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晶片大廠輝達和超微半導體已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同意將其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的晶片,上繳15%營收給美國,作為換取半導體出口許可證的條件,這與白宮達成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協議。根據《金融時報》報導,一位美國官員稱,輝達及超微在大陸銷售的H20晶片和MI308晶片,將15%的銷售收入分成給美國,指出川普政府尚未確定如何使用這筆資金。報導指出,這兩家晶片製造商同意這項安排,作為獲得上週授予的中國市場出口許可證的條件。這項分成機制並非傳統關稅,而是直接以營收比例計算,旨在維持美於全球科技市場競爭力的同時,確保高階半導體對大陸的出口處在可控範圍內。消息人士透露,此安排是拜登政府以來出口管制策略的延伸版本,但在川普政府任內加速落實。美方官員評估,與其全面禁止出口,透過分成機制不僅可保障國安,也能持續從大陸龐大的晶片市場中獲得收益。輝達發言人在電子郵件聲明中向《路透社》表明,輝達遵守美國政府為其參與全球市場制定的規則,雖然已經幾個月沒有向中國出口H20晶片了,但公司希望出口管制規則,能夠讓美國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AMD則尚未對此回應。川普4月下令H20禁止輸入中國,6月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成功說服了白宮改變立場,美國後來也撤銷了對華銷售H20晶片的禁令。
這對台積電,鴻海及AI概念股會有什麼影響?營收及獲利會被影響嗎?
根據多個可靠報導,NVIDIA(輝達)和AMD(超微)已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同意將其在中國銷售特定AI晶片(如NVIDIA的H20和AMD的MI308)的15%營收支付給美國政府,以換取出口許可。這不是傳統關稅,而是直接基於營收比例的安排,旨在平衡國家安全與維持美國公司在全球科技市場的競爭力。協議背景包括川普政府先前對H20的禁令(2025年4月),後經NVIDIA CEO黃仁勳遊說而撤銷(6月),允許有限出口。NVIDIA確認遵守規則,但強調希望管制能保持競爭力;AMD未立即回應。分析顯示,這可能讓NVIDIA從中國市場收回高達150億美元營收(遠超15%支付成本),儘管中國市場份額可能從高點下滑。
1、對台積電的影響,台積電作為NVIDIA和AMD的主要晶圓代工商(製造先進製程晶片,如NVIDIA的GPU和AMD的AI加速器),此協議整體上被視為正面因素。允許NVIDIA和AMD繼續向中國出口AI晶片,將維持或增加對台積電的訂單需求,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AI晶片市場之一(佔NVIDIA營收約20-25%)。若無此協議,全面禁售可能導致訂單流失,影響台積電的AI相關業務(其2024年營收增長超過33%,部分歸功於AI需求)。
營收與獲利影響:預計正面或中性。台積電2025年營收可能因AI伺服器和邊緣AI需求而增長(分析師預測2025年整體半導體需求復甦)。15%支付是NVIDIA及AMD的成本,不直接轉嫁給台積電,但若客戶利潤壓縮,可能間接影響訂單定價;然而,比起禁售情境,這更利於穩定供應鏈。台積電股價近期因類似AI供應鏈新聞而上漲,顯示市場視此為減輕貿易風險的信號。潛在風險:若中國轉向本土晶片(如華為),台積電中國曝險可能增加,但目前AI需求強勁,獲利預期不受重大負面影響。
2、對鴻海的影響,鴻海作為全球最大電子組裝商,涉及AI伺服器、數據中心硬體和消費電子(包括為NVIDIA等客戶組裝GPU相關產品),此協議可能間接受益。中國市場的AI晶片持續供應,將刺激伺服器和雲端基礎設施需求,鴻海的AI伺服器業務(佔其營收增長重要部分)預計獲利。鴻海2025年Q1淨利已跳增91%,主要因AI伺服器需求,而此協議有助維持這一趨勢。營收與獲利影響:預計正面。鴻海2025年營收成長可達42%(如1月記錄顯示),AI伺服器貢獻顯著。15%支付不直接影響鴻海,但若NVIDIA/AMD轉嫁部分成本,可能略壓縮鴻海利潤邊際;整體而言,市場准入的維持遠優於禁令,獲利預期穩定或上調。鴻海股價近期因AI需求而上漲,協議可緩解供應鏈不確定性。潛在風險:匯率波動或中國報復措施,但AI成長動能強勁。
