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8月22日!鴻海中外資群多空對戰比誰拳頭大!序言!

 8月22日!鴻海中外資群多空對戰比誰拳頭大!作者:A大!外資持續在台股出貨,近四個交易日賣超了一千億,平均賣在兩萬四千點,目前外資群還買超了五千五百億,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外資群賣了一千億後就一定要讓指數崩盤,不會有這種事的,接下來外資群還是會順著國際股市漲跌,不然就是一些利多及利空賣出,我這樣說好了,今天你買了一千萬的股票,你賣了兩百萬了,你會希望接下來八百萬的股票賤賣嗎?應該不會對吧,你當然就是希望賣高一點,對外資群說也是一樣,反正股市中大事件他們也不可控制,就只能看接下來股市有什麼消息,要是有好消息,就把指數拉起來賣,要是有壞消息,讓利個1%或2%繼續賣,反正現在散戶口袋飽飽,距離第三季及第四季關稅影響公司獲利還很久,大概還有三到六個月,一些的散戶哪裡會想這麼遠,他們會覺得進去買了賺個3%,5%甚至是10%就要跑了,不然就是賺個便當錢就跑了,外資群也不會說賣了一千億股票後就一直把指數往死裡打,這對他們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哪天外資群把手上六千五百億股票都賣的差不多後,接下來確實就會利多冷處理,利空就摜殺,記得去年外資群賣了一兆元,三大法人賣了一點二兆,遇到川普關稅嘴砲就摜殺,很多散戶就被搞到多殺多及人踩人,現在外資群才賣了一千億,接下來還有五千五百億要賣,大家只要記得,要是你擔心第三季及第四季的關稅,你就不要傻乎乎的用太高的價位進去向外資群買,也不要傻到套牢後開始向下攤平及使用槓桿,第三季及第四季企業獲利不確定性是很大的,股票在外資群或是在散戶手上結果是不同的,在外資群手上的話,他們是會護盤,在散戶手上的話,外資群就會整天的恐嚇,壓制及摜殺,最終很有可能是你在17306點到21198點賣了一堆股票,結果在23000點到24000點買了一堆股票,當外資群及主力賣完後,又從兩萬三千點向下摜殺到兩萬點,甚至更低,散戶一開始害怕的關稅結果還沒有出來,現在單純就是川普關稅確定了,並不是關稅對企業獲利沒影響了,之前川普嘴砲時價值投資者是不會怕的,但是關稅及台幣升值要是造成企業獲利衰退或台灣經濟衰退,價值投資者這種情況是很難抱住股票的。

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163.98億,投信賣超台股9.93億,自營商賣超台股10.27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184.19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3652口,期貨留倉空單26735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26口,今天台股成交3,603億,下跌197.66點,跌幅0.82%,收在23764.47點,電子下跌12.62點,跌幅0.93%,收在1345.89點,金融下跌15.47點,跌幅0.71%,收在2165.99點。今天外資群又賣超了163億,三大法人賣超184億,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錨定效應的威力是很大的,散戶很容易就會在外資群向上打一個高檔錨點,然後讓利個2到4%就進來,前天台股指數下跌728點,外資群成功出貨626億,昨天反彈336點,外資群又出貨了100億,今天下跌197點,外資群又出貨了163億,近四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出貨了1001億,台股的周線是24037點,所以近一周散戶進來買了一千億,均賣價一定就是24037點,這一點我是不是早和大家說了,8月7日那一根長紅棒很關鍵,就是要騙散戶關稅完全沒有影響了,上漲了五百五十幾點,接著兩周時間盤整走高,讓散戶中錨定效應,之前外資群已經玩了兩三個月跌下去會反彈的戲碼,但是那時有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不確定因素,那時散戶一直是站在賣方,不論上漲賣,下跌也賣,到了8月7日之後,我就說散戶敢買股票了,外資群要做的事就是向上打一個高檔錨點,接著向下讓利個2到4%,就會有很多散戶想說進來搶個反彈,結果外資群因為能出貨,就不會再反彈創新高,會有人說,疑,怎麼和我分析鴻海一樣,其實大家可以看台股,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都一模一樣的情況,唯有鴻海外資群出不了貨,因為已經被我破梗了,散戶知道外資群會這樣玩,所以外資群在鴻海中打出一個高檔錨點,接著讓利2到4%,以結果論來說是沒有鴻海股東向外資群買的,散戶還是持續的把手上的多餘的槓桿賣給外資群,當外資群買了價值投資者手上的槓桿部位後,他們出不了貨,未來就只能拉抬及護盤,今天高盛,瑞銀及上海匯豐摜殺,天使大摩就大買了一萬多張護盤,之所以大摩會進來護盤,原因是這一周大摩買了兩萬五千八百多張,大摩光八月份就買超了鴻海七萬多張,大摩敢不護盤嗎?鴻海的月線是192.7元,大摩買這八萬張的成本會在192.7元,當鴻海股價下跌時,大摩當然要出面護盤,而且除了大摩外,八月份以來,美林買了47581張,瑞銀買了46257張,高盛買了34168張,這些外資群只要出不掉,他們賣一賣後就會再拉起來,這時會有人說,外資群會不會就認輸了呢?其實也是行,去年第四季外資群在200元一直賣,第一季在173.5元一直賣,接著在第二季買在152.2元,第三季買在一百七十幾元,去年外資群及主力賣了後就一直整死散戶,今年外資群買了,要是他們要認輸,那就請賠錢賣,把去年賺的吐出來,大家看外資群去年佈局了一整年,也就是去年第四季賣了一季,今年第一季再賣一季,接著第二季摜殺,最近外資群也才買了一季,下一季外資群還能再買,外資群及主力玩一個波段是能玩一年,所以大家根本不需要為他們擔心,一開始我能看出外資群及主力的動作,原因是一開始他們動作比較單純,後面也許外資群能玩的招式就更多了,例如就是買進及賣出,也就是之前我說的招式一直玩,拉起來後向下跌讓利,不然就是開高走低讓利,要是散戶不買尾盤就拉抬讓股價漲回來,讓散戶產生後悔心情,一開始外資群要套住散戶的玩法會比較明顯,後面的把戲萬法不離其宗,外資群從4月23日以來買了六千五百億,這些股票要撐過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接著拉出一個高檔錨點,接著讓利一些引誘散戶,近四個交易日成功把散戶套進去1000億了,但一買一賣成交易,之前外資群買了六千五百億,現在也才賣一千億,等於外資群還買了五千五百億,這些股票一定是散戶賣出來的,散戶口袋一定會有這五千五百億資金,對外資群來說,就是順著國際股市波動或公司財報利多及利空,也不一定要賤價賣,畢竟賣愈高賺愈多,現在外資群如果一口氣讓指數跌到17306點,然後只賣了3000億,接著再往17306點跌到16000點,這就僅是爽到散戶而以,外資群想要的是低買及高賣,也不可能蠢到買了六千五百億後就開始賤價賣,以近四個交易日來說,外資群賣在周線的兩萬四千點,合計賣了一千億,這一定是發大財的交易,晚上FED會有會議,如果結果是好的,外資群可以拉高一點再賣給散戶,反正賣愈高賺愈多,要是散戶不願意在兩萬四千點買了,外資群就再玩個花樣,漲上去再跌下來,稍微再破點底,也就是再讓利個300到500點,就會有很多散戶又衝進來買了,目前外資群沒有在鴻海佔到任何便宜,出貨的1000億中也沒有包括鴻海,外資群如果出不掉鴻海,那就多出一點台積電,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反正AI概念股一定是會有一定的部位,出不掉鴻海的話,反正鴻海是AI伺服器的王者,外資群之後就把鴻海持有的比例拉高一點,只要外資群持有鴻海比例愈高,之後鴻海股價下跌時,外資群就會拉抬及護盤。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中外資群多空對戰比誰拳頭大! 

2、經濟部長盼台幣穩定匯價在31元! 

3、輝達要求供應商停止H20晶片!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22日!鴻海中外資群多空對戰比誰拳頭大!

今天緯創小幅度的反彈了0.5元,連續八天下跌後出現小反彈,和仁寶及和碩的情況一樣,不過外資群依舊是賣超了951張,投信賣超1882張,自營商買超141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2692張,廣達今天連九跌,不過昨天僅下跌0.5元,今天也下跌0.5元,昨天緯創是下跌兩元,今天反彈0.5元,所以廣達及緯創都還算是難兄難弟,今天外資群賣超廣達4092張,投信賣超1882張,自營商買超51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5922張,當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明朗後,散戶就敢進來買股票了,外資群就把AI概念股的廣達及緯創當成垃圾在倒貨,近九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合計賣超緯創117938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68028張,外資群合計賣超廣達76545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93167張,要是鴻海中的散戶也上了外資群及主力的當,那外資群及主力也會把鴻海當成垃圾倒貨的,現在外資群買了一大堆的鴻海股票,他們就只能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昨天有頻道網友說可以買緯創及廣達了嗎?你是沒有看到仁寶及和碩在連續九天下跌後僅有很小幅度的反彈,重點是仁寶及和碩反彈後,外資群依舊是站在賣方,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去買連續八天下跌的緯創及廣達,那豈不是進去送死嗎?今天仁寶上漲0.2元,外資群賣超4426張,投信買超1208張,自營商買超228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2990張,外資群賣超和碩2879張,投信買超265張,自營商買超223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2391張,和碩股價平盤,現在外資群很明顯就是在把4月23日以來買到的六千五百億賣掉,散戶覺得AI概念股是未來的希望,被關稅影響的最小,外資群目前也僅能在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中賣出,所以即然散戶願意進來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中買,而且散戶現在口袋飽飽,外資群就持續的賣超,廣達及緯創的股價已經碰到了半年線及年線,對技術分析派的人來說,現在買到正是便宜,但散戶愈是這樣想,外資群就愈爽,就能一直賣,天天賣,賣不停,至於鴻海部份,散戶根本不甩外資群,所以外資群就只能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大家會在過程中看到一些偏空操作的外資群,例如瑞銀及高盛,平常鴻海中本來就會有這一些偏空的外資群,只是這一次買到的外資群太多了,要是瑞銀及高盛要把鴻海股價打下去,那等於就是想要去整死大摩,小摩,花旗環球,美林,港麥格里,這時價值投資者需要擔心瑞銀,高盛去摜殺鴻海股價嗎?我是覺得沒啥好擔心的,天塌下來總有高個子頂著,外資群要賣出股票後確實是很壞及很賤,但現在一狗票外資群買了一大堆鴻海股票,要是有一些偏空的外資群,空方及主力想要去摜殺,那些空方若想要整偏多的外資群,自然會有偏多的外資群出來和偏空外資群對抗。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11494張,第二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836張,第三名的是富邦和美,買了627張,第四名的是永豐金,買了479張,第五名是美林,買了418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美商高盛,賣了3167張,第二名的是上海匯豐,賣了3080張,第三名的是瑞銀,賣了2090張,第四名是凱基中港,賣了1468張,第五名的是台灣匯立,賣了1030張。

今天鴻海主要護盤的是大摩及小摩,今天大摩幾乎只有買沒有賣,合計買超了11494張,小摩買超了836張,大家可以看附圖大摩的買超表,從202.5元一路買到208元,所以很明顯今天一早大摩是有想要去做我昨天說的事,也就是讓鴻海股價收在207.5元以上,今天大摩是讓鴻海股價最高來到208元,不過一直想要偏空的高盛及瑞銀今天就用力的摜殺,大家可以看到高盛是從207.5元向下賣到202.5元,一早瑞銀有在208元買了幾百張,後面摜殺下去後,想在202.5元買回來,結果最後一筆大部份是被大摩買走,高盛最後一筆僅買到475張,高盛最後一筆用賣1475張把鴻海股價壓下來,結果只有買到475張,大摩最後一筆則是買到3163張,等於高盛今天摜殺了一整天,股票都被大摩收走了,高盛這一周算是很失敗的,這一周高盛買19874張,賣20670張,合計賣超796張,均買價在204.69元,均賣價在203.48元,合計賠掉3320萬,所以大家不要以為高盛偏空操作好厲害,其實高盛這一周是被其他外資群教訓到懷疑人生的,今天賣超第二名的台灣匯立,這一周買5500張,賣4703張,合計買超797張,均買在206.2元,均賣在205.56元,合計賠了315萬,今天賣超第三名的瑞銀,這一周是買17237張,賣18005張,合計買超1232張,均買在204元,均賣在205元,合計賺了1295張,現在散戶在鴻海中還是賣超,所以就是外資群之間在戰鬥,試想一件簡單的事,今天高盛,瑞銀,台灣區立把手上股票賣給大摩,你覺得大摩之後會不會拉抬及謢盤?這一周大摩買超鴻海25863張,差價部份賺1557萬,小買超15114張,差價部份賺1826萬,這一周光大摩及小摩就買了40977張,所以大家不用幫大摩及小摩擔心接下來鴻海股價會怎樣,除了大摩及小摩買超外,這一周花旗環球買了9757張,美林買了9378張,臺銀買了5491張,凱基台北買了3786張,港商野村買了3395張,法銀巴黎買了3204張,港麥格理買了1802張,這一些外資群買了後,他們會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如果你和我一起在鴻海做過幾年的價值投資,你們應該了解外資群有多壞及多賤,他們買了後就是會拉抬及護盤,賣了就是壓制及摜殺,這一次高盛及瑞銀一直在找機會要把鴻海股價打下去,但是股票是落在其他的外資群手上,例如大摩,小摩,美林,花旗環球及港麥格里,這些外資群是能去整死瑞銀,高盛的,反正外資群手骨很粗,他們彼此都很壞及很賤,要是現在是散戶買走了一大堆,而不是其他外資群買的,那高盛,瑞銀在那壓制及摜殺時,就不會有人去教訓他們,今天大摩買了一萬張,高盛,瑞銀及上海匯豐看到今天賣出的股票是被大摩買走,估計現在已經閃尿了,高盛星期三及星期四才被教訓,今天又學不乖的去摜殺,星期三鴻海下跌7.5元就是高盛摜殺下來的,星期四反彈5.5元是高盛被教訓,今天高盛,瑞銀及上海匯豐向下摜殺3.5元,下星期會被教訓的機率是很大的。

今天鴻海下跌3.5元,股價收在202.5元,成交量53882張,外資群買超6693張,投信買超96張,自營商賣超189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6600張,外資群最近持續在鴻海中買超,而且都是買在200元以上,照這樣局勢發展下去的話,外資群就會手握一大堆成本在200元的股票,之後外資群如果想要賺差價的話,也許想賺個30%或50%,這樣成本200元,就要向上拉抬到260元到300元,所以讓外資群多買一些成本在200元以上的股票不會是壞事,很多價值投資者最近就是把讓自己壓力比較大的槓桿去掉,好處就是第三季及第四季外資群及主力就不會用關稅20%及台幣升值8%來對付你,我目前是用30.5元來算匯率的,之前一直說10%,最近台幣有貶到30.5元,所以我就動態的調整為台幣升值8%,大家可以看最近瑞銀及高盛,他們一直在伺機想要摜殺鴻海,星期三就是高盛發起的,星期四高盛跪下來,今天高盛又拉著瑞銀一起摜殺,也許下星期一又跪下,之所以外資群會跪下,原因是裡面有大摩,小摩,美林,港商麥格里,花旗環球,他們都買了一大堆,自然就會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要是你持有太大的槓桿,很有可能第三季及第四季外資群及主力會再用基本面及產業面整你一次,4月2日單純就是川普嘴砲要課徵32%的關稅,現在台灣被課徵20%,重點是這20%是疊加的,再加上台幣升值8到10%,之所以我要說8到10%,原因是第三季是7月,8月及9月,雖然現在台幣貶到30.5元了,但是7月時台幣還一直在30元以下,以台積電及鴻海這種有規模的公司,通常都是用平均計算的,像大立光就是佛系避險,緣份到了台幣匯率是多少就是多少,一些中小型企業都是佛系避險,這些公司就是看季底匯率是多少就是多少,很多散戶覺得關稅對台灣沒影響了,覺得8月7日過後就天下太平了,但事實上第三季及第四季才是關稅真正影響台灣企業的關鍵期,關稅是8月7日生效,所以第三季會被影響到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時間是課徵20%,到了第四季時,整季都是被課徵20%,這一點外資群一定是很清楚的,所以外資群買了六千五百億後,他們一定是傾向在第三季財報前出貨,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推測外資群撐到八月七日之後會先向上打一個錨點,接著把指數維持在高檔一陣子,當散戶中了錨定效應後,外資群就能開始出貨,外資群四個交易日就出貨1000億了,剩下5500億,到11月14日開出第三季財報前,幾乎還有快要三個月,之後外資群的玩法會比較多,現在外資群也不會急著讓指數崩跌,所以散戶不用擔心指數會大跌再大跌,不會有這種事的,畢竟外資群手上還買超了五千五百億,外資群賣的愈高的話,那他們能賺愈多,近四個交易日賣超了一千億,平均是賣在兩萬四千點,賣這一千億一定是發大財的,之所以能賣這麼高,原因是目前散戶口袋飽飽,從4月23日到8月7日,散戶是一直站在賣方,賣了後就一直在外面等關稅明朗,結果8月7日後外資群向上拉抬了五百多點,讓散戶以為關稅結束了,接下來散戶就敢買了,我也一直和大家說外資群接下來會賣出很多股票,之所以外資群沒有辦法在鴻海中出貨,原因也很好懂,因為外資群最近的行為都和我推測的一模一樣,你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被外資群倒貨,那你就該去撞牆了,除了外資群在鴻海中的行為和我推測的一模一樣外,外資群在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已經露出了馬腳,最近十個交易日下來,在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中像是在倒垃圾一樣,一直賣,天天賣,賣不停,就沒有找到一天不賣的,鴻海中持有槓桿的價值投資者,看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這樣被倒貨,多多少少也會嚇到閃尿,他們會想,要是我持有的槓桿還是這麼大,之後被外資群當成垃圾倒貨時,豈不是又要殺在阿呆谷了,不如就是把槓桿在200元以上送給外資群,只要外資群持有愈多200元以上的成本,之後他們就不敢倒貨,以最近外資群在台股倒貨1000億,而且倒貨在兩萬四千點,一些原本不信邪的,之後也會慢慢相信了,只要你讓外資群及主力成功,你就看看台股,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幾乎就是天天賣,根本就不會給你喘息的,散戶就進去一直買,要是買光了,就開始使用槓桿,一定要到最後,也就是外資群都賣光了才會給散戶致命的一擊。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22日!經濟部長盼台幣穩定匯價在31元!

