跌停,投資情緒瞬間崩落。據 Benzinga 報導,SanDisk 在 20 日單日湧入多達165 筆異常選擇權交易,其中 35%屬看漲、50% 看跌,呈現高度對作情形。細分內容來看,賣權(Put)共 59 筆、總金額達 814.7萬美元;買權(Call)則有 106 筆、金額合計 910.7 萬美元,金額相當龐大。外界不確定這些大動作交易到底來自機構法人,還是口袋夠深的超級散戶。但,當SanDisk選擇權出現如此大規模的波動時,往往意味著市場有人提前得知大事將發生。此外,Benzinga觀察這些合約的成交量與未平倉量,研判過去一個季度間,有資金一直在押注 SanDisk 的價格區間將落在 70 至 420 美元之間,顯示大戶的布局耐心且幅度驚人。20 日收盤時,SanDisk股價暴跌 20.33%,收在 195.96 美元,創下 11 月 4 日以來的新低。除了SanDisk,美光也連續四個交易日收黑,累計跌幅高達18.42%,短線漲多,加上市場對評價面重新調整,導致獲利了結賣壓持續湧出。法人指出,在高檔震盪的環境下,資金對記憶體題材的風險承受度迅速下降,一旦需求前景、報價動能或資本支出傳出雜音,股價便容易遭逢嚴重修正。賣壓也蔓延台股記憶體族群。今(21 日)台廠華邦電、群聯、南亞科、威剛與商丞等都在早盤亮燈跌停,成為當天殺盤最慘烈的族群之一。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21日!鴻海與OpenA雙方將合作AI基礎設施!

 

新聞說:鴻海與OpenAI今日(21日)宣布,雙方將合作聚焦在下世代AI基礎設施硬體的設計工作與美國製造。作為共同合作的一部分,OpenAI將分享對AI產業新興硬體需求的洞察,協助鴻海的設計與開發工作,以及在美國據點的生產。OpenAI將擁有優先評估這些系統,並擁有採購選擇權益。但初步協議不包含採購承諾或財務義務。隨著AI能力的不斷進步,對於新的硬體基礎設施需求也隨之增加,為滿足先進模型所需,兩家公司將攜手,結合OpenAI對當前及未來模型需求的洞察,以及鴻海的製造專業,強化美國在地供應鏈,並加速先進AI系統部署。在美國建設這些基礎設施,對強化供應鏈和支持美國在AI領域的持續領導地位至關重要。

鴻海與OpenAI的合作將專注以下三個核心工作:

一、設計未來數世代資料中心硬體:OpenAI和鴻海將共同設計、工程化與開發未來多個代代AI資料中心機架,以多項專案同時推動的方式進行,以滿足AI時代快速變化的先進模型需求。透過結合OpenAI的基礎設施藍圖與鴻海的工程和製造專業,雙方可以更快地讓新系統上線,並且為長期成長的需求確保產能。

二、強化並簡化美國AI供應鏈:兩家公司將共同努力,改善機架架構,使其能夠在美國各地進行製造;擴大採購範圍,納入更多的晶片和美國在地供應商;並擴展本地化的測試與組裝。這將提高可靠性、加快部署速度,並強化生態系統,從而建立一個更具韌性且可擴展的美國供應鏈。

三、在美國製造關鍵AI資料中心零組件:鴻海將在美國製造AI資料中心的關鍵設備,包括線纜、網路、冷卻和電力系統。這將支持高效能運算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並有助於確保經濟效益惠及作業員與製造商,滿足當前和未來AI工作負載的需求。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很高興能AI數位時代的先驅者OpenAI合作。作為全球最大AI伺服器製造商,鴻海擁有獨特的優勢,能夠透過值得信賴、可擴展的基礎設施來支持OpenAI的使命,從而加速創新,並擴大全球企業與用戶取得深具革命性AI能力的機會。」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鴻海與OpenAI的這項合作,從中長期來看,對鴻海的營收與獲利潛力可能有非常實質的正面影響,但也不是沒有風險。以下是我的分析與推估:

一、對鴻海營收與獲利的正面影響,AI伺服器業務爆發性成長,鴻海自己預估,2025年第三季的AI伺服器營收將年增170%。根據法說會與公司公告,AI機櫃出貨量季增可達3倍。鴻海第三季財報顯示其淨利年增約17%,強勁成長部分來自AI伺服器業務。這代表AI伺服器已經變成鴻海非常重要的營收動能,不再是邊緣業務。平均營收規模擴大,鴻海高層預估,2025年AI伺服器相關營收全年將突破新台幣1兆。若這個營收水準能持續,對鴻海整體營收結構是一個重大轉變:退休低毛利代工比重,可被高價值、高附加價值的AI基礎設施業務拉升。長期成長趨勢,倫敦彭博等分析指出,鴻海未來幾年營收與獲利成長,有望穩健維持在「二位數百分比」。鴻海自己也認為,AI是結構性長期趨勢。法說會中提到的大型雲端服務商(CSP)持續加碼資本支出,代表AI基礎設施並非短期熱潮。與OpenAI合作增強技術領先與客戶黏性,與OpenAI合作,不只是純代工。鴻海將參與下一代AI資料中心機櫃的設計與開發,這意味著它可以更早掌握未來硬體規格趨勢。OpenAI擁有「優先評估」與「採購選擇權益」,意味未來OpenAI若擴建資料中心,很可能成為鴻海重要長期客戶。(根據你提到的合作內容),在美國生產AI基礎建設零組件(如線纜、冷卻、電力系統)也能提升鴻海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資本支出與投資,鴻海董事長表示,未來3-5年每年將在AI投資20~30億美元。這筆資本投入若能轉化為高毛利及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如資料中心機架、液冷系統、電力與網路零件等),將有助於提升整體營運品質。

二、潛在風險與挑戰,當然,這樣的合作與成長也不是沒有風險:資本支出大且回收時間長,要在美國本地設計與製造資料中心硬體,需要高資本支出。這類資本支出的回報期很可能比一般代工產品長。若OpenAI或其他客戶拉貨不如預期(訂單波動、景氣衰退、AI投資降溫等),鴻海可能面臨資本回收壓力。製造難度與成本,AI機櫃與資料中心硬體,尤其是高效能資料中心,對品質、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設計錯誤、生產良率不高都可能侵蝕利潤。在美國生產意味著人工、物流、合規成本都較高。雖然近年供應鏈本地化是趨勢,但初期運營成本仍是挑戰。供應鏈風險,雖然雙方強調強化美國在地供應鏈,但美國本地供應商能否跟上需求、能否提供足夠產能與品質,仍需時間驗證。地緣政治風險、關稅、貿易政策變動,可能影響零組件取得與成本。毛利率壓縮,雖然伺服器業務營收大幅成長,但部分分析認為,高價伺服器但「buy-and-sell」(鴻海作為買料件再賣成品)模式的毛利能力可能不如純製造服務。若競爭者(其他伺服器代工商、資料中心系統供應商)也積極跟進,可能造成價格戰。技術與產品風險,AI硬體快速演進(例如GPU、互連技術、冷卻方式)意味著設計、驗證成本高。如果鴻海與OpenAI的設計沒能跟上未來幾代技術,可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OpenAI作為戰略但非承諾採購的合作夥伴,其實對鴻海構成一定的不確定性(無保證長期大訂單)。

三、綜合評估:對鴻海營收與獲利的影響預測,總體來看:中期(1–3年):這次與OpenAI合作,將強化鴻海在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硬體領域的能見度和技術實力。若需求維持強勁,鴻海AI伺服器業務可能繼續是其主要成長引擎,其營收結構也將向高附加價值傾斜。長期(3–5年及以上):如果成功將設計+製造整合並在美國落地,鴻海有潛力成為美國AI基礎設施的重要供應商之一。這不僅可以帶來穩定營收,也能提升其全球競爭力與定價能力。從獲利角度,目前已看到第三季淨利年增17%,這是強有力信號。只要資本支出可控、訂單穩健、設計與製造效率逐步優化,鴻海有望在未來幾年透過這條AI基礎設施路徑持續提升獲利。

四、OpenAI合作對這些影響的放大效應,優先採購與長期合作可能性:OpenAI在協議中擁有「優先評估」與「採購選擇權益」,意味著未來他們若繼續擴大資料中心佈局,鴻海有機會拿到穩定訂單。設計主導地位提升:不只是代工,鴻海將參與設計下世代AI機架,這讓它在未來具有更大的話語權,而不是單純組裝廠。品牌與信任加分:與OpenAI這樣的AI領導者合作,有助提升鴻海在AI生態系中的信譽,也能吸引其他雲端及資料中心客戶。

五、結論:鴻海與OpenAI的合作,是一次戰略性的重要布局。不只是短期拉貨,更是將鴻海推進AI基礎設施核心供應鏈的關鍵。在營收上,這將顯著提升AI伺服器的比重,使其成為鴻海未來幾年的成長主力。在獲利上,已經有實際體現(第三季淨利年增17%),若設計和製造效率提升,長期空間非常可觀。但風險也不能忽視:高資本支出、成本壓力、美國製造不確定性、產品技術演進、訂單穩定性等等,都將是鴻海未來必須精細管理的重要挑戰。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

11月20日!輝達帶動鴻海及AI股的波段反彈!序言

11月20日!輝達帶動鴻海及AI股的波段反彈!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買超台股131.07億,投信買超台股10.15億,自營商買超台股55.27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台股196.48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6880口,期貨留倉空單24167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529口,今天台股成交5,779億,上漲846.24點,漲幅3.18%,收在27426.36點,電子上漲59.56點,漲幅3.78%,收在1635.81點,金融上漲29.72點,漲幅1.36%,收在2212.68點。昨天輝達開了好的第三季財報及亮眼的第四季展望,今天三大法人也才買超個196億,結果指數就上漲了846點,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散戶自信心爆棚,股價會上漲或下跌,這是取決裡面的人樂觀還是悲觀,要是指數大漲八百點,三大法人僅買兩百億不到,代表目前的散戶處在極度的樂觀,其實每一次輝達開出好的財報及亮眼的展望,散戶都會當成送分題進去追價,今天台股要是僅上漲兩百點,結果三大法人買八百億,這種情況就是散戶極度悲觀,也就是三大法人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讓指數上漲兩百點,之所以散戶會樂觀也很好懂,三大法人已經賣了五千億了,這五千億是被散戶買走,要是散戶不夠樂觀的話,怎麼可能在兩萬七千八百點買三千億,在兩萬六千五百點到兩萬七千五百點買兩千億,今天指數上漲了846點,結果散戶並沒有選擇賣出,大家就知道散戶多有信心了,散戶明明在兩萬六千五百點到兩萬七千五百點買兩千億,今天如果散戶在上漲八百多點賣出的話,這樣是能賺3%左右,結果今天散戶也才賣兩百億不到,昨天台股差一點跌到季線,一般正常來說,跌到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都會有支撐及反彈,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是市場中有一些是技術派的,也就是看技術線型,一般極度樂觀的人會在上漲的過程中買月線以上的價格,比較保守一點的是會買季線到半年線,比較悲觀的是會買年線到三年線,一些嘴砲的就是說跌到一萬兩千點他就買,這種單純就是嘴砲,大家不需要理會這種人,通常股市崩盤伴隨整個市場都悲觀,在市場樂觀時這種散戶都悲觀成這樣了,怎麼可能整個市場悲觀時那個散戶會樂觀,天底下哪有可能有這種事,今天指數上漲不代表三大法人回心轉意要作多了,畢竟今天上漲848點,三大法人也才買了兩百億不到,近三十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合計賣超4189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4806億,對三大法人來說,要是指數漲超過月線的27756點時,那套牢的散戶就會賣出,這部份有三千多億,所以只要漲超過月線,三大法人就很難出貨了,畢竟套牢的散戶已經解套了,外資群及主力想要賣,解套的散戶也想要賣,這市場的買盤就很難支撐三大法人及散戶的賣壓,今天台股因為輝達的財報又出現強勁的反彈,正常來說台股跌到季線本來就會反彈,昨天我早說過了,跌到季線時要故意反彈一下,這樣才能讓散戶產生怕買不到的心理,才有可能進來追價,我這樣說好了,散戶手上有八千五百億,結果其中五千億已經買了,剩下的三千五百億還在外面觀察,一般的散戶本來就會想要低一點,再低一點,看到跌到月線有可能會心動,跌到季線也會心動,前一兩星期指數跌到月線,接著有出現幾百點的反彈,就會有散戶擔心指數要漲回兩萬八千五百點了,甚至要漲到三萬點以上了,所以才會在月線搶反彈,結果指數在月線整理了一星期,散戶也買了一千四百多億,現在跌到季線左右,本來是要出現小反彈讓散戶追,但今天因為輝達財報反彈的太兇了,所以散戶不但沒有買進,反而還賣出,不過問題還不大,從月線跌到季線時,散戶買了兩千億,結果指數快要反彈到月線了,散戶僅賣出兩百億,就僅是十分之一的量,有可能接下來指數再向下跌一些,散戶就會買,但有的散戶會賣,只要跌的速度不夠快,接下來跌個一百點,兩百點甚至是三百點,甚至都不一定是買超,因為到季線之前,散戶還買了一千八百億,當指數修正一點,買在月線到季線的散戶還是會賺錢,他們會產生得到後再失去的心理,所以很有可能會賣出,所以接下來跌個一百點,兩百點甚至是三百點,很有可能三大法人總計是會買超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指數只要反彈站上月線,之後三大法人就很難出貨,畢竟有其他買了幾千億股票的散戶都賺錢了,他們也是會搶著賣出獲利的股票,所以三大法人當然是很難出貨,要是接下來指數快速的跌到季線,也就是僅花兩三個交易日又跌到季線,之後三大法人很有可能就會再呈現賣超,因為買超的散戶又通通被套牢住了,一般的散戶就是套牢抱永遠,解套馬上賣,今天台股指數因為輝達財報而上漲846點,這算是比較虛的,畢竟三大法人也才買超不到兩百億,三大法人累計已經賣超四千八百億了,三大法人要是把指數拉上去月線,那他們就要做好之後被散戶出貨的心理準備,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會看到偏空外資或主力都會延著月線作空,只要指數超過月線,三大法人就會用力的摜殺下去,一來是怕漲到月線以上套牢的散戶出貨,二來是真的套牢在月線以上的散戶在出貨,散戶看到自己之前賠了5%,結果忽然沒賠了,就會有賣出的衝動,想說再跌5%時再買進就行了,這樣就能降低成本,所以偏空的外資群及主力會在月線防守住的,要是指數有效的站上月線,三大法人就會快速的買回一些,讓散戶以為要創新高了,要起飛了,這樣的情況下散戶有可能是不會賣出的。

