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8月21日!鴻海與諾貝爾簽署合作備忘錄!

新聞說:鴻海今天上午與諾貝爾視光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在3大領域深度合作,包括AI Agent賦能的眼底影像分析系統、近眼顯示技術在視覺舒適度的臨床應用研究,以及跨領域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合作,共同推動台灣視覺醫療智慧化與國際化。鴻海集團B事業群暨數位健康總經理姜志雄指出,透過結盟具備臨床經驗與視光技術的諾貝爾視光科技,鴻海正實踐讓人工智慧(AI)技術走進診間、深入人群,雙方攜手推動智慧視覺照護模式,具備可規模化部署的潛力,整合AI與遠距診療,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開拓應用場景與發展機會。相關合作案也是進一步落實總統賴清德強化主權AI施政的成果之一,姜志雄表示,台灣是數位健康以及AI的台灣,雙方合作代表資通訊和醫療科技的具體成果,鴻海未來也會積極推動醫療機器人應用。鴻海表示,與諾貝爾視光科技合作打造視覺健康照護模式,導入AI Agent驅動的眼底影像智慧分析系統,具備自主感知、推理與行動能力,能即時完成視網膜病灶偵測、風險分級、初步診斷與推薦處置方案。鴻海說明,雙方合作將AI Agent深度整合至CoDoctor Eye手持式智慧影像擷取儀與影像管理平台,可串接遠距診療系統;AI Agent能協助偏鄉即時完成初篩與判讀任務,也可同步指引患者進一步就醫。鴻海表示,未來計畫將部署全台25家諾貝爾眼科診所,加速推進眼底病變早期篩查,打造智慧視覺照護體系。鴻海說明,因應擴增實境(AR)與智慧眼鏡等應用快速發展,雙方看好「近眼顯示技術」在視覺醫療領域的應用潛力,計畫跨域研發合作,結合光學設計、視覺科學、顯示技術整合等,聚焦眼視光學與驗光醫學臨床研究,深入探討視覺舒適度、長時間使用影響等關鍵議題,並同步進行臨床應用實證,為未來智慧穿戴與視覺健康產業奠定基礎。

這對鴻海接下來幾年智慧健康有什麼幫助?會影響鴻海營收及獲利嗎?這項鴻海與諾貝爾視光科技的合作備忘錄,聚焦AI Agent眼底影像分析、近眼顯示技術臨床應用,以及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的跨域整合,將在未來幾年為鴻海的智慧健康業務帶來多方面助力。以下從戰略、技術和市場角度分析其幫助,並討論對營收及獲利的潛在影響。分析基於近期產業報導和鴻海的業務趨勢。

對鴻海智慧健康業務的幫助

鴻海正積極從傳統電子製造轉型為AI與數位健康領域的玩家,這項合作是其「AI+醫療」布局的關鍵一步,預計在接下來3-5年內強化其競爭力。具體幫助包括:

技術創新與產品多元化:合作導入AI Agent至諾貝爾的CoDoctor Eye手持式影像儀和平台,能實現即時眼底病變偵測、風險分級與遠距診療整合。這不僅提升鴻海在AI醫療影像分析的技術深度,還能延伸至醫療機器人應用(如未來巡邏監測型機器人)。鴻海已與NVIDIA合作開發AI驅動機器人,近期更投資醫療機器人領域,此合作可加速從實驗室到臨床的轉化,奠定鴻海在智慧穿戴(如AR眼鏡)與視覺健康的基礎。預計這將幫助鴻海在近眼顯示技術上探討視覺舒適度等議題,為AR/VR醫療應用(如手術輔助或遠距驗光)開拓新路徑。

市場擴張與規模化部署:計畫部署至全台25家諾貝爾眼科診所,聚焦偏鄉初篩與早期眼疾檢測,這具備高可複製性,能快速擴大台灣市場滲透率。透過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HiMEDt),鴻海可與工研院等夥伴跨域整合,推動視覺醫療國際化(如出口亞洲或歐美市場)。這符合台灣政府「主權AI」政策,鴻海可藉此獲取政府資源或補助,加速智慧健康生態系建置。長期看,這將幫助鴻海從B2B製造轉向B2C醫療服務,抓住全球數位健康市場(預估到2030年達數兆美元規模)的機會。

人才與生態系強化:結盟諾貝爾的臨床經驗,讓鴻海的AI技術「走進診間」,彌補其醫療專業缺口。鴻海總經理姜志雄強調,這是AI深入人群的實踐,將推動醫療機器人應用。結合鴻海的全球供應鏈優勢(如光學設計與顯示整合),可吸引更多夥伴,建構完整智慧健康供應鏈。這對鴻海的長期R&D投資(如AI Agent自主感知與行動能力)提供臨床驗證,降低開發風險。

總體而言,這合作將加速鴻海智慧健康從概念到商業化的轉型,預計在2026-2028年見到顯著成果,如更多AI醫療產品上市或國際專案落地,強化其在高成長領域的定位。

對鴻海營收及獲利的影響

這項合作短期內對鴻海整體營收及獲利的影響有限,但中期(2-3年)具正面潛力,長期可成為新成長動能。鴻海2025年上半年營收已受AI伺服器需求拉動(Q2營收成長16%至NT$1.79兆,淨利成長27%至NT$44.36億),顯示AI業務正成為獲利引擎。 智慧健康雖目前佔比小(鴻海主要營收仍來自消費電子如iPhone組裝,約35%),但此合作可間接貢獻:

營收潛力:AI醫療市場快速成長,合作可開拓新應用場景,如眼疾篩查系統的規模化銷售或授權。鴻海預估AI伺服器全年營收超NT$1兆(成長超60%),智慧健康可借勢擴大。若成功部署25家診所並國際化,預計帶來數億至數十億NTD的額外營收(初期來自設備銷售與平台服務)。長期看,AR眼鏡醫療應用(如視覺舒適度研究)可連結鴻海的穿戴裝置業務,潛在貢獻5-10%的營收成長。

獲利影響:初期投資(如R&D與部署)可能壓縮毛利,但AI Agent的效率提升(如降低醫療人力成本30%)有助提高邊際獲利。鴻海AI業務毛利率高(伺服器達15-20%),智慧健康若跟進,可拉升整體獲利。近期鴻海AI伺服器與NVIDIA合作已推升Q3預估成長170%,顯示類似夥伴關係的槓桿效應。此合作若成功,可貢獻1-3%的獲利成長,但需視臨床驗證與監管通過(如FDA或TFDA認證)。風險包括市場競爭(如其他AI醫療公司)或經濟波動,但整體正面,預計2027年起顯著影響獲利。

總結,這合作強化鴻海智慧健康的戰略深度,雖短期財務影響小,但有助多元化風險並捕捉AI醫療浪潮,長期利多營收與獲利。鴻海股價近期受AI需求提振,若此布局順利,可持續支撐估值。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