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8月3日! 232條款殺對鴻海及台積電的傷力?

新聞說:美國公布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百分之二十,旅美學者翁履中分析,這代表台灣是美國貿易夥伴中是唯一「留校察看」的對象,在美國「還會繼續談」的清單上。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林穎佑指出,接下來將公布的「二三二條款」才是更關鍵的重點。彭博指出,由於目前半導體和電子產品兩大台灣關鍵出口產品被豁免徵收關稅,這次關稅調整預期僅涵蓋台灣一部分產品,限縮了關稅影響。川普四月二日宣布「解放日」關稅後,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四月十一日就發布公告,列出具體豁免清單,確認智慧手機、個人電腦等電子產品和晶片半導體在內的多項商品免於課徵對等關稅。川普最新的行政命令是調整「對等關稅」部分,也就是台灣的半導體和電子產品兩大關鍵出口產品並不適用於最新對等關稅,仍在豁免範圍內。然而,台灣接下來的重點是面對美國依據一九六二年貿易擴張法「二三二條款」所啟動的半導體產業調查結果。這項調查涉及範圍廣泛,例如矽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七月二十七日曾表示,川普政府將在兩周內公布半導體進口的國安調查結果;川普在二月曾表示,將對進口晶片課徵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一旦美國決定對半導體進口課徵高關稅,對台灣產業將有莫大殺傷力。另一方面,彭博指出,川普最新行政命令是在發布之日起七天後生效,代表關稅生效前還有七天緩衝期,為台灣進一步與美國談判留出時間窗口。翁履中指出,以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單純只收到一個對等關稅數字就算結案。台灣像是美方趕在期限前,因為還沒談好條件而臨時丟出的數字;這個數字,反映出台灣還沒有被美國排除於協商之外,而是在美國還會「繼續談的清單」上。翁履中分析,台灣出口美國的產品,大多涉及二三二條款國安敏感產業,這代表美方對台灣的要求不只是稅率問題,而是更深層的供應鏈、軍事合作與地緣政治戰略,甚至還有美中競爭的考量。

232條款會影響哪一些公司?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達電會被影響嗎?影響程度有多大?美國對台灣實施的20%對等關稅以及即將公布的「232條款」半導體關稅,對台灣科技產業的影響備受關注。以下針對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達電等公司的潛在影響及程度進行分析,並基於問題背景和相關資訊提供客觀評估。

背景概述

20%對等關稅:根據2025年8月1日美國公布的暫時性對等關稅,台灣被課徵20%關稅,高於日本和韓國的15%。然而,半導體和電子產品目前被豁免,不受此對等關稅影響,因此對相關企業的直接衝擊有限。

232條款: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美國正在進行半導體產業國安調查,涵蓋晶圓、晶片、製造設備及下游電子產品。調查結果預計於2025年8月中旬公布,關稅稅率可能介於25%至50%,甚至更高,這將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更大影響。

對特定公司的影響分析

以下針對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達電的影響進行逐一分析:

台積電(TSMC)影響程度高,原因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市占率約67%,對美國市場依賴度高,資通訊產品占台灣對美出口約75%。若232條款對半導體課徵高關稅(例如25%-50%),台積電可能需承擔部分成本。學者估計台積電因市場力量強大,可能僅自行吸收10%左右的關稅,其餘轉嫁給客戶(如美國的輝達、蘋果等)。台積電已在美國設廠(亞利桑那州),若關稅過高,可能加速其美國投資以規避關稅,但美國勞動市場效率低於台灣,建廠成本和運營挑戰可能增加。潛在影響:短期內,台積電股價可能因關稅不確定性承壓,2025年7月22日台股盤中即因關稅壓力下跌,台積電跌逾1%。長期來看,若能爭取到與韓國、歐盟相似的「最惠國」待遇,或透過談判降低關稅,影響可望減輕。

鴻海影響程度中,原因鴻海主要從事電子代工,產品包括伺服器、手機、筆電等,部分產品屬於豁免對等關稅的電子產品範圍。然而,232條款若對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課稅,鴻海的伺服器和消費電子產品可能間接受到影響,因其供應鏈高度依賴半導體。鴻海全球布局廣泛(例如在美國、墨西哥、越南設廠),可透過分散生產基地降低關稅衝擊。潛在影響:短期內,鴻海股價可能隨台股波動,如2025年7月22日盤中下跌逾1%。鴻海具備較強的成本轉嫁能力和全球供應鏈調整能力,長期影響相對可控。

聯發科影響程度中至高,原因:聯發科專注於手機晶片(例如天璣9300、8300支援生成式AI),對美國市場的直接出口比例相對較低,但其客戶(如三星)可能受關稅影響,間接衝擊聯發科訂單。若232條款對晶片課徵高關稅,聯發科的晶片成本上升,可能削弱其在全球市場的價格競爭力。潛在影響:聯發科在2025年7月22日盤中逆勢小漲1.35%,顯示市場對其短期影響評估較為樂觀。長期來看,若關稅導致終端產品價格上漲,消費需求可能下降,對聯發科成長動能構成壓力。