今天鴻海上漲7.5元,股價收在236.5元,成交量78465張,外資群賣超8860張,投信買超281張,自營商買超2112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6466張,昨天鴻海股價下跌1元,結果三大法人買超了5727張,這顯示了三大法人無法在鴻海中出貨,所以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今天有輝達的財報利多加持,對三大法人說今天是很好的出貨機會,今天外資群對緯創是買超9170張,對台積電是買超6704張,對廣達是買超1865張,偏偏就只有鴻海是賣超了8860張,昨天散戶看到三大法人買了鴻海5727張,就直覺外資群要開始護盤了,今天又遇到全村人的希望輝達好財報,所以就進去買了鴻海,對三大法人來說,今天不出貨那更待何時,大家應該有發現一件事,三大法人最近是選在鴻海開出好的第三季財報及亮眼的第四季展望時出貨,接著在輝達開出好的財報及亮眼第四季展望出貨,這能顯示三大法人有一點急著及害怕了,只能選擇有利多時出貨,正常的情況下三大法人根本出不了貨,就算有好的利多讓三大法人出貨,結果也是只能出貨個兩三天,之後散戶就開始回過神,今天散戶看到三大法人出貨了,明天應該就會絕望的賣出,明天有鴻海科技日,今天也會有一些搶帽子的散戶進來買股票,好在明天或下星期一賣出,所以外資群比較有可能在明天或下星期一又買超幾千張,明天三大法人也不會讓一些玩短線的佔到什麼便宜,大家有看最近鴻海融資增加六千張,結果鴻海股價就一直跌,天天跌,跌不停,四個交易日下來都下跌了22元,現在三大法人出不了貨,代表流動籌碼都在散戶手上,現在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想要在裡面玩贏外資群及主力,那簡直是吃人說夢話,三大法人出不了貨已經在那很不爽了,怎麼可能讓一些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賺錢,現在三大法人在裡面僅能靠修理短線客,當沖客及投機客賺點差價彌補損失,一般散戶的注意力不集中,很難逃過錨定效應的,所以散戶漸漸的會習慣兩百元以上的鴻海,大家可以看目前鴻海的月線,季線及半年線股價都在200元以上了,這代表近半年買進鴻海的散戶成本都在200元以上,這時會有人說,這半年三大法人合計買了鴻海一百多萬張,散戶哪有買股票,其實大家應該是要這樣想,有很多價值投資者把手上的槓桿去掉,這些股票除了會落在三大法人手上,也會落在其他的散戶手上,除了價值投資者去掉槓桿外,還有一些是去年買到的,平均成本在174元,今年賣出是能賺個兩成到三成差價,這些股東賣出去的股票是會落到新的散戶手上,所以目前三大法人的成本在180元,但近一個月進到鴻海中的散戶,他們的平均成本是在246元,近一季進到鴻海中的散戶,他們的成本在226元,時間只要拉的愈長,進來的散戶平均成本會愈高,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近一個月及近一季進到鴻海中的散戶,他們的成本是比三大法人高很多的,三大法人成本180元,近一個月進到鴻海中的散戶成本246元,近一季進到鴻海中的散戶成本226元,要不是因為三大法人拐不到足夠多的散戶進來,三大法人早就去割散戶韭菜了,所以價值投資者去掉手上的槓桿,這反而是讓新進來的散戶不被外資群割韭菜,三大法人想要拐到足夠多的散戶進來,我個人認為至少需要一年,兩年甚至是三年的時間,短時間進來的散戶絕對吃不下三大法人買到的一百萬張,價值投資者花了三年的時間去開槓桿,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掉槓桿,這些資金不會再回到鴻海中了,三大法人接下來就是要慢慢的演戲去拐更多的散戶進來,過程中三大法人就不能用去年那種爛招,讓鴻海股價漲到234.5元,接著再跌到112.5元,只要三大法人出不了貨,他們了不起就是在180到200元之間出貨,三大法人賺不到什麼錢,三大法人也沒有膽量讓股價來到160到180元之間,更不用說什麼112.5元,所以只要新進來的散戶做好資金配置,雖然一開始的成本會比三大法人高,但過程中三大法人不敢使出太劇烈的波動讓散戶自我心理面崩潰的出局,這對新進來的散戶也是好事一件。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輝達帶動鴻海及AI股的波段反彈!

2、輝達財報好第四季展望佳全村希望!

3、輝達被允許出售七萬座GB300伺服器!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20日!輝達帶動鴻海及AI股的波段反彈!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林,買了5807張,第二名的是上海匯豐,買了4304張,第三名的是元大,買了1398張,第四名的是群益,買了775張,第五名是統一南京,買了655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花旗環球,賣了4998張,第二名的是瑞銀,賣了4651張,第三名的是摩根大通,賣了4109張,第四名是凱基台北,賣了3504張,第五名的是台灣摩根,賣了2197張。

昨天鴻海股價最多下跌3.5元,收盤僅下跌1元,今天在全村的希望輝達帶動下,鴻海股價反彈了7.5元,三大法人卻賣出了6466張,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三大法人專挑鴻海或AI概念股有利多的時候出貨,會這樣的原因也很好懂,因為三大法人已經知道在鴻海中出不了貨了,所以會選擇有基本面,產業面及法說會利多時試著出貨,一開始前一兩天確實能很順利的出貨,但是時間只要來到三個交易日以上散戶就會回過神,會有人說外資群目前不像出貨,說外資群如果想要出貨,他們會在240到265元就賣個幾萬張,十幾萬張,會這樣說的人就是好傻好天真,現在三大法人不是不想這樣做,而是根本沒辦法這樣做,在做籌碼面分析時,你還是得帶入真實的情況,一些不懂價值投資人資產的人,他們會僅考慮三大法人想怎麼做,他們就會忽視了價值投資者帶來的影響,我在公開討論區這麼多年了,很多價值投資者也是從2019年一直開槓桿到2024年2月,這些價值投資者在80到100元買到了大量的股票,而且也有不少是使用個人信貸,股票質借及理財型房貸買進的,當價值投資者在200到265元之間把手上槓桿去掉,這些價值投資人從200到265元都會賣,也就是做資金配置的賣,所以大家會看到三大法人只要敢向上拉抬,三大法人總是會買到更多的股票,就算股價下跌,三大法人也出不了多少的貨,原因是價值投資者手上有大量的槓桿,而且這些人也懂資金配置,在做去掉槓桿的動作時,也是分批的賣出,最終會賣在季線的226元,從200到265元由於有大量的價值投資者在做去掉槓桿的動作,所以三大法人才很難出貨,所以不是三大法人不想要在240到265元一次賣三萬張,五萬張,十萬張,而是三大法人根本沒有辦法賣三萬張,五萬張及十萬張,鴻海這一檔股票和別的股票不同,價值投資者的力量並不會比外資群小,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就是在2019年到2024年2月三大法人自己種下的惡因,那時三大法人拼命的壓制及摜殺鴻海股價,從2021年到2024年2月這三年期間,鴻海明明一年能賺10元多,淨值也來到105元了,結果三大法人敢讓鴻海股價在94到110元整理,大部份的時間都在105元整理,這就導致價值投資者除了買了自己整個身家外,還使用了個人信貸,股票質借,理財型房貸,因為有三年的時間給價值投資人開槓桿買淨值105元,一年賺10元多,股價105元的鴻海股票,所以價值投資者買到的量是非常恐佈的,沒有個上百萬張,也有個幾十萬張,這幾十萬張槓桿在200到265元去掉,這些股票一定就是會落回三大法人手上,這時三大法人想要在短時間去找新的散戶進來買240到265元的鴻海,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話,大家在鴻海中要看籌碼分析,你必需要觀察鴻海夠久,之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我籌碼分析說的很好,道理也很好懂,我從2019年開始就在做三大法人進出追蹤,更誇張的事是,我在這六到七年之間會持續的追蹤三大法人動態,雖然行情是一段一段的,也就是這一次三大法人是從4月11日開始玩,但我是知道上一波段三大法人是怎麼玩的,我甚至是知道近六年到七年的三大法人及散戶的對戰,所以考慮到價值投資者去掉槓桿這件事,大家就會知道三大法人並不是不想要在240到265元出貨鴻海,而是他們根本辦不到,之前鴻海股價在200到220元整理時,三大法比僅僅買不到六萬張,股價就從220元跌到200元了,從11月13日到11月19日,三大法人也才賣超60682張,鴻海股價就跌到最低236.5元,僅賣六萬張股價就下跌了22元,這時你和我說外資群及主力如果真心想出貨,他們會在240到265元賣個五萬張,十萬張,你是在和我說笑話嗎?三大法人想要吸引足夠多的散戶進來接下價值投資者去掉的槓桿,我覺得沒有個兩三年是不可能辦到的,畢竟價值投資者在很有信心的情況下,在2021年到2024年2月這三年的時間才建立這麼龐大的槓桿,一些無知及貪心的小散戶,他們就算被三大法人拐進來,一來他們信心沒有這麼充足,二來他們看到股價下跌就會逃跑,所以大家就會看到鴻海股價從220元跌到200元,從265元跌到236.5元這樣的情況,也就是出貨不到六萬張,鴻海股價就跌到快往生,會說外資群不可能放棄鴻海獲利的人,很明顯就是好傻好天真了,大家平常有沒有注意到大盤上漲時,外資群及主力不用大買股價就容易大漲,大盤下跌時外資群及主力還買超,結果股價卻下跌,大盤的走勢是大方向,當大方向走空時,個股的股價也會延著大方向走,這一點絕對不用懷疑的,所以三大法人如果賣台股五千億,六千億,八千億,一兆元,這時台股一定會走弱,那時不要說三大法人護盤了,就算大羅神仙來也很難護盤,所以三大法人那時就不是要不要放棄鴻海獲利而是只能放棄鴻海獲利,我就拿今天大盤上漲848點,鴻海上漲了7.5元,今天三大法人是賣超鴻海6466張,所以大盤上漲,就算三大法人賣超,鴻海股價也是容易上漲,同理可證,只要三大法人把手上買的近八千億賣掉,大盤一定會走弱的,你要裡面的三大法人怎麼去護盤鴻海股價,真的就是愛說笑。

