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8月2日!美經濟數據利空來襲鴻海中主力策略?

從4月11日到今天,外資群合計買超鴻海202678張,投信買超93189張,自營商賣超9485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86382張,之前我就和大家說過了,因為散戶在4月7日到4月9日遇到股市大崩跌,所以不少自我心理面不健全及資金有弱點的人都受到了很大的驚嚇,而且手上的部位也都受到了重創,從4月11日開始,我看到美國海關豁免消費性電子產品時,並且全球對等關稅延遲九十天,我就說股市穩定八成了,不小心賣掉或是想買的人儘速買回,到了六月時我說在4月11日到五月底你都不敢買,那你就不要進來湊熱鬧了,因為7月9日即將要開全球對等關稅,要是股票在外資群及主力手上,那他們在開關稅前夕都會拉抬及護盤,確實散戶在7月9日前都不敢進場,外資群也買超了幾千億,到了7月9日後,川普把全球對等關稅延遲到了8月1日,我說散戶依舊不敢買,確實散戶到8月1日前也都不敢買,外資群就只能繼續買,累計買超近六千億,鴻海在7月31日配出股息,我說大部份的鴻海股東也不會急著買,不但不會買,而且還會賣,我們從三大法人買超了286382張可以看出來散戶不敢買,我說8月1日全球對等關稅結束後,有的散戶就會開始敢買了,鴻海目前股價最高來到181.5元,這就是鴻海新的錨點,也許鴻海股價還會繼續上漲,也有可能就是近期的最高點,不論如何,接下來外資群及主力會做的事就是讓散戶中錨定效應,接下來鴻海股價下跌一些後散戶就會敢買,星期五美國公佈非農就業數據很難看,七月數據難看就算了,還大幅度下修五月及六月的經濟數據,之前我說散戶賣了台股及鴻海後,他們會把錢先放定存,美債ETF及電信股,等待川普全球對等關稅及232半導體關稅明朗,星期五美股大跌,美國科技股更是下跌了2.24%,不過費城半導體僅下跌了1.43%,台指期夜盤下跌了260點,其實這樣下跌的幅度也沒有很大,畢竟星期五早上台股最多是下跌三百七十點,最終僅下跌108點,台股下跌後拉抬的指數就270點了,美國20年公債殖利率下跌了1.97%,從7月初台幣開始貶值,大概七月中美債就開始上漲了,公債殖利率上漲的話,代表公債價格下跌,所以公債殖利率下跌的話,代表台灣的美債ETF股價會上漲,之前不敢買台股及鴻海的人,他們的錢就是放在美債ETF,定存及電信股,下星期開始也許就會有少數的散戶進場買股票,不過八月中會有232半導體關稅,絕大部份的散戶還是會持續的觀望。
星期五時大盤的月線23059點,季線22272點,半年線21869點,年線22271點,散戶如果想要贏外資群,那就必需在季線的22272點以下買到,還必需加上除息的五百多點,也就是21772點,星期五台股收在23434點,大概指數還要下跌1662點,星期五外資群是賣超70億,之前我就一直和大家說散戶容易中錨定效應,當指數漲到最高23631點後,星期五下跌三百七十幾點來到23168點,這樣對散戶來說指數從最高點已經下跌了463點,就會有散戶開始進場買進,而且近兩個月下來,外資群一直在玩下跌後會漲上去的遊戲,目的就是讓散戶未來看到指數下跌時會進場買進及加碼,目前台股從最高點僅下跌197點,就會有散戶開始進場買了,下星期台股再下跌三百點,又會有散戶進場買,所以根本不用下跌到1662點,就會有無數的散戶進場去買,只要下跌時進場買的散戶夠多,大家就會發現三大法人大賣幾百億,只要哪天大家看到指數下跌四百點,外資群賣超五百億,那就代表散戶上勾了,也就是中了錨定效應,買到的散戶會覺得哼哼,下跌後隔天就會上漲,接下來就會創新高,覺得是送分題,但只要台股大跌時外資群能賣到幾百億,那跌下去就不會再漲上去了,昨天川普公佈了全球對等關稅,所以其中一個不確定因素已經結束了,散戶目前就僅會擔心兩周後的232半導體調查報告,當這個關稅報告結束,那時指數只要下跌,大家就會看到更多的散戶進場加碼及攤平,星期五美國開出7月非農就業僅新增7.3萬人,遠不如市場預期,還大舉下修了5月及6月的非農就業數據,這個數據會讓一些法人擔心經濟是否有衰退的疑慮,很多散戶是不會管這個數據的,不過散戶運氣比較好的地方在於台灣還有232半導體報告,所以很多散戶下星期看到指數大跌時,一定也不敢大舉進場買進的,也許會有少數的散戶進場買,但想要全面讓所有的散戶上勾,我個人覺得不容易,要是夠多外資群因為擔心經濟不好而多殺多及人踩人,確實散戶就有可能大獲全勝,也就是看到指數大跌一兩千點後才開始買進,所以下星期外資群及法人應該會有兩個選擇,先開低個三百點看一下買盤多不多,還有看其他外資及法人賣壓重不重,要是買盤不多,而且賣壓也不大時,三大法人就會選擇護盤,要是散戶買盤很強,三大法人很有可能就會順勢的賣出,要是開低後賣壓很強,確實有可能引發外資群止損,接下來兩周會公佈232半導體調查報告,我覺得下星期一散戶的買盤不可能很強的,這時就是要看法人自己怎麼想的,是要多殺多還是要護住等待232半導體關稅明朗再倒貨給散戶。
