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區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8月12日!AI概念股第二季本業獲利被關稅影響!

鴻海主力籌碼分析,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3182張,第二名的是元富,買了1971張,第三名的是花旗環球,買了1554張,第四名的是永豐金,買了1344張,第五名是國票綜合,買了671張,今日賣超,第一名的美林,賣了2595張,第二名的是美商高盛,賣了1945張,第三名的是陽信高雄,賣了652張,第四名是摩根大通,賣了469張,第五名的是凱基台北,賣了380張,今天美林賣超第一名,之前我就說過,美林接下來的操作是很有彈性的,美林不論接下來是買或是賣,他都是最大贏家,其實決定美林是不是贏家的時機點就在他第一個當背骨仔,而且也成功的在低檔買回,又成功的讓一些偏空的外資群及主力在高檔搶買,現在美林可以買也可以賣,美林都是無敵的模式,我之前統計美林的買超情況,買了7萬張在152.2元,買了3萬張在170元,最近鴻海股價在一百九十七元整理,美林現在賣出,等於是賣170元買到的,今天賣在197.6元,這樣是賺二十幾元的差價,現在美林就算賣個三萬張,都能賺到二十幾元的差價,就算被其他外資群及主力發覺自己想賣的意圖,那也無所謂,裡面的外資群或主力就算讓鴻海股價回到一百七十幾元,美林還有買在152.2元的七萬張,賣在一百七十幾元也是賺二十幾元的差價,所以我說美林現在已經進到無敵模式了,隨便買或隨便賣都賺錢,一開始大摩,小摩,港麥格里也有機會成為大贏家,但大摩及小摩就很搞笑,從一百三十幾元開始買,到了一百六十幾元發看多報告,說鴻海上看兩百多元,接著大摩就開始出貨,沒多久無恥的大摩就把手上股票賣光了,接著換美林進來接手,就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硬生生的把股價拉抬到一百七十幾元,之後還成功的引起空方及外資群的回補空單及回補持股,也就是173元到200元,最近大摩一直在一百九十幾元買,這種人也算是罪有應得,當初在那看多出貨,現在被逼的買回來,大摩的處境算是比較慘的,只要美林現在瘋狂出貨,那大摩就準備等死了,其實這和我之前說的短線也是差不多的原理,我一直說你要在悲觀時多買一點,不要在樂觀時才拼命買,就算你是價值投資者也一樣,當初在112.5元到150元時極度的悲觀,要是你多買一點,了不起買在一百四十幾元,要是你最近才想買,你就得花一百九十幾元買,外資群及主力只要想要耍你,那也很容易,不論是洗盤或是出貨,你買在一百九十幾元都很難抵擋住,我這樣說好了,你樂觀時買了,結果美林就僅是洗盤,你看到股價從199元跌到192元,這時你已經賠了2到3%了,你要不要賣呢?如果賣了,美林及外資群就把股價拉到兩百多元,這時你就出局了,要是你選擇不賣,繼續的拼命加碼及攤平,美林買在173元,合計買了三萬張,你買在一百九十幾元的話,美林是開心的不得了,當你繼續向下加碼及攤平,也就是買在一百八十幾元,一百七十幾元,美林依舊是很開心,他買了七萬張在152.2元,眼睛閉著賣都是賺二十幾元差價,所以你在悲觀時買到時,其實就已經決定你這一次投資是否具優勢了,要是你都習慣很樂觀時才買,你每次買了後,別人真的要洗盤或出貨,不論外資群及主力選哪個,你都是會很悲慘的,短線本來就是依對手動作決定的,你要是一百九十幾元被洗掉,外資群及主力買到,他們就繼續拉抬,要是你一百九十幾元很有勇氣的一直買,外資群及主力就成功出貨了,之後就繼續出貨,當出完貨後,就會開始壓制及摜殺,你就會因為買在一百九十幾元,接著每天在那演內心戲,之所以我說要資金配置的分批買,原因就是不讓你有機會被外資群以洗盤及出貨坑殺,要你悲觀時多買一點,只要你成本低,你面對洗盤或出貨時根本就不怕,要是你很悲觀時買到,也就是最悲觀時,你買到112.5元到132.5元,我是不信接下來外資群要出貨或洗盤能讓你自我心理面崩潰。