昨天輝達開出了第三季亮眼財報,也給了一個很好的第四季展望,等於就是給了AI概念股一計強心針,昨天台股指數跌到季線左右,正常來說本來就會有一個小反彈,只有這樣散戶才會持續的進來買,昨天輝達財報還沒有開出之前,我就說季線會有一個反彈或整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一些散戶覺得要反彈到兩萬八千五百點了,要趕快進去買,不買就來不及了,這是很常見的散戶心理面,記得之前我在罵小型股,投機股,生技股時,那種公司沒有淨值及基本面當基準點,所以股價下跌時就只能靠技術面及心理面,也就是周線,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當初那些投機股股價向下跌時,股價遇到月線會反彈及整理,遇到季線也會反彈及整理,台股前一兩周跌到月線時,也是在月線整理了很久,散戶也在月線整理時又進來買了一千四百多億,這一次台股跌到季線反彈,剛好又遇到輝達好的財報,所以反彈的力道就會比較大,三大法人從月線到季線過程中賣了兩千億,今天台股反彈了846點,很多在跌破季線進來搶反彈的散戶都會賺到錢,這些散戶很有可能就會賣出,但是套牢在月線的散戶現在還沒有回本,所以套牢在月線以上三千億的散戶今天是不可能賣出的,有一些散戶是有做資金配置,所以他們的成本大概也會是落在今天這個位置,昨天我說過,散戶手上大概已經買了五成資金掉了,所以向下跌及反彈散戶都很有可能再進去買,一些搶反彈的散戶,也就是跌破月線進去搶反彈的散戶,這些散戶今天是有賺到3%左右,不過今天記憶體類股是趁著輝達好財報繼續出貨,輝達這種好的財報及好的展望,散戶特別容易覺得是送分題,大家可以看到股市的多變性,一個輝達的財報就能改變股市的走勢,不過台股遇到季線本來就該反彈或延著季線整理一陣子,大家看一兩周前,台股指數也是在月線附近整理了一星期左右,這一次輝達的好財報是讓台股反彈的更強勁一些,對空方外資及主力來說,他們只需要守住月線就行了,之所以要守住月線,也就是不讓指數漲超過月線,原因就是只要指數漲超過月線,那套牢在月線的散戶就解套了,短線的股市就是一買及一賣,散戶如果跑了,那三大法人就很難再出貨,所以大家就會看到指數要是重新站穩月線,三大法人都會再虛情假意的買幾天,目的就是要再把散戶引誘回來,今天台股指數收在27426點,距離月線的27756點還相差了三百多點,套牢在月線的散戶一定不可能今天賣出的,今天會賣出的散戶就是前一兩天買到的散戶,這些散戶大概能賺1到2%,因為買進後立刻就賺1到2%,所以這種反彈的情況是最容易出現散戶賣超的,股市之所以迷人,原因就是變數很多,常常會因為一個消息而讓股市忽然扭轉局勢,但外資群及主力玩的是大趨勢,所以是可以接受一兩天的不確定,因為三大法人是靠統計和散戶玩,所以就算某幾天偏離了三大法人的預期,三大法人也是能透過統計進行修正,對三大法人來說,散戶就是一頭熱,今天因為輝達財報很好,那三大法人就順著散戶的心意讓指數上漲,反彈三大法人手上還有三千五百億的部份,要是都能在兩萬七千多點賣出,三大法人還是能賣出六千五百億的效果。

今天在輝達的帶動下,台股中的AI概念股上漲了很多,台光電上漲了100元,漲幅7.51%,台達電上漲了60元,漲幅6.71%,日月光投控上漲了13元,漲幅6.2%,緯創上漲了6元,漲幅4.37%,台積電上漲了60元,漲幅4.3%,光台積電就佔了上漲480點了,光寶科上漲了6.5元,漲幅4.23%,鴻海上漲7.5元,漲幅3.27%,昨天三大法人轉成買超鴻海了,所以今天鴻海股價會上漲並不令人意外,畢竟三大法人在鴻海中出不了貨,所以就只能乖乖的拉抬及護盤,緯穎上漲130元,漲幅3.13%,廣達上漲7元,漲幅2.62%,今天台股是上漲了3.18%,所以鴻海差不多就是跟著大盤而上漲,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三大法人買了鴻海一百一十萬張之後,台股上漲個幾百點,鴻海股價也會跟著上漲,記得之前鴻海的股票都被散戶買走時,很常台股大漲五百點,就僅是上漲台積電而以,鴻海連上漲1元都很難,之所以會這樣也很好懂,三大法人那時手上又沒有鴻海股票,他們讓鴻海股價上漲對他們來說也沒有好處,所以那時三大法人根本不會去拉抬及護盤鴻海股價,現在三大法人手上有鴻海一百一十萬張的流動籌碼,現在大盤因為輝達財報好及展望佳而反彈,鴻海當然也是要跟著大盤一起反彈,不過大家可以從個股反彈看出散戶的信心,台達電及台積電中的散戶自信心是爆棚的,所以反彈的比大盤漲幅多,鴻海及廣達則是反彈的比大盤漲幅少,代表鴻海中的散戶還是相對謹慎,沒有像在台積電及台達電這樣信心爆棚,今天台股雖然大漲了846點,但三大法人卻是買超不到兩百億,這依舊是改變不了偏空主力佔優勢的事實,反正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三大法人只要賣了手上的股票,他們就是希望指數下跌,這樣散戶才會自我心理面崩潰,最終三大法人才能佈局新的波段行情,只要三大法人賣了股票,結果指數還創新高,那接下來三大法人就只能再向上去追高,這時風險就落回三大法人手上,對三大法人來說最保守的玩法就是指數長期向上,但是過程中還是能玩上漲後下跌的遊戲,反正三大法人只要賣出後,之後什麼美國經濟數據不好,路邊的小狗跌倒,這都能是三大法人摜殺指數的理由,當三大法人賣完手上波段買的股票後,這時股票就落在千千萬萬的散戶手上,籌碼面就會變的比較凌亂,只要遇到一些風吹草動,三大法人是會進場去踹一腳的,畢竟只有散戶自我心理面崩潰的人踩人及多殺多,這樣三大法人才能重新佈局波段的庫存。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20日!輝達財報好第四季展望佳全村希望!


新聞說:輝達Q3營收成長62% Blackwell銷售火熱 盤後強漲5%,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於19日美股盤後公布第三季財報,營收增速重回60%以上,超出市場預期,尤其資料中心營收亮眼,創下單季新高,激勵盤後股價上揚。輝達於周三公布截至自然年2025年10月26日的財務數據,營收來到570.1億美元,年增約62%,超出分析師預期的551.9億美元,非GAAP口徑下調整後的每股盈餘(EPS)為1.3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0%,亦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26美元,調整後毛利率報73.6%,年減1.4個百分點,大致符合分析師預期。就各項業務來看,資料中心營收來到512億美元的單季新高,成長速度為66%,遠高於分析師預期的493.4億美元,仍為公司主要成長引擎;遊戲業務營收43億美元,年增30%,略遜於分析師預期44.2億美元;專業視覺化營收7.6億美元,年增56%,超出分析師預期為6.128億美元;汽車與機器人業務營收則為5.92億美元,年增32%,遜於分析師預期的6.216億美元。執行長黃仁勳就財務數據指出,「Blackwell銷售火熱到難以置信,雲端GPU銷售一空」,尤其算力需求在訓練與推論兩端持續加速並相互疊加,兩者皆呈現指數級成長。其強調市場已正式進入「AI的正向循環」,AI生態系正在各國、各產業快速擴張,更多新的基礎模型開發商與AI新創公司湧現,走向「AI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時代。展望本季,輝達預估營收為650億美元,上下浮動2%,即637億至663億美元,區間的下緣便已超出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中位數619.8億美元;另輝達預估第四季非GAAP口徑下調整後毛利率為75.0%,上下浮動50個基點,即74.5%至75.5%。輝達周三財報公布前收漲2.85%,收報每股186.52美元,財報出爐後盤後股價一路上揚,截至本篇截稿前,漲幅達5.09%,股價來到196.02美元。

輝達第三季財報確實強勢,對台股、尤其是台積電、鴻海及整體AI概念股有以下幾點比較具體的實質影響與觀察重點:正面效應,證實AI基礎建設需求非常強勁,輝達資料中心業務單季營收達約512億美元、年增66%。這樣的強勁成長,代表「訓練模型+推論」雙端的運算需求正在加速。對台積電來說,意味著其先進製程(3奈米、5奈米等)將迎來訂單成長。台積電受惠強烈,多篇報導指出輝達財報一出,亞洲半導體股包括台積電都有明顯上漲。台積電先前也公布第三季獲利與營收創新高,AI及HPC市場份額顯著。所以輝達的好表現,對台積電是「信號」也是「觸媒」。AI概念股整體被激勵,包括伺服器代工、GPU板卡、記憶體、封裝測試等連帶受惠。台股中AI相關鏈條企業(如鴻海、伺服器廠、板卡及散熱模組)可能因為訂單預期升高而被提振。此前市場觀察到輝達的樂觀看法就帶動大盤走高。但也有注意的風險與變數,預期已被市場部分反應及估值壓力,因為輝達本次財報與指引皆超出預期,表示「好消息可能已反映」在市場中。未來若成長放緩或訂單不如預期,可能會有回調。供應鏈能否跟上+價格及議價能力的變數,就像輝達CEO提到,下一代架構(如Blackwell)銷售「火熱」但也可能受良率、生產能力、供應鏈瓶頸或地緣政治限制影響。台積電雖然受惠,但也必須面對高資本支出、製程轉換成本、競爭加劇等挑戰。地緣政治與出口管制風險,輝達在第三季財報中提及對中國市場的出口限制影響。台灣供應鏈也會受到美中科技及貿易政策變化影響。這是潛在風險之一。對台股、台積電、鴻海及AI概念股的具體影響,台積電:作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若AI晶片需求維持強勁,其先進製程訂單有機會提升。持續為整體台股半導體族群助力。報導已指出台積電第三季營收與獲利強於預期。鴻海:作為伺服器組裝、AI伺服器廠商之一,在雲端、大型資料中心採購擴張的情況下,有可能受惠。不過其訂單結構與毛利彈性需進一步觀察。AI概念股整體:從設計、晶片到封裝、系統整合、雲端服務等都可能被正向拉動。輝達這次的指引也強調「AI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生態擴張。所以台股中與AI及晶片鏈相關的公司投資氣氛可能更加活躍。結論:總的來看,輝達這次超預期的財報及強勁展望,對台灣晶片供應鏈(特別是台積電)及台股AI概念股是「正信號」。如果你在關注台股,那麼與AI基礎建設、伺服器及晶圓代工、系統整合相關的公司,可納入觀察範圍。但同時,投資也不能忽略風險—成長需持續、訂單能否轉化、毛利率變化、地緣政治及出口管制等都是潛在變數。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20日!輝達被允許出售七萬座GB300伺服器!


新聞說:超級大單來了!美國批准向阿聯和沙國出售70,000座輝達GB300伺服器,美國商務部周三宣布批准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兩家企業出售多達70,000座先進人工智慧(AI)伺服器,這對在AI競賽中有意急起直追的這兩國中東國家而言,是一項重大利多。美國商務部表示,阿聯 AI 業者 G42,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的 Humain,各自預定將獲得相當於 35,000 座輝達GB300 伺服器或同等算力的 AI 伺服器,這是輝達目前最先進的產品。輝達的競爭對手超微已和 Humain 達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作協議。GB300 伺服器內搭載輝達的 Blackwell B300 處理器,是目前相當先進的晶片。美國商務部也強調,這項交易需在兩家公司符合「嚴格的安全與通報要求」後才能正式執行,確保這些設備不會最終流向大陸及科技公司華為。這批出口許可是美國和兩國之間更大範圍雙邊協議的一環。過去數月雙方談判焦點之一,在於如何因應中國大陸相關的風險。阿聯今年已承諾要在美國投入1.4兆美元,本周造訪華府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賓薩爾曼,也積極深化兩國經貿關係。不過,川普政府內部仍有部分國安強硬派對海灣國家持續和北京往來感到憂心,認為高效能運算設備或AI系統一旦外流,可能反過來增強中國的軍事能力。美國商務部轄下的工業安全局(BIS)最近已批准多家美國企業,包括微軟和甲骨文,可在阿聯境內的專案使用這些關鍵半導體。不過,先前的出口許可並不適用於像 G42 這類阿聯本地企業。G42 由阿聯國家安全顧問、王室成員塔赫農(Sheikh Tahnoon bin Zayed Al Nahyan)擔任主席。該公司旗下事業版圖廣泛,從太空科技到國家基因組計畫都有布局。G42 也正大舉投入資料中心和雲端運算,希望在這波前所未見、湧向 AI 模型訓練與運算基礎設施的投資潮中搶下地盤。