新聞說:經濟部長郭智輝昨(20)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提及經濟部與央行討論,到農曆年前盼穩定匯價在31元。此話一出,央行晚間緊急發布新聞澄清央行無法預測匯價。經濟部今(21日)日上午公布答詢逐字稿與影片,強調31元是指反映部分業者對匯率回穩的期待,沒有提出政策建議或所謂喊目標價。由於台幣匯價20受到台股崩跌外資匯出約10億美元影響,重貶1.88角收在30.308逾3個月新低。使得郭智輝的匯價31元到農曆年前說法,更受到關注,也在市場上發酵。央行20日晚間火速澄清指出,「經濟部已與央行討論,希望匯價不要波動太大,且能維持過去6年平均匯價31元」,是經濟部反映業者意見。央行表示,新台幣匯率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若有不規則因素例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或者季節因素,導致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而有不利於經濟金融穩定之虞時,央行本於職責才會維持外匯市場秩序。央行強調,長期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變動相對其他主要貨幣穩定,央行將持續維持新台幣匯率動態穩定,並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動態。央行指出,各部會都可以就匯率政策提出建議,但央行不會也不能對特定匯價水平做出保證,央行無法預測匯價,更別說承諾到農曆年前的匯價。經濟部21日公布郭智輝接受立委邱志偉質詢的影片與逐字稿嚴正澄清,指出答詢時已經明確向委員說明不能操縱匯率。經濟部說明,有關31元匯率數字的討論,是郭智輝向委員說明過去6年新台幣兌美元平均水準約為31元,當時僅只是反映部分業者對於匯率回穩的期待,並不是提出政策建議或所謂喊目標價。經濟部表示,部分媒體以標題影射「部長希望央行操縱匯率」一事,完全與事實不符。經濟部重申,新台幣匯率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因應匯率波動對企業營運帶來的挑戰,經濟部已啟動「協助產業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將持續協助產業降低匯率及營運風險。

A大回答:最近台幣貶值和經濟部長郭智輝有沒有關係呢?我只能說僅有一點關係,大部份的原因是陰謀論被破除了,之前積壓一大堆美元的買盤大爆發,之前很多散戶在那喊25元,甚至是13.5元,其實他們單純就僅是想要買到28元左右的台幣,那時我就一直和大家說,這十幾年下來台幣就是在28到33元左右整理,30.5元以下就是相對低點,一些在那喊升到25元或是13.5元的,只要台幣升到28元時,他們就會大力的買進,這一次台幣升到28.9元後,市場的陰謀論就被打破了,積壓的美元買盤就大爆發,大家不要以為僅有台幣換美元的買盤,還有散戶買美債ETF的買盤,當企業看到台幣貶值,就會惜售手上的美元,大家看美債ETF最近有反彈的趨勢,一般散戶就是看到上漲追價,看到下跌殺出,市場看到關稅確定後,就會覺得接下來台灣經濟會不好,只要經濟不好,台幣當然不可能會強勢,再加上美元買盤,美債買盤,還有企業惜售美元,自然就是會讓台幣一直貶值,之前市場預期心理讓美元買盤完全消失,央行根本就擋不住台幣升值,現在市場有多方的美元買盤,還有美元惜售心理,試想,你看到台幣一直貶,你手上要是有美元,你會想要現在賣出或現在恐慌賣出嗎?當然是不會,就算你現在想要賣掉手上美元,你也會選你喜歡的價格,反正現在台幣一直在貶值,今天沒賣,說不定明天能賣更高,這就會加速台幣貶值,當大家看到美債ETF股價上漲,就會想要去追美債ETF或是以美元為標的的公司債,這就會推升美元的需求,外資群之前買超了六千五百億,最近四個交易日賣出了1001億,這一些很有可能是之前進來台幣炒台幣的投機資金,當炒匯的資金看到台幣一直貶,當然不會想要再炒台幣,市場現在預期接下來FED會降息的機率比較大,所以會去佈局美債ETF,這就會使得美元需求更強,當炒匯的外資群止損,就是會把手上的股票賣掉,當初炒匯的外資都是買台積電,畢竟台積電是台灣第一大權值股,能容納最多的資金,星近三個交易日,外資群都賣超了近四萬五千張台積電,近三個交易日外資群期貨空單也減少了九千多口,當初我說炒匯的外資群就是一邊買台積電,然後再去買期貨空單避險,最近炒作的外資群把股票賣了,順手也把期貨空單回補了,炒匯的外資群止損,這會加速台幣貶值。

新聞說:外電報導指出,為因應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對經濟成長的衝擊,亞洲一些央行已開始比預期更加積極地降息,未來幾個月加入這一行列的央行數量可能還會更多。這種轉變在本週出現,印尼和紐西蘭央行的鴿派立場令市場感到意外,凸顯出政策制定者正在加強對美國貿易戰影響的防範。下週焦點將轉向韓國和菲律賓,這兩個國家是否會顯露寬鬆跡象有待觀察。雖然這麼做通常會給這些國家的貨幣兌美元帶來壓力,引發通膨擔憂,但預計聯準會下個月將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這將令亞幣的壓力有所舒緩。現在的焦點是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是否會在週五傑克遜霍爾講話中強化這些預測。今年以來,美元走軟使得大多數亞洲貨幣兌美元升值。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專家Nathan Sheets本週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在美國以外地區,明確的辦法就是放鬆貨幣政策,關稅的影響將拖累工資和價格。由於川普的對等關稅已經生效,且「搶出口」帶來的經濟提振作用逐漸消退,預計今年下半年亞洲經濟成長將會放緩。摩根士丹利經濟專家預計今年將出現一波降息潮,該行計算得出美國對亞洲的關稅稅率已從年初的5%攀升至25%。他們預計,到2026年底菲律賓將進一步降息125個基點,韓國、泰國、澳洲、馬來西亞和台灣的利率將分別下調50個基點。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22日!輝達要求供應商停止H20晶片!

《金融時報》報導,北京限制中國企業使用H20晶片,是因為不滿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先前極具侮辱性的發言。盧特尼克在7月時證實美國解除輝達H20出口中國的禁令時曾說道:「H20是為中國市場設計的『第四等』晶片,我們不賣給他們最上等、次等的晶片,甚至不會賣給他們第三等晶片,這是為了確保中國持續依賴美國科技,且同時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據媒體報導,已有多家中國科技企業暫緩、甚至大幅縮減輝達晶片訂單。

新聞說: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和路透社報導,輝達已要求鴻海等零組件供應商停止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H20人工智慧(AI)晶片的相關生產,主因北京加強對輝達的監管。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The Information引述知情人士指出,中國政府因所謂的安全考量,要求本土科技公司停止購買H20晶片數週後,輝達(Nvidia)下達上述指示。據報導,輝達本週指示總部設於亞利桑那州的艾克爾國際科技停止生產H20晶片,也通知了韓國三星電子公司。艾克爾國際科技處理晶片先進封裝,三星電子則為H20提供高頻寬記憶體晶片。這兩家公司都尚未回覆路透社的置評要求。輝達在聲明中表示:「我們持續管理供應鏈以應對市場狀況。」但拒絕進一步說明。

這一則新聞是真的機率有多大?

基於多個可靠媒體的報導,這則新聞的內容與事實高度吻合,包括輝達指示供應商如Amkor Technology和三星電子停止H20晶片生產的細節,以及中國政府因安全疑慮要求本土企業暫停購買的背景。報導來源包括The Information的原始消息、路透社的跟進,以及CNBC的分析,均在2025年8月22日或前一日發布,且無明顯矛盾或否認聲明。輝達的官方回應也確認了供應鏈調整,但未直接否認相關指示。考慮到這些媒體的信譽、報導的一致性,以及X平台上即時分享的討論(多為轉發新聞而非質疑),這則新聞為真的概率約為95%。若有新發展如官方否認,概率可能調整,但目前證據強烈支持其真實性。


為什麼輝達要暫停H20人工智慧(AI)晶片的相關生產,是因為要出新的晶片嗎?

NVIDIA(輝達)暫停H20 AI晶片生產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的監管壓力導致需求大幅下滑,而非為了推出新晶片取代它。根據多個可靠報導,這項決定源於中國當局在2025年7月底至8月初,以國家安全為由,指示本土科技巨頭(如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和騰訊)停止購買H20晶片,轉而優先採用國產替代品。這導致H20的訂單急劇減少,NVIDIA隨後在本週通知供應商如Amkor Technology(負責先進封裝)、三星電子(提供高頻寬記憶體)和鴻海等暫停相關生產,以調整供應鏈應對市場變化。

詳細原因分析

中國安全疑慮與購買禁令:中國監管機構認為H20可能存在「後門」或追蹤機制,允許遠端控制或數據洩露,這與美國議員提出的「美國晶片安全法案」相關,該法案要求出口晶片嵌入位置追蹤和遠端關閉功能。中國國安單位在7月底召集NVIDIA說明,並在檢測中發現可疑的射頻通訊模組,類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監控工具。這促使中國下令本土企業暫停採購,轉向華為Ascend等國產晶片,以推進科技自給自足。 這不是正式禁令,但已有效壓低需求,估計影響NVIDIA約16億美元的中國訂單。

美中貿易緊張加劇:H20原本是NVIDIA為符合美國出口管制而設計的降規版晶片(基於H100),但美國政府在2025年4月一度禁止出口,7月又部分鬆綁(需分享15%收益給美國)。中國的回應被視為反制,強調不依賴美國技術。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承認中國提出安全質疑,並表示公司正與中方討論,但未否認暫停生產。

需求與市場因素:中國佔全球半導體消費60%,但本土生產僅13%。儘管H20性能優於部分中國替代品(如華為Ascend),但禁令後訂單崩盤,NVIDIA選擇停產以避免庫存積壓。NVIDIA官方聲明僅表示「持續管理供應鏈以應對市場狀況」,未提及新晶片計劃。 目前無證據顯示NVIDIA計劃推出H20的後續版本;相反,公司可能將產能轉向全球需求更高的產品,如H100或B200。

潛在影響

對NVIDIA:中國市場佔其營收約20%,停產H20可能導致短期股價波動(報導發布後股價一度跌1.9%),但全球AI需求強勁(如微軟、谷歌等計劃2025年投資3200億美元於AI基礎設施)可彌補。對中國:此舉加速本土晶片發展,但短期內可能影響AI進展(如DeepSeek模型延遲,因Ascend晶片穩定性不足)。地緣政治層面:這凸顯美中科技戰升級,中國的反制可能擴及AMD的MI308等產品。目前事件仍在發展中,若有官方否認或新證據,可能調整評估。但基於現有報導,這純粹是市場和監管驅動的決定,而非產品升級。

新聞說:鴻海持續推動旗下電動車事業,管理層今日攜手日本川崎市的商用車製造商「三菱FUSO卡車・巴士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將藉由雙方子公司共同投入零排放巴士領域的戰略合作,加速日本商用車領導品牌與全球電子產業龍頭在清潔能源交通上的布局。根據鴻海透露的雙方合作計畫,兩造將透過各自的子公司「三菱FUSO卡車・巴士製造公司」,以及鴻華先進科技,針對零排放巴士的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與銷售等領域展開合作,並以鴻華先進所研發的 MODEL T 與 MODEL U 作為推進基礎。鴻海指出,四家公司將以本次簽署的備忘錄做為根據,進一步探討未來商業模式,目標是強化FUSO品牌並推動新款「日本製造」巴士的研發。透過此項合作,雙方將提供更多元化的產品,滿足快速演進的巴士市場需求,同時實現永續的業務成長。鴻海提到,MFBM將作為主要營運平台,負責在目標市場中推動巴士的研發、生產與商業化,並將評估引進「日本製造」的內燃機巴士(ICE)及零排放巴士(ZEV)至相關市場。在性能與安全性方面,集團全尺寸巴士 MODEL T已於台灣主要城市公共運輸系統投入商業營運,而中型巴士 MODEL U 則具備簡潔設計,展現高度靈活性與多功能性,有利於因應不同場景的移動需求。

這對鴻海接下來電動車事業有什麼影響?對之後營收及獲利有什麼幫助?

對鴻海電動車事業的影響

鴻海與三菱FUSO卡車・巴士公司的合作,透過子公司MFBM與鴻華先進

簽署MOU,聚焦零排放巴士的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和銷售,基於鴻華先進的MODEL T與MODEL U平台。這項合作標誌著鴻海電動車事業從台灣本土擴張到日本市場,並深化與日系車廠的聯盟,預計帶來以下影響:

市場擴張與品牌強化:鴻海的電動巴士將供應給三菱FUSO,並以「日本製造」形式掛牌銷售,這不僅打入日本成熟商用車市場,還可能延伸到大洋洲或其他亞太地區。MODEL T已在台灣公共運輸系統商業營運,MODEL U則強調靈活性,此合作可加速產品本地化,滿足日本嚴格的安全與性能標準,強化鴻海在全球電動商用車領域的競爭力。

技術與供應鏈整合:雙方將共同探討商業模式,MFBM作為主要平台負責研發與商業化,包括評估引進內燃機(ICE)與ZEV巴士。這有助鴻海借鑒三菱FUSO在商用車的領導經驗,提升電動車技術(如電池管理與安全性),並優化供應鏈,降低生產成本。鴻海的「設計製造外包(CDMS)」模式在此首度應用於日本電動巴士,象徵從小客車代工(如與三菱汽車合作)向商用車轉型的里程碑。

永續發展與風險分散:合作符合全球淨零排放趨勢,鴻海可藉此加速電動車事業轉型,減少對傳統電子代工的依賴。預計2027年推出新款電動巴士,將滿足快速演進的巴士市場需求,但也需面對日本市場競爭(如本土車廠)與供應鏈波動的挑戰。

整體而言,這項合作強化鴻海電動車事業的國際布局,預計從2026-2027年起逐步顯現效果,助力其從電子龍頭轉向清潔能源交通領導者。

對之後營收及獲利的幫助

此合作預計為鴻海帶來新營收動能,特別透過鴻華先進的業績貢獻,間接提升集團獲利。以下從短期與長期分析:

合作初期聚焦研發與供應鏈整合,MODEL T/U供應三菱FUSO可帶來訂單收入,估計貢獻電動車事業營收5-10%成長;鴻華先進高雄新廠Q3投產,將加速生產,預計從政府採購案(如台灣與日本交通部門)獲益。2027年推出「日本製造」電動巴士後,營收來源多元化,包括銷售、供應鏈管理與授權費;預計電動車事業佔集團營收比重從目前低位提升至15%以上,受益於亞太電動巴士市場擴張。市場競爭激烈,若延遲推出,可能影響收入預期。

規模經濟效應初步顯現,透過與三菱合作降低研發成本,鴻華先進轉盈拐點將至,Q2獲利年增逾4成;集團電動車毛利率可從負轉正,貢獻EPS約0.5-1元。長期獲利來自產品多元化與永續業務成長,電動車事業結合AI伺服器(如法說會提及),提升整體毛利率;預計集團獲利成長10-20%,受惠全球ZEV需求。匯率波動與原料成本上升,可能壓縮毛利。

總體幫助取決於執行效率與市場需求,若順利,這將助鴻海電動車事業從虧損轉向獲利引擎,強化集團財務結構。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8月21日!外資拉抬鴻海讓散戶產生後悔心情!序言