廣達公布,114年上半年累計營業收入達9897.93億元,營業毛利740.15億元。營業利益為450.03億元,稅前淨利468.86億元,本期淨利367.7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363.59億元。上半年基本每股盈餘(EPS)為9.43元。廣達第一季賺5.06元,上半年賺9.43元,所以第二季賺了4.37元,去年第二季賺3.92元,第二季廣達獲利年增11.47%,第一季賺5.06元,去年第一季賺3.13元,獲利增加1.93元,年增61.66%,廣達第一季營收4857億,去年第一季營收2589億,營收年增87.6%,第一季廣達營收年增97.6%,獲利年增61.66%,獲利有跟著營收大幅度成長,所以廣達第一季財報就是很亮眼,第二季廣達營收5040億,去年第二季營收3100億,營收年增62.58%,獲利僅有年增11.47%,這有可能是台幣升值10到12%造成的影響,還有被川普課徵10%關稅,會有人聽到我說台幣升值10到12%,川普課徵10%的關稅,他會覺得我在講政治,人只要一碰政治,智商瞬間就會歸零,我在分析企業獲利會被關稅及台幣影響,有一些政治腦卻看成我在說政治,第二季台灣就僅是被課徵10%關稅,台幣升值10到12%,第三季台灣是會被課徵20%,台幣依舊是升值10%,第二季有很多企業會很慘,第三季一定是會更慘的,不論政治腦怎麼說關稅影響很小,一些人是在那說關稅從32%降到20%,台幣本來就會升或貶,所以台幣升值10到12%,那就和政治沒關係,當你在分析或經營企業時,不可能像一些政治腦在那玩文字遊戲,什麼32%變20%,已經降了12%,你分析就是關稅課徵20%,台幣升值10%,就是影響了30%,要是不服氣的話,叫企業不要去考慮台幣升值的10%,或是去和企業說20%關稅只是暫時性的,最終企業反應出來的影響就是最直接的,我就只是把企業為啥獲利會被影響分析出來而以,第二季就是會有10%的關稅,10到12%的台幣升值,第三季就是會有20%的關稅,還有10%左右的台幣升值,所以第三季的企業財報一定會比第二季差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散戶是金魚腦,四月二日時川普說課徵32%,結果一堆散戶從21198點開始瘋狂的賣出及逃命,結果到了8月7日,台灣確定被課徵20%,台幣也升值了10%,合計來到30%,這時台股指數兩萬四千點,我也沒有看到散戶在那逃命,近三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賣超32億,39億,66億,合計賣超了138.7億,這是不是和我推測的一模一樣,散戶因為害怕川普關稅不確定因素,所以在川普關稅確定之前都不敢買,後面還來了一個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散戶就更不敢買,外資群看到散戶不敢買,就一直買,天天買,買不停,當指數下跌一點時,散戶還是不敢買,外資群及主力就讓指數反彈後再創新高,讓散戶覺得跌下去買到就是送分題,近三個交易日下來,川普關稅及二三二半導體調查明朗了,我就說接下來散戶敢買了,一買一賣成交易,近三個交易日外資群能在兩萬四千點把股票賣給散戶,那外資群就不需要讓利,就是在兩萬四千點賣就行了,但畢竟傻子也不會很多,外資群買了六千五百億,也不是靠幾個散戶買就能出貨,所以一開始外資群能在兩萬四千點賣一些掉,後面在高檔整理一陣子,要是沒有散戶進來買,就會下跌個一百點,三百點,五百點甚至是一千點讓利,大家就會看到台股下跌個三百點,外資群能賣超三百多億,這時代表散戶都上勾了。
臻鼎-KY上半年EPS 1.3元,董座沈慶芳:下半年將更好,PCB龍頭臻鼎-KY今日公布第二季財報,並舉辦第二季法說會。臻鼎上半年營收年增20.6%,寫下同期新高,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12.37億元,累計EPS為1.3元。董事長沈慶芳則表示,下半年客戶新品備貨節奏正常,下半年營運表現將優於上半年。臻鼎-KY今日公布上半年財報成績,上半年營收達782.85億元,創下同期歷史新高,稅後淨利為24.13億元,年增14.7%,歸屬母公司淨利為12.37億元,每股盈餘為1.3元。沈慶芳表示,今年上半年月營收連續六個月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四大應用領域包含行動通訊、電腦消費、伺服器/車載/光通訊以及IC載板皆締造年增表現,其中以IC載板年增幅度最高,符合公司先前預期。在產能利用率提升與營運費用控制得宜下,上半年毛利率較去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至16.5%,營業利益率較去年同期回升4.3個百分點至4.4%,營運效率持續優化。業外部分,今年上半年匯兌損失為6.39億,相較去年上半年匯兌利益11.95億,兩者相差18.34億,縱然有匯兌因素干擾,臻鼎稅後淨利仍達到24.13 億元,年增 14.7%,經營成果保持穩健。
