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鴻海美國AI投資串聯台積電、輝達打造鐵三角,鴻海擴大在美國投資AI伺服器製造,搭配台積電美國廠晶片,並與大客戶輝達組成「AI堅強鐵三角」。藉由完全「美國製造」,不僅避開川普關稅干擾,還能大啖白宮斥資逾5,000億美元AI基建計畫「星際之門」,以及AI資料中心與基礎設施大商機。輝達之前在股東會已揭露,旗下Blackwell架構(GB200與GB300)的晶片已經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生產,系統則是在美國德州組裝出貨,與台積電及鴻海等夥伴合作。從以上趨勢可以看出,美國製造、美國優先,是取得美國AI伺服器訂單的關鍵因素之一。與其他代工廠相比,鴻海在美國布局最早、最大、最廣,自然是受惠最深。而且美國布局的重點,不是砸錢設廠,而是人才的培養。鴻海在美國已經累積數十年的人才、經驗與技術,藉此得以領先同業在美國生產GB200 AI伺服器,並進行產能移轉,這才是鴻海最強優勢。鴻海集團在美國經營伺服器領域可追溯至旗下生產伺服器的美國工業富聯(FII)總經理傅富明,早在美商康柏電腦的時代,就已經在美國落地生根,人才與團隊早就建立。輝達與鴻海的目標,不會只有美國市場。輝達已經表示,目前有近100個由輝達驅動的AI工廠正在全球推進,較一年前翻倍,且規模持續擴大,未來幾年,AI工廠項目將需要數十GW的AI基礎設施。
鴻海與台積電、輝達在美國打造的「AI鐵三角」,結合完全「美國製造」的策略,對鴻海未來的營收與獲利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以下從幾個面向分析其對鴻海營收與獲利的潛在影響,並結合趨勢與資料進行推估:
1. 美國AI基建商機的直接收益
白宮「星際之門」計畫與AI基礎設施市場:白宮推動的AI基礎設施計畫預計投入超過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2兆元),涵蓋AI資料中心、超級電腦與伺服器製造等。鴻海作為輝達AI伺服器代工的主要合作夥伴,將直接受惠於這波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根據輝達的計畫,未來4年內將在美國生產價值高達5,0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鴻海在德州休士頓的AI超級電腦工廠預計於12-15個月內量產,這將為鴻海帶來穩定的訂單與營收成長。
全球AI工廠擴張:輝達表示,全球有近100個AI工廠項目正在推進,所需AI基礎設施規模達數十GW。鴻海憑藉與輝達的緊密合作,以及在AI伺服器製造的領先地位,有望承接更多全球訂單,進一步推升營收。
2. AI伺服器業務的高成長性
AI伺服器營收占比提升:根據鴻海2024年財報,2023年AI伺服器已占其伺服器營收的30%,AI晶片模組營收成長超過100%。2024年第四季法說會更預估,2025年AI伺服器營收占比將超過整體伺服器營收的50%,並有望突破新台幣1兆元。AI伺服器因單價高(平均約6.2萬美元/台,約新台幣200萬元),毛利率相對傳統伺服器更高,對鴻海整體毛利率與獲利結構有正面貢獻。市場需求強勁:根據資策會MIC預估,2024至2027年全球AI伺服器出貨量將從194.2萬台成長至320.6萬台,年複合成長率達24.7%。鴻海作為全球AI伺服器龍頭,具備研發、數位化製造、整合能力與全球布局等優勢,將在這波成長中搶占更大市場份額。
3. 美國製造優勢與關稅規避
避開關稅風險:川普政策強調「美國優先」,對進口產品可能課徵高關稅。鴻海在美國的長期布局(尤其透過子公司美國工業富聯,FII)使其能實現完全「美國製造」,有效規避關稅風險,並符合美國政府與企業對本地化生產的要求。這不僅降低成本的不確定性,也增強鴻海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人才與技術優勢:鴻海在美國經營伺服器業務數十年,早在康柏電腦時代就已建立人才與技術基礎。這種深厚的在地化經驗,使鴻海能快速適應美國市場需求,並在輝達Blackwell架構(GB200與GB300)伺服器生產中領先其他代工廠。
4. 獲利結構的改善
高毛利產品比重提升:AI伺服器的毛利率高於鴻海傳統業務(如智能手機組裝,毛利率約6.1%)。隨著AI伺服器營收占比提升,鴻海整體毛利率有望從2023年的6.1%逐步改善,進而推升獲利。2024年財報顯示,鴻海全年淨利達新台幣1,527億元,EPS 11.01元,創2008年來新高,顯示AI業務已開始貢獻顯著獲利。長期訂單穩定性:輝達與鴻海的合作不僅限於美國市場,全球AI工廠的擴張意味著鴻海的AI伺服器訂單可望延續至2027年甚至更久,提供穩定的營收與獲利來源。
5. 潛在挑戰與限制
成本壓力:雖然美國製造能規避關稅,但美國的勞動成本與營運成本高於亞洲,可能壓縮部分利潤率。鴻海需透過數位化製造(如與輝達合作的Omniverse平台與數位孿生技術)提升效率,以維持競爭力。市場競爭:其他代工廠如緯創也在美國擴建AI超級電腦工廠,可能分食部分訂單。鴻海需憑藉其規模、技術與客戶關係維持領先優勢。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關稅政策、地緣政治與全球經濟波動可能影響AI基礎設施投資進度,進而間接影響鴻海的訂單成長。
總結與預估:鴻海憑藉與輝達、台積電的「AI鐵三角」合作,以及在美國的長期布局與人才優勢,將在全球AI基礎設施熱潮中扮演核心角色。預計未來幾年:營收成長:AI伺服器業務有望帶動鴻海雲端事業群(包含伺服器與相關設備)營收占比於2025年突破50%,年營收可能突破新台幣1兆元,成為整體營收成長的主要動能。獲利提升:AI伺服器的高毛利率將改善鴻海整體獲利結構,預估2025-2027年淨利年增率可達10-15%,EPS有望持續創高。長期潛力:隨著全球AI工廠項目擴張,鴻海的AI相關業務將成為長期成長引擎,尤其在美國市場的領先地位將鞏固其全球AI伺服器龍頭地位。整體而言,鴻海在美國AI伺服器製造的布局不僅將顯著提升其營收與獲利,還將強化其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成為未來數年的核心競爭優勢。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