8月21日!外資拉抬鴻海讓散戶產生後悔心情!作者:A大!昨天外資群在鴻海中使出下跌2到4%讓利大法,結果散戶依舊是不買單,三大法人昨天買超鴻海兩萬多張,昨天即然三大法人無法引誘到散戶,那今天外資群及主力會把鴻海股價拉起來的機率就很大,昨天我也和大家說,要是散戶預期今天鴻海會反彈進去搶買,那很有可能會中了外資群的招,今天外資群還故意讓鴻海以上漲0.5元開出,目的就是讓散戶進場去搶反彈,結果今天三大法人依舊是買到了近兩萬張,所以就算散戶知道鴻海會反彈的機率很大,外資群也故意開低讓散戶進去,但散戶依舊不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今天散戶不進去買的話,那外資群及主力有可能明天就會讓鴻海再創新高,這樣就能讓散戶產生後悔的心態,要是晚上美股比較弱的話,看能不能讓周線收紅,也就是收在207.5元,現在短線股票都在三大法人手上,他們當然就是會傾向拉抬及護盤,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因為經歷了4月7日到4月9日的驚嚇後,看到鴻海股價反彈到兩百多元時,自然會傾向降低槓桿,甚至是把手上的槓桿都賣掉,這也算是人之常情,這有一點像蛇咬效應,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當初有不少的網友在留言區說壓力好大,槓桿維持率不足,但那時我知道悲觀時不是去掉槓桿的好時機,所以就不會提醒網友去掉槓桿,現在股價漲上來了,就算不是最高點,至少不會是最悲觀,現在你要去掉槓桿的話,就是相對正確,而且短線你把不穩定的籌碼,也就是槓桿賣給三大法人的話,他們就會在兩百元附近買到很多的股票,三大法人進到股市中玩短線或投資,他們也不是來做善事的,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賺差價,不然就是賺股息,記得2024年三大法人進來炒作鴻海,成本是120元,第二階段進來的成本在130到150元,後面他們就是成功的賣在173.5元到200元,這些賤到出汁外資群及主力賺到差價後,他們不是滾到旁邊死這麼簡單,他們就是拼命的壓制及摜殺,還去向軟蛋的鴻海股東借股票來摜殺,最終把鴻海股價打到112.5元,之後就開始買在152.2元,這一波外資群大部份是買在一百五十幾元到一百六十幾元,外資群要是在兩百多元把股票倒貨給散戶,以他們的賤樣來說,很有可能再把去年的賤招再玩一遍,即然大家都知道外資群有多賤了,那乾脆把自己的弱點關起來,也就是把手上的槓桿去掉,外資群最近買了五十幾萬張,三大法人買了六十幾萬張,他們一定是會去吃下來散戶賣出的槓桿,當外資群買到了200元以上的鴻海後,之後他們就會拉抬及護盤,就算之後有其他的散戶被騙進去倒貨,接著外資群及主力開始又使用賤招去壓制及摜殺,價值投資者因為已經把手上的槓桿都去掉,手上也不會有弱點了,就算有其他的散戶被外資群及主力騙,那也無所謂了,之後外資群及主力再怎麼壓制及摜殺,你也不會有什麼維持率不足或斷頭的風險,去掉槓桿後,你等於進到無敵模式了,我之前就和大家說過了,我2019年買了八成資金,2020年買了剩下的兩成,順便薪資,獎金,個人信貸再投入,2021年股票質借三成,這幾年我就沒有再開過槓桿,已經成功的自然降槓桿了,所以4月7日到4月9日時我根本沒有傷到,今年我也把股息拿去還了槓桿,現在等於就是零槓桿了,接下來就是抱著鴻海到2031年,享受AI產業年複成長四成的果實,外資群及主力之後再怎麼耍賤招,也傷不了我分毫,要是你當初覺得很痛苦,那代表槓桿讓你露出了弱點,當鴻海股價淨值比1.5倍以上時,我就說不要開槓桿了,現在大概是兩倍,去掉槓桿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之前我就說過了,台股的大盤淨值比合理是1.5倍到2倍,之前開槓桿是因為鴻海股價淨值比在0.9倍到1倍,真的就是世界八大奇景般的委屈,現在來到兩倍的話,等於就是相對合理了,你也不用在那使用槓桿徒增風險。

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101億,投信買超台股15.91億,自營商買超台股24.07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61.03億,外資群期貨空單減少4756口,期貨留倉空單30387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1892口,今天台股成交4,100億,上漲336.69點,漲幅1.43%,收在23962.13點,電子上漲20.11點,漲幅1.5%,收在1358.51點,金融上漲13.48點,漲幅0.62%,收在2181.46點。今天外資群持續賣超台股101億,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散戶口袋飽飽,外資群只要向上打一個錨點向下跌,就會有散戶進來買,而且外資群及主力現在也不會刻意的把指數一直殺下去給散戶買,反正散戶口袋飽飽,三大法人如果殺的太低,這反而是爽到散戶,外資群及主力可以讓指數大跌七百二十八點後反彈三百多點,這樣散戶就又進來買了,兩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賣超了台股727億,指數才下跌四百多點,外資群開心,散戶也開心,對外資群來說,買超的六千五百億終於能在高檔出掉了,對散戶來說,終於可以低一點點買回股票了,但很搞笑的事是,散戶當初是賣在17306點到21198點,最近所謂低一點買回是指看到指數24551點跌到23625點,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不會急著讓指數崩跌的,畢竟散戶口袋飽飽,外資群賣愈高,他們賺愈多,所以就看散戶能接受多少位階的指數,要是散戶喜歡,外資群叔叔是能把指數拉到兩萬五千點,接著在兩萬四千九百點賣給散戶,對外資群來說,他們就是買進後撐到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明朗,接著三大法人就知道散戶敢買了,對散戶來說,他們看到指數下跌及上漲,他們根本不會管位階,他們一開始就僅是想要進去搶個短線,但是人性弱點就是會向下攤平,死凹,不服輸,外資群知道散戶敢買後,就會用很多的招式讓散戶買,大家看我最近分析鴻海,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是不是三大法人行為和我說的都一模一樣,我是不是說三大法人會在鴻海中打一個高檔錨點,然後向下讓利個2到4%,要是散戶不買,就會快速的反彈,讓散戶覺得哇,好可惜,要是跌下來到200元我買的話,我就能怎樣又怎樣,最近鴻海是不是漲到212元後跌到208元,而且維持了四個小時,這麼小的差價大概僅會有很少數的散戶上當,星期二沒有散戶上當我比較不驚訝,昨天鴻海股價最低來到200元,外資群從錨點212元讓利到200元,這樣相差了12元,幅度有5.66%,昨天我本來認為散戶應該會上當的,畢竟廣達,緯創,仁寶,和碩中的散戶就是這樣被套進去的,結果昨天外資群買超19781張,投信買超391張,自營商買超1528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1700張,之前我有和大家說短線就是發生了A事件,就會有B結果,要是發生了C事件就會有D結果,也就是三大法人做了一個動作後,會依據散戶的行為去做接下來的動作,那天我說外資群如果讓利個2到4%散戶不上當,那三大法人就會讓鴻海快速的反彈,這就會讓散戶產生哇,好可惜,早知道跌到200元我就進去買,就算不玩長期,搶個短也能賺5.5元的差價,外資群及主力今天確實就是讓鴻海快速反彈,所以目前外資群有的動作都和我推測的一模一樣,我是給大家很多種情境,例如我說三大法人如果讓利2到4%時拐到散戶,接下來就會和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這樣一直跌,天天跌,跌不停,要是三大法人讓利2到4%後散戶不買單,三大法人就會快速的讓鴻海反彈去誘惑散戶,讓散戶產生悔恨感,這時會有人說,原來短線是有因果關係的,其實我常和大家舉例,你上場打籃球時,要是球不在你手上,你覺得對手會鳥你嗎?應該不會對吧,要是球在你手上,對手就會拼了命盯你及防守你,很多散戶不了解這道理,常常在那抱怨說自己買了就跌,賣了就漲,外資群及主力怎麼就盯著我手上那幾萬元,要是三大法人不盯你及對付你,那乾脆就不要玩短線了,你要多少錢,外資群及主力就直接匯給你就行了,當你想玩短線,對手本來就會依據不同的情況去做出相對應的反應,今天鴻海反彈,正常散戶有可能是會進去買的,結果三大法人進出表出來後,還是買超了鴻海近兩萬張,所以散戶就算知道今天鴻海會反彈,也不進去和外資群換手,今天外資群開盤以201元開出,就是要引誘散戶進去,畢竟昨天看到三大法人是買21700張,大部份的人會預期今天外資群會拉抬,在這樣的情況下,散戶依舊不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今天三大法人持續再買兩萬張,愈是這樣,接下來鴻海的股價就會愈強勢,至少接下來三大法人會拉抬及護盤,第三季及第四季鴻海股價就會有外資群及法人當靠山了。

今天廣達及緯創很神奇的連續第八天下跌,會有人說廣達及緯創要倒閉了嗎?其實單純就是散戶進去買了一大堆,外資群及主力為了多賣一些給散戶,就一直讓利,今天緯創下跌兩元,股價收在111.5元,外資群賣超9220張,投信賣超1922張,自營商買超78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1094張,廣達下跌0.5元,股價收在259元,外資群賣超7163張,投信賣超1434張,自營商買超217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8380張,近八個交易日下來緯創合計下跌16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65336張,廣達合計下跌31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86940張,仁寶及和碩股價在連續九天下跌後,今天仁寶有小反彈了0.05元,不過外資群依舊賣超5799張,投信買超1178張,自營商買超135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4486張,和碩反彈了0.5元,外資群賣1391張,投信賣超603張,自營商買超195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799張,之前我就說過,目前散戶口袋飽飽,三大法人沒有必要一口氣把AI概念股殺到甜美價,今天緯創殺到半年線及年線,廣達殺到年線,當股價殺到半年線及年線時,會有更多散戶進來買進廣達及緯創,所以外資群很有可能在連續八個交易日或九個交易日後就讓緯創及廣達在半年線及年線反彈,雖然很多散戶已經進來追廣達及緯創了,但是股價跌到半年線及年線時會引來些技術分析派的散戶進來,所以外資群及主力可以在半年線及年線倒貨更多,所以不急著讓廣達及緯創跌破半年線及年線,今天廣達股價就是在半年線整理,外資群就順利的賣了7163張,三大法人賣了8380張,目前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就是散戶上鉤會有的情況,鴻海的股東看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的股價表現對上三大法人進出,現在應該就更想把手上的槓桿去掉,試想,未來你遇到鴻海像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這樣連八跌,大盤上漲鴻海不漲,大盤平盤鴻海下跌,大盤下跌鴻海大跌,你會不會在那時候忽然想去槓桿,如果會,代表你根本不適合持有太大槓桿,這種叫不見棺材不掉淚,你一定要等外資群及主力倒爛了,股價跌了一大堆你才會有想去槓桿的念頭,這種人不賠錢,那誰賠錢,之前在4月7日到4月9日時,我知道那時是甜美賈,我也不會在那時要你去槓桿,那時市場極度悲觀,你該做的事是買而不是賣,當初你在很悲觀時有想要去槓桿的念頭,那樂觀時你就該把手上的槓桿去掉,而且目前外資群及主力買了一大堆的股票,你去槓桿是讓外資群及主力買在200元以上,之後他們就會拉抬及護盤,大家最近有看到鴻海和其他AI概念股的差別了對吧,鴻海是不是強到沒朋友,為什麼鴻海會強呢?原因就是三大法人買了一堆,昨天鴻海是不是大跌7.5元,廣達昨天也是下跌了8.5元,結果今天鴻海是反彈了5.5元,廣達則是下跌0.5元,大家有看到區別了對吧,鴻海及廣達是AI概念股的雙指標,憑什麼鴻海反彈廣達下跌,之前鴻海弱到沒朋友,廣達強到沒朋友時,那時我也一直和大家說鴻海及廣達都是AI概念股,沒道理鴻海弱的像坨屎,廣達強得像超人,區別就是那時鴻海股票大部份都是落在散戶手上,就像現在廣達一樣,那什麼時候廣達股價會全力反彈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散戶跪下來,不然就是崩潰了,斷頭了,哭泣了,昏倒了把手上股票都賣給三大法人,當三大法人買到後就會去拉抬廣達了,現在三大法人一定是拉抬鴻海,護盤鴻海,三大法人就是鴻海最好的朋友,他們看到股價下跌就會拉抬及護盤,這兩天散戶沒有上當,說不定明天鴻海收盤就又創新高了,三大法人這樣做的原因是要讓散戶產生後悔心態,讓散戶後悔跌到200元時沒有進去買,下一次鴻海再拉出一個高檔錨點,股價再向下跌,散戶就會說,我一定要把握住,這一次是送分題了,結果散戶只要一進去,之後鴻海就變成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了。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外資拉抬鴻海讓散戶產生後悔心情!

2、FED打通膨及救經濟陷入兩難! 

3、鴻海與諾貝爾簽署合作備忘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21日!外資拉抬鴻海讓散戶產生後悔心情!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5006張,第二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4620張,第三名的是美林,買了2658張,第四名的是花旗環球,買了2305張,第五名是台灣摩根,買了1794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凱基,賣了2423張,第二名的是元富,賣了2331張,第三名的是群益,賣了1634張,第四名是富邦和美,賣了1162張,第五名的是中國信託,賣了849張,今天外資群持續自己的股票自己拉抬及護盤,昨天唯一一個賣超的外資群是高盛,今天又買回來了,散戶昨天沒有上當,所以三大法人進出表上顯示都是外資群,投信及自營商買超,高盛看到就閃尿了,畢竟只有高盛這個外資賣,剩下的外資群清一色買,今天高盛就急急忙忙的買回來,為了要買,還要壓制一下買,高盛就僅買回4620張,當沖賠659萬,兩個交易日下來,高盛賠2488萬,等於就是昨天賣了今天買,就賠了近兩千五百萬,今天瑞銀也想要壓制一下,結果賠了553萬,現在外資群買了一大堆,而且賣不掉,他們就只能偏多操作,過程中要是有其他外資想作空或偏空操作,他們就會被軋空,今天台灣匯立也是很神奇的買在最高賣在最低,明顯就是想要偏空操作,結果被其他外資群軋空,當很多外資群買了一大堆股票後,其實向上漲的力道是很大的,過程中就算有外資群想要偏空,也會被其他外資群逼著回來作多,這是很簡單的籌碼理論,因為很多價值投資者把手上多餘的槓桿去掉了,去掉的槓桿短時間也不可能回頭買,所以就會造成外資群及主力買到股票後短線賣不掉,即然賣不掉的話,外資群就僅能向上拉抬,大家看一下昨天鴻海下跌7.5元,今天就上漲5.5元,會有人說哼,這有啥了不起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廣達及緯創,昨天跟著大盤下跌,今天台股上漲三百多點,廣達還下跌0.5元,緯創下跌兩元,大家有看到外資群買超的威力了吧,因為散戶一直覺得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是送分題,就一直進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買進,外資群就很開心的一直賣,在鴻海中則是賣不掉,畢旣價值投資者是在做去槓桿的動作,短時間根本不可能買回來,外資群買了股票後,他們就只能陪著價值投資者一起渡過第三季,這一季會有兩個月時間是關稅20%,還有台幣升值10%,最近台幣有貶一些回來了,原因我也說過了,一開始市場在那陰謀論,說美國逼台灣及亞洲政府要升值貨幣,說這樣才能換到比較低的關稅,後面大家發現就是狗屁不通,想要低一點的關稅,要投資美國幾千億美金,這樣才能換到15%,台灣讓台幣升值10到12%,結果還是關稅20%,最近台幣會貶值,原因就是之前累積了很多美債ETF,美元的買盤,之前市場預期台幣會升,就不敢持有美元,也不會去買美債ETF,當陰謀論被破除後,很多投資者就跑去買美元及美債ETF,這就讓台幣開始貶值,另一個原因是關稅20%會讓台灣的經濟變差,之前我就說過了,台幣想要強,那台灣經濟就要強,現在關稅20%打下去,一大堆傳產都快死了,一些電子業也被影響到了,台灣經濟怎麼可能會強,所以台幣會貶一些回來也是很正常的。

今天台股反彈336點,結果廣達下跌0.5元,緯創下跌兩元,大家有見識到外資群及主力的賤了吧,之前外資群在整鴻海中的散戶時,我說短線就是勾心鬥角,你死我活,誰是最後一隻老鼠的遊戲,會有一些酸民說我在找理由及藉口,其實面對這種不懂短線的散戶,我也是不知道要和他說啥,就讓他好傻好天真的一輩子,哪天被教訓後,他就懂我在說什麼了,很多散戶進到股市玩短線就以為對手是公司的董事長或基本面,其實短線你的對手是裡面的法人,散戶及高手,一買一賣成交易,當沖客,投機客,短線客,外資群,主力,散戶等,他們都想要進到股市中賺差價,大家要了解一件事,短線就是零和遊戲,有人賺就有人賠,每一個進來玩短線的人都想要賺錢,那誰要賠錢呢?所以進到某一檔個股中時,大家就來勾心鬥角,巴非特曾說過,如果你坐下來玩牌十五分鐘還不知道送錢的是哪一位,那很有可能送錢的就是你,一些散戶每天就在那好傻好天真的覺得自己要低買及高賣,覺得漲了就賣,跌了就買,低買高賣好輕鬆,他們覺得自己買了後,外資群,主力及其他人就要幫他們拉抬,覺得自已賣了後,其他人就要幫他們去摜殺及壓制,會這樣想的散戶真的就是來搞笑的,你要是這樣覺得,你乾脆不要交易了,你就叫外資群,主力及其他散戶把錢直接匯到你戶頭中就行了,有什麼好玩短線,你想要玩短線賺錢,一定就是要打敗別人,讓對手心甘情願的把錢送給你,大家看什麼情況下散戶會覺得賣了就輕鬆了呢?是不是很簡單,就是股價一直跌,天天跌,跌不停,大盤上漲廣達及緯創不漲,大盤平盤廣達及緯創下跌,大盤下跌廣達及緯創大跌,要是你最近在廣達及緯創中,你現在是不是覺得超級痛苦的,是不是覺得垃圾公司,每天就是跌,都連八跌了還在跌,是公司要倒閉了,還是公司沒錢了,或是覺得公司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大利空,其實單純就是三大法人賣了,當三大法人賣了後,就是壓制及摜殺,記得2023年時廣達及緯創先漲,鴻海整天就是要死不活的在100到105元整理,鴻海中的散戶也是覺得很想死,那時我和大家說要用時間打敗外資群及主力,也就是外資群及主力賣了,你不可能要求他們幫你拉抬及護盤,一定就是要鴻海基本面好,產業面佳,鴻海獲利一直提升,你進可以等外資群抬轎,退可以每年領鴻海股息及淨值增加,但有一些沒有耐心的散戶就在那每天哎哎叫,說自己要死了,說鴻海爛透了,說廣達,緯創,仁寶,和碩,英業達棒呆了,那時我就和他們說,要是大部份的散戶進到廣達,緯創,仁寶,和碩,英業達中,外資群及主力依然是會整死你,要是散戶在鴻海中把股票賣掉,你就會發覺鴻海強到沒朋友,那時我說的話一些酸民也許不相信,現在大家看到外資群買了鴻海六十萬張,賣了幾十萬張的廣達,緯創,仁寶,和碩,英業達,現在鴻海股價強到沒朋友,而廣達,緯創,仁寶,和碩,英業達股價每天就要死不活,這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今天鴻海股價反彈5.5元,收在206元,成交量67845張,外資群買超17568張,投信買超1447張,自營商買超898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9912張,從4月11日到今天,外資群合計買超了鴻海492963張,投信買超113197張,自營商賣超926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605229張,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三大法人買了後會拉抬及護盤,賣了後會壓制及摜殺,從2019年以來到2024年2月,三大法人主要是在鴻海中進行壓制及摜殺,會有一些散戶買了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覺得很想死,其實這和鴻海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鴻海股價可以連續下跌十幾個交易日,最近廣達及緯創也才下跌八個交易日,仁寶及和碩也才下跌九個交易日,這樣就有大量的散戶在那崩潰,這種下跌情況在鴻海中就僅是小菜一碟,記得在2023年時,廣達,緯創,仁寶,和碩,英業達及光寶科都上漲了幾倍,結果就只有鴻海要死不活,最大的因素就是三大法人賣了一大堆鴻海,因為三大法人買不到鴻海,就去買了廣達,緯創,仁寶,和碩,英業達及光寶科,透過這些AI概念股及代工廠個股的上漲去讓鴻海中的散戶自我心理面崩潰,記得當初確實有不少散戶崩潰,他們會覺得鴻海爛透了,所有的AI概念股及代工廠股都噴出大漲幾倍,就只有鴻海不漲,那時我就說因為散戶買了,我們這些價值投資者是看中了鴻海的價值,而且鴻海股價很委屈,所以才會一直買,但是股票落在散戶手上時,他們在買的過程中就是要低一點,再低一點,不然就是為了0.01%的利息把股票借給空方去放空,當初我說只要散戶賣掉鴻海股票,然後讓三大法人買到,這樣鴻海股價就會恢復到原有的價值,很多散戶不相信,現在大家看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這個樣子,再看一下鴻海強到沒朋友,要是你有時間的話,你就去看一下三大法人進出表,是不是三大法人買了鴻海一大堆,賣了廣達,緯創,仁寶,和碩一大堆,當初我就說了,要是你不願意用時間去等待,那外資群憑什麼幫你抬轎,我說散戶的最大優勢就是時間,但散戶就常常把時間成本,機會成本,資金成本掛嘴邊,明明是散戶最大優勢的因素,最終卻成本折磨散戶的利器,這一次因為價值投資者買了太多的槓桿,4月7日到4月9日遇到了瘋子川普,所以最近願意割一點愛給三大法人,當三大法人買到五六十幾萬張股票,這時他們當然就是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少了一些槓桿,這樣未來投資更安全,你也可以看到很強勢的股價走勢,大家了解這個道理後,之後就不會想要去小型投機股玩,因為小型投機股也是這樣的道理,一開始主力就把籌碼買光,接著開始去拉抬引誘散戶,要是散戶不進去的話,你就會看到小型投機股一直漲,天天漲,漲不停,而且就算下跌後,之後還是會快速反彈,要是散戶進去和主力換手,主力手上沒有股票後,就不會再去拉抬及護盤了,這一次剛好價值投資者手上有一些多餘的槓桿,就賣給三大法人,所以大家就會看到短線的鴻海強到沒朋友,要是散戶看到鴻海很強又貪心的去加槓桿,當夠多的散戶加了槓桿了,大家就會看到鴻海步上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的後塵,你多了一些股票可以賺比較多沒錯,但三大法人只要出貨出完了,之後就會轉變成壓制及摜殺,你用那些槓桿本來是要加速獲利,後面在三大法人壓制時,卻成了你的弱點及惡夢。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21日!FED打通膨及救經濟陷入兩難!

