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8月3日!蘋果加碼AI投資鴻海商機更大!

 新聞說:蘋果加碼AI投資!庫克證實將擴大支出與收購大型人工智慧企業,蘋果執行長庫克31 日表示,公司將加大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支出與投資,包括擴建自有資料中心與收購大型 AI 企業。這代表蘋果在 AI 佈局上的策略正在從過往的保守模式,逐步轉為積極擴張。根據《路透》報導,蘋果表示計畫增加資料中心支出,雖然財務長 Kevan Parekh 未透露具體數字,但指出相關支出將明顯提升:「這不會是指數型增長,但會大幅成長。」蘋果過去多依賴外部資料中心來支援雲端運算,並傾向自行研發 AI 技術,例如改善虛擬助理 Siri。儘管蘋果與 ChatGPT 開發商 OpenAI 合作推出部分 iPhone AI 功能,但 Siri 的重大更新仍延後至明年,顯示蘋果在技術研發仍面臨挑戰。蘋果正尋求轉型  AI 競爭加劇,目前在 AI 發展速度上,蘋果落後於微軟與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這兩家公司透過 AI 聊天機器人與數位助理,快速吸引數億用戶。為支撐 AI 基礎建設,Google 計畫未來一年投入 850 億美元,微軟甚至預估將支出超過 1,000 億美元。為了縮小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蘋果也已開始調整佈局。在蘋果第三財季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當被問蘋果是否會採取不同的方式來實現其 AI 雄心時,庫克指出,今年已收購七家小型技術公司,並強調對於任何能加速 AI 產品藍圖的收購,持開放態度。庫克表示:「我們並不排斥收購規模較大的公司。我們通常會問自己,一家公司是否能夠幫助我們加速發展路線圖,如果可以,我們就會感興趣。」蘋果或收購 Perplexity、Safari 或將整合 AI 搜尋,與此同時,在 AI 技術日益成為搜尋入口的趨勢下,蘋果與 Google 之間的搜尋合作也備受矚目。蘋果每年從 Google 獲得數十億美元作為 iPhone 預設搜尋引擎的費用,但這一合作關係正因美國反壟斷調查面臨挑戰。對此,蘋果已開始重新評估 Safari 瀏覽器功能。蘋果高層在法庭上表示,他們正考慮整合 AI 搜尋引擎功能,以減少對 Google 依賴。根據《彭博》報導,蘋果高層已與 AI 搜尋新創公司 Perplexity 展開非正式討論,甚至不排除收購可能性,雖然目前尚未獲得官方確認。一向以謹慎著稱的蘋果,過去偏好收購小型、技術專精的公司。其最大收購案為 2014 年以 30 億美元收購 Beats,其次為從英特爾 (INTC-US) 手中以 10 億美元收購數據機晶片業務。然而,AI 的快速崛起,正讓蘋果面臨轉型壓力,必須加速提升自身的 AI 實力。

蘋果加碼AI投資對鴻海的未來AI營收及獲利可能帶來多方面的影響,以下從幾個關鍵面向分析:

1. AI伺服器業務的成長機遇

蘋果計畫擴建資料中心並增加AI相關支出,這將帶動對AI伺服器的需求。鴻海作為全球AI伺服器製造龍頭,已在AI伺服器市場佔據重要地位。根據財報,2023年鴻海的伺服器營收中,AI伺服器占比已達30%,且AI晶片模組營收成長超過100%。此外,鴻海預計2025年雲端及AI伺服器營收占比將提升至50%。蘋果若擴大自有資料中心建設,可能進一步依賴鴻海的AI伺服器製造能力,這將直接推升鴻海的營收。

影響:鴻海的AI伺服器訂單有望隨蘋果資料中心擴張而增加,尤其是高階AI伺服器(價格約2.5萬至25萬美元,平均單價約6.2萬美元)需求成長,預計將帶動鴻海營收及毛利率提升。

2. 蘋果供應鏈的深化合作

鴻海長期為蘋果的核心供應商,主要負責iPhone、Mac等產品的組裝業務。雖然蘋果在AI技術上傾向自主研發(如Siri改進),但其資料中心擴建及AI基礎建設仍需依賴硬體供應商。鴻海在AI伺服器垂直整合及數位化製造平台上具備優勢,可望成為蘋果AI硬體供應鏈的重要夥伴。此外,鴻海積極發展AI智慧製造(AI 3.0),目標實現全自動化決策,這與蘋果提升AI基礎設施效率的需求高度契合。

影響:鴻海可能獲得更多來自蘋果的AI相關硬體訂單,進一步鞏固其在蘋果供應鏈中的地位,穩定長期營收來源。

3. 潛在挑戰:利潤率壓力

雖然AI伺服器業務成長可期,但鴻海的整體毛利率仍受智能手機組裝業務的影響。2023年第四季,鴻海毛利率為6.1%,低於市場預期的6.36%,主要因低利潤率的手機組裝業務占比高於預期。若蘋果的AI投資帶動更多高利潤的伺服器訂單,鴻海的產品組合有望優化,進而改善毛利率。然而,若蘋果對價格的控制力增強,或市場競爭加劇,鴻海可能面臨利潤率壓縮的風險。

影響:鴻海需持續提升AI伺服器在營收中的占比,以抵銷低利潤率業務的影響,並透過技術優勢(如數位化製造)維持競爭力。

4. 蘋果收購策略的間接影響

蘋果表示對收購大型AI企業持開放態度,並考慮整合AI搜尋功能(如與Perplexity的討論)。若蘋果成功收購AI技術公司並加速其AI產品藍圖,可能進一步推升對AI硬體的需求,包括伺服器、晶片模組及相關設備。鴻海旗下子公司(如鴻佰)在AI伺服器及晶片模組製造上已有顯著進展,可望間接受惠於蘋果的AI生態系擴張。

影響:鴻海可透過其子公司參與蘋果AI生態系的硬體供應,間接分享蘋果AI技術擴張的商機。

5. 市場競爭與風險

蘋果在AI領域的積極擴張意味著與微軟、Google等巨頭的競爭加劇。這些競爭對手計畫投入巨額資金(Google 850億美元、微軟超1000億美元)於AI基礎建設,可能帶動整體AI硬體市場成長,但也可能加劇供應鏈競爭。鴻海不僅服務蘋果,還與輝達(NVIDIA)等AI晶片龍頭合作,生產GB200等高階AI伺服器。然而,若蘋果減少對Google的依賴並強化自有AI搜尋功能,鴻海可能需調整其供應鏈策略,以適應蘋果的新需求。

影響:鴻海需靈活應對蘋果與其他客戶的多元需求,確保在AI供應鏈中的領先地位,同時分散客戶集中風險。

總結

蘋果加碼AI投資對鴻海的AI營收及獲利影響以正面為主,主要驅動力來自AI伺服器需求的增長及與蘋果供應鏈的深化合作。鴻海的AI伺服器業務預計將持續成長,2025年雲端營收占比有望達50%,帶動整體營收及毛利率提升。然而,鴻海需應對利潤率壓力及市場競爭風險,透過技術創新與供應鏈整合維持優勢。若蘋果的AI收購及資料中心計畫順利執行,鴻海可望成為主要受惠者之一,長期營收及獲利前景樂觀。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