鴻海的月線166.97元,季線160元,半年線158.98元,年線174.51元,三大法人從4月11日到今天平均是買在160元,在7月2日之前買的能扣5.8元的股息,三大法人從4月11日到7月1日買超了110023張,其中外資群買超35140張,投信買超90509張,自營商賣超15627張,其中投信買的九萬多張是高股息ETF的0056及00918買的,從7月2日到8月1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76360張,外資群買超167538張,投信買超2680張,自營商買超6142張,所以大家可以發覺一件事,外資群從4月11日到8月1日買的202678張中有82.66%是在除息後買的,也就是鴻海的月線166.97元,外資群如果想要在鴻海中成功,就是要賣在166.97元以上,這是以短線的角度來看,要是以去年第四季外資群賣在200元,合計賣超20萬張,今年第一季賣超55萬張,合計賣超在173.5元,其實外資群7月2日到8月1日買的都還是賺錢,也就是外資群近一個月買超的部位就僅是回補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的部位,大家也可以從外資群買超的均價來算出散戶平均賣在多少元,大家不用懷疑,近一個月散戶賣在166.97元,星期五鴻海股價收在181.5元,等於就是散戶賣了鴻海後,股價上漲了14.53元,一買及一賣的交易稅及手續費需要0.7元左右,所以散戶要在166.27元以下買到才能算成功,也就是鴻海股價要下跌15元多,如果外資群不想要讓散戶買回去,鴻海股價只要不要跌破166.27元,散戶就不可能買回去,外資群如果想要多逼一些散戶出來賣,了不起就僅敢讓股價跌到170元左右,因為再往下跌散戶就會進場買的,要是鴻海股價從181.5元跌一點點,也就是跌到180元就有很多散戶進場狂買,那外資群就能順勢賣出,短線就是賺180元減167元,等於賺了13元,之前我說過,鴻海的股東從4月11日到8月1日減少了八萬多人,合計賣出二十八萬張,這些人都是害怕川普關稅及232半導體關稅的,星期五川普對等關稅先出來,少了一個不確定因素,接下來就剩下232半導體關稅,這項對台灣電子業來說更重要,所以外資群及主力不可能在八月中前倒貨鴻海成功,我這樣說好了,外資群只要從181.5元賣到167元,沒有把手上買到的167538張賣掉,這樣外資群短線等於就失敗了,近一個月賣掉的散戶平均是賣在167元,低於這個價格賣掉的散戶才會進去買,所以外資群現在就是要等新的散戶進來買鴻海,這新的散戶唯有在232半導體關稅明朗後才有可能進來,所以外資群就算想要洗盤,最低是不敢讓鴻海股價低於167元的,只要低於167元,就會引發賣的的散戶進來買,這樣散戶就完成一賣及一賣賺到差價了,外資群下星期如果順著指數下跌讓鴻海下跌一些,會讓一些在裡面的散戶產生得到後再失去,痛苦是三倍,這樣外資群才有可能下一次再讓股價漲到181.5元時買到更多的股票。
新聞說: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將自8月7日起對進口自台灣貨品課徵20%的對等關稅稅率。根據經濟部內參分析報告,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電子材料等4項貨品,日本是我國在美國市場主要競爭國,如今日本對等關稅為15%,加上日圓近年持續貶值,不利我國產品價格競爭力。經濟部沒有正式公布這份報告,但根據外流的最新分析,當台灣對等關稅稅率20%,對工具機產業衝擊「增強」,主要是日韓等主要競爭對手對等關稅15%,且台灣還有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問題,關稅與匯率兩者相加,台灣工具機對美國市場將形同棄守。至於扣件、水五金、手工具、汽機車零組件、資訊硬體、電子零組件、通訊、半導體、鋼鐵、醫材、製藥、食品及生技等產業,台灣關稅稅率20%的影響則為「持平」。經濟部分析,上述貨品中,例如鋼鋁相關,仍受美國貿易法232條款被課以50%關稅,故而影響持平;至於資訊硬體、通訊等產業,多已赴越南、墨西哥等地設廠,可彈性調配產能。汽機車零組件方面,經濟部表示,雖日本汽車關稅降至15%,但日本AM(售後服務)零件市占率僅2%,與我國AM汽車零組件產品非競爭關係。不過,要留意日本廠商是否因此切入AM市場,形成我國汽機車零組件產業的競爭對手。對紡織業的衝擊則是「趨緩」,由於台灣紡織業多已赴越南及東南亞設廠,越南與台灣對等關稅皆為20%,且東南亞各國關稅底定,且符合預期,客戶訂單已回流。經濟部也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為29,相對於2024年平均匯率32,約當台幣匯率升值9.4%為假設,計算對等關稅20%對各產業產值的衝擊。其中,工具機2024年產值近1,000億元,工具機產業出口占比7成,銷美比率約15%,對等關稅20%之下,估計對工具機產值衝擊約3.67%。扣件去年產值1,540億元,出口占比9成5,有近一半皆銷往美國,受到232條款影響,產值估計減少9.05%。汽機車零組件去年產值2,946億元,近8成皆為出口,半數銷往美國,依232條款自今年5月起被徵收25%關稅,估產值減少5.52%。至於主機板、CPU、記憶體、硬碟、顯示卡、電源供應器等資訊硬體產業,去年產值9,850億元,有95%皆出口,銷美比率占6成,如今被課徵20%對等關稅,經濟部估計對產值衝擊減少14.46%,是所有產業中,產值衝擊影響程度最大的。半導體產業,去年產值5.3兆元,有近8成出口,但直接銷美比率只有4.5%,加上台灣握有全球領先技術的競爭優勢,雖然產值大,但估計對產值衝擊只有0.5%,影響不明顯。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