新聞說:降息無望?FED會議紀要「罕見2票反對」打通膨、救經濟陷兩難,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稍早公布7月29、30日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內容顯示在該次會議中,主張降息的少數意見僅來自2名理事,其餘決策官員則一致支持維持利率不變;如今關稅帶來的通膨效應逐漸發酵,後續聯準會將繼續面臨是否降息的「艱難抉擇」。據路透社報導,本次會議紀要指出,幾乎所有與會者均認為,將基準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0%相當「適當」;然而,監管副主席米歇爾・鮑曼與理事克里斯多福・沃勒2人對決議提出異議,主張應降息0.25個百分點,以防範勞動市場進一步走弱;這是自1993年以來,首次有超過一名聯準會理事,在利率決策會議上提出反對。在會議結束不到48小時後,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似乎印證了鮑曼與沃勒的擔憂:7月新增就業人數遠低於預期,失業率上升,勞動參與率亦降至2022年底以來最低。同時,對5月與6月的就業數據進行歷史性下修,刪減了超過25萬個原先估計的新增職位,使得「就業市場依舊強勁」的說法遭受重挫;此數據引發川普強烈不滿,並火速將原勞工統計局長麥肯塔佛炒魷魚。不過,自會議以來公布的後續數據,則讓警惕通膨的一派獲得論據:7月核心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高於預期,隨後生產者物價亦出現意料之外的大幅上漲。紀錄顯示,官員們對於關稅對通膨的影響,以及當前貨幣政策限制性程度,展開積極辯論。與會者普遍認為,較高關稅已在部分商品價格上顯現負面影響,但整體經濟與通膨效應仍待觀察。同時,若通膨持續高於目標、就業市場前景又轉弱,決策層將面臨究竟要「打通膨」,還是「救經濟」的兩難抉擇。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工具,在會議紀錄公布前,市場預期聯準會9月16至17日會議降息1碼(0.25%)的機率高達85%。聯邦基準利率自去年12月以來已維持不變。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將於兩天後、台灣時間8月22日晚間10點,於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舉行的年度央行研討會發表演說。由於其任期將於明(2026)年5月屆滿,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以主席身分,在該論壇發表主題演說。外界關注他是否會傾向支持降息以保護就業,或仍堅持以通膨目標為優先。自川普今年重返白宮以來,利率遲未下調,使其多次公開抨擊鮑威爾,甚至已達多次「人身攻擊」的程度。白宮已著手篩選鮑威爾的潛在繼任者。

根據目前市場預期和最新經濟數據,美國聯邦儲備局(FED)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很可能開始降息,但幅度和時機將高度依賴就業、通脹(尤其是關稅影響)和整體經濟表現。以下是基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工具、經濟學家調查以及近期FED會議紀要的綜合分析:

近期FED利率狀況

當前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4.25%–4.50%(自2024年12月以來維持不變)。

最新FED會議(7月29–30日)顯示多數官員支持維持利率,但有2名理事反對,主張降息0.25%(1碼),這是1993年以來罕見的分歧。後續數據顯示就業市場弱化(7月新增就業低於預期,失業率上升),但通脹壓力(如核心CPI和生產者物價上漲)讓決策陷入兩難。

降息預期

市場和經濟學家普遍預測FED將在2025年逐步降息,以應對就業風險,但因關稅導致的通脹上行,可能使降息步伐謹慎。預測如下:

短期(9月會議):

時間:2025年9月16–17日。

預期幅度:降息0.25%(1碼),將利率區間調整至4.00%–4.25%。

機率:85%–100%(根據多個來源,包括Reuters經濟學家調查和固定收益市場預測)。這反映了就業數據弱化,但若通脹持續高於預期,可能推遲或縮小幅度。

全年(2025年):

總降息幅度:預計2–3碼(0.50%–0.75%),分多次進行。FED自身2024年12月預測顯示2025年降息2次;J.P. Morgan和Morningstar等機構預測類似,考慮到關稅影響可能導致上半年僅1次,下半年1–2次。

可能時機:

9月:1碼(最可能)。

11月或12月:另1碼(視數據而定)。

若經濟更弱(如失業率升至4.4%以上),可能加速至3碼;反之,若通脹重燃,可能僅1碼或維持不變。

影響因素與不確定性

支持降息:就業市場放緩(7月數據下修25萬職位),失業率升至近期高點。鮑威爾在明日(2025年8月22日)傑克森霍爾演說可能提供更多線索,若強調就業保護,將強化9月降息預期。

反對降息:關稅推升通脹(7月核心CPI高於預期),FED官員擔憂需“打通膨”優先。若演說偏鷹派(強調通脹),9月降息機率可能降至50%以下。

長期展望:到2026年底,利率可能降至3.25%–3.50%,但川普政府政策(如更多關稅)和繼任主席篩選增添變數。

這些預測基於當前數據,並非保證。FED決策高度數據依賴,若新數據(如8月就業報告)改變格局,預期可能調整。建議關注明日鮑威爾演說和CME FedWatch工具更新。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21日!鴻海與諾貝爾簽署合作備忘錄!

新聞說:鴻海今天上午與諾貝爾視光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在3大領域深度合作,包括AI Agent賦能的眼底影像分析系統、近眼顯示技術在視覺舒適度的臨床應用研究,以及跨領域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合作,共同推動台灣視覺醫療智慧化與國際化。鴻海集團B事業群暨數位健康總經理姜志雄指出,透過結盟具備臨床經驗與視光技術的諾貝爾視光科技,鴻海正實踐讓人工智慧(AI)技術走進診間、深入人群,雙方攜手推動智慧視覺照護模式,具備可規模化部署的潛力,整合AI與遠距診療,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開拓應用場景與發展機會。相關合作案也是進一步落實總統賴清德強化主權AI施政的成果之一,姜志雄表示,台灣是數位健康以及AI的台灣,雙方合作代表資通訊和醫療科技的具體成果,鴻海未來也會積極推動醫療機器人應用。鴻海表示,與諾貝爾視光科技合作打造視覺健康照護模式,導入AI Agent驅動的眼底影像智慧分析系統,具備自主感知、推理與行動能力,能即時完成視網膜病灶偵測、風險分級、初步診斷與推薦處置方案。鴻海說明,雙方合作將AI Agent深度整合至CoDoctor Eye手持式智慧影像擷取儀與影像管理平台,可串接遠距診療系統;AI Agent能協助偏鄉即時完成初篩與判讀任務,也可同步指引患者進一步就醫。鴻海表示,未來計畫將部署全台25家諾貝爾眼科診所,加速推進眼底病變早期篩查,打造智慧視覺照護體系。鴻海說明,因應擴增實境(AR)與智慧眼鏡等應用快速發展,雙方看好「近眼顯示技術」在視覺醫療領域的應用潛力,計畫跨域研發合作,結合光學設計、視覺科學、顯示技術整合等,聚焦眼視光學與驗光醫學臨床研究,深入探討視覺舒適度、長時間使用影響等關鍵議題,並同步進行臨床應用實證,為未來智慧穿戴與視覺健康產業奠定基礎。

這對鴻海接下來幾年智慧健康有什麼幫助?會影響鴻海營收及獲利嗎?這項鴻海與諾貝爾視光科技的合作備忘錄,聚焦AI Agent眼底影像分析、近眼顯示技術臨床應用,以及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的跨域整合,將在未來幾年為鴻海的智慧健康業務帶來多方面助力。以下從戰略、技術和市場角度分析其幫助,並討論對營收及獲利的潛在影響。分析基於近期產業報導和鴻海的業務趨勢。

對鴻海智慧健康業務的幫助

鴻海正積極從傳統電子製造轉型為AI與數位健康領域的玩家,這項合作是其「AI+醫療」布局的關鍵一步,預計在接下來3-5年內強化其競爭力。具體幫助包括:

技術創新與產品多元化:合作導入AI Agent至諾貝爾的CoDoctor Eye手持式影像儀和平台,能實現即時眼底病變偵測、風險分級與遠距診療整合。這不僅提升鴻海在AI醫療影像分析的技術深度,還能延伸至醫療機器人應用(如未來巡邏監測型機器人)。鴻海已與NVIDIA合作開發AI驅動機器人,近期更投資醫療機器人領域,此合作可加速從實驗室到臨床的轉化,奠定鴻海在智慧穿戴(如AR眼鏡)與視覺健康的基礎。預計這將幫助鴻海在近眼顯示技術上探討視覺舒適度等議題,為AR/VR醫療應用(如手術輔助或遠距驗光)開拓新路徑。

市場擴張與規模化部署:計畫部署至全台25家諾貝爾眼科診所,聚焦偏鄉初篩與早期眼疾檢測,這具備高可複製性,能快速擴大台灣市場滲透率。透過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HiMEDt),鴻海可與工研院等夥伴跨域整合,推動視覺醫療國際化(如出口亞洲或歐美市場)。這符合台灣政府「主權AI」政策,鴻海可藉此獲取政府資源或補助,加速智慧健康生態系建置。長期看,這將幫助鴻海從B2B製造轉向B2C醫療服務,抓住全球數位健康市場(預估到2030年達數兆美元規模)的機會。

人才與生態系強化:結盟諾貝爾的臨床經驗,讓鴻海的AI技術「走進診間」,彌補其醫療專業缺口。鴻海總經理姜志雄強調,這是AI深入人群的實踐,將推動醫療機器人應用。結合鴻海的全球供應鏈優勢(如光學設計與顯示整合),可吸引更多夥伴,建構完整智慧健康供應鏈。這對鴻海的長期R&D投資(如AI Agent自主感知與行動能力)提供臨床驗證,降低開發風險。

總體而言,這合作將加速鴻海智慧健康從概念到商業化的轉型,預計在2026-2028年見到顯著成果,如更多AI醫療產品上市或國際專案落地,強化其在高成長領域的定位。

對鴻海營收及獲利的影響

這項合作短期內對鴻海整體營收及獲利的影響有限,但中期(2-3年)具正面潛力,長期可成為新成長動能。鴻海2025年上半年營收已受AI伺服器需求拉動(Q2營收成長16%至NT$1.79兆,淨利成長27%至NT$44.36億),顯示AI業務正成為獲利引擎。 智慧健康雖目前佔比小(鴻海主要營收仍來自消費電子如iPhone組裝,約35%),但此合作可間接貢獻:

營收潛力:AI醫療市場快速成長,合作可開拓新應用場景,如眼疾篩查系統的規模化銷售或授權。鴻海預估AI伺服器全年營收超NT$1兆(成長超60%),智慧健康可借勢擴大。若成功部署25家診所並國際化,預計帶來數億至數十億NTD的額外營收(初期來自設備銷售與平台服務)。長期看,AR眼鏡醫療應用(如視覺舒適度研究)可連結鴻海的穿戴裝置業務,潛在貢獻5-10%的營收成長。

獲利影響:初期投資(如R&D與部署)可能壓縮毛利,但AI Agent的效率提升(如降低醫療人力成本30%)有助提高邊際獲利。鴻海AI業務毛利率高(伺服器達15-20%),智慧健康若跟進,可拉升整體獲利。近期鴻海AI伺服器與NVIDIA合作已推升Q3預估成長170%,顯示類似夥伴關係的槓桿效應。此合作若成功,可貢獻1-3%的獲利成長,但需視臨床驗證與監管通過(如FDA或TFDA認證)。風險包括市場競爭(如其他AI醫療公司)或經濟波動,但整體正面,預計2027年起顯著影響獲利。

總結,這合作強化鴻海智慧健康的戰略深度,雖短期財務影響小,但有助多元化風險並捕捉AI醫療浪潮,長期利多營收與獲利。鴻海股價近期受AI需求提振,若此布局順利,可持續支撐估值。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8月20日!外資關廁所鴻海股東不上當!序言

8月20日!外資關廁所鴻海散戶不上當!作者:A大!今天外資群果然使出讓利2到4%誘惑散戶進場,一早我看到鴻海股價下跌,接著在200.5元反彈,後面最低跌到200元,我以為散戶會進場接手,看起來鴻海中的股東都相當的精明,也不排除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血淋淋教訓都擺在那了,散戶也不是傻子,大部份的散戶股東也是擔心第三季20%的關稅及台幣升值10%,加上外資群已經在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倒貨倒到爛了,散戶擔心自己進到鴻海中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接下來就會得到緯創及廣達下跌大禮包,也就是連續七天下跌,不然就是得到仁寶及和碩大禮包,連續下跌九個交易日,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有些交易日是平盤,不過對散戶來說平盤等於下跌,散戶中了三大法人玩的花樣,之前台股指數及個股都會下跌後立刻漲上來,而且會反彈創新高,在下跌時敢進去買的都是送分題,這一次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跌下去,散戶也以為是送分題,進去後就成了送命題,幾乎就是天天跌,一直跌,跌不停,三大法人就天天賣,一直賣,賣不停,一付就像在倒垃圾的賣出,當初散戶覺得進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中搶個短及反彈,賺點便當錢就能出去爽,沒想到進去就是套在最高點了,很搞笑的事是,進去套牢就算了,第三季還有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等著你,大家覺得第三季你就能知道影響了嗎?關稅是8月7日生效,所以20%僅影響兩個月,第四季還會再送你關稅整季20%大禮包,外資群及主力只要在11月14日前,也就是企業開出第三季財報前把股票賣給散戶,接下來就能用第三季及第四季財報整死散戶,很搞笑的事是,之前散戶在21198點殺到17306點,那時單純就是川普嘴砲課徵32%,現在指數在兩萬四千多點,散戶為了賺點便當錢,進去搶個反彈就套牢在兩萬四千多點,外資群及主力看到都快笑死了,這到底是什麼金魚腦,就只能記七秒的事嗎?當初散戶為啥殺出去,還有殺在哪,現在打出一個高檔錨點後,向下跌個5到10%,散戶就拼命的拿自己賣出的錢進去買,重點是都是買在高點,要是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繼續跌,散戶買光了現股後就會開始融資,不然就是再去開槓桿,當初在21198點到17306點去槓桿,現在要在23000點到24000點加槓桿,大家如果仔細觀察散戶的行為,你就不會驚訝為什麼散戶會賠錢,他們的行為是沒有一致性的,當初會怕的事,現在不怕了,鴻海中的股東就不像其他散戶這樣,股票一直落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第三季及第四季外資群及主力想要用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整鴻海中價值投資者,我看也沒這麼容易。