這筆 Nvidia向阿聯與沙國出口多達 70,000 台以其「GB300 NVL72」及搭載 B300(Blackwell Ultra)伺服器系統為主的訂單,對全球AI晶片,伺服器及製程鏈有重大意義。以下我從「利多渠道」「傳導至台股」與「潛在風險及限制」三方面,分析對台積電、鴻海及台灣 AI 概念股的可能實質影響。利多渠道,訂單規模與需求確認,該訂單代表極大規模的 AI 基礎設施採購:70,000 座伺服器系統、對應最新GB300及B300架構。這顯示「新一代AI運算及推論伺服器」需求不只是存在,而正在快速落地。就技術規格而言,B300,Blackwell Ultra 是 NVIDIA 最新大型資料中心級架構。對台積電來說:其做為晶圓代工龍頭,且 B300 是採用高階製程(據資料為 TSMC 4NP 等),這是一個強烈的訂單與技術需求信號。 整體 AI 生態鏈刺激,當這類大型伺服器訂單落地,就意味著:晶片 → 封裝 →系統及伺服器機櫃設計 →資料中心設置→散熱,電力,連接網路設備整體鏈條會受益。對鴻海而言:作為系統整合,伺服器組裝大廠,若伺服器需求在中東、或全球擴大,其組裝、代工、系統交付的機會可能因此增加。對台灣 AI 概念股(如伺服器板卡廠、散熱模組、資料中心建設、AI 雲,運算服務等)也可能感受到訂單預期提升。技術與製程邏輯強化台積電競爭優勢,B300 採用的是極高階製程及封裝技術(例如 4NP、HBM3e 高容量記憶體、超高功耗伺服器架構)。台積電若能取得更多這類新世代晶片的代工訂單,將有利其長期營收與獲利成長。對台股整體半導體產業鏈而言,這是一項助力。

傳導至台股與個別企業:台積電,鴻海及AI概念股,台積電 :這筆訂單間接強化其在先進製程的市場需求。若 NVIDIA 的 B300 系列用到台積電最先進的4NP,3nm及2nm(視乎內部規劃)製程,那麼台積電可能受益訂單提升、製程稼動率提高、設備投資回報加速。鴻海:若伺服器組裝、系統整合或資料中心模組有分工給鴻海,那麼中東訂單擴大也許為其帶來國際接單機會。但須注意:伺服器訂單是否直接給鴻海需查證。AI概念股:伺服器板卡、散熱、電源模組、資料中心機櫃、網路交換設備、記憶體及HBM,高階模組、伺服器晶片供應鏈廠商等都可能因為此類訂單而看到營收及獲利預期提升。潛在風險與限制:訂單落地時間及轉化率:政府批准許可是第一步,但真正製造、交付、安裝仍需時間。且“最多 70,000座”的許可不代表立即、全部交付。是否直接惠及台商:雖然訂單大,但並非保證所有製程,封裝及組裝都在台灣完成;部分可能由其他地區或當地合作夥伴完成。台積電、鴻海是否能取得實質訂單需進一步查證。毛利,競爭及成本壓力:當製程技術越先進,成本投入越高。台積電雖有優勢,但設備、製程轉換、良率、資本支出也沉重。對鴻海來說,伺服器組裝雖機會大,但競爭激烈、利潤可能被壓縮。地緣政治及出口管制風險:中東訂單牽涉美國出口許可與監控,未來若地緣政治、出口管制變動,可能影響實施。台灣企業若被牽涉於敏感技術輸出,也可能受限。小結:這筆中東大訂單為人工智慧伺服器的需求與技術進步提供了強烈信號。對台灣來說,特別是台積電與鴻海,以及AI概念股來說,具備潛在利多:台積電可望受益先進晶片製程需求提升;鴻海及系統及伺服器鏈可望受惠伺服器組裝及系統交付增量;AI概念股的整體生態鏈亦有機會受惠。但這不是保證立刻反映營收與獲利,仍需關注「訂單何時轉為收入」「台商在這條鏈中的角色與分工」「製程轉換成本與毛利變化」等因素。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11月19日!外資出貨指數跌到季線但鴻海只能買超!序言

11月19日!外資出貨指數跌到季線但鴻海只能買超!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256.89億,投信買超台股11.05億,自營商賣超台股80.68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326.52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4000口,期貨留倉空單31047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6009口,今天台股成交4,943億,下跌176點,跌幅0.66%,收在26580.12點,電子下跌11.55點,跌幅0.73%,收在1576.25點,金融下跌11.6點,跌幅30.53%,收在2182.96點。今天外資群再出貨256億,自營商今天也出貨的很兇,合計出貨80億,三大法人今天又狂賣了326億,近29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合計賣超台股4320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5002億,外資群原本最多買超台股7800億,賣了4320億後,剩下買超3480億,三大法人原本最多買超8500億,已經出貨了5002億,剩下買超3498億,三大法人等於已經把買的58.8%股票都賣了,大家會發現一般討論區的散戶會愈來愈樂觀,只要看到利空消息時,散戶就會出來嗆聲說自己不怕或是某某新聞亂說,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也很好懂,散戶已經在近二十九個交易日中買了5002億了,當散戶買了股票後,他們當然就是希望股市上漲,但是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買了後會拉抬及護盤,三大法人賣了後會壓制及摜殺,之前我就說過了,外資群及主力只要把買的股票賣四成到五成後,大家就能看到指數開始變弱,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就是為了要去把散戶關廁所,現在散戶還不至於會恐慌,以目前散戶手上最大量的資金應該還有3498億,但從4月11日以來會賣出手上股票的人,有一些散戶有可能是有開槓桿,然後被融資斷頭,或是有部份的資金是用個人信貸,股票質借及理財型房貸借來的,加上三大法人買了八千五百億,接著再賣5002億給散戶,這一買及一賣都是需要交易稅及手續費的,而且近半年下來,很多散戶會在裡面進進出出及出出進進,這都是需要交易稅及手續費的,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呢?我常說股市中有穩贏的政府及券商,只要裡面的人交易,政府及券商就穩贏,所以股市裡的錢一定是愈玩愈少的,這時會有人說,那為什麼散戶能有源源不絕的錢進來玩呢?資金來源有幾個,一是公司每一年獲利後會配出股息,這算是真金白銀的增加,還有散戶平常會工作,他們會用勞動力去換現金,時間拉的愈長,散戶能透過工作換到資金,從外資群及主力買超八千五百億到賣出,時間也才半年多而以,散戶很多是沒有參加今年的除權息的,這是不是很好理解,在8月8日前散戶是不敢進場買的,很多公司在8月8日前都除完息了,我們能大概估算出外資群及主力能賣多少,也能估出散戶還有多少錢能買,之前大部份的股票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時,那時散戶口袋飽飽,手上有八千五百億,所以指數很容易強勢,一開始三大法人賣了一千多億,散戶買了一千多億,這時三大法人及散戶是達成共識的,就是希望股市上漲,三大法人也是希望賣高一點,散戶希望指數及股價多漲一點,所以一開始三大法人在出貨一千多億時,大家會發現指數及股價還是很強勢,當三大法人愈賣愈多後,散戶手上的資金愈來愈少,這時會有人說,三大法人還有三千多億要賣,他們不會和散戶達成共識嗎?

大家還是得了解一件事,三大法人想要在股市中賺差價,一定就是要從散戶身上賺,當大部份的散戶被套在股市中後,一定就是要讓裡面的散戶絕望,這樣散戶才會願意賠差價,要是指數一直在散戶買的兩萬七千八百點以上,這時你覺得散戶會願意賠錢賣出嗎?當然不會,散戶會自信心滿滿的說,你開高一點我就賣,大家有沒有看到最近的房市,現在賣方還是開的很高要賣,房市中的賣方目前還沒有絕望,所以還是開很高在賣,對股市中的散戶也是這樣,要是股市沒有崩跌,散戶根本不可能會絕望,也不可能割肉出場,三大法人的目的很簡單,出完貨後要進行下一次的佈局,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賣到一半以上後就要開始讓散戶套牢,接著讓指數及股價下跌,時間只要拉長,散戶就會開始感到絕望,當指數及股價愈跌愈多,散戶就會開始多殺多及人踩人,當散戶絕望到某一個水準後,散戶就需要出去療傷,而且短時間不會再進來,大家有看到8月7日前散戶一毛都不敢買的情況對吧,散戶不但不會買,而且在17306點到兩萬四千點之間一直賣,天天賣,賣不停,這樣三大法人才能買到足夠多的低成本庫存,當短線流動籌碼都落在三大法人手上時,三大法人就從兩萬四千點向上拉抬到兩萬八千五百點,之後散戶就開始中招,在兩萬七千八百點大買了三千億,在兩萬六千五百點到兩萬七千點大買兩千億,因為三大法人是賺了三成賣出,所以可以賣出1.1兆的效果,三大法人現在才賣了5002億,散戶了不起剩三千多億能買,所以拼命到底的話,散戶一定是穩輸的,就算散戶最終砸鍋賣鐵的去籌資金來買,外資群及主力還能用1.1兆的現金當保證金去借券賣出,散戶哪有可能有2.2兆的資金能買,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次散戶都只有被坑殺的份,之前我常常說錨定效應,很多人可能有聽沒有懂,當散戶看到指數最高來到兩萬八千五百多點後,接著跌到兩萬七千八百點,散戶就覺得跌了一千點,就買了三千億,當指數又跌到兩萬六千五百點時,散戶又買了兩千億,為什麼散戶會一直買呢?原因就是散戶目前的錨點是兩萬八千五百多點,而不是四月的一萬七千多點,那為什麼從4月11日以來到8月8日時散戶都不買呢?原因也很好懂,散戶那時的錨點是一萬七千多點,那時散戶看到兩萬點,覺得已經漲了三千點了,看到兩萬四千點,覺得已經漲了七千點了,所以打死都不買,後面看到三大法人一口氣把指數從兩萬四千點拉抬到兩萬八千五百點,散戶終於受不了了,散戶覺得指數只會上漲不會下跌,就衝進來買了,最近買兩千億的散戶,他們覺得終於等到指數下跌兩千點了,覺得自己撿到便宜了,但還是很搞笑的買在兩萬六千五百多點。

今天鴻海下跌1元,股價收在229元,成交量70910張,外資群買超2655張,投信買超1118張,自營商買超1962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5735張,之前我就有和大家說過了,鴻海股價如果一直下跌,大家不要以為一般的散戶會拼命買,不會有這種事的,近四個交易日下來,鴻海分別下跌11元,下跌5元,下跌6元,今天盤中最低來到226.5元,最多就是下跌3.5元,最終收盤下跌一元,結果三大法人今天是買超5735張,要是股價愈低代表鴻海愈有買進價值,散戶應該更是要買進,但鴻海股價在下跌一段後,散戶做的事是賣出而不是買進,所以之前我就說過了,外資群及主力如果想要出貨鴻海,要是沒有足夠多的散戶進來買,三大法人一定是出不了貨的,近五個交易日下來,三大法人也才賣出了四萬五千張,鴻海股價就敢下跌22元,今天三大法人看自己賣一點鴻海股價就崩跌,就要自己出面護盤了,鴻海的季線225.31元,今天最低來到226.5元,很明顯三大法人就是守鴻海的季線,像台股及其他大型權值股,外資群及主力也會在季線觀察散戶買盤力道夠不夠大,如果夠大的話,三大法人就是持續的出貨,要是季線以下散戶買超力道不夠大,三大法人就會持續的讓利賣出,這時會有人說,三大法人在台股,台積電,台達電怎麼和鴻海會有不同的動作,其實道理也很好懂,三大法人在台股,台積電及台達電已經出貨成功了,在鴻海根本就出不了貨,要是現在三大法人在鴻海中再繼續讓利,大家有沒有發現散戶在鴻海中不是買進而是賣出,這和台股,台積電及台達電完全是不一樣的,只要三大法人在鴻海中出不了貨,三大法人就會自己去守200到220元這位階,今天三大法人是先守季線,大家應該有發現鴻海的半年線已經來到197.68元了,三大法人在鴻海的季線再玩一陣子,鴻海的半年線就會來到200元以上,鴻海的年線來到182.69元,鴻海的年線均價上升的比較慢,對外資群及主力來說,在鴻海中出不了貨,就是要使出盤整大法,也就是讓鴻海的半年線及年線均線高過他們的成本180元,我在分析大盤時有和大家說,三大法人會在月線以上把樂觀的散戶接上車,接著在季線把保守的散戶接上車,之後就是在半年線及年線把悲觀的散戶接上車,散戶是由千千萬萬的投資人組合出來的,有樂觀,有保守,有悲觀,外資群及主力也是懂這道理,所以在出貨台股時,在月線以上是出貨三千億,之後在月線到季線之間再出貨兩千億,不同的價格會有不同的散戶進來買,要是保守的散戶願意在季線附近買進,那外資群及主力就不需要再讓利了,就會讓指數在季線整理一陣子,當散戶買的差不多後,一口氣再把買在季線的散戶再做關廁所的動作。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外資出貨指數跌到季線但鴻海只能買超!

2、台積電AZ廠獲利暴跌99%!

