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美銀示警:投資人對關稅麻木但川普關稅才正要發威,根據美銀全球周五(8日)公布的最新調查,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似乎已不再是讓投資人夜不成眠的最大擔憂。由RalfPreusser為首的美銀利率與外匯策略團隊表示,在8月1日至6日期間對英國、歐洲、亞洲與美國基金經理人的調查顯示,今年夏天的「瘦身版」貿易協議雖然並未完全消除不確定性,但已經沖淡了一部分的關稅焦慮。取而代之的是,對美國經濟數據、聯準會(Fed)政策動向及下任Fed主席的關注。儘管美國本月1日公布的7月非農就業報告比預期疲軟,5月和6月甚至遭到大幅下修,加上川普當天破天荒開除勞工統計局前局長,都加深市場對Fed9月降息的預期心理。美股在過去一周的時間裡持續攻高,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周五(8日)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創新高,標普500指數也逼近歷史高點。但對投資人來說,真正的問題可能是「關稅疲勞」,恰巧發生在川普貿易政策可能開始影響美國經濟之時。自4月川普公布「解放日」關稅以來,投資人不斷逢低買進,而且直到目前為止,美國經濟數據並未顯現出關稅引發通膨升溫的跡象。巴克萊固定收益團隊披露,美國今年來到6月為止,共計徵收1080億美元關稅,但由於貿易轉移、特定品項豁免與重新分類等因素,仍有超過半數的進口商品可以免稅進入美國,導致實質有效關稅率僅為10%。巴克萊預測,美國第3季基準關稅率將最終升至15%,且有上升的風險。如果美國或其他國家打擊貿易轉運、取消部分豁免,都會加深對經濟成長的衝擊。市場目前押注9月有89.4%的機率降息,聯邦基金利率可能調降1碼(25個基點)至4.0-4.25%,到今年年底,則可能進一步降至3.50-3.75%。停滯性通膨疑慮再現即使就業成長放慢,美國7月失業率依然只有4.2%。但考量到關稅影響尚未完全浮現,「停滯性通膨」經濟成長停滯、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的疑慮再度浮現。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周五表示,鑒於關稅可能持續推升通膨,現在表面上看起來不錯的就業市場,但未來可能惡化。「停滯性通膨」的風險可能打擊股債市,並讓Fed更難找到合理的理由來降息。美國長債殖利率上升,10年期殖利率報4.28%,這雖然低於1月的4.8%高點,但比五年前不到1%的水準高出許多。
川普關稅會造成企業獲利下降或是經濟衰退的機率有多大?大概多久會看到川普關稅造成的影響?根據多個權威經濟研究機構和市場預測模型的分析,川普2025年實施的關稅政策(包括對全球進口的普遍性關稅提升,平均稅率從年初的2%升至約17-27%)被視為對美國經濟的重大衝擊。這項政策旨在保護國內產業並增加政府收入,但同時帶來通脹上升、成長放緩和不確定性增加的風險。以下針對您的兩個問題進行詳細說明,基於如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預算模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以及市場預測的最新估計。這些估計考慮了關稅的直接效應(如價格上漲)、間接效應(如貿易報復和投資延遲)以及不同情境(如消費者或企業分擔關稅負擔)。
1.川普關稅造成企業獲利下降或經濟衰退的機率有多大?
經濟衰退的機率:多數分析顯示,關稅政策顯著提升了美國2025年經濟衰退的風險,估計機率在40%至60%之間。這一範圍來自不同來源的動態模擬和市場預測:J.P.Morgan估計衰退機率為60%,主要因關稅導致通脹回升、消費者支出減少,並可能引發全球貿易報復,進而壓低經濟活動。GoldmanSachs修訂預測顯示,有效關稅率上升16個百分點,可能導致成長預測下調,並將衰退風險推升至類似水平(雖無精確數字,但強調短期經濟壓抑)。Polymarket等預測市場將2025年衰退機率從年初的20%上調至57%,反映投資人對關稅公告後的即時反應(如股市波動和消費者信心下降)。IMF估計,關稅可能使全球經濟成長減少0.5%,並間接提升美國衰退風險至顯著水平(約50%)。其他來源如PIIE和YaleBudgetLab雖未給出精確衰退機率,但指出在高關稅+報復情境下,經濟成長放緩幅度足以觸發衰退(GDP短期下降0.5-0.9個百分點,長期達0.6%)。總體而言,這一機率並非確定性事件,而是基於情境模擬:如果貿易夥伴(如中國、歐盟)進行強烈報復,或關稅豁免減少,機率可能升至更高;反之,若豁免維持或貿易轉移有效,風險可降至40%以下。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估計假設聯準會(Fed)可能降息應對,但停滯性通脹(成長停滯+通脹上升)會限制Fed的行動空間。企業獲利下降的機率:機率更高,估計在70-90%,因關稅直接提高進口成本,壓縮利潤邊際。具體影響包括:PWBM模型顯示,當企業分擔50%關稅負擔時,長期資本存量下降(影響投資回報),導致企業獲利間接受損;農業和耐久製造業輸出下降,價格上升但需求減少。YaleBudgetLab估計,關稅帶來短期價格上漲2.3%,相當於每戶家庭損失3,800美元,這會轉移至企業成本,特別是依賴進口的產業(如製造業),獲利可能下降3-5%。PIIE分析指出,關稅加劇就業和產出損失,耐久製造業特別受影響,企業獲利因供應鏈中斷和報復性關稅而下降。市場觀察顯示,自4月關稅公告後,企業延遲投資(2025年投資下降4.4%),進一步壓低獲利。
2.大概多久會看到川普關稅造成的影響?