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626.25億,投信賣超台股24.09億,自營商賣超台股36.69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687.03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2510口,期貨留倉空單35143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5294口,今天台股成交5,478億,下跌728.06點,跌幅2.99%,收在23625.44點,電子下跌52.08點,跌幅3.75%,收在1338.4點,金融下跌17.39點,跌幅0.8%,收在2167.98點。今天外資群狂賣626億,三大法人大賣687億,這和我之前推測的差不多,我一直和大家說8月7日之後散戶就敢買股票了,外資群一定是會把指數維持在高檔一陣子,接著就會有散戶敢進去買,雖然8月7日之後指數是一直上漲的,但是有很多個股的股價是一直破底的,例如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會有人覺得今天大盤跌好多,覺得大跌了728點是送分題,之前台股只要大跌,隔天或隔幾天就會反彈,而且還會創新高,但是之前外資群根本賣不出去股票,這一次外資群狂賣了626億,指數跌到23625點,大家覺得跌好多嗎?真的是愛說笑,川普關稅確認後,台股指數是23447點,現在還比8月6日高了178點,8月7日指數先大漲了556點,接著持續慢慢走高,這就是所謂的高檔錨點,當指數忽然大跌下來,外資群一口氣大賣626億,從8月7日以來,外資群是賣超了307億,大家有看到統計的恐怖之處了吧,要是8月7日外資群不大買432億,散戶就會把高檔錨點當做是23447點,外資群也不傻,一定要在川普關稅明朗後讓散戶認為不確定因素結束,所以股市才會大漲556點,這一天的大漲很重要,這才會讓散戶有利空出盡的感覺,接著外資群持續買某一些個股,接著賣出散戶願意買的個股,散戶看到指數一直向上漲,他買的個股股價下跌,就會拼命的進去加碼及攤平,當散戶愈買愈多時,外資群就知道自己關住散戶了,之前我說過,從4月23日以來外資群買超了六千五百億,這一些籌碼一定是散戶賣的,所以散戶口袋一定是很飽的,外資群在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就一直狂賣,畢竟對散戶來說AI伺服器是明星產業,關稅及台幣升值也許影響相對小的產業,外資群能在AI概念股賣出,他們自然就不會客氣的賣出,今天台股大跌728點,很多散戶就會覺得跌好多,其實AI概念股的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早就跌一大段了,今天主要是跌鴻海及台積電,今天光台積電就下跌了400點,不過很搞笑的事是,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今天也是有跟著下跌,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外資群買了六千五百多億,目的就是要撐到川普關稅明朗,接著把指數維持在高檔一陣子,接著再把股票倒貨給散戶,散戶因為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明朗,所以就敢開始買股票,外資群及主力還故意在8月7日拉出一根長紅棒,這一根長紅棒是很關鍵的,目的是告訴散戶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不確定性結束,其實台灣被課徵20%,重點是還是疊加的,再加上台幣升值10%,這會在第三季生效,所以外資群及主力比誰都更清楚第三季企業獲利的風險,所以會想辦法出貨,今天這一根長黑棒我早就提醒過大家很久了,我說外資群在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結束後一陣子,一開始會把指數維持在高檔,讓散戶中錨定效應,今天台股下跌728點,還沒有跌破8月7日之前的位階,但很多散戶就已經進去買了,今天三大法人賣了687億,這一些股票一定就是散戶買的,之前我是不是說接下來散戶敢買了,這一點外資群及主力也知道,他們就是先向上打一個高檔錨點,只要有散戶中招,他們就會開始倒貨。

今天AI概念股的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也跟著台股下跌,今天緯創下跌兩元,股價收在113.5元,外資群賣超3373張,投信賣超4611張,自營商買超392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7591張,仁寶平盤,股價收在27.5元,外資群賣超6075張,投信買超1747張,自營商買超1986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2341張,和碩下跌1.2元,股價收在69元,外資群賣超5501張,投信買超331張,自營商買超820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4350張,廣達下跌8.5元,股價收在259.5元,外資群賣超13056張,投信賣超939張,自營商買超55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3939張,今天廣達,緯創,和碩持續下跌,其中廣達及緯創已經連續下跌七天了,仁寶及和碩已經連續下跌九天了,緯創合計下跌14元,廣達合計下跌30.5元,仁寶合計下跌2.5元,和碩合計下跌12元,廣達及緯創第二季開出爆雷的財報,本業毛利率及營利率大幅度減少,很多買廣達的人,他們根本沒有去看廣達的法說會,之前我做了一部廣達中文法說會,看的人根本沒幾個,這些人就把廣達當成一個數字,他們沒有掌握外資群及主力得到的資訊,記得鴻海在法說會時,有法人問鴻海第三季AI伺服器為什麼這麼好,第三季憑什麼機櫃型AI伺服器能增加三倍,法人說他們參加別的公司法說會,說GB200及GB300會有轉換的空窗期,如果你有去看廣達的法說會,你就會知道法人說的某公司就是指廣達,對法人來說,鴻海第三季AI伺服器成長很神勇,自然就會賣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接著大量的買進鴻海,之所以三大法人會賣緯創,道理也很好懂,因為緯創營收年增三位數,結果獲利僅年增四成,第一季緯創營收增四成多,獲利是增五成,因為緯創給了三大法人很高的預期,所以第二季財報開出來後才會一直被教訓,和碩及仁寶業外爆雷,本業也很鳥,竟然開出僅賺0.1元這種爛財報,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要是鴻海開出這樣的財報,我可能很難抱住,像廣達及緯創這種稍微不如預期的財報,我可能還能抱得住,畢竟是市場對廣達及緯創要求太高,市場不知道廣達及緯創開始使用buy and sell交易模式,這種交易模式會讓營收突然暴增,但毛利率會下降,不過總獲利是會增加,市場一定以為廣達及緯創的毛利率及營利率可以像第一季這樣,所以稍微預期高一點,這一波外資群拼命的賣超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我個人覺得狂賣仁寶及和碩稍微比較合理一點,賣廣達及緯創稍微有一點不合理,不過就如我說的,廣達及緯創第二季面對關稅10%,台幣升值10%就造成毛利率及營利率大幅度下降,三大法人也是擔心第三季關稅20%,台幣升值10%會不會讓本業毛利率及營利率下降的更誇張。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外資關廁所鴻海散戶不上當! 

2、美國要用補助去換入股台積電股權! 

3、市場憂心AI投資過熱且沒有回報!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20日!外資關廁所鴻海散戶不上當!

之前我就和大家說台幣會貶值,時間又過了一個月了,大家有看到台幣又貶一些了嗎?會這樣的道理很好懂,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市場一開始傳出陰謀論,說美國要求亞洲政府要讓貨幣貶值,這樣才能換得比較好的關稅,7月1日韓國及日本被課徵和4月2日一樣的關稅,這時陰謀論就不攻自破了,後面韓國及日本有用了投資美國幾千億美金才能換得比較低的關稅,當市場陰謀論消失後,美元就會有買盤了,而且之前我和大家說過,台幣想要強勢,那台灣經濟要很強,台幣升值10%,又被美國課徵20%關稅,重點還是疊加的,這會讓台灣的經濟變差,只要台灣經濟變差,台幣憑哪根毛會強勢,最近川普一直在搶劫國家,當搶劫完國家後又去搶劫企業,輝達被凹了中國營收的15%,最近川普又說要補助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的補助要換成股票,這就是活生生的搶劫,台積電及鴻海面對關稅及台幣升值影響雖然沒有傳產嚴重,讓是鴻海有很多子公司,第二季一些子公司已經有被影響了,會有人說台積電技術天下第一,台積電有能力把成本都轉嫁給消費者,我只能說不要太天真了,要是其他的企業都被影響,那其他的企業憑什麼讓台積電一家公司爽,大家都賠錢,然後讓台積電賺錢啊,那乾脆不要做,還有台積電的技術雖然很厲害,但是後面部份轉嫁給消費者後,這會造成消費者減少支出,總體經濟就會變差,之前鴻海也是說擔心這樣的情況,所以不要太天真的覺的關稅及台幣升值不會有影響,重點是川普一直搶劫全球政府及企業,大家想一件簡單的事,台灣被搶了,你覺得是那些政客付出代價嗎?不要傻了,一定是企業及人民付出代價,會覺得8月7日之後川普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就沒影響的人,你該去做一下智力測驗,這一波外資群從4月23日以來買了六千五百億,這兩天賣了七百億,這樣的情況我早和大家說過了,外資群目的就是撐到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明朗,之前散戶害怕川普關稅所以一直站在賣方,外資群只能買根本賣不出去,8月7日外資群故意大買432億,讓指數大漲五百五十幾點,讓散戶覺得川普關稅利空出盡了,那時我就說接下來散戶敢買了,但是你當初如果會怕川普關稅,你現在進來和外資群及主力買,那你就是傻瓜,今天雖然大跌728點,但是指數位置還僅是在8月6日的位置,也就是8月7日之後外資群向上拉出一個高檔錨點,接著散戶就中了錨定效應。
為什麼散戶可以傻到覺得關稅沒影響了呢?這一點我也是覺得很有趣,該怕時你不怕,你之所以不怕是因為外資群8月7日拉出來那根長紅棒,這就是暗示散戶關稅利空結束了,但是川普關稅及台幣升值真正影響的是在第三季,第三季僅影響到兩個月,真正影響到整季的是第四季,也許接下來台幣會貶更多回來,因為台灣已經有很多企業面臨到生存危機,川普搶劫了全球國家及企業,這些都會在未來顯現出來的,外資群買了六千多億後,他們就是故意營造關稅沒事了,這樣外資群及主力才能出貨,今天這一根等於就是關散戶廁所,大家看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這些熱門的AI概念股,散戶最願意買的股票,外資群及主力已經讓廣達及緯創連跌七天了,仁寶及和碩跌了九天,目前外資群及主力能出貨最兇的個股,就是散戶覺得影響最小的AI概念股,一些散戶看空接下來的經濟,結果去放空小型投機股,我也真的是服了這些散戶,那些小型投機股的股本小,市值低,一些主力就能控制股價,你在那不爽放空,我和大家說,那些小型投機股確實像你想的很垃圾,也沒有價值,但未來這些小型投機股會在你被軋空到出局時才跌下來,這一點你絕對不用懷疑,散戶判斷那些小型投機股就是垃圾,確實那些投機股就是垃圾,但小型投機股靠的就是籌碼面,就像外資群從4月23日以來買了六千多億把指數拉抬起來,接著在8月7日拉一根長紅棒讓散戶以為關稅及台幣升值利空結束了,其實單純就是要騙散戶進去接刀,散戶很搞笑,當初被恐嚇課徵32%時,從21198點殺到17306點,現在兩萬四千點,外資群及主力8月7日向上拉一個錨點,接著把股價維持幾天,一些散戶就中招了,覺得兩萬三千多點好便宜,之後外資群就能順利出貨了,不過現在散戶口袋飽飽,外資群不一定會用一路崩跌法玩,畢竟散戶口袋有錢,透過跌了後上漲一點點,接著再下跌,讓散戶覺得能和三大法人打的有來有回,這樣就能讓散戶在相對高點多買一點,當三大法人出的差不多後,他們就會全力摜殺,之後就再走一次去年七月到今年4月的玩法,一直把股票賣給散戶,外資群合計賣了一兆元,三大法人賣了一點二兆,散戶能買的都買完了,能開槓桿的也開完了,最終外資群及主力撿到個槍,散戶就開始人踩人及多殺多了。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臺 銀,買了6255張,第二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4960張,第三名的是瑞銀,買了3970張,第四名的是美林,買了3518張,第五名是凱基台北,買了2814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富邦,賣了4092張,第二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3377張,第三名的是元大,賣了1631張,第四名是群益,賣了1481張,第五名的是富邦台南,賣了1342張,今天買超鴻海第一名的是台銀,這很有可能是國安基金,不然就是八大官股,大家看鴻海中的外資群清一色還是買超,會這樣的道理很好懂,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之前我就有和大家說外資群會讓利個2到4%引誘散戶進來,昨天鴻海股價最高來到212元,今天最低來到200元,股價下跌12元,合計下跌5.66%,結果今天外資群買超19781張,三大法人買超21675張,外資群幾乎清一色的進來護盤,包括台灣摩根,瑞銀,美林,港商野村,法銀巴黎,摩根大通,台灣匯立,港麥格理,花旗環球,上面買超的外資群從4月11日以來都是買超的,大摩買了49503張,均買價在164元,瑞銀買超27790張,均買價在158元,美林買超136544張,均買價在163.35元,小摩買超78286張,均買價在156元,台灣匯立買超23175張,均買價在169.34元,港麥格里買超43550張,均買價在161.62元,花旗環球買超22708張,均買價在165.14元,這時會有人說為什麼外資群買了近兩萬張,結果鴻海股價還下跌了7.5元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今天台股下跌728元,散戶願意把手上的股票賤價賣給外資群,沒有太多的散戶進去用更高的價錢買,所以外資群就能在平均201.5元買到19781張股票,今天除了外資群買超外,剩下的投信及自營商也是買超的,我個人覺得和我最近分析的太準有一點關係,大家都知道外資群及主力接下來會怎麼玩了,怎麼可能會去中他們的爛招,我前幾天就和大家說外資群及主力接下來會讓利5到10%讓散戶買,之前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就是外資群及主力讓利5到10%時能賣掉最多,當外資群及主力賣掉手上持股後,大家看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的股價機乎就是天天跌,一直跌,跌不停,散戶知道外資群今天讓利2到4%就是要拐自己進去套牢,所以當然不買單,不但不買單還反手把手上多的槓桿倒貨給外資群,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三大法人頭洗下去了,從4月11日以來買超了六十萬張,接下來他們就是要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外資群及主力要是出不掉的話,很有可能讓股價反彈漲回去,讓散戶覺得好可惜,而且還有可能會再創新高,試想,如果你是外資群及主力,你只能一直買,根本賣不掉,你會讓鴻海股價下跌嗎?應該不會對吧,我和大家說,要是外資群及主力不護盤,鴻海很有可能是會跌到跌停的,因為外資群及主力自己在上面殺下來,下面不會有散戶進去接,如果你買了一大堆,你會蠢到自己把股價殺到跌停嗎?大家還記得散戶的習慣吧,沒有錯,散戶永遠都是追漲及殺跌,去年房市很熱時,投資小白就是捧著錢進去追,賣方開價1000萬,正常別人是要開950萬或900萬殺價,結果新青安的小白怕買不到就開1050萬買,房價就這樣被新青安小白拱上去了,今年一大堆人把房子退了,原因除了貸不到款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房價不會上漲了,接下來很有可能下跌,所以散戶不論是在股市或房市,都是喜歡追漲及殺跌,現在三大法人買了鴻海六十幾萬張,價值投資者根本不用甩外資群,他們想要殺跌停的話那隨便他們。

這些外資群及主力比較偏短線操作,要是他們讓鴻海股價大跌或跌停,更不會有散戶進來買,接下來很有可能台股只要稍微反彈,鴻海會反彈的更快,但你不要傻乎乎的有這種預期心理就進去追,只要你進去和三大法人換手,之後的下場就是和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一樣,第三季有關稅20%,而且還是疊加的,還有台幣升值10%,這個利空王牌在外資群手上的話,一定是能整死散戶的,要是散戶現在持有很大的槓桿,外資群及主力又能順利的出貨,那第三季鴻海開出財報前後,外資群及主力光用這個利空就能整死一堆散戶,大家試想一件很簡單的事,要是第三季你看到鴻海像廣達及緯創這樣本業毛利率及營利率爆雷,這時你要是持有很大的槓桿,你抱得住嗎?我鐵定是抱不住的,或是第三季業外像仁寶及和碩這樣爆雷,獲利僅有0.1元,這樣你持有很大槓桿抱得住嗎?我一樣也抱不住,大家不要小看廣達及緯創,這兩檔是AI概念股,鴻海和廣達及緯創產品是有重疊的,也就是伺服器,AI伺服器及筆電,鴻海和仁寶及和碩也是有產品重疊,也就是筆電,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當股票轉到散戶手上,而且是以槓桿形式存在,外資群及主力光用不確定性就能整到你懷疑人生了,現在股票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我就一句話,有本事讓鴻海跌停試試,現在外資群及主力只要讓鴻海股價弱勢,那鐵定不會有散戶進來買的,那外資群就只能乖乖待在鴻海中了,只要三大法人在鴻海中,他們就不敢在那耍賤了,之前三大法人賤到出汁,每天就是在裡面整死散戶,之前散財美林,恐怖情人美林,出貨大摩,四大賠錢外資等,這幾年我幾乎每天追蹤籌碼面,我知道外資群及主力的賤,現在外資群及主力在180元到200元買了一大堆,之後外資群及主力就會在裡面拉抬及護盤,恐怖情人外資群就會變成天使外資群,之後外資群及主力一定是會拉抬及護盤的,第三季有20%疊加關稅及台幣升值10%,千萬不要傻乎乎的去開槓桿和外資群換手,之前很多散戶在180元到200元開槓桿和外資群及主力換手,後面就是換得利多冷處理,利空踹一腳,鴻海三根跌停還是血淋淋的經歷,最近我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一些散戶聽到不要進去追高,他們就會理解要賣出,還有一些聽到要去掉槓桿也會覺得要賣掉所有股票,我也是不懂散戶的理解力怎麼這麼有趣,對散戶來說不能買就是要賣,要去掉槓桿也要全部賣出,其實去掉槓桿單純就是讓外資群多持有一些高成本的庫存,而且第三季你就算遇到關稅20%及台幣升值10%利空,也不會像4月7日到4月9日這樣出現很驚險的情況。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20日!美國要用補助去換入股台積電股權!


