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232條款對鴻海及台積電的殺傷力?作者:A大!接下來半個月的大事件就是川普對台灣課徵的20%關稅是否會在8月7日正式實施,還是能在8月7日談到和日本及韓國一樣的15%,第二件大事件就是二三二半導體調查,畢竟台灣出口到美國比較大宗的是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二三二調查就是針對這部份會課徵關稅,所以8月7日台灣能不能從20%降到15%,其實對於半導體業及電子零組件業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大家應該還記得目前半導體和電子產品兩大台灣關鍵出口產品被豁免徵收關稅,也就是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11日晚間公布針對第14257號行政命令的豁免產品清單與報關操作指南,提供蘋果供應鏈商一條關稅避風港。清單包含20項關稅豁免編碼,涵蓋智慧型手機、筆電、平板電腦、智慧手錶等消費電子產品,以及電視與太陽能相關產品。豁免產品不再被課徵依據川普行政命令所施行的國別稅率,改為統一適用10%標準附加關稅,自美東時間4月5日凌晨12時01分起生效,之前有散戶說印度被課徵25%的關稅,說鴻海及蘋果死定了,完蛋了,我那時就和他說,等8月1日之後美國海關把消費性電子的豁免取消後,你要在那鬼叫也不遲,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國海關豁免還是維持,所以台灣被課徵20%也好,被課徵15%也罷,其實對鴻海,台積電及AI概念股來說都沒啥影響,所以大家也不用太在乎八月七日台灣是否關稅會被從20%降到15%,現在比較需要關心的是八月中的二三二半導體調查,這個才會影響到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出口到美國的關稅,第二篇我們就來看一下二三二調查對台灣哪一些公司影響比較大,我就拿了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及台達電四家來比較,我可以直接先說結論,台積電是半導體業,所以二三二調查對台積電影響當然是最大的,不過台積電技術天下第一,是有能力把關稅轉嫁給客戶,不過台積電如果漲價了,客戶為了要賺錢,也會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就很有可能讓終端消費者減少購買,所以台積電,客戶及消費者會各自承擔一些關稅,而且台積電在美國也有工廠,會有部份的產能從美國製造,至於對鴻海來說,影響的也是台積電及客戶被課徵關稅後,造成產品價格上漲,最終消費者會降低購買意願,有一些散戶喜歡在那說台灣被課徵10%關稅時,鴻海毛利率6%,所以會賠4%,台灣會被課徵20%關稅的話,鴻海會賠16%,會說這種話的人就是什麼都不懂,工業富聯是鴻海旗下在中國的子公司,中國一直是被美國課徵20%的關稅,工業富聯的毛利率也是6到8%,結果第二季中國被美國完整的課徵一季的20%關稅,第二季工業富聯還是開出了獲利年增五成的好成績,大家就知道毛利率6到8%,就算川普課徵了20%的關稅,了不起就是影響消費市場的總銷量,因為AI伺服器年複成長四成,這並不是一般消費市場,所以大家才會看到工業富聯第二季獲利能年增五成,這已經是事實了,也不是我推論,工業富聯開出第二季財報後,已經是打臉了說鴻海毛利率6%被課徵了10%關稅就會毛利率負4%的散戶,工業富聯是會課徵20%,結果獲利還創新高,更不要說什麼被課徵10%會獲利衰退了。
還有一個要觀察的大事件就是接下來經濟是否衰退,星期五開出的7月非農就業數據顯示新增就業僅7.3萬人,遠低於預期,失業率升至4.2%,5月新增就業被下修12.5萬人至僅1.9萬人,6月則下修13.3萬人至1.4萬人,非農數據不一定能代表經濟要衰退了,但投資機構會把這個當做一個警訊,接下來投資機構還會去觀察第三季度GDP增長:若第三季度GDP增長進一步放緩至負值,將是衰退的明確信號。消費支出與零售銷售:7月和8月零售銷售數據將顯示消費動能是否持續。勞動市場趨勢:失業救濟申請、就業增長和勞動參與率是否進一步惡化。企業投資與貿易數據:關稅政策對進出口和企業投資的影響,將決定經濟活動的廣度。通脹壓力:若關稅導致CPI顯著上升,可能抑制消費,進一步拖累增長,因為短線的股市就是零和遊戲,是吹牛遊戲,當發生了一些大事件時,自然就會有一些人先喊抓,就賣出手上的股票,因為他們怕自己不賣,別人就會先賣了,這也是為什麼星期五非農就業數據出來後,美國指數就先大跌,台指夜盤也大跌,原因就是非農就業是經濟衰退的警訊,但不一定真的會經濟衰退,需要更多經濟數據才能看出經濟是否會衰退,比較敏感的人看到稍微風吹草動就先賣掉手上股票,接的躲到債市,這也是為什麼星期五債券殖利率出現大跌,一般債券價格大漲的話,債券殖利率就會大跌,大家想一件有趣的事,大家都知道FED遲早會降息,但債券價格卻一直下跌,最近因為台幣貶值,還有經濟數據不好才開始反彈,這就是短線客自以為是的地方,他們覺得自己能在股市中先賺到上漲的差價,接著無痛的接到債券,其實大部份的散戶都無法辦到這一件事,最近非農就業數據就只是一個警訊,不代表世界經濟真的會衰退,當經濟數據不好時,FED就會依據經濟數據去決定是否升息或降息,要是接下來GDP真的不好,那FED就會開始降息,一陣子後經濟也許又穩定住了,這時會有人說,其實經濟數據好不好也不一定真的會影響到企業的表現,嗯,沒有錯,畢竟經濟數據就是平均值,這種感覺就像是,台灣平均薪資四萬多,但有一些律師,醫師,工程師,機師等,他們的薪水十幾萬,二十幾萬,你用台灣平均薪資去看所有人,那怎麼可能會準,所以經濟數據就是看平均值,之前半導體景氣不好,結果台積電還是強勁成長,也就是別的公司衰退更多,台積電還是強勁成長,平均起來是衰退,但是台積電是成長,所以經濟數據不好,這是從宏觀數據上看,記得很多年前我也是有追蹤一陣子的經濟數據,後面發覺和企業是否會獲利沒太大關係,以鴻海來說,接下來幾年受惠AI伺服器的爆炸性成長,有可能全球經濟衰退,但AI產業一樣是爆炸性成長,鴻海的消費性產品衰退10%,AI伺服器成長40%,平均下來還成長30%,那宏觀經濟不好和鴻海是否成長就沒有絕對關係,之所以投資機構會看這些經濟數據,原因是他們手上的投資部位很大,分佈在很多不同的產業上,所以這種平均的數據對投資機構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半導體關稅對鴻海及台積電才重要!
2、 232條款殺對鴻海及台積電的傷力?
3、美國就業數據低於預期經濟有衰退疑慮!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