台達電影響程度低至中,原因:台達電專注於電源管理、散熱解決方案和自動化設備,部分產品可能受20%對等關稅影響(例如自動化設備),但半導體相關產品因豁免而暫不受影響。2025年8月1日台股盤中,台達電維持一定漲勢,顯示其受關稅影響較小。232條款若對半導體下游產品課稅,台達電的伺服器電源和散熱模組可能間接受到成本壓力。潛在影響:台達電的全球供應鏈布局和多元化產品線使其對關稅的敏感度較低,短期內影響有限。長期來看,若AI伺服器需求持續成長(如輝達GB系列產品帶動),台達電可能受益於AI熱潮,抵銷部分關稅影響。總體影響程度與應對策略,短期影響:20%對等關稅因半導體和電子產品豁免,對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達電的直接衝擊有限。2025年8月1日台股早盤雖跌逾300點,但隨後收斂至約100點,顯示市場恐慌情緒逐漸緩解,部分強勢股如台達電甚至逆勢上漲。台股本益比已接近17倍,歷史數據顯示8、9月易出現修正,投資人需謹慎。長期影響:232條款的半導體關稅(預估25%-50%)將對台灣資通訊產業造成較大衝擊,因其占對美出口75%以上。台積電因市場主導地位,可能轉嫁部分成本,但中小型供應鏈企業(如設備商)可能承擔較高壓力。台灣企業可透過以下策略應對:加速全球布局:如台積電、鴻海在美國、越南等地擴廠以規避關稅。成本轉嫁:利用市場力量將關稅成本分攤至供應鏈或客戶。談判爭取優惠:台灣政府正與美國持續磋商,爭取如日本、韓國的15%稅率或更佳的「最惠國」待遇。

結論:台積電影響最大,因其高度依賴美國市場且晶圓代工具主導地位,關稅成本可能部分轉嫁,但仍需面對不確定性。鴻海影響較為可控,全球布局和產品多元化提供緩衝。聯發科間接受客戶需求影響,長期競爭力可能受壓。台達電影響最小,AI需求成長可望抵銷部分負面效應。關鍵觀察點:232條款半導體關稅的具體稅率(預計8月中旬公布)及台美貿易談判進展,將決定最終影響程度。台灣若能爭取到較低稅率或豁免,產業衝擊可望大幅降低。

本文探討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於2025年4月11日公布的第14257號行政命令豁免產品清單的最新狀態,特別關注智慧型手機、筆電、平板電腦、智慧手錶等消費電子產品及電視與太陽能相關產品的豁免情況。該清單自2025年4月5日生效,豁免產品統一適用10%標準附加關稅,而非適用國別特定稅率。鑑於2025年8月1日美國對台灣、越南課徵20%關稅,對印度課徵25%關稅,本文分析豁免清單是否在該日期後被取消。

背景與政策脈絡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第14257號行政命令,宣佈基於貿易逆差的國家緊急狀態,實施互惠關稅政策。隨後,4月11日,CBP發布具體豁免清單,涵蓋20項關稅豁免編碼,包括消費電子產品(如智慧型手機、筆電)和太陽能相關產品。這些產品自2025年4月5日凌晨12時01分起,不再適用國別稅率,而是統一適用10%標準附加關稅,旨在為如蘋果供應鏈的企業提供關稅避風港。

該政策旨在平衡貿易關係,同時保護關鍵產業。豁免清單的發布反映了美國在全球貿易戰中的策略調整,特別是與中國、歐盟及亞洲主要貿易夥伴的互動。

8月1日後的最新發展

根據2025年8月1日及2日的多方報導,白宮確認所有4月2日宣布的產品級豁免仍有效。特別是,Moneycontrol的報導指出,儘管美國對印度實施25%關稅,關鍵部門如製藥、汽車零件、銅和金屬的出口仍受豁免保護,顯示豁免清單未被取消。另一篇於8月1日發布的Financial Express文章也確認,銅、製藥、鋼鐵和汽車零件等部門繼續享有豁免,適用於新關稅制度。

此外,白宮於8月1日發布的“進一步修改互惠關稅率”聲明提到,貨物適用附加關稅時,需“符合第14257號行政命令的所有適用例外情況”,暗示現有豁免仍有效。該聲明還提到,截至2025年10月5日進入的過境貨物可免除新關稅,進一步支持豁免的持續性。

具體影響與分析

以下表格概述了關鍵國家和產品的關稅情況,基於最新報導:

國家/地區關稅率(8月1日後)豁免產品範圍備註
台灣20%智慧型手機、筆電、半導體等半導體受232條款調查影響,未來可能調整
越南20%同上電子產品出口受惠於豁免
印度25%製藥、汽車零件、銅、金屬等豁免確認,貿易摩擦加劇

從表格可見,儘管台灣、越南和印度面臨更高關稅,豁免產品清單似乎未受影響,特別是消費電子和太陽能相關產品。研究顯示,這些豁免旨在維持關鍵供應鏈的穩定,特別是對美國科技產業的影響。

潛在風險與未來展望

儘管目前豁免清單未取消,但需注意未來政策調整的可能。特別是,美國正在進行基於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的半導體產業調查,預計2025年8月中旬公布結果。若調查結果導致對半導體進口課徵高關稅(如25%-50%),可能間接影響豁免產品的下游產業,如伺服器和消費電子設備。

此外,貿易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意味著企業需密切關注美國政府的進一步公告。白宮聲明提到,新關稅自2025年8月7日起生效,過境貨物若在2025年10月5日前進入可免除新關稅,顯示仍有一定緩衝期。

結論

截至2025年8月3日,基於最新報導和官方聲明,CBP於2025年4月11日公布的第14257號行政命令豁免產品清單未在8月1日後取消。智慧型手機、筆電、平板電腦、智慧手錶、電視和太陽能相關產品繼續適用10%標準附加關稅,而非國別特定稅率(如台灣、越南20%,印度25%)。然而,鑑於貿易政策的動態性,建議相關企業和利益相關方持續關注未來發展,特別是232條款調查的結果。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