新聞說: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接受CNBC訪問時說,在國安考量下,美國必須能在本土製造晶片,不能過度依賴台灣。他還認為,晶片法的補助只是白送給那些很有錢的公司,質疑美國為何要把錢給市值1兆美元的台積電。因此,他證實美國政府尋求入股英特爾,因為既然希望英特爾在美國取得成功,不如換取該公司的股份。彭博資訊指出,若敲定這項安排,可能為其他晶片製造商達成類似協議奠定基礎。盧特尼克說:「台灣距離美國9,500英里,離中國只有80英里,這樣99%的先進晶片都集中在台灣,顯然不可行。我們要能在美國自己生產。」他說,這也是美國和日韓協議的一環,要建立足夠的基礎設施與產能,讓美國有能力製造這些晶片,「如果英特爾能夠在美國生產晶片或電晶體,當然是好事,雖然不是絕對必要,但那會是非常有利的局面」。隨後,主持人追問關於晶片與科學法尚未完全到位的資金,以及外界盛傳這些補助可能被轉換成股權時,盧特尼克說:「是的,在川普看來,美國應該獲得對等的利益,為什麼我們要把大筆資金給一家市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美國納稅人能得到什麼?川普的答案是:我們應該拿到股權。拜登政府已經承諾的資金會發放,但我們會要求換取股權,讓納稅人獲得回報,而不是單純把錢送出去。」至於主持人問及政府是否會因持有10%股份而介入公司治理,盧特尼克則否認:「不,別想太多。我們只是把拜登時期的補助,轉換成川普政府下的股權。這不是治理問題。」他舉例,美國鋼鐵併購案中設置的「黃金股」,是為了確保日鐵遵守12項承諾,政府只是確保承諾會兌現,而不是參與經營。

這對台積電的營收及獲利會有影響嗎?

是的,這項美國政府尋求晶片製造商股權的提案,可能對台積電(TSMC)的營收及獲利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主要來自資金不確定性及潛在成本增加,但影響程度取決於最終談判結果及台積電的應對策略。以下我將從短期及長期角度分析,基於最新政策討論及台積電的財務展望。

短期影響(2025年內)

補助資金不確定性:台積電已從CHIPS Act獲得約66億美元補助(包括直接補助及貸款),用於亞利桑那州工廠擴張。截至2025年6月底,台積電子公司(包含TSMC Arizona)已收到約新台幣671億元政府補助,其中部分來自CHIPS Act(2024年第四季確認15億美元)。若美國政府將剩餘未撥付資金轉換成股權,台積電作為外國企業,可能面臨談判壓力或拒絕參與,導致資金延遲或取消。這會增加建廠成本(台積電美國投資已超過650億美元),壓縮獲利邊際。 

股價及市場反應:提案公布後(2025年8月19-20日),市場出現擔憂,台積電股價可能短期波動。外國公司如台積電及三星面臨更高風險,因為股權交換可能涉及地緣政治考量及股東結構變更,分析指出這會增加投資條件的不確定性,甚至迫使先進製程移轉至美國。 

營收及獲利預測調整:台積電於2025年7月更新全年展望,預計營收成長約30%(以美元計),第二季淨利已跳增61%至新台幣3,983億元,受AI需求驅動。但若補助改變,第三季毛利率可能從58.6%降至55.5-57.5%,部分因擴張成本及匯率因素;額外資金壓力可能進一步侵蝕此邊際。  儘管如此,台積電表示尚未看到客戶行為因Trump政府政策而改變,維持原預測。

長期影響(2025年後)

正面因素:這項政策旨在強化美國本土產能,台積電的美國工廠擴張(包括第二及第三座廠)正符合此方向,可能獲豁免部分關稅或額外支持。AI及高效能運算需求強勁(客戶如NVIDIA、Apple),預計支撐台積電營收成長。台積電已宣布美國擴張計劃達1,000億美元,部分製程將在美生產,這可減緩地緣風險。 

負面風險:若股權要求延伸,台積電可能需分出股份給美國政府(非投票權),稀釋股東權益並增加政府影響力。這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布局,特別是台灣產能佔先進晶片99%的現況被視為國安隱憂。 此外,競爭加劇(英特爾等本土公司獲股權支持)可能壓低台積電市場份額,間接影響獲利。但分析顯示,台積電的領先技術(3nm/2nm製程)及產能瓶頸,將持續支撐高定價能力。

整體評估:儘管提案提高風險,台積電的2025年展望未受Trump關稅影響而調整,顯示韌性。  若談判順利(例如維持補助而不換股權),影響有限;反之,獲利可能減少5-10%(依成本估算),但營收成長仍可達25-30%。

總體而言,影響存在但非決定性,台積電的全球領導地位及AI趨勢將緩衝衝擊。建議關注後續談判進展。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20日!市場憂心AI投資過熱且沒有回報!

新聞說:美國科技股週二全面遭遇拋售,主因市場憂心人工智慧(AI)投資過熱的疑慮迅速升溫,麻省理工學院(MIT)一個研究單位的最新報告指出,高達95%的機構在AI投資上「沒有獲得任何回報」,嚇壞了一票投資人。美股拋售壓力主要集中在科技股,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4%,創下自8月1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軟體公司Palantir暴跌9.4%,晶片大廠安謀也重挫5%。AI晶片龍頭輝達大跌3.5%,台積電ADR跌3.61%。《金融時報》、《FORTUNE》等外媒指出,美股大跌的導火線,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一個研究單位的最新報告。研究顯示,雖然生成式AI是推動美股屢創新高的重要動能,但實際投資效益卻遠不如預期,並示警高達95%的機構在AI投資上「沒有獲得任何回報」,只有5%的AI試點項目能帶來數百萬美元的價值,其餘大多停留在實驗階段,無法對企業獲利產生實質影響。美股投資人原本高度期待AI能持續帶來強勁成長,但數據顯示現實與想像落差過大,導致信心急速降溫。事實上,不只學界提出警訊,AI產業領袖也曾公開示警。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近日坦承,AI市場確實存在泡沫跡象,他形容當前氛圍有些「非理性繁榮」,部分投資人恐怕會因此蒙受重大損失。不過,他同時強調,儘管短期內可能出現過熱甚至修正,但長期而言,AI對社會與經濟所創造的價值將是巨大的。美股四大指數普遍受挫。道瓊上漲10.45點或0.02%,收44,922.27點。S&P500下跌37.78點或0.59%,收6,411.37點。NASDAQ下跌314.82點或1.46%,收21,314.95點。費城半導體下跌104.80點或1.81%,收5,671.51點。

目前投資AI真的高達95%沒有獲利任何回報嗎?是的,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NANDA項目於2025年發布的報告《The GenAI Divide: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在受訪企業中,高達95%的生成式AI試點項目未能產生可衡量的業務回報,僅有約5%的項目能夠帶來快速收入加速或數百萬美元的價值。這項發現確實引發了市場對AI投資過熱的擔憂,並導致科技股拋售,但需注意以下細節,以避免過度解讀:

報告的核心發現與上下文

95%數字的具體含義:該數字指95%的生成式AI試點項目(pilots)在實施後未能對企業的損益表(P&L)產生實質影響,無法實現快速收入增長或生產力提升。大多數項目停留在實驗階段,無法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這並非表示“完全沒有任何回報”,而是強調可衡量的財務或業務回報為零。報告指出,只有5%的AI試點能夠帶來數百萬美元的價值,且這些成功案例多集中在後勤自動化(如減少外包成本)而非銷售/行銷工具。 

樣本與方法:報告基於150位企業領導者的訪談、350位員工的調查,以及對300個公開AI部署的分析。重點針對美國企業的生成式AI投資(總額估計達350-400億美元),涵蓋金融服務、醫療等產業。研究強調,這不是AI模型本身的問題,而是企業在整合與適應上的“學習差距”(learning gap)。 

失敗原因:

資源分配失衡:超過一半的AI預算用於銷售/行銷工具,但ROI最高的是後勤自動化。

內部構建 vs 外部購買:自行構建AI工具的成功率僅為購買專業供應商工具的三分之一(約67%成功率 vs 較低)。內部項目常因監管或工作流程不適應而失敗。

整合挑戰:通用AI如ChatGPT適合個人使用,但企業需深度定制才能產生價值;許多公司忽略了賦權一線經理推動採用。

影子AI現象:90%的公司有員工私下使用未經批准的AI工具,這雖帶來生產力提升,但未計入正式ROI,且可能帶來風險。

正面與平衡觀點:報告並非否定AI的潛力,而是警告短期過熱。成功企業的特點包括與供應商合作、重新設計工作流程,以及實驗“代理AI”(agentic AI,能自主學習與行動)。研究者強調,AI不會立即導致大規模失業,而是逐漸取代特定角色(如客服、行政),並預測長期價值巨大。OpenAI CEO奧特曼的“非理性繁榮”評論也呼應此觀點,承認泡沫但看好未來。 

對投資者的啟示

雖然95%的數字聽起來驚人,但這限於生成式AI的企業試點階段,並非所有AI投資(如基礎設施或硬體)。市場反應(如輝達、台積電股價下跌)反映了短期信心降溫,但AI需求(如高效運算)仍強勁。投資者應聚焦於有明確ROI路徑的公司,例如那些專注後勤優化的供應商。

總體而言,這項報告證實了當前AI投資的挑戰,但也提供改善策略。若想深入,可參考MIT NANDA的官方資源。

穩定幣對美債及股市會有影響嗎?

穩定幣是加密貨幣領域中一個重要的創新,我對它的看法是積極但謹慎的。它們設計用來維持穩定的價值,通常掛鉤美元或其他資產,提供加密世界與傳統金融之間的橋樑,讓用戶在波動劇烈的加密市場中避險或進行快速跨境支付。然而,由於它們是由私人公司發行而非央行,存在透明度、監管和系統性風險的隱憂,尤其在市場壓力下可能引發「跑步」(run)事件。以下我會詳細解釋,包括掛鉤美債的機制,以及對美國國債和股市的潛在影響。

穩定幣的基本機制與我的看法

穩定幣的核心是維持1:1的價值掛鉤,常見類型包括:

美元掛鉤型:如Tether(USDT,由Tether公司發行)、Circle的USDC、PayPal的PYUSD。它們由私人公司發行,不是政府或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公司負責維持儲備資產,通常包括現金、短期美國國債(Treasuries)和現金等價物,以確保每枚穩定幣都能兌換等值的美元。

掛鉤美債的角色:許多穩定幣發行者將大部分儲備投資在美國國債,尤其是短期國債(如Treasury bills),因為這些資產安全、流動性高,能幫助維持穩定性。例如,Circle(USDC發行者)持有約200億美元的國債,佔其資產的43%;Tether在2024年成為全球第七大國債持有者,持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曝險。  這不是直接「掛鉤」美債,而是用美債作為儲備的一部分來支撐美元掛鉤。

我的看法:

正面:穩定幣促進了全球支付創新,降低跨境轉帳成本(例如在發展中國家用於匯款),並推動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發展。2025年的GENIUS Act(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進一步規範了這一領域,要求發行者維持100%儲備(包括現金和短期國債),並由聯邦監管機構監督,這有助於提升透明度和信任。  它們也被視為「美元的互聯網原生版本」,擴大美國金融影響力。

負面:由公司發行帶來風險,例如Tether過去曾因儲備透明度不足而被罰款。市場波動時,穩定幣可能脫鉤(如2022年的UST崩盤),引發系統性危機。監管不確定性(如GENIUS Act的過渡期)也可能影響採用率。 總體來說,它們不是完美的「穩定」資產,但隨著法規完善,可能成為主流支付工具。

穩定幣對美國國債的影響

穩定幣對美債市場有顯著正面影響,主要來自需求端:

增加需求:穩定幣發行者購買大量短期國債作為儲備,預計到2030年可能帶來2兆美元的需求。這有助於壓低短期國債收益率,並支持美國政府融資,尤其在債務供應增加的時期。聯邦儲備銀行堪薩斯城分行估計,這可能間接降低政府、企業和家庭的借款成本。  例如,穩定幣增長被視為「特洛伊木馬」,提升美債全球需求。

潛在風險:如果穩定幣市場崩潰(例如大規模贖回),發行者可能拋售國債,導致收益率急升和市場動盪。BIS研究顯示,穩定幣已開始影響國債定價,未來增長將放大金融穩定風險。  然而,目前影響有限,因為穩定幣總市值約2000億美元,遠低於美債市場的27兆美元。


總體上,穩定幣是美債市場的「新買家」,有助於緩衝供應壓力,但需監管以防系統性衝擊。

穩定幣對股市的影響

影響主要是間接且雙向的,尚未成為主要驅動因素:

正面間接影響:穩定幣增長可能從其他資產(如商業票據或貨幣市場基金)抽走資金,但這也提升整體流動性,支持加密相關股票(如Coinbase或MicroStrategy)。如果穩定幣推動更多資金進入DeFi或代幣化資產,股市中的科技和金融股可能受益。

負面風險:資金流向穩定幣可能減少股市投資,導致股市波動放大。經濟學家Peter Schiff警告,穩定幣吸金可能推升利率,壓抑傳統投資。 此外,穩定幣脫鉤事件(如2022年Terra崩盤)曾引發加密市場崩潰,間接拖累股市(例如科技股)。GENIUS Act可能增加穩定性,但若監管過嚴,也可能抑制創新,影響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

整體評估:目前影響小,因為穩定幣主要影響債券而非股票市場。但隨著市值擴張(預計2025年達3000億美元),它可能成為股市波動的放大器,尤其在加密與傳統金融整合加深時。

總結來說,穩定幣是雙刃劍:它強化了美國金融主導地位,但需小心管理風險。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8月19日!鴻海散戶不甩外資開高走低誘惑買進!序言

8月19日!鴻海散戶不甩外資開高走低誘惑買進!作者:A大!今天鴻海股價開盤最高來到212元,接著跌到208元整理了四個小時,我本以為散戶會看到開高走低就進去和外資群換手,結果今天散戶依舊是賣超了3049張,之前在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中,外資群及主力只要這樣玩,就會有不少散戶進來買進了,真正散戶會大買是下跌個2到4%左右,也就是散戶看到鴻海下跌個2到4%,接著稍微反彈1%,這時散戶就會開始進來買,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很有可能使用這一招,畢竟在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已經開始用了,廣達及緯創已經連續下跌六個交易日,仁寶及和碩已經連續下跌八個交易日了,這些AI概念股愈是下跌,散戶就愈是買,今天鴻海打出了一個錨點212元,會有人說這是不是高檔錨點,我只能和大家說,不會有人知道外資群及主力的高檔錨點在哪的,原理是這樣的,當外資群賣出沒有散戶進來接的話,那他們就會繼續拉抬,大家可以看最近很紅的富喬,金居,台坡等,這種小型投機股就是主力控盤,看有沒有夠多散戶進去買,這些小型投機股只要有夠多散戶進去買,主力左手賣右手就會發覺股票變少,當股票變少就能關門放狗,鴻海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原理也差不多,只是主力換成很多不同的外資群罷了,大家看美林可以買14萬張,大摩及小摩可以買幾十萬張,他們是不是另類的主力呢?當美林,大摩,小摩,瑞銀,高盛,港麥格里,花旗環球買了一堆,代表散戶賣了一大堆,當散戶賣了,外資群一定就是賣不掉,這時就只能一直拉抬及護盤,其他的外資看到三大法人進出有很多外資群及主力進來買,他們就會覺得法人要玩個大的,就會跟著進來玩,所以最近鴻海中的三大法人還沒有騙到散戶進去,現在很多散戶是把手上的股票及槓桿賣給外資群及主力,我個人是覺得價值投資者在第三季關稅及台幣升值不確定因素中,記得不要開槓桿及持有太大槓桿就行了,價值投資本來就是靠時間賺錢的,外資群要是持有很多的股票,他們會幫助價值投資者安全的渡過第三季的,要是一些散戶想要加槓桿賺快錢,把外資群及主力手上的股票買光,之後可能就會用關稅及台幣升值整死你。

今天外資群賣超台股110.08億,投信賣超台股15.3億,自營商賣超台股60.79億,三大法人合計賣超台股186.17億,外資群期貨空單增加3007口,期貨留倉空單32633口,三大法人期貨留倉為空單3126口,今天台股成交4,637億,下跌129.02點,跌幅0.53%,收在24353.5點,電子下跌6.21點,跌幅0.44%,收在1390.48點,金融下跌11.16點,跌幅0.51%,收在2185.37點。今天外資群賣超110億,三大法人賣超186億,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散戶口袋飽飽,而且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已經過去兩周了,以散戶的金魚腦來說,他們僅能記七秒的事情,當初他們怕32%的關稅,但是卻無視目前台灣被課徵20%,重點是還是疊加的,而且台幣還升值10%,大家不要小看台幣升值10%,川普關稅20%是影響到美國市場而以,台幣升值10%是影響到全世界的市場,被川普課徵了20%關稅,不爽的可以不要賣美國市場,但是台幣升值10%的話,你不論賣全世界哪一個國家都會被影響10%,台灣有很大部份是出口美國,所以現在很多傳產業已經傳出很慘了,昨天劉董說電電公會中有25%的被影響,目前電子業有AI伺服器撐腰,這樣都還有25%的公司會被影響,那就更不用說一些傳產業了,當初川普恐嚇課徵台灣32%關稅,這時股價跌下去是會快速漲上來的,畢竟那就僅是嘴砲,這種嘴砲事件跌的快也漲的快,但目前台灣被課徵20%,雖然政府一直說是暫時性的,不過隨著時間一點一滴過去,目前還是持續課徵20%,重點是這20%還是疊加上去的,加上台幣升值10%,所以賣美國市場就是30%,賣非美國市場就是台幣升值10%,只要台灣很多企業被影響,很多人也許會失業或是被減薪,股價又是資金堆出來的,未來股價有可能會因為台灣經濟不好而下跌,現在是因為外資群買超了台股六千四百億,當初我就說過外資群的如意算盤,我是不是說外資群會撐到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明朗,接著把指數撐在高檔一陣子,接著讓一點利,也就是讓指數及股價下跌一點點,看會不會有散戶進來買,之前兩三個月下來,外資群及主力已經玩很多遍跌下去會漲上來的戲碼,散戶之前礙於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所以一定是不敢進去買的,但是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明朗後,那時我就說接下來散戶開始敢買了,散戶不但敢買,而且他們口袋是飽飽的,外資群也不會急著讓指數大幅度的崩跌,畢竟散戶口袋一大堆錢,外資群何必賤賣,就讓個股的股價下跌後漲一點點回來,不然就是開高走低,這樣就會有很多散戶進來買。