3、AI泡沫疑慮席捲信貸市場!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19日!外資出貨指數跌到季線但鴻海只能買超!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5288張,第二名的是瑞銀,買了2356張,第三名的是元大,買了2313張,第四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1394張,第五名是第一金證,買了759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美林,賣了3688張,第二名的是港麥格理,賣了2752張,第三名的是摩根大通,賣了2617張,第四名是第一中山,賣了1610張,第五名的是上海匯豐,賣了1194張。
從4月11日以來買超鴻海的前五名如下,買超第一名的美林,合計買超181,561張,平均買在185.6元,買超第二名的台灣摩根士丹利,合計買超152,512張,平均買在191.31元,買超第三名的摩根大通,合計買超143,511張,平均買在184.29元,買超第四名的新加坡商瑞銀,合計買超97,432張,平均買在191.23元,買超第五名的美商高盛,合計買超94,378張,平均買在192.1元,大家可以看一下今天瑞銀,高盛,美林及小摩在幹什麼,沒有錯,就是向下賣後再向上買,今天高盛當沖賠318萬,瑞銀當沖賠123萬,美林當沖賠16萬,小摩當沖賠44萬,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外資群及主力在鴻海中出不了貨,所以就是A外資及B主力倒貨給C外資及D主力,之後又會看到C外資及D主力倒貨給A外資及B主力,因為股票都落在這些外資群及主力身上,散戶也不會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所以三大法人只要自己不護盤,只要三大法人敢賣個五萬五千張,股價就會跌二十幾元,在鴻海法說會後,散戶有被三大法人出貨的現象,11月13日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1157張,鴻海股價還上漲1元,當天盤後我就提醒大家三大法人有出貨的現象了,但有一些投資者可能還沉浸在鴻海法說會上對AI伺服器的展望,所以一直表現的很樂觀,這就導致11月14日三大法人更是瘋狂的出貨,合計出貨了44099張,兩個交易日下來三大法人合計出貨了五萬五千多張,鴻海股價僅下跌十元,我再和散戶發出了警告,說如果再讓三大法人出貨下去,很有可能三大法人就會成功的賺三成差價,並且很有可能就會持續的出貨,到了11月17日,鴻海中的散戶終於回過神,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842張,鴻海股價就下跌了5元,這時三大法人就算是出不了貨了,11月18日三大法人合計賣超9401張,鴻海股價下跌6元,從11月13日到11月18日,三大法人合計賣超鴻海五萬五千張,鴻海股價下跌21元,這萬就不算是出貨成功了,今天鴻海股價下跌1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5735張,這也是我之前說的,只要三大法人出不了貨,他們就會回頭護盤,今天差一點跌到鴻海的季線225.31元,確實是會有一些線仙及保守的人在鴻海季線進來買,三大法人可以利用上一次鴻海跌到236元就反彈到256元這一次歷史經驗引誘散戶,所以鴻海股價如果在季線出現反彈,很有可能就會有散戶,短線客,投機客,當沖客進來搶反彈,加上這星期六及星期天是鴻海科技日,確實星期四及星期五會有短線客,投機客,融資客進來搶個帽子,接著在六日鴻海科技日發酵後,下星期一及星期二出貨賺差價。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外資群及主力的近一年玩法,從去年第三季中指數見到最高點,接著第四季開始慢慢套住散戶,第一季全力的殺散戶,套和殺兩個階段合計用了兩到三季,接著在今年第二季開始進貨,直到8月8日之前,散戶一根毛都不敢買,三大法人在8月8日前狂買了六千到七千億,之前我就說過,短線的股市就是零和遊戲,勾心鬥角,誰是最後一隻老鼠,有人賺就有人賠,從4月11日以來到8月7日,散戶只會賣出不會買進,對三大法人來說,他們就無法和散戶玩差價遊戲,所以三大法人也不需要在那漲了後跌,接著跌了後漲,乾脆就是讓指數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到了8月8日川普關稅確定後,因為短線流動籌碼都已經落在三大法人手上了,短線會賣的散戶早就賣了,剩下不會賣的散戶就是少數中的少數,所以三大法人僅花了1382億就把指數從兩萬四千點拉升到兩萬八千五百點,很搞笑的事是,散戶終於在兩萬八千點受不了而進場買了,看到指數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的散戶,他們就被勾出貪婪的慾望,就持續的進場大買,所以從10月7日到10月底,三大法人先是把兩萬四千點以上買的1382億都賣掉,散戶因為口袋飽飽,所以就一直拼命的買,最近買的成本在兩萬七千八百點,外資群及主力看到有很多散戶被騙進來了,就使出關廁所大法,讓散戶套在月線的兩萬七千八百點,沒想到散戶信心爆棚,指數硬是在月線整理了一兩周,散戶從買超一千六百億變成買三千億,這幾天外資群又使出套很大策略,常常就是賣超個六百億,不然就是賣超五百億,讓指數跌破月線,只要指數跌破月線,那套牢在月線的散戶,他們買到的三仟億一定就是無法賣出的,之前我也說過,散戶是由千千萬萬的投資人組合出來的,分成樂觀派,保守派及悲觀派,很樂觀的散戶都在兩萬七千八百點買完了,合計買了三千億,接著三大法人就是要去接保守派的上車,有可能就是跌破月線,季線時接保守派的散戶上車,今天指數跌到26580點,距離季線的26373僅相差兩百多點,這時就會有一些保守的散戶開始上車,散戶會想,哼哼,跌到季線了,終於讓我等到了,指數等於跌了兩千點了,我要進去衝一波了,這就僅是保守散戶剛上車,要是保守散戶的買盤力量夠大,那外資群及主力就會虛情假意的反彈一下,讓散戶買高一點點,畢竟三大法人賣的愈高賺愈多,有一些保守的散戶看到跌下來,他們也是擔心到嘴的鴨子飛了,也就是散戶會怕指數跌下來後又馬上漲回兩萬八千五百點,所以在季線反彈一下,就會有一些線仙,散戶,短線客,投機客上車,外資群及主力就能順利出更多的貨,現在指數還在26580點,外資群及主力隨便賣都是發大財,外資群及主力現在就是在旁邊笑著散戶,心裡會想著,散戶什麼廢物個性,兩萬四千點以下打死不買,結果兩萬七千八百點和我火拼買了三千億,這幾個交易日又跌了一千點,散戶又進來買了兩千億,三大法人都笑了,沒想到在兩萬六千五百八十點之前就能出貨五千億以上,對三大法人來說,散戶套在高檔,不論之後AI產業多好,這麼好的一付牌一定要好好的玩,散戶的成本很高,代表殺下來會很有肉,散戶現在還沒有買完,所以還是有一點底氣,我猜指數在季線附近整理或反彈一些,散戶差不多就會買掉八成到九成的資金,之後就是要去半年線及年線接悲觀的散戶上車,一些不服氣的散戶,當指數跌到半年線或年線時,他們就會開始不服氣的使用槓桿,什麼個人信貸,股票質借,理財型房貸或融資通通都會拿出來用,外資群及主力雖然買了八千五百億,但賺了三成差價賣出,可以賣出1.1兆元,所以散戶再怎麼和三大法人硬拼,散戶鐵定是會輸的,加上三大法人賣了1.1兆後,他們還能向一些軟蛋借股票出來賣,三大法人手上有1.1兆的現金當擔保品,就能去借股票出來賣,所以可以賣出兩兆以上的效果,散戶之前手上有八千五百億,最近已經買了近五千億了,剩下的資金已經不多了,當散戶手上沒有資金,結果指數持續下跌,散戶就會開始使用槓桿,三大法人想要賺到恐慌財,最好的方法就是散戶歐印加開槓桿時恐慌,重點是散戶只要在那時恐慌,通常都是會賠四成,五成,六成,甚至是七成資金的,只要散戶賠這麼多錢後出場療傷幾個月,那散戶就一輩子都賺不回去了,大家看四月十一日散戶出去療傷,差不多是九月到十月才開始進場的,療傷了五到六個月,當散戶又進來時,指數已經上漲三成多了,散戶在下跌時賠了三成,四成,五成甚至是六成,之後指數不但漲回去,而且還多漲了一兩成,散戶現在再買,資金就是少的可憐,我舉一個例,你有100萬元,賠了30萬,40萬,50萬,60萬後出去療傷,當股價又漲回原本的位置,甚至再多漲兩成,那你手上就僅剩50萬元,就只能買當初一半不到的股票,那你怎麼可能賺的回來。

昨天說散戶還有兩千億左右的子彈,我是幫散戶打了折,三大法人賣了四千六百億,原本散戶手上有八千五百億,有一些散戶是被斷頭,有一些賣出後會去還個人信貸,股票質借,理財型房貸,所以我預估散戶還有約兩千億左右的資金能買,持有這些資金的散戶會是保守派及悲觀派,畢竟會在月線以上都不買的,這些散戶就是比較保守及悲觀一點,就是要看到跌到季線,半年線或年線才會買,我觀察散戶行為好一陣子了,當散戶打光手上的現金後,有的會說舊的戶頭找到錢,不然就是某某戶頭有定存,還有保險能解約,不然就是哪家個人信貸利率好便宜,接著就是某某券商又推股票質借,還有房屋貸款利率好低,散戶現金還沒有買完,現在還是很搖擺,說哼~來啊,跌了我就買,誰怕誰,現在散戶不會有一絲絲恐懼的心,有的就是生氣,不爽,不服氣,但嘴巴很硬說來啊,有本事下跌我就再買,這兩三成資金還是要先讓他們買完,買完後就會開始懷疑人生,接著再跌就是開槓桿了,等到賠三成,四成,五成,六成,就會開始上網找大神救命了,後面美國開經濟數據這種垃圾資訊都能讓美股及台股跌一千點,股市都這樣玩幾次了,看到我都煩了,不過股市長期是會向上的,但大部份的散戶喜歡自作聰明,他們就是想要在上漲時多賺一點,在下跌時少賠一點,然後就是在股市中進進出出,不然就是出出進進,時間久了後,他們的報酬率卻比不上買0050,買大盤,買台積電,買鴻海的長期投資者,大部份的人都知道長期股市必勝,但大部份的散戶就是要求快,不然就是要和別人比誰賺的多,有一些則是有自我心理面弱點,鴻海股價漲到265元,接著跌到229元,這樣跌了36元,一些散戶就會在那演內心戲,覺得好痛苦,在那想著自己在265元賣出,在229元再買回,這樣成本就能降低36元,我常和大家說,股市中有穩贏的政府及券商,他們在投資人做交易時會收手續費及交易稅,所以政府及券商是穩贏的角色,三大法人則是會用統計的方法玩,大家看我近幾個月分析三大法人的玩法,我和大家說了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了,我說外資群的成本在兩萬一千點買了三分之一,在兩萬一千點到兩萬三千點買了三分之二,外資群在兩萬七千八百點已經成功出貨三千億,又在兩萬六千五百點到兩萬七千五百點出貨兩千億,但散戶還是不信邪,散戶堅信自己能買最低及賣最高,但指數從低點到高點,都是三大法人交易出來的,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是散戶買的,當夠多的散戶買了後,大家就會看到外資群賣了三千億,四千億,甚至是五千億,當三大法人賣了手上的股票後,三大法人何必再去拉抬指數,這也是為什麼散戶會覺得自己很倒楣,買了就下跌,賣了就上漲,在10月7日之前,散戶不太敢買,指數就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10月7日之後,有夠多的散戶敢進來買了,向三大法人買了五千億,結果指數就一直跌,天天跌,跌不停,之前有人說我不懂短線,只會在鴻海中抱上抱下,最近我把三大法人的玩法分享給大家聽,最近幾個月三大法人的玩法和我說的不能說差不多,只能說完全一模一樣,那我就要問大家一件事了,你看懂這些東西後,你能賺的比價值投資者更多嗎?我相信也只有少數幸存者能賺更多,大部份的散戶只要玩短線,最終都是會輸給三大法人的統計策略,所以不要來和我嘴砲你短線多厲害,覺得我不懂短線,要是這幾個月有認真看我分析的人,你只會覺的我說我能短線未嚐一敗,絕對不是隨便說說的,我是真的看的懂三大法人玩法及大方向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19日!台積電AZ廠獲利暴跌99%!

新聞說:台積電亞利桑那廠( AZ廠)原被視為美國重建半導體製造能力的重要象徵,但依據台積電第三季財報,美國子公司單季僅獲利約新台幣4100萬元,與上一季的42.32億相比幾乎呈現跳水式下滑。科技媒體《Wccftech》直言,美國廠營運成本節節攀升,使獲利遭到大幅侵蝕,為「美國製造」的前景澆下一盆冷水。報導指出,外界原先期待台積電能協助美國建構更完整的本土供應鏈,但美國業務本季獲利驟減,主因在於公司正全力投入美國建廠與量產計畫,同時,美國端也導入高階製程節點,相關設備與人力需求龐大,使營運成本比預期更高。台積電當初大舉赴美投資,除了客戶對美國製造的偏好之外,更與川普回歸後的政策推動有關,然而如今顯示,在美國打造完整晶片供應鏈的代價比許多人想像得更沉重。亞利桑那的首座工廠對台積電而言是一大成功,因為其主要生產「相對成熟」的製程節點。但隨著人工智慧(AI)需求激增,客戶需求也同步增加,意味著台積電必須迅速調整生產。由於先進製程設備昂貴,建廠與調校週期又長,相較負責成熟製程的一廠,二廠初期恐難對獲利有明顯貢獻。美國供應鏈與營運成本挑戰業界分析指出,美國在供應鏈成熟度、技術人才培育、設備維運等面向仍不及台灣與日本,加上大量台籍工程師必須外派支援,使得整體營運支出遠高於海外其他據點。由於推動3奈米及更先進節點需要更多資源,台積電在美國的業務獲利比率相較其他地區恐將持續偏低。台積電預計2027年在美國啟動3奈米量產,也正評估包含GAA與Backside Power技術在內的2奈米節點可行性,若一切順利,美國廠將在全球先進製程版圖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未來台積電美國廠愈多完工後,台積電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是否會被影響?鴻海及AI概念股近期也在美國投資蓋工廠,會不會和台積電有一樣的問題?