關稅影響的時間線取決於實施階段和經濟傳導機制。多數模型顯示,短期效應(如通脹和信心下降)已在2025年上半年顯現,全面影響則在3-6個月內浮現,長期效應持續至2030年後。以下是基於公告和實施時間線的breakdown:短期影響(0-6個月,2025年上半年至Q3):自4月2日「解放日」關稅公告後,影響已開始顯現。股市波動、消費者信心下降和投資延遲在公告後立即發生。通脹上升:Yale估計價格水準短期上漲1.3-2.3%,相當於立即的家庭支出增加,已在4-8月招聘停滯和房屋價值下降中體現。GDP放緩:PWBM和Yale顯示2025年GDP成長下降0.5-0.9個百分點,Q2GDP報告可能確認衰退跡象。企業層面:成本上升導致獲利壓縮在90-120天內顯現,如製造訂單下降和裁員增加。中期影響(6-18個月,2025年Q4至2026年):全面經濟衝擊在Q3-Q4浮現,包括就業損失和潛在衰退。PIIE指出,報復效應在公告後幾個月內加劇,導致輸出下降。多數專家預測,Q4衰退幾乎確定,如果Fed無法有效降息。長期影響(2027年後):GDP永久下降0.4-6%、工資下降3-5.8%,持續至2054年。投資不確定性在2027年前恢復,但結構性損害(如供應鏈重組)持久。總結來說,雖然投資人可能已對關稅「麻木」,但數據顯示影響正加速顯現。如果貿易轉移或豁免有效,衝擊可緩和;否則,2025年底前衰退風險將進一步上升。這些估計基於動態模型,可能隨政策調整而變。
新聞說:近日,德國豪車品牌寶BMW、賓士與奧迪相繼公佈今年上半年財報,三大品牌集體遭遇利潤大幅下滑,創近年最差業績表現,其中賓士淨利跌幅高達55.8%,幾乎「腰斬」,奧迪淨利年減37.5%,BMW淨利亦年減29%。汽車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指出,BBA正面臨美國關稅衝擊與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雙重挑戰,尤其在中國市場,它們不僅受到本土豪華品牌崛起的競爭壓力,還要應對整體車市價格戰的衝擊。財報顯示,賓士今年上半年營收663.77億歐元,年減8.6%,淨利年減55.8%,從60.87億歐元降至26.88億歐元,第二季淨利更大幅年減68.7%。BMW上半年銷售收入677億歐元,年減8%,稅後淨利年減29%至40億歐元。奧迪雖然上半年營業收入成長5.3%至325.7億歐元,但稅後利潤年減37.5%至13.46億歐元,呈增收不增利局面。美國自2025年4月起對歐盟進口車加徵25%關稅,成為BBA上半年最大「利潤殺手」。賓士獲利跌幅最大,核心汽車業務利潤率可達6.6%,實際僅5.1%,損失約3.62億歐元。BMW預估新關稅將使其今年收益減少約10億歐元,奧迪則稱受關稅及轉型成本影響損失超過6億歐元。除BBA外,福斯、福特、通用等車廠也因美國關稅政策面臨龐大成本壓力。與此同時,BBA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銷售下滑也是利潤下降的重要原因。中國車市加速電動化、智慧轉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超半,價格戰激烈,而BBA電動轉型節奏緩慢,前期投入大卻未形成規模效應,品牌高端化優勢也被削弱。數據顯示,賓士今年上半年全球銷量107.63萬輛,年減8%,其中中國市場下滑14%,奧迪上半年交付新車78.35萬輛,年減5.9%,中國市場銷量年減10.2%,BMW今年上半年全球銷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中國市場銷量年減15.5%,降幅最大。在電動車銷售方面,賓士今年上半年純電動車銷量年減14%,奧迪在中國市場純電動車銷量亦年減23.5%,BMW電動車全球銷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8.5%,但在中國市場表現未達預期。多重壓力下,賓士和奧迪均下調今年全年財測數字,奧迪將營收預期從675-725億歐元降至650-700億歐元,營業利潤率估值從7%-9%大降至5%-7%。賓士預估,今年全年調整後的汽車銷售回報率在4%-6%之間,低於今年初預期的6%-8%之間,BMW目前則尚未調整業績預期。為因應挑戰,BBA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為因應美國關稅,BBA決定在美國增加生產基地,奧迪計畫投資46億美元建造新廠,賓士將從2027年開始在美新增生產線,BMW正研究擴大美國工廠產能。在中國市場,BBA則強化戰略地位,加速推出電動車,BMW打算今年在中國推出10餘款新車型,賓士將投產中國專屬純電車型,奧迪也將推出多款電動新車。此外,BBA還加速與中國本土供應商合作來提升智慧化水準,並且在電動化策略上變得更加務實,調整了電動化目標和燃油車停售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