今天外資群賣超110億,從8月8日到今天,外資群合計賣超台股114億,有一些個股已經賣很多天了,例如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今天緯創下跌0.5元,外資群買超526張,三大法人賣超2324張,和碩下跌0.4元,外資群賣超3249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3570張,仁寶下跌0.15元,外資群賣超7285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7185張,廣達下跌1元,外資群賣超456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596張,大家有沒有發現從8月8日開始,外資群幾乎天天賣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這些AI概念股的股價也每天都下跌,緯創連續下跌六個交易日,合計下跌12元,和碩連續下跌8個交易日,合計下跌10.8元,仁寶連續下跌八個交易日,合計下跌2.5元,廣達連續下跌六個交易日,合計下跌22元,外資群就是讓利個5到10%,接著就是天天賣超,散戶幾乎就是天天買,一直買,買不停,我和大家說過了,目前散戶口袋現金滿滿,因為4月23日到8月7日外資群合計買超台股六千五百億,這些一定都是散戶賣出來的,散戶因為害怕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所以一定不敢買,當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結束,散戶口袋很多錢就會癢,看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股價下跌個5到10%就覺得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覺得是送分題,散戶會覺得奇怪,之前自己不敢買時,明明下跌後立刻就反彈,而且會再創新高,怎麼自己買了後就一直跌,天天跌,跌不停,現在散戶都覺得自己是地獄倒楣鬼了,其實不是散戶倒楣,一買一賣成交易,三大法人買的就是散戶賣的,三大法人賣的就是散戶買的,當三大法人賣了一堆股票後,他們何必再去拉抬及護盤,這是不是很簡單的原理,因為散戶認為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結束了,所以就敢買股票,一開始也許就進來搶個短,這些散戶可能也是知道目前有20%的關稅,還有台幣升值10%,但散戶認為之前跌下來會立刻反彈,他們就只是進來搶個反彈,但搶著搶著就成了長期股東,當散戶買了後,人性弱點就出來了,也就是會向下攤平,加碼,死凹,不服輸,當三大法人看到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買氣這麼強,他們就拼命的賣,重點是要讓散戶覺得他們和三大法人打的有來有回,其實三大法人知道散戶口袋現金很多,所以也不急著讓更多利賣,散戶就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外資群及主力就每天讓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盤中跌多一點,但尾盤會收斂跌幅,這樣散戶就會燃起希望,就會一直進去加碼及攤平,這樣三大法人就能一直賣,天天賣,賣不停,當三大法人賣了幾十萬張,甚至是一兩百萬張後,他們第三季就會用關稅20%,還有台幣升值10%做為攻擊的理由,第二季很多公司財報都這麼難看了,這就僅是台幣升值10%,關稅10%的影響,第三季則是關稅20%,台幣升值10%,第三季的財報鐵定是會更難看的,我就問大家一句話,當初4月2日你聽到關稅32%時,你擔心的是什麼呢?是不是擔心公司獲利衰退,結果現在是關稅20%,台幣升值10%,散戶就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很搞笑的一點是,當初是在17306點到21198點瘋狂的把手上股票賣給外資群及主力,現在竟然在兩萬四千點以上從外資群及主力手上接回股票,我只能說散戶會賠錢不是沒有原因的,該怕時他們好傻好天真的不怕,不該怕時他們反而一直在那恐慌賣出,當初我在4月2日時就和大家說過,那時僅是川普嘴砲,最終結果還不知道,所以股市會反彈的機率很大,現在則是確定關稅20%,台幣升值10%,這樣的條件會讓第三季公司獲利衰退多少,這是一個未知數,我一直和大家說,我唯一抱不住股票的原因就是基本面及產業面,要是第三季公司獲利出現衰退,這樣的情況股價下跌是不可能會反彈的,很多散戶把股市當成一個數字,覺得下跌就買,上漲就賣,當初一直被恐嚇時其實事件不嚴重,現在政府在粉飾太平關稅事件,這時你才是要真的需要擔心。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散戶不甩外資開高走低誘惑買進!

2、匯率及關稅夾殺傳統慘業做四休三!

3、工業富聯投資記者說明會內容分享!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19日!鴻海散戶不甩外資開高走低誘惑買進!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摩根大通,買了2521張,第二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2329張,第三名的是元富,買了1532張,第四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1284張,第五名是上海匯豐,買了391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瑞銀,賣了1431張,第二名的是元大,賣了1085張,第三名的是中國信託,賣了688張,第四名是美林,賣了563張,第五名的是元大新中,賣了508張,今天買超的是大摩及小摩,合計買超了4850張,美林今天有把鴻海股價拉抬上去,但最後賣在208.5元,所以美林當沖賠了303萬,另一個當沖賠很多的是富邦,今天買在210元以上,最後賣在208.5元,合計賠了279萬,當散戶一直賣出手上持股時,這時會產生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也就是外資群會買到,當某一些外資看到主力籌碼表後,會以為其他的外資群要幹大事,所以自己也要快點上車,這就會造成外資群之間的拉抬現象,這是不是很好理解,要是你是大摩及小摩,你看到美林買了十萬張,看到高盛買了六萬張,看到花旗買了三萬張,看到港麥格里買了五萬張,你就會覺得都是外資群買的,鴻海股價會很穩,自己也要趕快上車,當大摩,小摩及瑞銀也跟著大買時,其他的外資群發覺大摩,小摩及瑞銀也進來買了,一定就是要幹大事了,剩下的外資群也會再繼續買,其實單純就是鴻海中的股東賣出手上多餘的槓桿,一些外資群及主力買到股票後,會列在籌碼表上,其他的外資群就會拼命的買,大家看外資群買了一大堆的鴻海股票,他們為了去護盤及拉抬,有可能就要賣掉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畢竟其他的AI概念股有散戶在買,鴻海中的散戶都在賣出還有去槓桿,不論外資群開高走低或是向上拉抬,鴻海中的散戶一直是站在賣方,當散戶賣愈多,三大法人進出表上就會列出外資群及主力買愈多,其他的法人也會搶著進來買,這就會造成鴻海股價比其他AI概念股強勢,不過大部份的散戶都有著一樣的壞習慣,之後三大法人也許只要讓利個5到10%,大家就會看到三大法人賣超,接著散戶買超,只要散戶買了,三大法人進出表上就會列出外資群及主力賣超,其他的外資群及主力看到別人跑了,自己也要跟著跑,會有人說外資群及主力有這麼韭菜嗎?其實外資群也是由操盤手組出來的,他們是擔心績效輸別人,要是十個操盤手中有九個靠鴻海發大財,剩下那一個就準備被炒魷魚,要是十個操盤手每一個都在鴻海中賠錢,反正一籃爛的蘋果中最不爛的就是贏家,這也是為什麼外資群及主力看到三大法人買了一大堆鴻海時,他們反而會一直進來買,散戶要是不進來買鴻海或是把手上的槓桿去掉,那三大法人籌碼表上就會顯示更多外資群買,當三大法人買了一堆後,他們自然就是會拉抬及護盤,接下來第三季關稅20%,台幣升值10%,這些外資群就會成為天使外資群及主力,每天就是幫忙在裡面護盤,記得從2019年到2024年2月,這些外資群及主力就是賤到出汁,每天就是壓制及摜殺,投資鴻海幾年的人,你一定懂我在說什麼,只要外資群賣了一大堆,他們之後就會整死裡面的散戶,遇到利多冷處理,遇到利空就摜殺,這時會有人說,接下來要是空手的人怎麼辦,我個人覺得你先看第三季上市及上櫃公司被20%關稅及台幣升值10%影響的程度再來說,這張王牌在散戶手上力量不強,要是這張利空王牌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這可以整死很多散戶的,大部份價值投資者看到公司獲利衰退鐵定是會信心動搖的,之所以4月7日到4月9日我不甩外資群及主力,因為我知道川普關稅僅是嘴砲階段,鴻海的獲利不一定會被影響,這樣的情況下就能被整到112.5元了,要是第三季台灣上市及上櫃公司獲利衰退,那整起散戶威力是很大的,第二季鴻海子公司已經有部份獲利衰退了,鴻準第二季獲利年對年衰退37.7%,京鼎第二季獲利年對年衰退五成,廣宇第二季獲利年對年衰退一成多,第二季鴻海業外之所比較好看,那是因為夏普有賣堺工廠給軟銀及KDDI,接下來幾季夏普的獲利會回到正常的水準,要是你第三季持有很大的槓桿,外資群及主力用獲利衰退來整你,這應該是能整死你的,要是股票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他們會說,獲利衰退就衰退,投資是看未來的,鴻海GB200及GB300爆發性成長,一個明顯的弱點就擺那了,不要傻乎乎的滿手槓桿去渡過第三季。

今天鴻海下跌兩元,股價收在208元,成交量49978張,外資群買超4012張,投信賣超348張,自營商賣超615張,三大法人合計賣超3049張,很明顯鴻海中的股東看到股價從212元跌到208元也沒有進去買,一般正常股價開高走低就會有散戶進去買,接著股價愈跌散戶愈買,今天很明顯散戶就不吃外資群這一套,所以拉高到212元打一個錨點,接著下跌4元,股價來到208元整理,散戶還是持續的站在賣方,現在外資群買了一大堆的股票,要是下跌散戶都不甩外資群,那外資群就只能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外資群這一波從197元開始向上大買,分別大買了36794張,28433張,75826張,25386張,今天小買4012張,外資群把鴻海股價拉抬過200元,大買的這170451張成本就是在周線,也就是204.6元,外資群要是讓利到204.6元還沒有散戶買,那他們買到的170451張就會賠錢,從4月11日到今天,外資群買超了五十萬張,成本在一百五十幾元到一百六十二元,外資群接下來也許會再讓一點利看散戶上不上勾,大家應該有看到AI概念股的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的情況,只要散戶上勾,也就是進來一直買,那三大法人就會一直賣,天天賣,賣不停,鴻海的股價就會開高走低,而且每天會稍微的下跌一點,讓散戶覺得買到賺到,重點是跌下來後會稍微反彈,讓散戶覺得和外資群及主力打的有來有回,大家可以從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看懂外資群及主力的爛招,大部份的散戶都只會買鴻海就只看鴻海,就不會去看其他的AI概念股,現在外資群如果出不掉,他們有可能會選擇拉抬及護盤,要是三大法人手上銀彈不夠,也許一開始會先讓鴻海股價下跌一點點,持續讓點利看散戶買不買,要是散戶都不買,反正短期流動籌碼都在三大法人手上,他們可以賣不掉拉起來賣,散戶看到鴻海股價跌下去後又反彈,就會產生後悔心態,散戶會想,要是當初跌下來我就買,這樣就能賺到多少又多少的差價,但要是夠多的散戶進去買,三大法人就能一直賣,天天賣,賣不停,大家可以從廣達,緯創,仁寶及和碩的結果看出外資群及主力接下來最有可能的操作,第三季台灣有20%的關稅,還有台幣升值10%,要是夠多的散戶進來買進及開槓桿,很有可能第三季外資群及主力會再整散戶一次,所以即然知道接下來有20%的關稅還有台幣升值10%,那就不要再積極的使用槓桿,要是手上有槓桿的人,也能在外資群買超的過程中送給外資群,會有人想要等稍蹤即逝的高點,不然就是想要賣在最高點,我對於那些想要操作短線高賣低買的人沒啥意見,你想等就等,想啥時賣就賣,每一個散戶都是覺得能賣最高及買最低,很搞笑的事是,最終這些散戶都是進到股市中送錢,大家看最近外資群及主力的買賣超情況,股價就是外資群及主力買出來的,要是散戶沒有賣,三大法人就買不到,散戶愈是賣,三大法人就買到愈多,當三大法人買到愈多,他們就愈會拉抬及護盤,有一些散戶很搞笑,賣了後看到股價上漲就在那演內心戲,但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散戶賣,那三大法人也不會買到這麼多股票,要是三大法人沒有買到這麼多股票,他們何必向上拉抬,這也是我常和大家說的,短線本來就是動態,短線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樣有公式,短線比較像你做了什麼動作,別人就會做不同的動作,例如你要切入上籃,打算左晃一下,右晃一下,接著勾射上籃,想是這樣想,但切進去後發覺沒人防守你,你就直接上籃就好了,有啥好晃來晃去的,你在打籃球時,是不是球傳到你手上時,大家就開始防守你了,當球不在你手上時,根本沒有人甩你,你會在那說,我怎麼這麼倒楣,怎麼球在我手上時大家就一直防守我,一直盯我,你的對手會想,如果不防守你,不盯你,那你不就得分了,啊你是在哈囉嗎?

頻道網友terryluu提問:很好奇一點,最近A大說外資在準備打一個錨點再丟貨給散戶。那是否要大家在鴻海200元以上開始出清,等掉回年線以下再接的意思?

頻道網友tony提問:弱弱的問一下,看完不曉得是要把槓桿賣給外資拉抬,還是不要賣比較好。

頻道網友evonnee提問:A大請問一下您認為我們當初200以上買的最好趁此先賣一趟?還是抱著就好,也怕賣飛了(假設散戶沒買,外資繼續拉抬,就下不來了)或者先賣一趟,等外資後續又想坑殺散戶時再買回甜甜價?

頻道網友Chen提問:想請問A大為什麼這次外資買進跟去年起漲時,文章內容的情緒反應不太一樣,上次比較傾向外資跪下買回還提醒鴻海起飛,這次外資回買卻是提醒可以降槓桿,是一隻股票要經歷大漲又大跌後才是比較適合降槓桿時機嗎?

頻道網友勝濱回答:A大是要那些槓桿開過高或4月有被嚇到的人,趁外資目前在拉抬股價時降低槓桿,至於降多少就看個人,外資會拉抬到多少,沒人知道。我本身也多少被嚇到,但槓桿不是很高,所以沒打算賣。

頻道網友b回答:2024年2月那時起漲之前股價淨值比不超過1.15倍,大部分時候範圍就在0.95~1.05,2025年4月的大跌股價淨值比最低來到0.95,同樣是股價淨值比夠低可以買進的價位,但2024卻是一路躺平代表沒有大籌碼買進可是也殺不下去,2025年卻是很多人買在高點籌碼爭相出逃,有被斷頭或是自主降槓桿,但外資在此時就開始偷買,差別在於2024年散戶買一堆等外資,但外資雖然大買卻也順利倒貨;2025是外資買一堆等散戶,只要散戶倒貨或者不買外資就要自己的股票自己護盤。降槓桿時機是大漲之後股價淨值比跟著升高就慢慢降,緩和得失心。

頻道網友weilu分享:謝謝A大,在2023的5月讓我聽到您的頻道,當時一股腦把身上所有積蓄存款入坑鴻海,雖然一路上跌跌撞撞上上下下,走到現在還是覺得不可思議,雖然四月的大股災一度已經碰到我的起買點,(閉眼還是撐過去了)心中還是相信自己的選擇,跟您的解析,雖然每個人對財富自由的定義不同,但起碼這樣長期投資鐵定是穩賺不賠的❤,謝謝A大,茫茫人海遇見您。

A大回答:首先大家要怎麼操作鴻海我不會干涉,也就是不會讓你明確的買進或賣出,自己的股票要自己做決定,我之所以提醒大家,原因是我在2025年4月7日到4月9日時看到很多散戶後悔自己開太高槓桿,覺得吃不下也睡不著,但以我的操作策略來說,不可能在最悲觀時說你就把槓桿去掉就好了,當鴻海股價再度上漲到兩百多元,我會稍微提醒一下鴻海股東,千萬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當初在下跌時你很痛苦,很想去槓桿,但那時去槓桿一定是錯誤的,現在漲上來了,你現在去槓桿才是正確的,也就是永遠都是悲觀多買一些,樂觀時才能有去槓的念頭,而且去年3月鴻海股價上漲,我在股價淨值比1.5倍以上就說不要開槓桿,但還是有很多人聽不進去,這一次我在鴻海樂觀時提醒一下散戶不要在樂觀時開槓桿,還有當初跌下來時你很痛苦,很害怕,想要去槓桿的人,那時你去槓桿是錯誤的,一定是漲上來時你再去槓桿才比較正確,我常和大家說悲觀時多買一點,我就覺得搞笑了,為什麼都是在樂觀時才一堆人想要使用槓桿,當跌下來時,又一堆人在那不計代價想要砍,4月7日到4月9日鴻海三根跌停,根本就不是外資群或主力砍下來的,而是在上漲時散戶盲目樂觀開槓桿造成的,有一些股東槓桿雖然很小,甚至是沒有槓桿,他們也是被鴻海三根跌停給嚇到了,所以當鴻海股價在樂觀時,我還是會稍微提醒一下大家不要開槓桿,還有當初下跌時很痛苦的人,你就把槓桿去掉,要是外資群買到一大堆200元以上的股票,未來他們就會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至於有一些網友在那問要不要先賣一趟再低接,我從沒有教你這種投資策略,我不是投顧老師,我也不是神,我不會知道最高點或最低點在哪的,我這幾年靠的是價值投資,也就是嚴格尊守樂觀時不開槓桿,然後分批買進降低風險,而且我也不會在股市很悲觀時賣,這一次外資群看到鴻海中國旗下子公司股價狂飆,就進來炒作鴻海,之前我就一直和大家說,鴻海的股價本來就是低估了,我在2019年開始買,那時鴻海股價淨值比0.9倍,甚至還會跌到0.85倍,明明那時鴻海是一間連續三十二年獲利,三十二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有資產的10%,近二十年獲利平均高於八元,這樣的公司你和我說股價淨值比該在1倍以下,那就僅是笑話,那時我說你買進鴻海立刻就沒風險了,很多散戶因為習慣了鴻海會配股票,也就是股價在70到90元,當鴻海不配股票時,他們還是認為鴻海股價該在70到90元,這就給了我一個買進的機率,那時我就說過了,鴻海一年賺8元配出4元,沒有配出來的4元會流到淨值中,只要鴻海獲利能力不變,也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10%,這樣淨值80元能賺8元,淨值100元能賺10元,六年後鴻海的淨值都120元以上了,怎麼可能股價還在70到90元,但很多人聽不進去,時間六年過去了,最新一季鴻海是受到台幣升值10%,所以淨值少了10%,目前淨值是105元,不然鴻海的淨值應該都來到120元了,股價高於120元也是很正常的,而且那時我和大家說,正常大盤淨值比是1.5到2倍,樂觀點能到2到2.5倍,只要鴻海股價淨值比來到2到2.5倍時,你就能賺到很巨大的差價,重點是你在整個市場看衰鴻海時持續的買,幾年後你手上的股票就會變的很誇張,一口價股價又賺了一倍,這樣的獲利才能讓你財富自由,時間六年過去了,鴻海股價來到208元,現在就沒有聽到散戶說要70元買,90元賣,也沒有聽到散戶說100元買,110元賣,比較常聽到的是鴻海上漲250元,270元,300元,當初我們在喊鴻海200元,鴻海300元時,整個市場都覺得是笑話,現在市場一狗票人在喊鴻海300元,大家可以回頭看一下影片,就能知道鴻海300元這個口號我們多久前喊的,為什麼我覺得鴻海能到300元以上,原因也很簡單,鴻海是一間能賺進真金白銀的公司,時間拉的愈長,鴻海賺愈多,淨值也會愈高,當淨值愈高,股價理所當然也愈高,這有啥好奇怪的,到了2031年,說不定大家在喊鴻海500元,這都是很正常的。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19日!匯率及關稅夾殺傳統慘業做四休三!