問題一:台積電美國廠愈多完工 → 毛利率、營利率、獲利是否會被影響?

答案:短期會被拖累,中長期影響有限,但不會提升獲利。原因分三點:美國製造成本永遠比台灣高(結構性問題、無法改善),美國設廠成本比台灣高出 40%~70%(台積電自己講過)。主要原因:人力成本高 → 工程師年薪動輒 200~300 萬台幣以上,建廠工人短缺、技術成熟度不夠 → 工期拉長、加班費上升,設備維護成本更高(供應商不在地),法規複雜,時間成本昂貴,這些都是不可逆、無法改善的結構性成本。因此:美國廠量產越多,越會稀釋台積電的整體毛利率。先進製程(3nm)初期量小導致毛利率一定偏低,新節點剛量產時:良率低,設備折舊壓力巨大,客戶量不大,毛利率會比台灣同節點低 10–15 個百分點以上,這正是為什麼:台積電「成熟製程」美國廠(以前的 AZ1)還 OK,但「先進製程」美國廠(AZ2 3nm)獲利掉到只剩4,100萬(前季42億→只剩1%),這是合理、可預期的,不是台積電經營不當。美國廠愈多台積電長期毛利率「上限被壓低」,目前台積電的毛利率區間為:52%~55%:台灣做的主力製程,40%~45%:美國製造成本結構,35%~40%:初期先進製程(3nm、GAA)在美國的毛利率,假設未來美國出貨佔台積電 15~20%,則:整體毛利率長期落在 50%~53% 是合理區間,(比現在略低,但不會崩盤),問題一:結論(給你一行最清楚的答案),台積電美國廠越多,毛利率會被稀釋,但不會讓台積電走下坡;只是獲利不會像全在台灣那麼亮眼。

問題二:那鴻海、AI 伺服器概念股在美國建廠,會不會遇到同樣問題?

絕大部分不會,因為:他們的「製造模式」與「成本結構」不同。這裡是關鍵差異:鴻海與台積電是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收入模式,台積電利潤高(毛利率52%),鴻海、AI伺服器代工利潤非常薄(毛利率5~7%)。成本結構,台積電設備折舊佔比超高,鴻海、AI伺服器代工人力成本、組裝為主。亞洲vs美國成本差,台積電差40~70%對獲利影響巨大,鴻海、AI伺服器代工差20~30%,以「轉嫁」為主。價格調整能力,台積電中等(靠技術),鴻海、AI伺服器代工非常高(全部轉嫁給客戶)。客戶依賴台積電技術,鴻海、AI伺服器代工客戶自己要求美國製造。AI伺服器組裝(鴻海、緯穎、廣達)成本都可以「轉嫁給客戶」,例如:NVIDIA,Microsoft,Meta,Amazon,當花費因美國建廠而上升時:客戶出錢,不是他們出錢,代工廠負責 manpower + 組裝而已,不負擔折舊,所以不會像台積電那樣被毛利率拖垮。台積電是「資本密集」,鴻海是「人力密集」,台積電一座 3nm 廠 → 150–200 億美元,AI 伺服器組裝廠 → 10~25 億美元(差十倍),ASIC + HBM 也是:晶片廠折舊重,伺服器廠折舊輕,所以:美國成本差異對台積電影響巨大,對鴻海只影響到人力成本,多個 10–20% 可轉嫁,AI 伺服器在美國「是客戶要求」,所以客戶會吸收成本,例如 NVIDIA 的 Jenson Huang 說過:「供應鏈在哪裡,我們就在那裡造」,意思是:要美國就美國,要日本就日本,錢會補給供應鏈,而且:AI伺服器缺貨 → 願意付更高溢價,客戶對成本敏感度反而低(尤其美國政府補助 AI infra)。 問題二結論(最短、最清楚的一句話),鴻海、緯穎、廣達等 AI 伺服器代工在美國設廠,不會出現像台積電 AZ 廠的獲利崩跌;因為成本可完全轉嫁給客戶,且折舊壓力極低。最終精華版結論,台積電 → 美國設廠會拖累毛利率,因為高資本密集 + 不可轉嫁成本。鴻海、AI伺服器供應鏈 → 整體不會受重傷,只是短期成本上升,長期會由客戶吸收。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19日!AI泡沫疑慮席捲信貸市場!

 

新聞說:AI泡沫疑慮席捲信貸市場,科技公司債退單率暴增,席捲全球金融市場的低迷情緒,正蔓延到信貸市場,從投資級公司債到垃圾債,所有債券的風險溢價都徘徊在數周以來的高點,彭博18日報導,投資人看到多檔企業債公布最終定價後,本周一撤回約40%的訂單,退單比率異常的高。另有一筆投資級公司債上周直接取消發行,在該市場實屬罕見。同時,在槓桿貸款市場中,銀行難以順利出售一些與收購相關的債務。信貸市場還稱不上恐慌,估值仍接近數十年高點,但資金經理人表示,市場正變得愈來愈謹慎。標普500指數周二連續第四天下跌,是8月以來最長連跌紀錄。今年帶動美股上漲的科技公司正在下跌,投資人擔心人工智慧無法完全兌現市場高昂的期待。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投資組合經理說:「有一些跡象顯示可能存在成長問題,但並未反映在債券殖利率上。」這可能也是債券投資人日益謹慎的原因之一。最近幾周,基金經理人大量搶購科技債券:所謂的「超大規模雲端業者」今年已發行約1210億美元的高評級美元公司債,遠高於過去五年平均每年約280億美元,根據美銀策略師,其中約810億美元都在9月以後發行。CapitalGroup投資組合經理BrianWong說:「這波供給規模遠超過過去幾年的數量。市場開始質疑:誰會是贏家?誰會是輸家?這些投資的回報會是什麼?」投資人謹慎情緒在周一的債券銷售中展露無遺。亞馬遜發行150億美元債券,最初吸引約800億美元投標,但在定價公布之後,訂單縮水至約470億美元,跌幅超過40%。如此大的退單幅度非常罕見,在一般情況下,通常只會流失約20%訂單。當天另外三筆債券發行,也都出現訂單大幅滑落的類似情況。市場目光也集中在即將在美國周三盤後公布財報的輝達:該公司釋出的財務展望,可能成為AI投資的風向球。高盛資產管理公司的多元資產負責人LindsayRosner說:「我們即將獲得重要資訊,以檢驗當前的估值是否合理。了解AI現況、以及這些公司是否仍入不敷出,都非常重要。」信貸市場還出現其他初步的恐慌訊號。通常具有流動性的最低評等、即CCC級的債券,周一殖利率上升至10.38%,為8月下旬以來最高,這類債券的風險溢價也擴大至約三個月高點。反映高收益債風險的MarkitCDX北美高收益指數下跌至約106.4,為6月以來最低。AppliedDigital本月稍早發行一筆23.5億美元的五年期債券,價格一度跌破1美元面額,最低達到94美分,之後回升至約96美分。該債券最初的發行價格為97美分,為折價發行。儘管市場出現這些疲弱跡象,彭博的指數顯示,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平均利差周一仍約為83個基點,遠低於過去十年平均值的117個基點。對一些投資人來說,這正是癥結所在:公司債估值過高,能提供的上漲空間有限。PineBridgeInvestments全球多元資產主管MichaelKelly說:「我們從利差中得到的報酬極低,因此對公司債並沒有太大興趣。我們正處於一個技術劇烈變動、快速演進的世界。」

這波債券市場的反應其實揭示了AI產業進入「第二階段」:從狂熱到實質驗收期。我用最清楚的方式幫你整理:這代表市場在擔憂AI泡沫嗎?答案:部分是,但不是全面性泡沫。比較接近:投資人開始擔心AI的「短期經濟回報」可能低於前期想像。為什麼出現退單潮?因為:科技公司債供給量在短期暴增(9月後爆大量發行),今年雲端大廠已發行1210億美元科技債,是往年平均的4倍以上。市場一下子「吃不完」。利率高、現金價格高,企業負擔上升導致投資人要求更多報酬(更高利差),AI的巨額資本支出正在壓縮企業自由現金流,Microsoft、Amazon、Google、Meta全部的資本支出都在飆升,但這些資本支出的回報目前「沒有人能確定時點」,市場開始質疑:AI的回本期會不會比較長?所以債券投資人退單不是因為「AI 完蛋了」,而是認為:短期回報風險大於願意承擔的風險。AI 真的有泡沫嗎?分兩段回答最清楚:第一段:算力層(GPU、伺服器廠), 確實有「短期泡沫風險」,原因:NVIDIA GPU 訂單過度集中、供應鏈全數投入,雲端大廠資本支出過高,小型新創大量燒錢買GPU,但沒有商業模式,許多資料中心的利用率沒想像中高(大量 idle 資源),這部分確實有可能出現「資本投資過度」,類似 2000 年光纖泡沫。 第二段:應用層(AI產品、企業SaaS)造成真正的獲利還沒開始,目前AI的商業價值分歧很大:有清楚獲利能力的:Copilot商業訂閱,AI客服,AI開發工具,AI效率工具,這些有「明確替代人力成本」導致有實質效益。仍看不清獲利的:AI Agent,AI模型訓練新創,AI基礎設施(大量GPU租用),AI資料中心初創公司(很多會倒),很多公司還找不到明確的商業模式。AI產業的終極問題:投資回報(ROI)能不能支撐巨額資本支出?關鍵答案:1.AI長期一定能帶來巨大利潤(但集中在少數贏家),NVIDIA,微軟,Google,Amazon,Meta,這些巨頭擁有平台、資料、雲端生態系,且可以把AI成果直接變成收入。2.中小企業、AI新創導致90%無法回本,GPU租金太貴,缺乏資料,商業模式不穩,客戶端壓力大、轉換成本高,這部分產業一定會出現淘汰潮。3.資本支出的成長速度已經高於獲利增速,市場擔憂點就在這裡,投資人擔心:若資本支出增加太快,遠超過AI服務產生的現金流,就會形成「現金流空窗期」,影響債務評等。這是本次退單潮最大的核心原因。簡單總結你的問題:Q1:市場擔憂AI泡沫嗎?擔心短期泡沫(尤其是GPU及資料中心過度投資),但不認為AI長期是泡沫。Q2:AI是否能帶來正面的企業獲利?長期會,而且幅度巨大,獲利最集中在「平台與雲端大廠」、並不是整個科技產業都能賺。Q3:資本支出太大會拖累企業獲利嗎? 短期會(現金流趨緊導致債券市場緊張), 中期取決於 AI 的實際需求, 長期巨頭會獲利,中小企業會被淘汰。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11月18日!外資套住散戶後加速出貨鴻海跟跌!序言

