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10455張,第二名的是瑞銀,買了2070張,第三名的是台灣匯立,買了1347張,第四名的是富邦,買了751張,第五名是華南彰化,買了529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元大,賣了2953張,第二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2902張,第三名的是美林,賣了2543張,第四名是合 庫,賣了1931張,第五名的是花旗環球,賣了1910張,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大摩,合計買超了10455張,賣超名單中又有高盛,目前高盛就是想要跑了,但不知道會漲到哪,所以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開始賣出,今天美林在197元有買,在194.5元也有買,但在196.5元賣到195元,以目前美林的狀態來說,只要不亂搞,美林就是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美林在152.2元買到七萬張,在170元買到三萬張,要是大家把這個對應到去年第四季美林在200元賣七萬張,在第一季賣在173.5元七萬張,用買回來的角度來說已經是大獲全勝了,要是用買了後賣的角度來看,美林在第二季買在152.2元七萬張,第三季買了3萬張在170元,現在就算賣在194元,美林還是能賺幾十元的差價,這時有人說美林會不會想要洗盤呢?當然會,美林可以向下摜殺,讓鴻海股價稍微跌一點,這樣就能把之前賣在200元的股票買回來,要是美林在賣的時候遇到其他外資群及主力狂買,也就是在一百九十幾元讓美林殺不下去,那美林等於就是把之前買到的十萬張賣掉,成本就在152.2元及170元,美林現在隨便都能贏,只要不要像港麥格里這樣買了賣,賣了買,一直在那鬼打牆,現在美林就是握了一手好牌,在173.5元到200元買回來的外資群及主力,他們就是被逼著買回來的,所以這些外資群及主力能出的招不多,很容易就會被教訓,接下來因為不確定因素結束了,會有散戶開始進場去買鴻海,不過一開始敢買的人不多,一定是要下跌一些才有可能引來散戶買,外資群如果想要賣出鴻海,就能讓鴻海股價在上面整理一陣子,之後散戶中了錨定效應後,跌下來散戶就會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了,高股息ETF的0056及00918買在160元,外資群大概買在175元,散戶看到鴻海從197元跌到190元就會進來買了,接著跌到188元,186元,184元,182元,180元,愈跌散戶會愈買及加碼,外資群如果看到散戶願意買,有可能就是在一百九十幾元整理時就一直賣給散戶,要是散戶在一百九十幾元買的意願不高,也許就讓個幾元讓股價跌到一百九十元,一百八十八元,一百八十六元等,之前我說過,散戶因為怕川普關稅,所以一直處在很謹慎的階段,只要散戶不進去玩,那三大法人就無法從散戶手上賺走一毛錢,最近關稅不確定因素結束了,散戶接下來敢買了,不過目前散戶還不能接受鴻海的價格,外資群及主力還要花一點時間去引誘散戶進去接手股票。
今天鴻海平盤,股價收在194.5元,成交量64643張,外資群買超1800張,投信買超643張,自營商賣超571張,三大法人合計買超鴻海1872張,最近有一些電子股都開出了第二季的財報,受到台幣升值的影響,很多公司的業外都出現了匯損,尤其很多公司是持有美元資產,台幣升值10%的話,那等於公司的資產會減少10%,也就是造成淨值減少,最近我看到鴻準及台達電淨值都大幅度的減少,鴻準的淨值從78.77元降到67.47,台達電的淨值也是從94.31元變成81.69元,鴻海,台積電,廣達,緯創,緯穎,和碩,仁寶應該也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才對,其中另一個原因是第二季會配股息,所以淨值本來就會減少,減少比較大的原因是美元換算成台幣,所以造成整體資產變少,不過這些企業持有的美元,土地,基金,廠房也都不會賣,自然不可能去為這些資產做避免,我這樣說好了,鴻海資產兩兆多元,要是鴻海每一季都會為自己兩兆元的資產做避險,那每一季要付出的成本就會很巨大,一般的公司只會為當期的獲利做避險,也就是這一次打算要賺100億美元,匯率是要32元,換成台幣就是3200億,那公司就會去買貨幣期貨及貨幣選擇權進行避險,第二季鴻海的淨值出來後,不會是118元加上第二季獲利的3元多,有可能淨值是會減少約10元以上,以鴻準及台達電來說,就是減少了10%以上的淨值,台幣升值10%,公司因為很多都是持有美元資產,所以總資產減少10%左右也是很正常的。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