 

新聞說:匯率、關稅夾殺,傳統慘業做四休三成日常,傳產業面臨匯率、關稅雙殺重擊,工具機、螺絲扣件、汽車零件等行業,陸續有企業傳出縮減工時、休無薪假,甚至關門歇業的壞消息。業者感嘆,美國發動對等關稅戰、開徵進口鋼鋁50%高關稅以來,螺絲業「做四休三」已成為日常;第二季新台幣匯率急升,業者遭受匯損猛烈空襲,多作多賠,瀧澤科、百德等工具機廠周休三日,南部某車燈零件大廠更申請放無薪假度小月。工具機業哀怨,原已站在美國對等關稅海嘯第一排,沒想到第二季新台幣匯率猛升,讓先前已接訂單一出貨就得認列大額匯損,即使想與國外客戶協商調整接單計價匯率,但客戶接受率不高,讓業者進退維谷。業者表示,工具機業景氣從去年開始就不好,廠商陸續採取「做四休三」調整,今年初以來市況未見好轉,更擴大為「做三休四」、周休五日,甚至有業者乾脆直接放無薪假。業者感嘆,近期新台幣匯率若無明顯回貶,下半年放無薪假的工具機廠會再增加;業者直言若市況仍無法好轉,將打算關廠歇業。多位工具機業者指出,美國開徵對等關稅,雖衝擊工具機業輸美業務,但失去美國市場的衝擊,業者還能接受,只要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能貶回32.5~33元,台廠還有歐洲、大陸、東南亞、日本、土耳其、印度等市場訂單可爭取。出口導向的螺絲扣件業,今年也深受美國關稅政策所害,加上5、6月間新台幣大幅升值,許多業者匯損爆表、元氣大傷,廠商陸續傳出採「做四休三」應變,就連成立已54年的「聯發螺絲工業」也宣布將於年底熄燈。台灣螺絲業高達9成產品外銷,其中美國占比近5成,對等關稅宣布後,台廠接單大受影響,後因新台幣大幅升值,原本賺錢的訂單最後變成虧錢,緊接著美國又將進口鋼鋁關稅提升到50%,讓業者大嘆生意做不下去。由於貿易的不確定性太高,許多螺絲廠索性不接訂單,紛紛採取放無薪假,或「做四休三」等縮減工時措施,以降低產能,尤以下游的小型加工廠最甚。相較之下,大廠因底子厚,受傷程度相對較輕,不過也開始改變策略。台鋼集團旗下的春雨及久陽,今年就透過資源整合方式,久陽將廠房設備租借給春雨,僅負責接單,生產全數交由春雨處理,希望降低產製成本度小月。

台灣有多少企業會被影響?這會影響台灣股市及房市嗎?畢竟台灣企業受影響,工人沒薪資收入。

台灣受匯率與關稅影響的企業數量估計

根據2025年的最新經濟數據與產業報告,台灣傳統製造業(如工具機、螺絲扣件與汽車零件)正面臨美國對等關稅(稅率從20%疊加至更高,如鋼鋁50%或特定品項32%)和新台幣升值(兌美元匯率從約32.5元升至較高水位)的雙重壓力。這導致出口訂單減少、匯損增加,許多企業被迫縮減工時(如「做四休三」或「做三休四」)、實施無薪假,甚至關廠歇業。以下是基於產業協會、勞動部通報與經濟分析的估計:

工具機產業:

台灣工具機產業約有1,800家企業(主要是中小型廠商,集中在台中與彰化地區),其中約70-80%依賴出口,美國市場占比約20-30%。 2025年上半年,已有約500-600家採取縮減工時措施(如瀧澤科、百德等廠商周休三日或五日),至少100家實施無薪假,受影響勞工人數超過5,000人。 若匯率未回貶至32.5-33元,下半年關廠數可能增加至50家以上。

螺絲扣件產業:

產業約有1,700家企業(高雄岡山為重鎮,佔全國螺絲產量近9成),9成產品外銷,美國市場占比近5成,年出口美國額約500億元。 2025年,受關稅與匯率影響,約1,000-1,200家企業面臨衝擊,半數以上採「做四休三」或無薪假(如聯發螺絲工業宣布年底關廠)。 產值預估減少9.05%,小型加工廠最嚴重,已有數十家歇業。

汽車零件產業:

約有3,000家企業(包含車燈、橡膠製品等,集中在中南部),出口導向強烈,美國市場占比約30-40%。 2025年,約1,500-2,000家受影響,部分大廠(如南部車燈零件廠)通報無薪假人數達400人以上,總受影響勞工人數逾10,000人。 產值預估減少5.52%,少數企業考慮資源整合(如春雨與久陽合作)以降低成本。

總估計:這三大產業合計約6,500家企業,其中約4,000-5,000家(約60-75%)直接或間接受到影響。 無薪假總人數已增至數萬人(勞動部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增加653人,後續恐擴大),關廠案例雖有限(約50-100家),但若市況未改善,下半年可能倍增。 這些企業多為中小型,底子薄,無法轉單至歐洲或東南亞市場,導致「多作多賠」的困境。


對台灣股市的影響

這些產業雖僅佔台灣出口約2成,但養活全台8成勞工,工人失業或減薪將削弱消費力,間接影響股市。 2025年上半年,股市已因關稅消息重挫(如3月勞動基金虧損1,716億元),傳產股(如鋼鐵、機械類股)下跌5-10%。 然而,台灣經濟以科技出口為主(佔出口7成),半導體業(如TSMC)受關稅影響較小,甚至因美國豁免或談判而維持成長。 政府上修2025年GDP成長預測(從原2.5%升至更高),緩解市場恐慌,股市短期震盪後可能回穩。 若失業潮擴大(預估影響25-38萬勞工),消費類股與內需股可能進一步下滑,但整體股市影響有限(預估全年跌幅3-5%),因科技股支撐。

對台灣房市的影響

房市無直接受關稅影響,但間接透過經濟成長、就業與股市信心傳導。 工人減薪或失業(特別是中南部傳產勞工)將降低購屋需求,導致成交量下滑5-10%,房價可能滯漲或微跌(特に中南部工業區周邊)。 若失業潮成形(全總預警大規模產業外移),房市信心崩盤風險升高,預估2025年下半年房價修正2-4%。 然而,科技業強勁與政府刺激(如補助轉型)可緩衝影響,北部房市較穩定。 整體而言,房市不會崩盤,但成長放緩,投資者需注意就業數據變化。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 

8月19日!工業富聯投資記者說明會內容分享!

各位股東、各位關心我們的朋友,大家好!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們公司上半年的亮眼成績給予祝賀!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跟大家聊聊公司現在的狀況,還有未來的展望,保證精彩可期!

關於GB200的「超速進化」與GB300的「即將登場」

Q1:大家很關心GB200現在的出貨速度怎麼樣?第三季有什麼好消息嗎?

首先,要跟大家報告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我們公司的GB200系列產品,現在簡直是開足馬力、全速前進,生產和出貨都比預期更快呢!

•光是第二季跟第一季比,我們的組裝良率就「大大提升」了,客戶那邊的測試也更順利了!

•還有,以前機櫃系統要花比較多時間測試調整,現在已經「大幅縮短」了,而且我們還導入了全自動組裝流程,這讓整個生產和出貨的節奏變得超級順暢,效率棒到不行!

•為了迎接客戶像潮水般湧來的訂單,我們已經在全球好幾個廠區「擴大產能」,還部署了最先進的全自動組裝線,就是要確保供貨不間斷!

目前為止,各種效率和良率指標都比第一季「顯著進步」,出貨速度簡直是「飛快」。展望第三季,我們預計GB200的出貨量會「持續強勁成長」喔!更令人興奮的是,GB300這個新產品也即將推出,它有望進一步釋放我們公司的營收和獲利潛力,讓我們的業績更上一層樓!

Q2:GB200的良率和產能利用率是不是已經到頂了?未來還有沒有更多獲利空間?訂單狀況如何?主要客戶有哪些?

別擔心!第二季GB200的組裝良率已經比第一季「大幅優化」了,而且到目前為止更是「突飛猛進」。產能利用率也比以前「大幅提升」,而到了第三季,還會持續進步呢!

•展望下半年,在多重利多因素的加持下,GB200有望成為我們下半年營收和獲利的「強力支柱」,同時也為我們AI伺服器業務在下半年保持「高速成長」的勢頭打下堅實的基礎!

•至於客戶呢,我們的訂單目前主要來自「北美各大雲端服務商」,需求好到不行!同時,我們也正在積極推進與主權客戶(像是各國政府單位)和品牌客戶的合作案子,可以說「訂單滿手」!

•最重要的是,大家不用擔心客戶會因為GB200和GB300產品切換就「砍單」。此外,隨著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我們的客戶數量也一直在增加,而且下一代產品也正積極地推廣給現有客戶。總之,我們預計今年會是「一季比一季更好」的局面!

Q3:那GB300的進度如何?下半年的出貨速度會怎麼樣?它的單台利潤有機會比GB200更好嗎?

太好了,問到GB300了!對於GB300系列產品,我們已經收到部分大型雲端服務商客戶「明確的出貨需求」了!而且,我們現在已經具備這個系列的生產能力,可以隨時準備量產了!

•整體來看,我們對下半年的AI伺服器業務可是「充滿信心」的!除了GB200會繼續大量出貨之外,GB300也會「逐步進入實質出貨階段」喔!

•因為我們在GB200系列已經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像是整機設計優化、散熱系統工程,還有自動化測試等等,這些寶貴的經驗讓我們對GB300系列產品的出貨節奏「充滿信心」,絕對沒問題!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單台盈利能力嘛,因為我們前期在GB200上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經驗,加上自動化導入和效率優化,GB300的單台利潤「非常有潛力超越GB200」!隨著後續產品穩定量產並達到規模經濟效益,GB300在明年有望成為我們AI伺服器業務獲利的「重要支撐點」,讓我們的營收更上一層樓!

800G交換機的「極速狂飆」與ASICAI伺服器的「明日之星」

Q4:公司在交換機方面的成長速度如何?第二季800G的出貨狀況怎麼樣?第三季和下半年還能延續這麼高的成長速度嗎?

當然可以!首先,我們800G交換機在2025年上半年簡直是「飛速成長」,出貨量快速放量,營收也是「突飛猛進」!同時,低速產品的佔比也進一步降低,產品結構「越來越優化」了!

•展望下半年,我們預計800G交換機「仍將延續高成長態勢」!為什麼呢?因為AI訓練和推理模型對算力跟網路頻寬的需求「不斷提升」,所以高速交換機的需求也「持續增長」,這對我們來說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與此同時,我們已經在全球多個生產基地建立了「穩定的交付體系」,具備靈活又高效的供應能力,不僅能確保客戶的需求「及時滿足」,還有助於我們在全球主要海外和國內客戶中「持續鞏固市場份額」呢!

•就未來而言,公司預期800G產品會是2025-2026年的「出貨主力」,有望成為我們交換機業務的「核心增長引擎」。同時,我們還在與多家客戶合作開發CPO(共封裝光學)新一代ASIC和1.6T交換機,這些最新技術後續也會「逐步推向市場」!總之,我們對交換機業務,特別是高速交換機產品,是「非常樂觀」的!預計這個業務將持續受惠於AI叢集算力頻寬升級的趨勢,持續為公司帶來「新增收入貢獻」!

Q5:公司怎麼看待ASIC AI伺服器及機櫃的展望?公司參與的環節和價值量怎麼樣?像是TPU ASIC的參與程度,還有跟Meta等大型客戶的合作進展如何?

哇,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在AI模型持續發展和伺服器能源效率要求不斷提高的趨勢下,越來越多雲端服務商(CSP)和超大規模客戶(Hyperscalers)都傾向於「自己研發」或「客製化ASIC加速晶片」,來應對特定的AI訓練或推理場景需求。

•根據北美各大雲端服務商發布的最新指引,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在2025年將保持「向好態勢」,尤其到2026年,發展勢頭更是「樂觀到不行」,出貨量和節奏都「超出市場預期」喔!後續,隨著這些ASIC方案陸續進入部署期,ASIC AI伺服器及整機櫃系統的需求有望在明年「大放量」,成為AI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

•至於合作進展,雖然我們不能透露單一客戶的細節,但可以跟大家說的是,目前我們跟「主要大型業者」都有合作,而且不只是做系統組裝喔!我們在多個環節都「深度參與其中」,可見我們的技術實力有多麼堅強!

•因為這些產品都是「高度客製化」的,所以它們的盈利能力「顯著優於」通用伺服器產品!預計在出貨規模逐步擴大,以及產品組合優化的帶動下,明年有望在營收和利潤方面「比今年實現更高的增長貢獻」,真是令人期待!

精密機構件的「穩健成長」與機器人產業的「未來布局」

Q6:請問精密機構件下半年怎麼展望?如果明年主要客戶有大的改款,會不會帶來單價和盈利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首先,我們機構件業務在今年上半年表現「非常優異」!受惠於某些特定AI機種的熱銷,我們精密機構件的出貨量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喔!

•展望下半年,機構件業務預計會呈現「穩中有進」的走勢,新產品導入(NPI)節奏「非常順利」。公司也同步投入了相關資源進行產品迭代和製程優化,就是要爭取實現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的「雙提升」!

•針對明年的展望,如果客戶推動下一輪的「重大改款」,我們有望在工藝複雜度等多個維度受益,進一步「支撐整體業務的盈利成長」!由於公司之前與大客戶有「長期合作基礎」,我們已經累積了「豐富的開發和量產經驗」,有能力快速回應客戶需求,牢牢把握新一輪產品迭代所帶來的市場機會!

•總而言之,我們對機構件業務在下半年和明年的表現是「非常積極」的!預期在產品加工工藝難度提升,以及客戶產品週期迭代的雙重帶動下,有機會實現「更好的盈利彈性」!

Q7:請問公司怎麼看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有計劃參與其中嗎?

當然!我們公司「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趨勢。事實上,在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等相關概念成為二級市場熱門話題之前,我們就已經「深度參與機器人的設計、開發和投資」了!

•目前,相關產品已經應用在我們公司多個業務的「自動化產線當中」了,像是剛才簡報中提到的無人叉車、AMR(自主移動機器人)、複合機器人、協作機械臂等,主要聚焦在工廠內部物流、人機協作生產、檢測與維修等應用場景,效率超高!

•未來,我們將繼續依託在精密製造、自動化設備和AI領域的「綜合優勢」,結合我們內部在智慧製造場景中的大量實踐需求,投入「AI+機器人」的產品生產,這當然也包括了「人形機器人」喔!我們預計今年年底有望在AI相關產品產線中「導入這些機器人」,讓我們的生產更智慧!

•總之,我們對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抱持「積極態度」,正逐步完成技術佈局並具備「初步交付能力」,未來將穩步推進產業化路徑,並視市場需求「適時擴大產品線和商業化規模」!

市值管理與股東分紅:讓大家一起分享成長的果實!

Q8:請問公司後續在市值管理以及分紅方面,有怎樣的規劃或考慮?

從市值管理的角度來看,我們公司一直以來都堅持以「基本面為核心」,透過推動主營業務成長,實現高品質發展,來支撐股價的「穩步提升」。

•我們也會在後面持續「加強與資本市場的溝通」,努力讓公司的價值被「更充分地理解和認可」,讓大家看到我們真正的實力!

•在分紅方面,自2018年首次上市至今,公司累計共實施了7次現金分紅,累積現金分紅總額約565.44億元人民幣,可見我們是「非常樂於回饋股東」的!

•後續在確保公司持續投入和穩健運營的前提下,公司將綜合考慮年度盈利情況、現金流狀況以及發展規劃,適時提出「具有可持續性的分紅方案」,就是要讓我們的股東們「真正分享到公司發展的成果」,一起賺大錢!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