11月18日!外資套住散戶後加速出貨鴻海跟跌!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485.38億,投信賣超台股33.51億,自營商賣超台股191.42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710.31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3521口,期貨留倉空單35047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8814口,今天台股成交6,417億,下跌691.19點,跌幅2.52%,收在26756.12點,電子下跌46.42點,跌幅2.84%,收在1587.8點,金融下跌22.18點,跌幅1%,收在2194.59點。今天外資群又瘋狂的出貨台股485億,近28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合計出貨了4063億,三大法人合計出貨了4678億,外資群之前最多是買超7800億,賣了4063億後,剩下買超3737億,外資群已經把買的52%股票賣掉了,三大法人原本最多是買超八千五百億,已經賣出了4678億,剩下買超3822億,大家要記得一件事,現在我這樣算是為了計算散戶還有多少錢能買,不是三大法人還能賣出多少股票,這不是很好理解呢?三大法人當初向散戶買了八千五百億,散戶拿到錢後有可能去買傳產股,電信股,美債ETF,不然就是放定存,有一些是因為被斷頭或維持率有問題的,這些人資金還給銀行後就沒辦法再買了,還有一些人就像我們一樣,把手上的槓桿在高點去掉,錢也是拿去還給銀行了,這些錢不會再進股市中了,所以散戶最多能再買3822億,我覺得至少是要打個八折,所以散戶了不起剩下一兩千億能買,而三大法人買了八千五百億後,是賺了三成賣出的,所以可以賣出11050億的效果,三大法人賣了4678億後,之後還是有6372億能賣,這個數字會隨著指數下跌而變少,原因也很好懂,因為指數跌下去後,三大法人剩下的部份就沒有賺三成了,就沒有辦法賣出這麼大的效果,不過三大法人最終要打給散戶死是很簡單的,這籌碼力量是不對稱的,散戶想要和三大法人硬拼,最終一定是會感到絕望的,之前我就有提醒過大家了,外資群及主力賣了一半掉後,他們就會加速壓制及摜殺,前一陣子外資群發動對散戶的關廁所,也就是指數跌破月線,以一般散戶的習慣來說,他們就是會不服輸,死凹,攤平及加碼,大家看散戶的個性,我們就當散戶當初賣了八千五百億,之後也能買八千五百億,指數也才從兩萬八千五百點跌到兩萬六千七百多點,散戶就已經買55%的資金了,要是扣掉一些被斷頭,還銀行的資金,大部份的散戶已經買了七成以上的資金了,這就是統計的威力,當初散戶在兩萬四千點以下打死不買,結果竟然在27800點買了3000億,這兩天是在26700到27600點買一千億,大家還記得外資群的成本嗎?在兩萬一千點買了三分之一,在兩萬一千點到兩萬三千點買了三分之二,外資群在27400點賣了4063億後,這部份是賺三成,所以外資群目前的成本早就降到兩萬點以下了,而散戶僅在兩萬六千七百多點就買了七成的資金,這也是為什麼散戶常常會被當韭菜割,直到今天為止,我敢和大家說,散戶一定還沒有絕望的,因為他們手上大概還有三成的資金。


當散戶平均手上還有資金時,他們說話特別有底氣,他們會說,哼,誰怕誰啊,敢下跌我就敢買,快點下跌讓我買啊,好開心,這是一般散戶在那吹哨子壯膽會有的行為,差不多再下跌一千點的話,散戶手上就沒資金了,這時他們就會開始收斂一點,希望指數不要再下跌了,但那時指數也才25765點,大家還記得外資群的成本及還能賣多少嗎?試想一件很簡單的事,外資群及主力如果想要在短線賺錢,那他們要怎麼賺呢?沒有錯吧,就是讓散戶自願賠錢,現在你覺得散戶會自願賠錢嗎?現在當然還不會,現在散戶還跩的二五八萬,哪有可能會絕望的賠錢,正所謂魂是英雄錢是膽,散戶手上還有兩三千億,所以散戶現在還渾身是膽,還在想要和外資群及主力一決高下,外資群現在如果就回頭買,散戶也不一定願意便宜賣給外資群,這樣外資群及主力怎麼可能賺到差價,所以一定就是要讓指數再下跌,散戶再把手上的兩千億拿進來買,接著慢慢的讓散戶套在股市中,只要看到散戶沒錢,就加速下跌,那時所有的流動籌碼都在散戶手上,外資群手上會有1兆以上的現金,外資群只需要去向一些軟蛋借股票來放空,這樣能再多賣出1兆的股票,散戶就算砸鍋賣鐵,硬接到八千億到1兆元股票就懷疑人生了,更不用說再去接外資群放空的1兆元,當股票都不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時,他們就會開始放壞消息,並且趁著國際股市下跌而摜殺,大家也是知道的,散戶就是一盤散沙,只要下跌超過散戶的臨界點,散戶就會開始恐慌的賣出,因為外資群及主力是一層套一層,散戶的平均成本都不同,最終就會引發多殺多及人踩人的骨牌效應,之前我和大家說外資群的大方向,但有一些散戶只看短期幾天的股市漲跌就敢出來嗆聲,看到忽然下跌後上漲,散戶就在那搖擺倪倪的說,哼,外資群及主力哪有你說的這樣,結果時間拉長後,外資群及主力就如我說的這樣做,之所以外資群及主力會這樣做,其實也不是我多神,單純就是這樣做才能賺走散戶身上的錢,短線本來就是勾心鬥角,你死我活,誰是最後一隻老鼠,有人賺錢就有人賠錢,如果外資群及主力不讓散戶感到痛苦,那三大法人怎麼可能賺錢,要是散戶不賠錢,那三大法人的錢是要從哪賺來,所以三大法人最大的目標就是低買及高賣,接著就是制訂策略去執行,會有人說我只會價值投資抱著不動,我就把三大法人的策略說給大家聽,大家這幾個月聽下來後,有沒有發覺外資群及主力都如我預料的這樣做,這其實沒啥了不起的,大方向鐵定是不變的,關鍵就是細節要怎麼演,很散戶不會像我這樣看大方向,所以他們永遠都覺得股市是坑殺人的地方,確實短線的股市就是騙人的地方,唯有價值投資,你買進一檔有價值的公司,然後一直持有,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可觀的財富,當你了解三大法人的策略後,你就不會常常在悲觀時賣出,樂觀時買進,之前鴻海股價在160元以下時,我說你可以買,那時外資群鐵定是想買的,當鴻海股價淨值比來到2到2.5倍時,你不一定要再買了,還能把手上槓桿去掉,因為那時三大法人就準備收割了,我看的股票很多,三大法人那時早在別檔股票成功出貨了,三大法人一直在鴻海中出不了貨,所以才會把鴻海股價一直向上拉抬,最近外資群及主力出了一半的台股,接下來就是台股中的散戶會被整到懷疑人生的時刻了。



從10月8日到11月3日,外資群發現可以順利出貨,而且指數還能從27063點漲到28554點,外資群就果斷的出貨了1615億,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當外資群成功的出貨1615億後,外資群就使出關廁所大法,指數就從28554點下跌到最低27373點,不過散戶那時口袋還飽飽,當天指數收在27717點,接著從11月4日到11月13日,外資群再出貨1434億,指數在27800點整理,這時外資群已經合計出貨三千億了,散戶平均是買在27800點,上星期五外資群使出第二次關廁所大法,狂賣台股603億,三大法人狂賣839億,指數下跌了五百點,星期一指數盤中反彈了三百多點,最終收在僅上漲49點,昨天我就說過,要是指數連續兩天下跌,這會引來散戶及偏多主力進場護盤,但先上漲324點最終僅上漲49點,這可以讓一些三心二意及意志不堅的外資群有個出貨的機會,今天指數又再大跌了691點,指數收在36756點,上星期五前散戶買了三千億,星期五指數大跌五百點就讓散戶平均賠了2%,星期一後散戶累計買超台股近四千億,之前我就說過了,三大法人最多累計是買超八千五百億,當三大法人出貨四成到五成後,就會開始進來摜殺,對三大法人來說,股市要有波動才會有輸贏,散戶前一陣子都覺得股市很好賺,又通通不要工作了,對這社會來說,不能讓所有的人都不需要工作,所以指數一定會上漲後下跌,接著下跌後上漲,三大法人也是持續用統計的策略在裡面收割散戶的辛苦錢,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散戶這種生物很搞笑,在兩萬四千點以下,也就是八月八日之前,散戶一毛都不敢買,三大法人就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指數就天天漲,一直漲,漲不停,從八月八日之後,因為短線流動籌碼都被三大法人買光了,三大法人就僅花了1382億就把指數從兩萬四千點拉抬到近兩萬八千六百點,前一陣子外資群及主力把在兩萬四千點以上買超的1382億股票賣掉後,我就警告散戶要小心了,那時差不多就是10月底到11月3日之間,指數還在兩萬八千點,那時我就說散戶自信心爆棚,我也拿出台積電,台達電給大家看,說外資群及主力已經在這幾檔股票出貨成功了,當外資群對散戶進行關廁所前,我就和大家說接下來三大法人一定會去關散戶廁所,畢竟外資群好不容易套住散戶了,不可能讓散戶跑掉,之前會有人說我只會價值投資,說我不懂短線,很搞笑的事是,我以前是靠玩短線賺錢的,而且七年下來未嚐一敗,我看得懂短線三大法人想幹嘛,但散戶要是透過知道三大法人會幹嘛而買進賣出,我不認為散戶能賺到很多錢,從2019年以來,要是你持續有錢就買,沒錢就抱,就接受股市的波動,最終你是能賺到對你人生有意義的財富,我給一般投資者的大方向,也就是鴻海在股價淨值比0.85到1.1倍時,你眼睛閉著就買,你可以薪資,獎金,股息,個人信貸,股票質借,房屋貸款再投入,到了股價淨值比1.5倍以上,我說不要再使用金融槓桿了,當鴻海股價漲到股價淨值比2到2.5倍時,我說除了不要使用槓桿,你最好也把手上的槓桿去掉,這種大方向的操作,你才有可能賺到錢,不然4月11日到今天,就算我看的出來三大法人會怎麼做,就算散戶完全照做,我也不認為散戶能賺到什麼錢,正常來說短線客本來就很難戰勝三大法人,畢竟三大法人都是用統計在做股價取樣,散戶每天都在那幻想買最低及賣最高,大家有看到三大法人從4月11日到11月18日的玩法吧,是不是就很簡單,大方向來說策略很簡單,但過程中多了很多次的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很多散戶不懂大方向的概念,他們很容易中了錨定效應,也就是看到鴻海股價最高漲到265元,看跌到230元就覺得好便宜,覺得已經跌了30元了,還有台達電最高漲到1085元,今天跌到898元,覺得跌了快兩百元了,覺得好便宜,我是不懂台達電哪兒便宜了,散戶很容易中錨定效應,他們的資金也很容易在台達電從1085元下跌時買光,大家看外資群在台股中的玩法,從10月8日開始出貨,到11月17日就出貨了三千六百億,三大法人出貨了近四千億,台達電的月線是932元,大部份近一個月買台達電的人,就算你做了很平均的資金配置,你的成本一定是在932元,幾個星期前我就和大家說過,外資群根本沒有買任何一張成本在470元以上的台達電,我也提醒過大家外資群沒有買過任何一張成本在1100元的台積電,結果外資群在台積電1470元時出貨了十六萬張,大概就是賺了三成的差價,真的就是發大財,至於三大法人平均是在鴻海180元買了一百一十萬張股票,三大法人根本就出貨不了鴻海,之前我也有提醒過大家,三大法人因為在台股,台積電,台達電及其他大型權值股都出貨很順利,後面有可能就是犧牲掉鴻海這一檔,畢竟大趨勢三大法人都已經成功了,也不可能為了鴻海一檔出不掉而毀了一整個佈局,三大法人很有可能就是鴻海乾脆不要賺,也就是最終平均出貨在180元,這樣三大法人還是能全身而退,只要三大法人在鴻海兩百四十幾元,兩百三十幾元能多賣個幾萬張,這樣就能很有效的降低他們自己的成本,也就是能把剩下的庫存成本降到160到180元,最終就算賣在160元,三大法人也不會賠錢,但只要三大法人願意用180到200元賣鴻海,我敢說會有很多散戶進去買的,外資群不致於會賠錢,就只是在鴻海中賺不到三成的差價,了不起就是小賺個5到10%。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外資套住散戶後加速出貨鴻海跟跌!
2、鴻海宣布攜手輝達打造算力中心!
3、蘋果10月中國銷量大增37%!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18日!外資套住散戶後加速出貨鴻海跟跌!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元大,買了1679張,第二名的是瑞銀,買了1267張,第三名的是元富,買了646張,第四名的是富邦,買了640張,第五名是統一台中,買了359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美商高盛,賣了7428張,第二名的是永豐金,賣了2072張,第三名的是美林,賣了1692張,第四名是花旗環球,賣了1033張,第五名的是永豐匯立,賣了1001張。