3、對AI概念股的影響,AI概念股(包括NVIDIA、AMD、TSMC、ASML、Broadcom等供應鏈公司)整體視此協議為利多,因為它避免了更嚴格的出口禁令,維持中國市場准入(中國AI投資龐大,預計2025年貢獻數百億美元)。NVIDIA和AMD雖需支付15%營收,但分析顯示這比禁售損失小得多(NVIDIA預計從H20收回150億美元),可能推升股價。廣義AI股(如伺服器供應商)受益於需求連鎖效應。營收與獲利影響:對NVIDIA/AMD,營收增加(中國貢獻顯著),但獲利減少約15%(視中國銷售佔比);NVIDIA2025年整體營收預計仍強勁增長114%。對供應鏈AI股(如TSMC、鴻海),營收獲利預期正面,受惠於訂單穩定;市場反應顯示股價上漲(如Foxconn帶動AI股surge)。風險包括中國本土替代加速(NVIDIA中國份額可能降至54%),但短期內AI需求主導,獲利影響有限。總體,協議減輕貿易戰擔憂,利大於弊。
新聞說:機殼大廠鴻準搭上任天堂Switch 2熱賣順風車,又宣布啟動長達10年、總投資額高達10億美元(約新台幣298.98億元)的「美國製造」戰略,雙題材點火下,今(11)日股價跳空開高,開盤15分鐘直攻漲停板76.3元,創近5個月新高,中午11點半左右,成交量爆出逾8.7萬張。鴻準今天早盤以74.1元跳空開高後一路攻上漲停板,隨後一度漲停打開,不過盤中再度攻頂,鎖住76.3元,站上所有均線,目前成交爆量超過8.7萬張。上週鴻準董事會通過「十年戰略投資計畫之資本預算規劃」,以美國製造為核心,整合模具開發、基礎製造與電子代工優勢,全面推動智慧製造與AI應用,深化北美市場在地供應鏈與技術合作,提升企業數位轉型與產業升級。公司預估總投資額落在10億美元內,打造高度彈性與永續競爭力的製造平台。另外,鴻準第二季與上半年受惠任天堂新機Switch 2上市熱銷拉貨帶動,第二季營收衝上412.24億元,季增37.4%、年增逾2倍,上半年營收達712.24億元,同樣年增超過2倍。不過,新台幣升值影響毛利率與獲利,第二季毛利率2.97%,季減1.33%,年減5.94%,稅後純益5.4億元,季減43.34%,年減37.5%。

A大回答:鴻準第二季獲利衰退37.7%,淨值從78.77元減少到67.47元,第二季獲利不論是本業及業外都不好,但外資群及主力有錢就是任性,直接就是把鴻準股價向上拉到漲停,有人說是任天堂Switch 2熱賣,也有人說是因為到美國投資10億美元,其實這就是籌碼面,外資群及主力就是有這方面的優勢,他們手上有錢,確實是可以把鴻準股價向上拉抬,鴻準的股本141億,不像鴻海股本1389億這麼大,所以少數的外資群及主力就能輕易的把鴻準股價向上拉抬,像台積電及鴻海這類的大型權值股,因為股本大及市值高,這就需要很多外資群及主力都有共識才能拉抬的起來,當然也需要散戶相信,這也是為什麼外資群一定要看到鴻海獲利持續增加才有可能會去拉抬,之前鴻海財報好及獲利佳,但外資群因為賣超了鴻海100萬張,所以就一直壓制及摜殺,現在外資群及主力買了一大堆鴻海,最近就是一直向上拉抬,短線的股市比的就是投機八要素,包括籌碼面,技術面,消息面,法人心理面,散戶心理面,自我心理面,紀律,資金配置,這八個要素中,外資群可以用籌碼面控制股價,用技術面去贏走散戶的錢,所謂的技術面有一點像統計,散戶常常妄想低買及高賣,但外資群和散戶是用統計在玩的,以現在來說,散戶看到鴻海股價漲到198元,散戶眼中的錨點就是在198元,但外資群用技術面,也就是統計把成本控制在175元左右,外資群根本不會想要買最低112.5元,也不會想要賣之前最高234.5元,均線就是外資群買及賣出來的,散戶在這一波鴻海股價漲上來的過程中,就是賣在季線的160元,甚至是賣在半年線的一百五十幾元,現在散戶就會發現鴻海股價走勢強到沒朋友,原因就是股票落在外資群的手上,現在就是透過籌碼面在拉抬,過程中就是用技術面的統計取得自己的成本,接下來就會透過散戶心理面,也就是錨定效應,最近散戶因為賣了手上股票,所以外資群就一直向上拉抬,之後散戶就會以最高的錨點去看鴻海股價下跌了多少,現在很多散戶就在外面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倒楣,怎麼自己賣了股價就一直上漲,其實並不是你倒楣,外資群買了一大堆,他們當然會自己的股價自己拉抬及護盤,這就是為什麼短線贏家很少,大部份散戶以為自己能是短線的贏家,但事實上大部份的散戶連價值投資,也就是買了放著不動的人都打敗不了,大家看一下鴻準股價這樣,明明第二季財報不好,淨值也減少了一大堆,鴻準去美國投資10億美元,這是哪門子的利多,大家不要忘了台積電法說會上說的,在美國生產又貴又不好,說鴻準是因為在美國投資10億美金而大漲,這真的就是太牽強了,說穿了就是外資群及主力今天用籌碼把鴻準股價拉上去而以。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