臻鼎-KY開出第二季獲利,來到0.64元,比去年第二季0.51元成長了24.49%,之前我說過鴻海業外重大關聯及合資公司包括了夏普,鴻準及臻鼎,大家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第一季及第二季鴻準及臻鼎獲利根本就不值一提,第二季鴻準獲利5.4億,第二季臻鼎獲利6.05億,鴻準第二季是比去年第二季少了3.24億,臻鼎第二季是比去年第二季好1.19億,比較關鍵的就落在夏普身上,去年第二季賺1.22億,今年第二季賺57.2億,不過到了第三季及第四季時,臻鼎的獲利就會來到30到40億等級的,也就是蘋果智慧型手機出貨季,目前看來鴻海業外子公司很多都受到了匯損影響,目前市場對鴻海第二季獲利應該是不會太樂觀,以廣達來說,第二季營收增六成多,結果獲利才增加一成多,明天市場應該是會好好的教訓廣達股價,影響鴻海獲利比較大的業外就是匯損,也就是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項,鴻海的第二季獲利有可能是介於3到3.5元之間,其他利益及損失只要負值愈大,鴻海第二季獲利就會愈往3元靠,要是業外像少數公司一樣沒啥影響,那第二季鴻海獲利就會往3.3到3.5元這邊靠,有可能本業營收540億,現在就是看業外獲利會是多少,正常來說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會穩賺20到30億,比之前30到50億少,原因是鴻海把現金都拿去投資AI伺服器,現金減少所以放銀行的利息就會減少,因為第二季夏普獲利57.2億,所以鴻海第二季業外關聯企業及合資能賺個30億沒什麼問題,這樣加起來就是50億,如果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項是零,也就是沒有賺也沒有賠,這樣稅前就是賺590億左右,這樣差不多就是和第一季一樣賺3.03元,不過第二季因為有保留盈餘稅,所以會比3元少一點點,如果其他利益及損失是賺三十億,這樣業外加起來就是賺80億,鴻海的獲利就會來到3.2元左右,所以其他利益及損失其實是會左右鴻海獲利的,不過以目前工業富聯開出的獲利來看,要超過去年第二季的2.53元是很簡單的,業外的其他利益及損失,差不多是能影響到鴻海獲利0.2到0.4元,所以我們能估出大概,但具體就是要看其他利益及損失這一項,這一項比較多,如基金,貨幣期貨,貨幣選擇權,股價波動,金融資產評價,這一項通常是正負幾十億等級的,所以就會影響到0.2到0.4元左右的獲利,這也是為什麼我常常在估鴻海獲利會有偏差,一般本業營利估的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誤差,也就是第二季鴻海本業營收大概會在540億左右。

關稅害慘自己人?美消費者嘆「物價已漲1.5倍」:不是中國要付嗎?美國總統川普對多國徵收對等關稅,盼望能吸引製造業回美國,但關稅讓外國商品進口成本增加,美國銷售商可能考慮轉嫁給消費者,如近期當地民眾拍片分享,「各位,關稅已經生效了」,她在知名大賣場沃爾瑪發現部分商品如衣物已漲1.5倍。不少人看到直呼無奈,關稅旨在振興國內,但物價反而先上漲,「關稅不是應該由中國來支付嗎?」綜合《CBS》等外媒報導,川普對許多國家的關稅已正式生效,他稱外國廠商和美國做生意要付出更多,可使美國貿易逆差減少、國內產業得以強盛。但經濟學家認為,關稅反而導致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進一步增加。8月初美國網紅梅賽德斯拍片分享,關稅已開始影響物價。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