今天外資群狂賣台股485億,三大法人大賣台股710億,外資群賣超台積電15668張,今天台積電平均成交在1415元,所以外資群賣了台積電221.7億,外資群今天賣超鴻海8250張,今天鴻海平均成交在232元,所以外資群賣超鴻海19.14億,這時會有人覺得奇怪,台積電及鴻海是台股第一大及第二大權值股,外資群在台積電及鴻海僅賣超了240億,那還有245億是賣超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外資群今天賣超的前六名,外資群賣超第一名的是元大台灣50,合計賣超128,358張,外資群賣超第二名的是華邦電,合計賣超92,467張,外資群賣超第三名的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合計賣超53,781張,外資群賣超第四名的是台新新光金,合計賣超31,824張,外資群賣超第五名的是元大高股息,合計賣超26,282張,外資群賣超第六名的是元大台灣價值高息,合計賣超25,665張,看完後發現外資群又偷偷的賣超0050,今天0050平均成交在60.68元,外資群賣超128358張,外資群合計賣超0050約78億,光台積電,鴻海及0050就賣超了318億,這樣就合理了,0050持有台積電六成,所以外資群賣0050約78億,等於就是賣台積電46.8億,今天外資群賣超第二名的是最近最火熱的記憶體股華邦電,賣超了92467張,今天華邦電收在61元,所以外資群賣超華邦電約55億元,今年由於台積電上漲,所以帶動市值型ETF上漲,加上高股息ETF這一兩年表現的要死不活,很多散戶就把高股息ETF賣了去買市值型ETF,這就造成市值型ETF有非常大的買盤,大家看高股息ETF股價已經跌到七月時的位置的,這就是之前散戶常常在罵鴻海的地方,就是上漲非常慢,下跌跌第一,台積電及市值型ETF股價還在高檔,結果高股息ETF股價卻已經跌到往生了,今天台積電下跌40元,股價收在1405元,成交量48404張,外資群賣超15668張,投信買超476張,自營商買超748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4444張,從10月8日到今天,外資群合計出貨了台積電167353張,賣了台積電2426億。今天鴻海下跌6元,股價收在230元,成交量77859張,外資群僅賣超8250張,投信賣超1348張,自營商買超197張,三大法人僅出貨9401張,三個交易日下來,鴻海股價下跌22元,三大法人僅出貨了55252張,這就回到之前三大法人出不了貨的情況了,之前三大法人賣不到兩萬張鴻海股價就跌7到8.5元,也就是說賣六萬張的話會下跌21到25元,近三個交易日下來,三大法人也僅出貨了5.5萬張,鴻海股價就下跌了22元。
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外資群及主力就是向上打一個高檔錨點,也就是讓鴻海股價上漲到265元,接著能玩的招式就比較多了,我一直提醒大家三大法人的成本約180元,鴻海股價在265元時,外資群可以把鴻海股價殺到220到240元,這樣還是能賺40到60元,等於還是能賺22到33%的差價,那時也許會有散戶不相信,覺得怎麼可能鴻海股價會跌到220到240元,真的沒什麼好覺得不可思議的,外資群之前成本在160元,就在200到220元玩過很多次花樣了,只是那時三大法人在台股還沒有出貨成功,所以還是能繼續向上拉抬,當三大法人把鴻海股價拉抬到265元時,三大法人的成本提升了20元,也就是來到180元,近一個月我每天提醒大家三大法人已經在其他大型權值股出貨成功了,如台積電及台達電,這些個股都是賣了十幾萬張,而且都賺三成以上的差價,唯獨就剩鴻海無法出貨,當外資群及主力在台股大型權值股出貨成功,這趨勢已經形成了,三大法人也不可能僅為了鴻海一檔再去逆勢向上拉抬,所以三大法人還是有可能在鴻海中不賺錢的賣出股票,反正三大法人會買期貨空單,接著用現股用力的向下砸,整體上外資群還是能賺到兩成到三成的差價,這樣還是算大出貨大成功,之前價值投資者已經把手上的槓桿去掉了,接下來就算三大法人能玩的花樣比較多,而且股價波動幅度也比較大,這也不致於讓價值投資者產生自我心理面弱點或資金有弱點的殺出,之前會怕的人都把槓桿去掉了,剩下的價值投資者一定就是不怕的,這些價值投資者從2019年到2024年複利再投入,成本都是買在80到100元,把手上的槓桿去掉後,除了讓自己資金沒有弱點,而且也能有效的降低自己持有成本,這時會有人說,疑,怎麼和這一波三大法人做的事是一樣的,三大法人在鴻海月線242元賣了八萬張,這能有效的降低成本,之後外資群及主力就能具有更大的優勢,嗯,確實我的操作策略就是觀察外資群而來的,畢竟大資產的人本來就會參考三大法人的玩法,大家看三大法人近幾十年下來在股市中坑殺散戶,嚴格來說應該是說打敗散戶,即然三大法人的策略能打敗大部份的散戶,那我們撿來用也是剛好而以,這就是所謂的用魔法打敗魔法,讓三大法人他們老人家感受一下他們自己的策略,今天三大法人又把散戶關的更緊一點了,第一波進來買的散戶平均賠4%,第二波進來買的平均賠2%,這還不足以讓散戶恐慌及絕望,最重要的事是,目前散戶手上大概還有兩千到三千億,未來散戶如果硬買,也就是開融資買,有可能和三大法人再硬拼到三千到四千億,所以三大法人也不急著讓股價持續出現大崩跌,之前我有和大家說過,散戶是由千千萬萬個投資人組出來的,有分樂觀,保守及悲觀,外資群一開始在最高點把樂觀的散戶引進來,後面就不用在上面再浪費時間了,很樂觀的散戶早買了,他們也買到沒有錢了,接下來就是要去接保守的散戶上車,最後才會去接悲觀的散戶上車,空頭正常會又快又急,現在三大法人也沒有一定要很快速的讓指數崩跌,畢竟三大法人手上還買了台股四千億左右,這三天向下讓利了一千點,外資群及及主力可以假意的反彈一些看保守的散戶買不買單,要是買單的人少,有可能就會往下一階段前進。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11月18日!鴻海宣布攜手輝達打造算力中心!

 

新聞說:鴻海於COMPUTEX 2025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宣布,將攜手輝達(NVIDIA)在高雄亞灣打造最先進的「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發言人巫俊毅今(18)日受訪時表示,目前已有4家合作單位加入,約7~8成的算力已完成分配,客戶端需求十分明確。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COMPUTEX 2025台北國際電腦展主題演講時宣布,將攜手輝達在台灣打造最先進的「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規模達100MW,將分三階段建設,首階段規畫落腳高雄亞灣建置20MW,並評估全台合適地點、其後再分兩階段增建各40MW。鴻海發言人巫俊毅今日在2025鴻海科技日展前說明會受訪時表示,鴻海目前在AI數據中心伺服器領域擁有相當高的市占率,未來將持續向上游延伸至更多關鍵零組件,向下游則推動數據中心營運,完整概括從硬體、模組、系統到應用的平台能力。橫向面部分,鴻海自建三大AI數據中心應用平台,打造基於開源模型的專屬AI模型FoxBrain,並攜手輝達打造台灣首座雲端合作夥伴(NCP)的亞灣AI超級算力中心。巫俊毅透露,已有4家合作伙伴加入,約7~8成算力已完成分配,來將以此架構展開多項新合作案。

這項高雄 100MW「AI Factory」計畫,對鴻海 AI 伺服器版圖的意義,一、鴻海正式從“代工”走向“平台+服務”,過去鴻海在 AI(含 GPU 伺服器)最強的是:硬體製造(組裝),機櫃、網通、電力管理等整合,高度客製化伺服器 ODM 代工。但問題是:硬體代工毛利只有 3%~5% 上下,再怎麼成長,獲利率都有限。這次宣布的「AI Factory + NCP(NVIDIA Cloud Partner)」等於:鴻海跨到「雲端算力服務」領域,相當於台版的小規模 AWS及 Lambda Cloud。這是完全不同的高毛利模式。二、鴻海 × NVIDIA:地位與策略升級,鴻海成為台灣首個 NVIDIA NCP(雲端合作夥伴),這個地位很重要。因為:NVIDIA 要在各國建立「本地算力中心」,需要可信、成熟、能快速布建的合作夥伴,鴻海從 ODM → 變成算力提供者、模型訓練與推論平台運營者,這意味著:鴻海拿到 GPU 的優先供應(提高交付能力)。鴻海可以擁有「算力租賃」收入(高毛利)。 鴻海能拓展到 AI SaaS及模型訓練服務。這是“產業位階”整體升級。三、100MW AI Factory:對鴻海 AI 伺服器本業的直接帶動,100MW 大概代表 4–5 萬張 GPU 伺服器的規模(視 GPU TDP 而定)。其中:20MW 高雄亞灣為第一階段 已完成 70–80% 算力預訂,後面兩階段 40MW + 40MW,客戶已提前卡位(代表需求不是空喊),這會帶來三個直接效果:(1)鴻海自家 AI 伺服器出貨量可「自帶訂單」,以前鴻海出貨 AI 伺服器靠:微軟,AWS,Google,國內企業(金融+製造),其他 AI 新創。現在不同了:AI Factory 自己就需要大量伺服器 → 鴻海自產自用,增加能見度,等於:鴻海 = GPU伺服器 ODM + 數據中心營運商,這會讓 AI 伺服器產能利用率更穩定。(2)關鍵零組件垂直整合 → 提高毛利,鴻海明確表態:會往 上游零組件 走(電源、散熱、機構件、AI專用模組),也往 下游營運(AI雲平台、模型服務) 推進,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因為: AI 伺服器不是靠出貨賺錢,而是靠關鍵模組才有高毛利。散熱、電力系統、電源、機櫃、布線 → 全都高毛利。鴻海若做到 30~40% 零組件自製率,等於一台 AI 伺服器毛利可提升到一般 ODM 的 2~4 倍。

四、對財務面實際貢獻(獲利潛力推估),第一階段 20MW(亞灣),2025年到2026年,市場價格粗估:訓練型算力租賃:USD 1.5–3 每 GPU-hour,推論型算力租賃:USD 0.4–0.8每GPU-hour。若 20MW 對應大約 8,000 – 10,000 張 GPU利用率以 50% 計算(低估值):年度算力租金收入約新台幣 50–80 億,毛利估 35–45%,遠高於製造業的 3%。整個 100MW 完成後(兩階段 增加20MW再到增加80MW)。規模線性放大:年收入可上看 7–12 億美元(約 200–350 億台幣)。毛利維持 35–45% 區間。毛利貢獻比傳統製造業高約 10 倍。整體 EPS 貢獻可望提升 15–25%(取決於啟用時程)。五、鴻海整體AI版圖的結構性變化(關鍵),1、從硬體代工到AI運算平台再到AI服務生態系,鴻海正在形成三層營收結構:L1層級包括伺服器硬體及ODM業務,毛利率3–5%,成長性中高。L2層級包括AI 模組、散熱、電源等關鍵零組件業務,毛利率10–20%,成長性高。L3層級包括AI Factory + 算力租賃 + FoxBrain AI平台業務,毛利率35–45%,成長性極高。供應鏈地位越往上,鴻海的獲利能力會越明顯脫離代工股的估值。六、總結:這件事對鴻海的實質意義(重點濃縮),(1)鴻海正式跨入 AI 雲端運算——成為台版 AWS+NVIDIA 合作最高等級夥伴,地位提升,影響巨大。(2)AI伺服器本業受惠——訂單更穩、更大、可自產自用,AI 伺服器需求至少確定兩年不會下來。(3)毛利率提升結構性改變,算力租賃+AI 模型平台毛利可達 35–45%,將改寫鴻海過去偏低毛利的印象。(4)獲利潛力可觀,20MW 產能年收入 50–80 億台幣,100MW產能 成 ,年收入 200–350 億台幣,對 EPS 有明顯提升效果(中長期 15–25% 以上貢獻)。(5)股價評價將被市場重新定義,市場會開始將鴻海視為:「AI伺服器龍頭 + AI雲平台營運商」,而不是「手機代工廠」。

新聞說:前瞻鴻海科技日 Model A新車準備登場,更多的AI合作即將展開,鴻海科技日將於11月21~22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舉行,今年活動主軸為「三大智慧平台結合AI技術應用」,呈現集團垂直整合與3+3+3轉型策略的實踐;鴻海在18日的展前記者會上也透露,今年科技日上將推出Model A新車,而集團也會從縱向、橫向開展更多AI合作。針對與OpenAl的合作案,鴻海發言人巫俊毅回應,關於新的合作案就請大家「拭目以待」。不過,AI產業不是只有硬體,更多的是生態系和策略結盟。董事長先前在法說會中提到,如果在硬體方面來看,鴻海在AI伺服器有非常大的市占率,向上可延伸至更多關鍵零組件,向下則延伸至資料中心建置,形成垂直整合的硬體供應鏈;橫向的話便是積極成為平台營運者或是應用者,像是鴻海本身有三大應用平台、自研的大語言模型,還有與客戶在台灣成立超算中心等。針對科技日亮點,巫俊毅則說,今年科技日可以說有六個「最」和六個「更」。包括最完整的AI應用、最完整的垂直整合、最紮實的製造能力、最前瞻的技術(量子、航太、人形機器人等)、最多元的合作夥伴參與,以及最多來賓、媒體和民眾參與,去年兩天參觀人數約5,500人,今年目前報名人數已近一萬人。同時,今年科技日有更多元的論壇、更多電動車展示、更大規模的產品展示,展示產品超過200件、更多外部企業參展、更豐富的抽獎產品,還有更具特色的鴻海小物。今年鴻海科技日的主軸將聚焦於三大智慧平台結合集團垂直整合實力AI技術的落地應用,分別為鴻海機器人技術及場域應用願景、鴻海與客戶夥伴的技術合作落實,以及鴻海的創新速度與科技領先地位。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